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梦”与“簪花照镜”中的人生体悟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zi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石声汉(1907-1971),原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教授,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和古农学家。1928年中山大学毕业,193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获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西北农学院、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51年后任教西北农学院直到1971年辞世。他长期从事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和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先后撰写了《齐民要术今释》、《四民月令校注》、《农政全书校注》等十多部巨著,是我国农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石声汉先生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他不仅在自然科学上颇有建树,而且诗词亦颇具工力,著有诗词《荔尾词存》,收平生词作400余首。叶嘉莹先生是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权威学者,她接触到石声汉先生的词作后深为之感动,先为《荔尾词存》作一长序,高度评价了石先生的作品,后又在南开大学专门为学生讲授了石先生的词作。
  这篇文稿是两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友根据叶嘉莹先生两次讲座录音整理的文字。叶先生年事已高,近年来未见有专门撰写作品,发表的均为讲座整理稿。以先生的学识、见底,即使讲座稿也颇有建树。先生很在意讲稿的质量,在整理时要求不增不减,因此本文整理时只是删减了一些口语中的重复。完稿后,叶先生自己又审核了三次。本刊作为特稿重点推出,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叶嘉莹(1924-),女,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古典文学。
  摘要:石声汉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古农学家,其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他以对自然科学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现象的细微观察,并融入自己的人生遭际,参以对世界发展变化的理解,以诗人独有的情怀,观物注情,联类不尽,情动于中而发乎诗词,必然是自己人生之镜鉴,命运之呼喊。本文着重分析了石声汉先生《荔尾词存》中咏蚕及簪花照镜的词作,通过缜密的剖析,指出这是作者自己的生命体悟,是用自己对人生、对科学、对世界的沉重而不容旁贷的责任感谱写的生命赞歌,是真正的科学家的精神和高尚品德的表现。石声汉先生词作的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一个真理:从事自然科学应该有扎实的传统文化作基础,才有可能登上科学大山的巅峰。
  关键词:石声汉;诗词;咏蚕;簪花照镜
  中图分类号:F3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4-0001-13
  上篇:“春蚕梦”
  石声汉先生是一位研究古代生物学的学者,并不是研究古典诗词的。而且古生物学也不是很popular的一种学问,所以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可是西方科学界却知道他的名字。有一个英国人叫李约瑟,写了一本《中国科技史》。这部书是研究我们中国古代科学的。而石声汉是研究古生物学和古代农学的。研究这两方面的人不多,研究有成就的就更少。因为中国古代的生物学和农学的著作,像《齐民要术》等,都是用古文写的,现在的人很难看得懂。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里面有很长的篇幅在讲古生物学、古农学,都是对石声汉先生的介绍。而且一直到今天,如果想找中国古代的农学、生物学的参考资料,就去到UBC的图书馆,可见到一系列古生物学、古农学的著作都是石声汉先生的著作。
  石声汉不是很有名。石声汉有个弟弟,叫石声怀。石声怀的妻子,是钱钟书的妹妹。
  石声汉先生为什么有能力来介绍中国古代的古生物学和古农学?因为他的古典文学修养很好。所以我觉得真是上天生下石声汉这样一个人,古典文学的修养非常好,而英文、德文也非常好,让他从事了古生物学和古农学的研究。
  石声汉从小古典文学根底就很好。所以说,从小背一些中国古典的诗文,绝对不妨碍长大后去学科学。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得到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先生也有很好的古典文学修养。有一次,杨振宁先生到了南开,我那时候恰好也在南开。我在美国很多学校教过书,也在美国一些刊物上发表过文章。那次杨振宁先生来了,听说叶先生在这里。他说:“我在美国看了她很多文章,但是没见过面。我要跟叶嘉莹见一见面”。外办主任就把杨振宁带到我这里来了。谈话的时候,他就背了很多诗给我听。不但背了很多诗,还发表了很多议论。他说他从小是念过私塾的,是念的旧书。
  念旧书,绝不妨碍将来去学科学。你如果从小有一点古典文化的基础,对于你终生的做人和修养都是有帮助的。古典的修养与科学不冲突。杨振宁先生常常讲,他说物理学也有一个境界。不但是做人有一个人生修养的境界,物理学也有物理学的境界。无论研究哪一门科学,如果你原来人文的修养的境界高了,你在另外的科学境界,成就也相对地可以提高。因此从小的古典教育非常重要。石声汉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我们学古典文学的都没听说过“石声汉”这个名字。我们不学古农学,所以不知道。那我怎么知道了他呢?说起来就是巧。石声汉先生1933年考上了第一批的庚款留学生。他到国外去留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这个同学的名字叫吴大任,就是原来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先生的弟弟。而吴大任就在南开大学作副校长。 我1979年曾经到天津的南开大学讲过一次课。以后他们就经常约我回去讲课。吴大任和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叫陈受鸟)两个人都是学数理科学的,都是留学生,都喜欢古典文学。所以我到南开大学讲课,他们夫妻两个人就来听课。石声汉先生是他们夫妇的朋友。
  石声汉先生研究古生物和农学,他喜欢诗词,但是他不许人发表他的诗词,他不愿以诗词出名。“文革”的时候,他被批判,他那些诗词作品统统被抄走了。“文革”以后,石声汉先生已经不在世了。他是1907年出生,1971年去世的。1979年以后,“文革”结束了,大家就清理这些“文革”搜集来的、认为是反动的材料。这些“反动材料”里边,就有石声汉先生手写的诗词稿。收集来以后,他们说这都没有用处了,现在石声汉——被批判的人也不在了,就要把这些东西烧掉。恰好石声汉先生有一个学生看到了这一堆词稿,就把它抢救下来了。   石声汉的儿子石定矶教授想把父亲的东西整理出版。吴大任校长就跟石声汉的儿子说起我。他的儿子在清华,是电机系的教授。有一年我回到北京,当时我住在我的老家——北京的一个很古老的四合院(最近已经被拆掉了)。忽然间有一天,一个不认识的人来了,就是石定矶。他说自己是清华大学电机系的,有他父亲一本词集,想请我写一篇序。我想,这电机系的人写词,写的什么词呢?我本来不大想写,因为如果你没话找话,人家不好你还要说好,这是很勉强的。我正在犹豫,他就把他父亲的手写词稿交到了我手中。我一看,第一眼,就是书法。书法是第一眼就给人看的,是非常直觉的。那字写得真好,这是他手写的词稿。不但有书法,而且还有刻印。学问非常好。然后我就读他的词。哎呀,我一读,觉得太好了,我就说我一定给你父亲的词集写序。
  石声汉诗词的好处,最重要的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个,是石声汉先生的本质好。他不止有诗人、而且有词人的本质。
  诗包括了词在里面。但如果你仔细地分辨,诗跟词是不一样的。诗,是比较直接的,是一种直接的感发。词,王国维先生说的,词是“窈渺幽咽”。窈渺,是非常深隐、非常幽咽、非常精致、非常纤细的一种美。是隐藏在里面的美。诗是直接给你打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给人一种直接的兴发感动。可是词,不是。词,你要仔细地去吟味,仔细地去体会。它的好处都是要你慢慢地才能体会出来。有很多非常深隐的意蕴,还不止是意蕴,是有非常深隐的意蕴和情志。
  石声汉先生是天生有这种禀赋,真是无可奈何地一件事。他是天生的,他的感觉特别的纤细幽微。这是他的一个特色。
  另外还有一个特色我觉得是很可贵的。因为他是学自然科学的,可是他有很好的古典文化修养,跟我们从小就学古典文学不同——像我的同班同学,也有不少古典文化修养很好,也作诗,也填词,可是你就会发现,如果他单纯地只是学古典文学,就有一种酸腐的气味,我们说这是酸秀才。石声汉先生之所以好,就因为他本质是有诗人、词人的气质,但是他绝对没有诗人、词人的酸腐。而且他不用我们文人的那个套语。古典文学太熟的人,他有一套一套的套语。写伤春一套伤春的话,写悲秋一套悲秋的话。摇笔即来。可石声汉先生是以他自己真正的感觉、真正的感受、真正的对于人生的体认写他的诗词。
  说起来石声汉先生好像一帆风顺,他1907年出生,1933就考中了庚款留学——不过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出国去留学了。所以他刻个图章说是“洋翰林”。我们说他很幸运,其实不然。他的祖籍是湖南湘潭,他小的时候,他们石家是个大家族。他出生在云南昆明。他回到老家去以后没有房子住。一个大家族有个公庄(就是家里没钱的人、没房子的都可以住),他们就住在那里。他父亲的这一枝非常穷困,大家族成员就对他们态度非常不好,他小的时候是在一个艰难困苦的环境长大,不但如此,他上了三年小学后就因交不起学费回家在田地帮助干些农活。他是在很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学习。这个人真的是个天才,他转了几次学,因为他成绩确实好,古典文化的修养好,他父亲也教他外文,也都很好。后来他考进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是现在的武昌大学。他的初试和复试都是第一名考进去的。后来又考取了庚款的留学生。回来以后,曾经在陕西,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过书,在同济大学教过书,在武汉大学教过书。最后又回到西北农学院工作,一直到辞世,都是在西北农学院。
  因为他文学根底好,他的一个姓范的好朋友对他说:“人虽然说是万物之灵,人也是一种生物。在这些生物之中,作为一个万物之灵,而你,又是研究生物学的,中文、西文根底又这么好,你,应该写一本论生命的书”。他听了之后说:“这个题目太大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但是他有了这么一个念头。
  这个话题谈过不久,就有他的一个老师,也是研究古生物学的,叫做张镜成,办了一个讲学三十周年的纪念。当时中国真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那个时候正在抗战。 在当时纪念活动中,大家就说,张镜成老师三十多年完全投注在教学工作里边,而且在抗战的艰难困苦之中,后方的学校生活很艰苦。杨振宁先生告诉我说,他们生活真是非常艰苦。睡的木板床上都是臭虫,要烧开水来烫。吃的也都是非常粗劣的食物。可是那个时候的师生艰苦奋发。张镜成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投注在教育事业这么长久。在纪念大会上,介绍张镜成教授平生。石声汉就说,“我听到台下有人说,这才叫作人生。就是没有白活。”他说:“给我很大的感触。所以我回来以后就下定决心,我要把这本书写成。”于是《生命新观》就写成了,就是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的一本书。他是在1943、1944年,正是在我们跟日本人打仗最艰苦的时代写的这本书,就是对于生命的一个新观的看法。
  前些天我在讲陶渊明诗的时候,曾经引了我的老师的两句话,“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的事业。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因为陶渊明的诗里常常写到“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人生都是短暂的一个逆旅,最后就是大梦一场。百年后就是“相与归北邙”、“颓基无遗址,游魂在何方”,这些是对于人生的短暂无常的空幻的认识。那么说,对于短暂无常的空幻的认识,是不是就是悲观,是不是就是消极?所以我在讲陶渊明的这种写人生短暂无常的诗歌的时候,我就引了我的老师的这两句话。“是要以无生之觉悟,”而你要从事的,是“有生之事业。”你也许认识到人生岂止是短暂无常,而且人生有多少挫折,有多少苦难。特别是当时的中国,正在艰苦困难的时代。李后主的词,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是短暂无常。哪里只是短暂无常?他后面还有,更何况有“朝来寒雨晚来风”,是外来的挫折。人生不止是短暂,而且在短暂的生命之中,有朝来的寒雨,有晚来的寒风。人生当然是有很多事让你悲观。所以我的老师说,“以悲观的心情,过乐观的生活。”
  讲到人生,我还听到过两句话。说“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的生活。”其实石声汉先生所体认的,从生物学里边所体认的,就是生命的意义就是创造继起的生命。上天给予任何的有生之物都具有一个非常强盛的生命力。不但是人类,那些个动物、甚至于禽鸟虫鱼,它们平生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传宗接代。我们认为中国古代的儒家说法是很古老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确实是如此。生命的意义是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而生活的目的,是由你个人个体的生命对这个大的团体的生命作出贡献。   欧阳修写过一首词,词的牌调叫《蝶恋花》。他写一个女孩子出去采莲,她在采莲的时候,“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已共丝争乱。”这个女孩子去采莲,当她低头要采一朵莲花的时候,她忽然间看见水中自己的美丽的影像了,照影摘花,看见花似面。就是李清照说的,“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发现了自己的美好,就怎么样?就期待有一个人欣赏她的美好,所以就是“照影摘花花似面”的时候,她的心就动了,“芳心已共丝争乱”。
  现在我们讲一下石声汉先生在簪花照镜的中国诗词的传统之中,对于簪花照镜的象喻性的一个反省,一个反思。
  王国维有首《蝶恋花》是这样写的“莫斗婵娟弓样月,只坐蛾眉,消得千谣诼”。王国维说你不要跟人家炫耀你的美丽的、弯起来像弓一样的眉毛。弓样月代表眉毛,像新月的弯弯的形状,像一个弓的弯曲的形状。你不要跟人斗,你不要在一个地方逞能,好强,炫耀自己。“只坐蛾眉”,坐,就是坐罪,你因为什么犯罪的,你就是因为你的蛾眉,所以你就犯了罪。就是屈原说的众女嫉余之蛾眉,我们俗话也说枪打出头鸟,就因为你的美好,遭到了人的嫉恨。“消得千谣诼”,消是忍受,你就经受了“千”这么多的谣诼对你的毁谤。就因为你的美好,招来很多人的毁谤。
  “臂上宫砂那不灭,古来积毁能销骨。”中国古代的男子有一个方法测验女子的贞洁,就是用壁虎。壁虎又叫守宫。把壁虎的血刺下来,用朱砂揉了,在女子的手腕上刺破,把这个血揉进去,就留下一个红点,叫做守宫砂。你如果一旦失去了贞洁,这个红点就消失了。所以男子就用这个方法来考验女子的贞洁。但是就算你手臂上真的有一个守宫砂的红颜色,怎么会不消灭?为什么?因为“古来积毁能销骨”。我们说积毁销骨,大家都在骂一个人,就把一个人毁掉了。不但把你的身体毁掉了,连你的骨头都毁掉了。
  “手把齐纨相诀绝,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 齐纨,这又是一个典故,说古代有一个女子叫班婕妤,她曾经写了《团扇怨》,她说自己就像一个雪白的团扇,被男子拿在手中,给他送来那么舒适的凉爽的清风。可是一旦季节改变了,秋天来到了,就被人抛弃了。所以他说,就是现在的这个齐纨的美丽的扇子被人抛弃了,诀绝,就是抛弃。当年你曾经把我一直把握在手中,藏在怀袖之中,现在却诀绝。“懒祝西风,再使人间热”。是因为秋风来了,寒冷了,所以你把我这个扇子捐弃了,我是不是祷告秋风,让秋风走,让热天再回来呢?我不做这样的希望,我不再做这样的期待,就是说我原来希望有人欣赏我,但是我现在放弃了,我不再期待别人的欣赏了。
  “镜里朱颜犹未歇,不辞自媚朝和夕”。虽然你不欣赏我了,但是我自己觉得我镜子里面美丽的容颜还没有完全消失。我现在不再祷告天气的变化,让热天再回来,扇子再拿在你的手中,我不做这样的希望。但是我仍然有美好,“不辞自媚朝和夕”,我就自己在镜子里面欣赏我自己。
  后面还有王国维的一首词,“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长门是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被闭锁的地方。陈皇后的小名叫阿娇,汉武帝没有做皇帝以前,曾经说过如果得到阿娇做我的妻子,我用金屋藏之。可是后来阿娇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被贬到长门去了。现在长门的路上长满了青苔,皇帝再也不到她这里来了。“碧苔深锁长门路”,为什么?“总为蛾眉误”,就因为她的美丽遭到了别人的嫉妒和毁谤。“自来积毁骨能销”,就是刚才说的积毁能销骨,连骨头都销了,“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就是手臂上有这个红点,谁相信呢?谣言之传播,把一切都抹杀了。
  但是这个女子说,“妾身但使分明在”,只要我自身真的是清白的,“肯把朱颜悔”?我不会后悔我自己的美好。纵然我的美好招人的嫉恨和毁谤,我不后悔,以后也不希望你们的欣赏。“从今不复梦承恩”,从现在开始我再不梦想得到皇帝的恩宠。“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我自己还是簪上花,我就坐在那里,对着镜子,自己欣赏我自己的美好。这也就是屈原说的,纵然是君主不任用我,“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也就是陆放翁说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的本质是不改变的,你们欣赏不欣赏都没有关系,所以他说,“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我先讲的王国维,为什么呢?因为石声汉的这个词,是从王国维的词来的。石声汉生在中国最艰苦的时代,又遭遇到“文革”,受到的毁谤还能少么?所以,石声汉看到王国维的这两首词,非常的感慨,所以他就写了一首《清平乐》词,“漫挑青镜,自照如花影。镜里朱颜原一瞬,渐看吴霜点鬓。 宫砂何事低回,几人留得芳菲。休问人间谣诼,妆成莫画蛾眉。”他写了这一首词,过了几天,他又写了一首《柳梢青》词,“缱绻余春。簪花掠鬓,坐遣晨昏。臂上砂红,眉间黛绿,都锁长门。 垂帘对镜谁亲。算镜影相怜最真。人散楼空,花萎镜黯,尚有温存。”
  其实以这两首词说,石声汉先生比王国维写的更婉转。“漫挑青镜”,镜子干吗叫挑?从前的镜子有一个镜奁,把这个打开叫“挑”,“漫挑”,就是轻轻地把镜子上的这个奁打开了。打开以后,就“自照簪花影”,自己照见自己簪上花的美丽的形象。“自照如花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美好的认识,对于自己的才能的认识。你有没有觉悟到,你要不要留下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
  “镜里朱颜原一瞬”,要知道,生命可以有意义的时间是不多的,用你自己的生命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光阴是非常短暂的,所以“镜里朱颜原一瞬”。人生数十寒暑,转眼就过去了。“渐看吴霜点鬓”,慢慢就发现头上已经有很多的白发。人生是这样短暂,所以如果你有美好的才能,你应该珍重,你对于你的时间、对于你的生命,应该掌握。
  “宫砂何事低回,几人留得芳菲。”面对自己臂上的守宫砂,自己觉得保存了这样的清白的完美的一种品质。所以“低回”,你就想,这样美好的品质,“几人留得芳菲”。这么美好的品质,有几个人能将这美好的品质完全留住呢?
  “休问人间谣诼”,何况在世间,有这么多毁谤。你想当时的石声汉,“文革期间经常被抓出去批斗。“休问人间谣诼,妆成莫画蛾眉。”就算你本来是美好的,但是你不要画你的蛾眉。画娥眉,追求容颜的美好。蛾眉,你生成来的是你本质的美好,蛾眉你画上去,是用人工要增强你的美好。你的本质的美好天生来的,而当你要画蛾眉的时候,就有跟人争斗的意思。唐人秦韬玉的《贫女》诗写道,“漫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你本身的美好,这是无可奈何的,这是你生来就如此的,但是你要画眉就有跟人争斗的意思。   所以我在我的女儿小的时候,就跟她说,你不一定要比人强,一定要考第一,你尽到你自己的能力,你本来是只能够考70分的才能,你特别的努力,你考了80分,我对你很满意,但是你如果是考120分的才能,你就是考了100分,你没有对得起我,也没有对得起你自己。就是你自己的能力是多少,你要珍惜你的能力,不是跟别人去竞争,不是跟别人去比较,那是丝毫的意思都没有的。“休问人间谣诼,妆成莫画蛾眉”。你自己本身的美好,不是去跟别人竞争的,但是你把自己本身的美好放弃了,你自暴自弃,那也不对。你自己要尊重爱惜你的美好,但是不跟别人去竞争。就像孔子说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还说过,“虽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就是说,你就算有周公这样的才能跟美德,你如果一骄傲,马上就不算了。人是不用与别人比的,你的美好是天生的,你应该尊重,但是你绝不可以以此为骄矜。就是说人生的反省的觉悟的几个层次。刚才我们讲的是一个层次。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石声汉先生的第二首词。“缱绻余春。簪花掠鬓,坐遣晨昏。臂上砂红,眉间黛绿,都锁长门”。当然了,我们自己不骄傲自己的美好,但是也愿意有人欣赏自己的美好啊,所以说“缱绻余春”,春天就要过去了,人也终究要老去的,你现在还有美好的一天,所以“簪花掠鬓”,你就要尽量保持住你的美好,你要簪花,梳你的鬓发,“坐遣晨昏”,你每天所追求的是如此。“臂上砂红”,你的品格是贞洁的,手臂上的守宫砂是如此的鲜红,“眉间黛绿”,你的蛾眉也是美丽的,黛色是如此之深,可是现在因为没有人欣赏你,“臂上砂红,眉间黛绿,都锁长门”。就算陈皇后阿娇,现在一样的美好,但是皇帝不欣赏她,失宠了,“都锁长门”。据石声汉先生的学生讲,他白天被拉出去批斗,回来晚上就赶快伏案写他的著作。
  “垂帘对镜谁亲”,就是有什么人欣赏你,有什么人尊重你,有什么人爱惜你,所以他说“垂帘对镜谁亲。算镜影相怜最真”,只有镜子里的影子是知道赏爱我的。可是他忽然间跳出去了,他说“人散楼空”,有一天,人也散了,楼也空了。就像陶渊明说的,“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颓基无遗主”了。“人散楼空,花萎镜黯”,你簪的花已经蔫了,你的镜子也被尘土遮满了,但是你如果有一份爱美、美好的心情,“春蚕到死丝方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尚有温存”,你自己对你自己还是应该尊重爱惜。尊重爱惜跟骄傲是不一样的,骄傲是跟别人去争强斗胜,那是不可以的,但是你自己对于自己美好的品质是应该尊重爱惜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以“人散楼空,花萎镜黯,尚有温存”。
  石声汉先生虽然是科学家,但是他来往的朋友里面有词学家。石声汉先生写了这首词以后,被一位有名的词学家刘永济先生看到了,刘永济就送给他一首词。就像佛家说的,给你下一个转语——你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给你下一个转语,给你开了一扇门,打开了另一只眼睛,有另外一个可能性。
  刘永济就写了这首《鹧鸪天》,“镜里朱颜别有春,莫教明月翳纤云。蛾眉招嫉何缘画,犀角通灵自辟尘,寻絮影,认萍根。春泥春水总愁痕。何如十二楼中住, 放下珠帘了不闻。”“镜里朱颜别有春”,他说你就是花蔫镜黯,这个春天也不再是外表的春天,美丽也不再是外表的美丽。你镜里的朱颜永远有一个春天,不是那世界上的春天,世界上的春天会消失的,你的春天、你镜子里的春天是不消失的。世界上的事物是会改变的,但是你的美好是不会改变的,是不跟人间的春天一同消失的。如果你自己本身的心性像天上的光风朗月那么样的圆满、那么样的晶莹、那么样的澄澈和明亮,“莫叫明月翳纤云”,不要叫你的明月被一缕云彩给遮蔽了。你不用被世俗的那些个谣诼,那些个毁谤,那些个干扰,把你自己本来的光明的品质、光明的本性给你遮掩。
  “蛾眉招嫉何缘画”,你说不要画娥眉,不跟人比赛,可人家要嫉妒你,你画不画他都会嫉妒的。你就是不跟人竞争,不画娥眉,可因为你的美好,天生来就是遭人嫉妒的。但是你也不要在意,“犀角通灵自辟尘”。据说犀牛角是可以辟尘的,不沾染尘埃。李商隐说“心有灵犀一点通”。犀角通灵,这都是神话上的传说了。只要你的本性,你的心地皎洁光明,别人说你什么你不要在意,你内心如果有一个犀角通灵,你自然就辟尘。就像陶渊明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喧扰干扰不到我,我不受他的干扰。而且陶渊明也说,“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你为什么要让人家欣赏,人家不欣赏,你还是你,你的美好没有因为他不欣赏而减损。
  “寻絮影,认萍根”,絮影、萍根,在佛教上也讲,兰因絮果因缘。什么叫兰因絮果?佛教上讲因果,说一个人今生的一切,是因为前生的作为,得到今生的结果。说“欲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前世做了什么,今生就得到什么样结果;今生做了什么,来世就得到什么结果。可是兰因怎么会得到絮果?兰,是美好的,是芬芳的,也许你遇见一个人,真是如此之圆满,如此之美好,但是为什么得到一个絮的结果呢?絮是柳絮,是随风飘散的。《红楼梦》上说:“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你种的是兰因,怎么会得到絮果?这是难以预料的,而且从佛家来说,这个因果岂止是去来今的三世而已,在千年万载的亿万尘劫之中,你不知道有多少因果。所以他说,“寻絮影,认萍根”,你看一看你的平生的遭遇,那兰因絮果的,那种种的因缘。“春泥春水总愁痕”,凡是你的沾惹,凡是你春心的动荡,不管是春泥还是春水,絮影,柳絮,可以飞花,可以落在泥里面,萍根,浮萍,是漂在水上的。
  我曾在香港给一个学校讲课,讲了几首落花诗,说是“楼台风日忆年时,茵溷相怜等此悲。”落花飘零了,落在哪里?有的落在青苔上,有的落在蜘蛛网上,有的落在厕所之中了,你怎么知道你落在哪里?所以“寻絮影,认萍根,春泥春水总愁痕”。而且,我说的那首落花诗里说“燕衔鱼唼犹能厚,泥污苔遮各有由”。你是被小燕子叼去了呢,你被鱼在那里接唼着吞来吞去呢?表面上看起来,他们跟你还是很亲厚的,“燕衔鱼唼犹能厚”,泥污苔遮,你是落在泥土里被沾污了,你还是落在青苔上,是各有缘由。每个人,你本身的美好是一件事情,你的遭遇是另外的一件事情。还有最悲哀的一句落花诗,是“罥入情丝奈网虫”。你落在蜘蛛网上了,网入情丝,你落在了多情的丝上了,它对你很多情,它不让你落在地上,把你接住了。蜘蛛网网住你,当然是情丝。可是你要知道,蜘蛛网网住的不只是你美丽的花朵,蜘蛛网网住的还有蚊子跟苍蝇呢。这里写的人生真的是可怕。你有多少情丝绕在别人的身上,别人有多少情丝绕在你的身上,你们中间的感情是宝贵的、美好的,但是也有错误,也有怨恨,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件事情。“罥入情丝奈网虫”,不管你是落在泥中,还是落在水中,只要你有了沾惹,只要你有了情丝,你就有了哀愁。   现在怎么样?他说“何如十二楼中住”,你最好找一个高楼,在十二楼中住下来, “放下珠帘了不闻”,你把帘子放下来,外面所有的谣诼、纷纭、是非、争论,你都把它隔绝。这是刘永济先生对于石声汉的一个安慰。
  石声汉拿到他的词,接下来又写了第三首词。
  石声汉先生先读了王国维的两首词,引起了他簪花照镜的反思。就是你自己要不要使你的品德、才能,美好、完整、完美,你要不要有这种追求。你要不要对一个美好有追求,这是一层反省。你追求了美好以后,别人不欣赏你的美好,甚至别人毁谤你的美好,你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是从读王国维的两首词引起了他的写作动机。他写了两首词以后被刘永济先生看见了,所以刘永济安慰他,石声汉就做了第三首词。
  “休问余春,水流云散,又到黄昏。洗尽铅华,抛空翠黛,忘了长门。 卷帘斜日相亲。梦醒后翻嫌梦真。雾锁重楼,风飘落絮,何事温存。”把一切都否定了。他说是“休问余春”,不要再追求那美丽的春天,“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休问余春”,一切人世间的事情,不管是爱,还是恨,是美还是丑,“水流云散”,一切都会过去。“水流云散,又到黄昏”,天是会迟暮的,人是会衰老和死亡的。
  “洗尽铅华,抛空翠黛,忘了长门”。我现在把一切的铅华都洗净了,我当年追求过美好,现在我都放弃了,因为一切都是空幻的,“洗尽铅华”,我把描眉的翠黛也抛弃了,“抛空翠黛”,我把我的得失,有人欣赏没有人欣赏,有人爱没有人爱,“忘了长门”,把一切都放开,不在乎了。“卷帘斜日相亲”,卷起帘,那西天上还有一轮斜日,黄昏的年华如天上黄昏的斜日。
  “澹澹斜阳澹澹春,微波若定亦酸辛。昨宵梦见柴桑老,犹说闲情结誓人”。这是台湾大学当年的系主任台静农先生晚年写的一首诗。“澹澹斜阳澹澹春”,天上的斜阳,澹澹的斜阳,澹澹的春光,你的心还动不动了?唐朝孟郊说“妾心古井水,波澜誓不起”,我的心不动了,如古井水。但是台静农先生的“澹澹斜阳澹澹春,微波若定”,这真是,非常微妙的感觉。我的心再也不动了,好像真的能定住了,真的定住了吗?他说是若定,这个若字很好,“微波若定亦酸辛”,说不出来的一种酸辛。回想自己平生完成了什么,做成了什么。
  台静农先生的诗集是我给他写的序言,现在印出来,在台湾和香港出版的。台先生青年时候其实是很进步的一个人,他曾经参加鲁迅的未名社一切的活动。而且他说我绝不写旧诗,可是后来到他老年,他留在台湾,而且那个时候白色恐怖,他什么都不敢说,也什么都不敢做。所以,就有很多事情,他觉得他当年要做而没有做的,“澹澹斜阳澹澹春,微波若定亦酸辛”。他说什么呢?他说“昨宵梦见柴桑老,犹说闲情结誓人。”柴桑老就是陶渊明。陶渊明平生躬耕田园,淡泊自甘,他写了一篇非常美丽的《闲情赋》。赋里说,我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姿态是如何的美丽,她的品格如何的的美丽,她弹琴的才能如何的的美丽,说如果我是她的衣服,“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我愿意变成她衣服上的领子,就可以接近她头上的芳香。可是呢?“悲罗衣之暂离,恨秋夜之未央”,可是到了晚上就把我这衣服脱下来了,有那么一个漫漫的寒冷的长夜,我都不能跟她在一起。我愿意为了这个女子,在她衣服上做成领子,在她裙子上做成腰带,在她脚上变成她的鞋子,在她头发上变成她的头油,在她眉毛上变成她画眉的眉黛。陶渊明在《闲情赋》里一共用十个非常美的比喻写了十个愿望,十个都落空了。梁朝的萧统,编《昭明文选》的,他说陶渊明的品格是非常高尚的,非常清高的。可是,白璧微瑕,白玉上就有一个污点,就因为他写了这么一篇赋,这么一篇浪漫的赋。
  台静农说,“澹澹斜阳澹澹春,微波若定亦酸辛。昨宵梦见柴桑老,犹说闲情结誓人”。就是对那个美好的女子的那种向往和追求。我以为在台先生的这首诗里面是双重的意思,一个是象喻的意思:平生有多少美好的志愿,美好的理想,都没有完成,这是一种追求的落空。所以他“微波若定亦酸辛”,到垂老的暮年,我是不是把这些真的果然都放弃了,是不是果然都忘记了?所以澹澹斜阳,可是还留下来澹澹春。澹澹斜阳是今天的光阴,澹澹斜阳也是台静农先生的生命。“澹澹斜阳澹澹春”,当年的理想,当年的追求,现在都放弃了,微波若定,可是我心里有那么一种酸辛的感觉。白天我说我都放弃了,晚上我就做梦,梦见了柴桑的陶渊明,我们还说起来“闲情结誓”,我们要追求那个美丽的女子,我要变成衣服上的领子,裙子上的腰带,“犹说闲情结誓人”。这是对于过去的美好理想的不能忘怀。
  另外我还考证了,台先生过去果然是有一个女朋友的,而且我的考证是得到他的好朋友,就是南开大学的李霁野先生的证实的。
  我们现在还回来看石声汉。石声汉得到了刘永济给他的一首词,一个安慰,说你“何如十二楼中住,放下珠帘了不闻”。所以石声汉说,“休问余春,水流云散,又到黄昏。洗尽铅华,抛残翠黛,忘了长门。”
  “卷帘斜日相亲”。真的忘怀了吗?“梦醒后翻嫌梦真”,我现在梦醒了,我现在对年轻时代的那种理想,那种追求美好的梦,都醒了,醒来后翻嫌梦真,反而嫌当年的梦太真了。从今是“雾锁重楼,风飘落絮”,就是在十二楼中,在重重烟雾的笼罩之中,像落絮已经飞坠飘零,完全都消失了,是“何事温存”,还管什么温存不温存,还管什么有没有人对你欣赏,还管什么有没有人与你相爱,一切都放弃了。
  上面几首诗词都是写的簪花照镜,写下来人生的几种不同境界,从青年时代的爱美要强,从中年时代对于外面的一些挫折、苦难、谣诼的种种烦恼,到现在什么都放弃,什么都不在乎。石声汉先生写的是非常落空的悲哀。可是陶渊明说的好,“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就算是一切都落空了,你如果真的有价值、有意义,那么你还是你,你的价值意义就会永远存留在那里。
  这就是我们对簪花照镜的反思。
  (整理者:王立,李永田)
  附:石声汉先生两组诗词
  《望江南·春蚕梦》十二首   岁暮检书,案头纸堆中,一束乃昔写《生命新观》时属稿誊真,排付成叶,诸函幅上簇之后,悉归捐弃者,自视亦复怅然。因就原函题记各作《望江南》章,连缀成篇,总目为《春蚕梦》。别补《眠起》四首,庶梦境不中缺。
  道素纸
  无限意,渊默自堪传。未著迹时皆妙谛,一成行处便陈言,春梦几时圆?
  蚁 纲领
  舒造化,生意谢天工。素壳晶莹留旧梦,黑头攒动醉春风,辛苦种无穷。
  桑初稿
  揉墨浪,阑格任欹邪。纸响低沉风飐柳,梦痕零乱蟹行沙,春蚓间秋蛇。
  眠起四首
  其一
  春漏促,淅沥响空阶。墨渲始知窗纸润,灯昏疑是偏风来,倦眼涩还开。
  其二
  新雨过,午夜转微凉。浓泼春茶消积困,臭烧烟卷伴蚊香,人静柝声长。
  其三
  寻旧诂,摇落更支离。遍检群编供獭祭,还凭独断靖狐疑,孟浪未须辞。
  其四
  鸣络纬,忽忽又中宵。几日蹉跎轮滞辙,一时奔放浪推潮,微笑笔乘飙。
  丝积稿
  抽不尽,一绪自家知。烂嚼酸辛肠渐碧,细纾幽梦枕频移,到死漫馀丝。
  茧誊真
  情宛转,洄复诉凄清。倾鬲漫夸忘冷暖,化身旋梦薄苍旻,山上世缘生。
  锦印幅
  洴澼洸,椎练染成纁。雾縠冰绡非夙分,残绵剩帛袭余温,蝶翼梦离魂。
  衣成册
  裁制可,依梦认秾纤。敢与绮纨争绚丽,欲从悲悯见庄严,压线为人添。
  蜕原稿
  春梦醒,梦醒惜春残。身后早甘长覆瓿,蜕遗无益更藏山,翼粉任阑珊。
  《清平乐》
  读《人间词》,两以蛾眉谣诼为怨,而欲自媚于镜里朱颜。
  窃有所疑:自媚能得几时?宫砂果有,何谊?不画蛾眉,安伤谣诼?因为另进一解。
  漫挑青镜,自照如花影。镜里朱颜原一瞬,渐看吴霜点鬓。
  宫砂何事低回,几人留得芳菲。休问人间谣诼,妆成莫画蛾眉。
  《柳梢青》解嘲
  缱绻余春,簪花掠鬓,坐遣晨昏。臂上砂红,眉间黛绿,都锁长门。
  垂帘对镜谁亲,算镜影相怜最真。人散楼空,花萎镜黯,尚有温存。
  《柳梢青》丙戌秋作此封笔。用《解嘲》旧韵,并解《解嘲》。
  休问余春,水流云散,又到黄昏。洗尽铅华,抛空翠黛,忘了长门。
  卷帘斜日相亲。梦醒后翻嫌梦真。雾锁重楼,风飘落絮,何事温存。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品种单一、科技程度低、销售渠道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猕猴桃产业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促进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快速升级,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特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成立专门组织,拓宽销售渠道,加大科技投入等。  关键词:猕猴桃产业;产业升级;周至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采用问卷法入户调查了153名农村留守老人,运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农村留守老人的情绪智力水平较高,自我和谐程度偏低;情绪智力与自我和谐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情绪智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我和谐的变化,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和谐程度越高。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情绪智力;自我和谐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
期刊
摘要: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并结合食物成分表和人口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估算城乡居民自1997年到2009年部分年份的口粮消费量。在估算时,需要考虑居民在外就餐的情况,并需解决同一类食物下不同种食物不能直接加总和不同特征人群之间食物消费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根据估算结果,自1997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量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并且农村居民的年人均口粮消费量在最近几年都是比城镇居民只高20
期刊
摘要:从流通环节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需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创新农产品流通渠道。基于供销社构建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是解决“买难”、“卖难”的可行性方案,是符合农民利益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山西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基本现状,提出供销社是流通领域中符合体制内运作的重要组织,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优势;提出了基于供销社构建我国“大农业”服务管理体制、创
期刊
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选择。从能源需求角度出发,分析了福建省当前能源消耗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为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仍然较高、能源消费构成较为单一等;在此基础上,基于能耗角度,从宏观层面探索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提出了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城市、走绿色、无公害农业低碳发展之路,建设低碳农村、推行低碳旅游等方案.为促进
期刊
摘要:采用博弈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被压低的问题,认为我国农民工工资是被严重扭曲的,这必然造成了农民工权益损失;通过分析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不公平博弈,认为企业会一致采取扭曲农民工工资的联盟行动,而农民工在博弈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弱势的;另外分析了我国买方垄断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不合理定价机制,认为农民工实际得到的报酬低于企业的边际收益,说明
期刊
摘要:基于高技术产业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5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等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行业间效率变化水平差异性较为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效率,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高技术产业;Mal
期刊
摘要:十六大以来中國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理论与现实的需要,提出了“六个基本”的和“八大举措”的“三农”理论。与我们党以前的“三农”理论相比较具有产生的社会背景新、追求的目的新、体现的指导思想新、提出的观点新、制定的措施新等基本特征。十六大以来中共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理论探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三农”理论发展到新阶段;论述了在工业化中期政府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到
期刊
摘要:运用《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中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假定,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96%用于生活消费。因此提出了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期刊
摘要:为了分析产业多样性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利用我国1998—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我国产业多样性的知识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创新产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区域层面的产业多样性对创新产出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如果不考虑知识的空间溢出,将会高估研发经费、多样性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后,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多样性;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