儒家"礼节教育"的根本精神及其适用于东方现代社会的可能性

来源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确立现代东方社会合理的礼节教育,我们首先回到儒教传统而探索其相关资源及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对儒教思想中的礼节根本精神及其实践德目的探讨,作为礼节的根本精神的“礼义”与具体的礼节仪式之间关系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重新思考现代礼节教育相对于儒教传统的“变”与“不变”,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在此前提下,我们具体讨论了儒教的礼节教育如何适用于现代东方社会.
其他文献
孔孟德性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今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身养性的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
中国禅宗境界观念极大地提升了生存个体在面对自然时的主体地位,它要解决的是个体在有限的存在中如何超脱而达到永恒.直观感想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灵境的启示,三者构
康德哲学中的外感官(空间),在其整个理论理性中有着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起的作用做一个整理,兼谈它和内感官的关系。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
文章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内向性格特征显著,英语学习焦虑总体水平不高,而非英语专业新生较英语专业新生学习焦虑水平要高得多,焦虑表现形式也较丰富.本研究分析了大一
对《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语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多数论者认为此句意为孝子不可以任何方式毁伤自己的身体发肤,孔安国则以不受刑伤为孝之始。由
从学习、科研到休闲、娱乐,大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网络使用频率的升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等.本文在着力分析大学生
阅读理解依赖预测,在分析学生阅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预测阅读法,论述了预测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标题、阅读理解题及利用段首句进行预测,从而使大学
在消费时代繁荣消费生活的表象下蕴藏着诸多深层的社会危机:可持续发展的困境、消费的民主化假象对民众的蒙蔽、传统文化和道德信仰的危机、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人的生活意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服务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思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是:学校应联系人才培养渗透人本思想,联系管理制度体现人本思想,联系环境治理培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