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基因大片段缺失所导致的一例重型血友病A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F8基因大片段缺失所导致的重型血友病A患者进行基因断裂点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筛查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确血友病A表型诊断。采用长距离PCR及序列特异PCR进行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并对F8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直接测序。基因步移的方法确定F8基因断裂点。断裂点特异双重PCR对携带者进行诊断。多重荧光PCR法检测6个微卫星DNA位点(F8Up226、F8Up146、F8Int13、F8Int25、F8Down48、DXS1073)多态性对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验证。

结果

先证者FⅧ活性<1%,诊断为重型血友病A。患者F8内含子22及内含子1倒位均为阴性。F8基因4~7号外显子多次PCR扩增后电泳未见相应条带,其余外显子测序未发现突变。基因步移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发现F8基因共缺失27 685个碱基,并在断裂点融合处存在2个微小同源碱基,且插入7个碱基(CTCTTCC)。断裂点特异性双重PCR结果显示胎儿及该患者的女儿均为缺失携带者,与基因连锁分析结果相吻合。

结论

F8基因4~7号外显子缺失导致患者发生重型血友病A,微小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等机制可能介导了缺失的发生。断裂点特异双重PCR为携带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方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534-537)

其他文献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临床上进行血液检验是疾病诊断、判断预后、发现病情变化和提供治疗依据的重要手段。已经证实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检测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血时间、采血方式等,需要客观的分析不同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573-574)
目的评价13种葡萄糖常规检验系统的正确度;并探讨标准物质对改进常规检验系统结果一致性和正确度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试剂评价研究。以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为比对方法,选取瑞士罗氏、北京中生、深圳迈瑞、上海科华、四川迈克、上海丰汇、日本和光7个生产厂家的13种血糖试剂盒(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及其配套校准品在日立7170A生化分析仪上组成的常规检验系统作为待评价方法,
目的探讨副溶血弧菌(VP)临床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09至2011年北京同仁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分离的152株VP,采用PCR技术检测溶血毒素基因(tdh、trh)、两个Ⅲ型分泌系统2(T3SS2α、T3SS2β)及O3∶K6克隆群系统性毒力基因(tox RS/new、orf8)。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152株VP tdh阳性率为96%
期刊
呼吸困难因发病急骤,病因繁多,一直是临床鉴别诊断的要点和难点。既往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但因临床表现有相似性和重叠性,且缺少特异而敏感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故容易误诊。B型利钠肽(BNP)等实验室指标是心力衰竭诊断敏感且特异的指标,其应用使得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检查用于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成为现实。随着近年来新型诊断试剂和方法的不断涌现,使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正逐步改变着临床诊
半乳糖凝集素3(gal-3)属于半乳糖凝集素家族成员之一和心脏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直接相关。近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gal-3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帮助指标。gal-3与年龄、肾功能、BNP相关,与BNP的诊断特性相比,gal-3长期预后的价值高于诊断的价值。高浓度gal-3是心脏纤维化指标,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致死率的风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506-510)
期刊
目的体外检测阿司匹林、氟康唑单用或联合对生物膜白念珠菌的抑菌活性,评价两药联合的抗菌效果。方法分别测定阿司匹林和氟康唑对生物膜白念珠菌的MIC50值,采用分级抑制浓度指数检测阿司匹林与氟康唑之间的抗菌作用关系。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阿司匹林对生物膜白念珠菌表面蛋白ALS3及HWP1表达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生物膜白念珠菌标准株ATCC64550,临床分离株14215、15346、15538及
科学合理的应用诊断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的出现及其高敏检测方法的发展使得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无创性诊断成为可能,利钠肽用于诊断心力衰竭更是心脏标志物发展史中的亮点。随着新方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会发现更多具有潜力的新型早期标志物和疾病风险预测因子,在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发展前景的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和检验工作者带来更多的挑战。(中
目的对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建立合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方法横断面研究。统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危急值63 794件,计算危急值的年内发生率、项目分布及病区分布;比较危急值项目信息化、个性化报告前后的及时率和漏报率;对比门诊危急值报告流程改造前后的临床响应时间。结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每年危急值报告1.5万~1.8万件,占年检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