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在头颈部肿瘤可疑阳性淋巴结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t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在头颈部肿瘤可疑阳性淋巴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可疑阳性淋巴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给予患者63.36 ~ 66.66 Gy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颈部预防照射剂量54.12 ~ 60.06 Gy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大小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均较治疗前缩小,试验组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与治疗前水平出现缩小[(0.43 ± 0.07) cm比(0.72 ± 0.1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可疑阳性最大横截面短径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0.43 ± 0.07) cm比(0.66 ± 0.08) cm],两组患者间可疑阳性最大横断面短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52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水平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刻两组白细胞水平[第1周:(7.83 ± 2.53) × 109/L比(8.26 ± 3.16) × 109/L、第3周:(7.14 ± 3.65) × 109/L比(7.08 ± 2.53) × 109/L、第5周:(5.47 ± 2.81) × 109/L比(6.41 ± 2.57) × 109/L、第7周(4.36 ± 2.59) × 109/L比(4.98 ± 1.64) × 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过程中两组白细胞指标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试验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监测时刻的HGB和血小板均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性并发症以口腔干燥和口腔黏膜炎为主,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表现为放疗靶区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既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淋巴结隐匿转移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性诊断方法,为研究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规律提供佐证;头部加量调强放疗在头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治疗过程中其安全性及组织耐受性良好,可为头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治疗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临床处理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体表复杂动静脉畸形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8例体表复杂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监测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20例)和联合组(1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超声(高频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联合组采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进行监测。两组术前评估病变并定位,全麻后超声实时监视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半小时评估消融疗效。最终评价参照Achauer等提出的4级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以末次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增强CT或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显像在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1例意识障碍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中的重点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分为植物状态组与轻微障碍组。植物状态组患者呈现植物状态,轻微障碍组患者为轻微意识障碍。对比两组患者脑部的18F-脱氧葡萄糖(FDG)的摄取情况。结果:研究A组与研究B组相比较,除了大脑部分的脑干组间的18F-脱氧葡萄糖(F D G)摄取感兴趣
目的:诊断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两者的CT表现,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18例,腺淋巴瘤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病理证实,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年龄、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结果:数据显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多发于女性,且均为单侧,而腺淋巴瘤多发于男性,单侧或双侧均多发。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没有显著差异(P>0.05);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年龄显著低于腺淋巴瘤患者(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平
目的:分析评价肺结核合并肺癌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应用CT影像学检查的效果。方法:本次将平邑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在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主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1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取CT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1)在反复咳嗽、痰中带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胸闷四项临床表现占比方面,观察组分别为68.00%、62.00%、56.00%、54.00%,与对照组的66.00%、60.00%、55.00%、53.00%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实施CT和MRI检查时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在该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术前实施的CT和MRI检查结果展开分析,参考术后病理分期,对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用CT和MRI两种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对其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对比并分析具体原因。结果:CT和MRI检查对≤ⅠB1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8.97%和89.74%,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和
目的:探讨双源Flash 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双源Flash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150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50例,按照对比剂剂量和体重的比例分别为0.7mL/kg、0.6mL/kg和0.5mL/kg,各组的对比剂剂量等于体重乘以各自的比值。观察螺距、图像噪声、ROI面积、图像质量评分。结果:A组图像噪声最小,B组次之,C组图像噪声最大,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目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对妊娠期女性影响较大,分析采用超声监测方法观察孕妇的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变化能否改善预后。方法:此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0名孕妇,分为病例组(n=83,早发型子痫前期者)和正常组(n=117,正常孕妇)。所有孕妇均接受超声监测,观察其诊断价值。结果:正常组与病例组在妊娠早期(11~13周)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和S/D(子宫双侧舒张期/收缩期最大血液流速)子宫动脉血流谱参数都高,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妊娠进
目的:分析多探头联合彩色多普勒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收治的早产患儿100例,各患儿均接受床旁颅脑超声动态检查,比较分析检查结果,评估多探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结果:100例患儿均接受多探头联合彩色多普勒颅脑超声检查,共检出51例患儿为阳性(51.00%),包含Ⅳ级3例,Ⅲ级7例,Ⅱ级12例,Ⅰ级29例;多探头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率51.00%高于线阵探头阳性率42.00%及颅脑探头阳性率41.0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究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和腺肌瘤行经阴道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我院体检部及门诊、住院部诊治的35例子宫肌瘤、29例子宫腺肌症以及16例腺肌瘤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同时均行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观察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病变血流情况,包括Vd(舒张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速度)、RI(血流阻力指数)、PI(血流搏动指数)。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96.55%、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12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超声健康检查的志愿者60名。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23~56岁,中位年龄38岁。选取两名经上级医师考核可独立进行超声检查的操作者(超声工作经验均≥2年)为受试对象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集颈总动脉IMT数据。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的可重复性,并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