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小学一、二年级,低段是学习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這时候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将来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低年级儿童活泼开朗,喜欢生动有趣,都爱听、爱看、爱说。小学低段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注意力维持时间不长,自制力较差,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那怎样让他们在语文的课堂上学得更好呢?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刚入学就让他们爱上语文,对语文有兴趣。如何在低段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低年级的孩子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些童心童趣贴近孩子生活的语言或者例子让学生感觉到语文是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平时生活经常就能经常接触到的,可以理解的学科。比如:拼音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符号,没有引导好,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上第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兴趣,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拼音教学跟他们的生活尽量贴近,如拼音中的四声,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用四色分别画出来,然后编个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熊要去上学了,他坐着汽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直走是“一”,汽车爬山是“/”,汽车上坡又下坡“v”,汽车下坡是“\”。只有大家读对了,小熊才能顺利到达学校呢。小朋友们非常积极呢。就这样把拼音的知识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能轻松地掌握知识,激发了初学语文的兴趣。又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体验,当他们发现要学的字很多是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时候,学习积极性就会马上大大提高。比如“幼”是幼儿园门口常见到的,“州”是我们所在的城市“广州”的“州”,“区”字,我们常在棠德小区的牌子上看到,还有一个读音“ou”的第一声是我们坐五号线地铁的一个站名“区庄”……,类似这样的多举例,让孩子想办法想起这些熟悉的字,让他们觉得亲切起来,明白原来语文的知识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样学起来就更有意思,参与更加积极,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了。
二、走下讲台。亲近学生
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把自己当成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是平等对话的,与学生和平相处,投与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目光,温柔的抚摸,亲切的话语等等都是师生之间最直接的情感纽带。可能有些时候,我们大人过于关注结果,而疏忽了最真实的生成过程。而走近学生,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生成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的行为时,老师就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如果一个教师以一颗童心,走下讲台,不仅是身体走下讲台,心也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的中间去,走近他们的烦恼,走近他们的困惑,走近他们的心灵,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那么学生就会努力生活在学习之中。因此,要跟孩子“打”成一片,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看到他们真实的,也是最丰富的内心世界。低段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内心丰富而又脆弱,在课堂上需要我们老师用童心去呵护。我们可以不用学生整齐划一地端坐在课堂静听,我们可以讨论,可以切磋,可以商量,可以倾听,可以记录,可以不同思维的碰撞。“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孩子喜欢你的人格魅力,喜欢你亲和自然的生态课堂,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也肯定是他们所感兴趣的。
三、正面评价。多点赞赏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性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那么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就尤为重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一面,问题是怎么样被发现被欣赏。在学校里,刚入学的孩子都特别渴望获得老师的欣赏。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比如:“你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如果说得更完整些会更好。”“你思考很深入,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你很认真听,能把刚才老师讲的复述下来”“同学们听了刚才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刚看到你的举手,我觉得你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像这正面而又有导向性的评价既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想得很周到、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思维很敏锐,知识真丰富!”……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请一定不要吝惜你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对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鼓舞。当然学生之间也给同伴鼓励和正面的评价。正面互评,赞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如在口语交际时,学生能对同伴的表现作一番点评:“你讲得真不错,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很流利。你的想法很特别,说得很有道理。你刚才表现很大方,很自信,值得我学习。”在这样正面评价中学生学会了表达,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多些正面的评价和赞赏,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能在这种赞赏的环境中点燃,对于语文课堂的喜欢也油然而生。
四、形式多样,激活课堂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成为小学生的儿童,自然更习惯幼儿园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儿童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学于多种形式中,让孩子乐中学。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还以可以讲故事,猜谜语,开火车,说绕口令,画一画,编一编,演一演,小组分工合作,做游戏等等形式常常用于课堂上。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我设计了小游戏:小朋友把课文读得真好,为了表扬你们,老师带你们去果园摘梨子。用多媒体出示:一棵树,挂满了梨子)师:这可是一棵挂满又大又脆的梨子树,你们喜欢这些树叶和梨子吗?不过呀,要摘到些香甜的“梨子”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个梨子身上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谁把生字读准了,这个梨子就会飞到你的手心上来,学生们摘梨子摘得不亦乐乎,在游戏中把认字关过了。又如在如在教《山行》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画下来。很快,一幅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中的景物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秋天的情感。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对孩子本性的最大关注,孩子能不喜欢吗? 五、尊重不同,呵护情感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思维活跃,课堂上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答案,各自为自己的答案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些跟教师想要的答案相差甚遠,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不同的声音呢?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尊重不同,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答案评价不及时,或者消极评价,教师处理方式不当,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不做任何评价,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只是简单地评价:“错了”“不对”“不是这样的”。这都是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生。阅读本来就是个性化的行为。比如,在讲《丑小鸭》这课的拓展训练的时候,教师问: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丑小鸭,经历这么多苦难,终于变成白天鹅,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众说纷纭:我飞上蓝天去看看那美丽的世界;我要感谢曾经给我帮助给我信心的人;我要回去炫耀下,让所有人知道我的美丽,把那些嘲笑过我的人比下去;我最想做的,就是把之前打过我的人狠狠揍一顿。……面对这么多富有个性甚至有些童言无忌的回答,作为老师首先要肯定他们动脑想问题的积极性,显然,这些学生说的都是真话但是又偏离文本价值观,老师听了之后应该怎样应答呢?首先应肯定他们这些观点合理性的一面,肯定他们的积极动脑,有自己的想法;其次要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可以补充资料、可以质疑,可以讨论、或者可以延伸研究、可以课外拓展等,总之不能强求统一。而学生的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折射出了不同的个性色彩,有的切合文本意义构想和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有的同学见解虽有个性,但显然偏离价值取向,对此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兴奋点调整一下,让学生自我调整,可以这样启发学生:面对这么多的答案,那只天鹅会选择哪种方式呢?启发学生讨论、表演、思考体会到白天鹅不仅外表美丽,心灵也很美好。因此低段的孩子是在这样的肯定和引导下获得启迪和真知,觉得语文不是枯燥的,而是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舞台,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谁不喜欢呢?
古代教育家王筠言:“人皆寻乐,谁愿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学海无涯,学习之路漫漫而修远,如果在学生小学低段,教师就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那么将来的语文学习就不会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相反能从其中闻到花开的味道,听见成长的脚步,感受到语文的乐趣。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小学一、二年级,低段是学习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這时候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将来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低年级儿童活泼开朗,喜欢生动有趣,都爱听、爱看、爱说。小学低段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注意力维持时间不长,自制力较差,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那怎样让他们在语文的课堂上学得更好呢?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刚入学就让他们爱上语文,对语文有兴趣。如何在低段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低年级的孩子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些童心童趣贴近孩子生活的语言或者例子让学生感觉到语文是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平时生活经常就能经常接触到的,可以理解的学科。比如:拼音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符号,没有引导好,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他们学习上第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兴趣,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拼音教学跟他们的生活尽量贴近,如拼音中的四声,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用四色分别画出来,然后编个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熊要去上学了,他坐着汽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直走是“一”,汽车爬山是“/”,汽车上坡又下坡“v”,汽车下坡是“\”。只有大家读对了,小熊才能顺利到达学校呢。小朋友们非常积极呢。就这样把拼音的知识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能轻松地掌握知识,激发了初学语文的兴趣。又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体验,当他们发现要学的字很多是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时候,学习积极性就会马上大大提高。比如“幼”是幼儿园门口常见到的,“州”是我们所在的城市“广州”的“州”,“区”字,我们常在棠德小区的牌子上看到,还有一个读音“ou”的第一声是我们坐五号线地铁的一个站名“区庄”……,类似这样的多举例,让孩子想办法想起这些熟悉的字,让他们觉得亲切起来,明白原来语文的知识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样学起来就更有意思,参与更加积极,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了。
二、走下讲台。亲近学生
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把自己当成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是平等对话的,与学生和平相处,投与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目光,温柔的抚摸,亲切的话语等等都是师生之间最直接的情感纽带。可能有些时候,我们大人过于关注结果,而疏忽了最真实的生成过程。而走近学生,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生成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的行为时,老师就走不进学生的心里。如果一个教师以一颗童心,走下讲台,不仅是身体走下讲台,心也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的中间去,走近他们的烦恼,走近他们的困惑,走近他们的心灵,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那么学生就会努力生活在学习之中。因此,要跟孩子“打”成一片,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看到他们真实的,也是最丰富的内心世界。低段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内心丰富而又脆弱,在课堂上需要我们老师用童心去呵护。我们可以不用学生整齐划一地端坐在课堂静听,我们可以讨论,可以切磋,可以商量,可以倾听,可以记录,可以不同思维的碰撞。“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孩子喜欢你的人格魅力,喜欢你亲和自然的生态课堂,那么你的语文课堂也肯定是他们所感兴趣的。
三、正面评价。多点赞赏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性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那么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就尤为重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一面,问题是怎么样被发现被欣赏。在学校里,刚入学的孩子都特别渴望获得老师的欣赏。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比如:“你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如果说得更完整些会更好。”“你思考很深入,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你很认真听,能把刚才老师讲的复述下来”“同学们听了刚才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刚看到你的举手,我觉得你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像这正面而又有导向性的评价既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想得很周到、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思维很敏锐,知识真丰富!”……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请一定不要吝惜你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对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鼓舞。当然学生之间也给同伴鼓励和正面的评价。正面互评,赞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如在口语交际时,学生能对同伴的表现作一番点评:“你讲得真不错,不仅声音响亮而且很流利。你的想法很特别,说得很有道理。你刚才表现很大方,很自信,值得我学习。”在这样正面评价中学生学会了表达,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多些正面的评价和赞赏,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就能在这种赞赏的环境中点燃,对于语文课堂的喜欢也油然而生。
四、形式多样,激活课堂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成为小学生的儿童,自然更习惯幼儿园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儿童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学于多种形式中,让孩子乐中学。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还以可以讲故事,猜谜语,开火车,说绕口令,画一画,编一编,演一演,小组分工合作,做游戏等等形式常常用于课堂上。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我设计了小游戏:小朋友把课文读得真好,为了表扬你们,老师带你们去果园摘梨子。用多媒体出示:一棵树,挂满了梨子)师:这可是一棵挂满又大又脆的梨子树,你们喜欢这些树叶和梨子吗?不过呀,要摘到些香甜的“梨子”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个梨子身上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谁把生字读准了,这个梨子就会飞到你的手心上来,学生们摘梨子摘得不亦乐乎,在游戏中把认字关过了。又如在如在教《山行》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画下来。很快,一幅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中的景物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秋天的情感。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对孩子本性的最大关注,孩子能不喜欢吗? 五、尊重不同,呵护情感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思维活跃,课堂上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答案,各自为自己的答案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有些跟教师想要的答案相差甚遠,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不同的声音呢?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尊重不同,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答案评价不及时,或者消极评价,教师处理方式不当,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不做任何评价,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只是简单地评价:“错了”“不对”“不是这样的”。这都是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生。阅读本来就是个性化的行为。比如,在讲《丑小鸭》这课的拓展训练的时候,教师问: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丑小鸭,经历这么多苦难,终于变成白天鹅,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众说纷纭:我飞上蓝天去看看那美丽的世界;我要感谢曾经给我帮助给我信心的人;我要回去炫耀下,让所有人知道我的美丽,把那些嘲笑过我的人比下去;我最想做的,就是把之前打过我的人狠狠揍一顿。……面对这么多富有个性甚至有些童言无忌的回答,作为老师首先要肯定他们动脑想问题的积极性,显然,这些学生说的都是真话但是又偏离文本价值观,老师听了之后应该怎样应答呢?首先应肯定他们这些观点合理性的一面,肯定他们的积极动脑,有自己的想法;其次要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可以补充资料、可以质疑,可以讨论、或者可以延伸研究、可以课外拓展等,总之不能强求统一。而学生的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折射出了不同的个性色彩,有的切合文本意义构想和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有的同学见解虽有个性,但显然偏离价值取向,对此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兴奋点调整一下,让学生自我调整,可以这样启发学生:面对这么多的答案,那只天鹅会选择哪种方式呢?启发学生讨论、表演、思考体会到白天鹅不仅外表美丽,心灵也很美好。因此低段的孩子是在这样的肯定和引导下获得启迪和真知,觉得语文不是枯燥的,而是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舞台,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谁不喜欢呢?
古代教育家王筠言:“人皆寻乐,谁愿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学海无涯,学习之路漫漫而修远,如果在学生小学低段,教师就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那么将来的语文学习就不会是一种压力和负担,相反能从其中闻到花开的味道,听见成长的脚步,感受到语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