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等离子体波导及其波导灵敏度特性

来源 :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一种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混合等离子体波导,并对其模式特性和波导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波导中两个不同偏振态基模(PM 1和PM 2)的有效折射率、传输损耗、归一化有效模场面积、品质因数和波导灵敏度,并对几何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中红外波长3.5μm附近,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混合等离子体波导具有良好的模场约束能力和低损耗特性;此时,PM 1和PM 2的归一化有效模场面积分别为0.30和0.52,传输损耗分别为0.019 dB/μm和0.016 dB/μm,品质因数分别为1335.54和1594.99,波导灵敏度分别为0.080和0.064.通过制造容差分析可知,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混合等离子波导在 ±10 nm的制造容差范围内保持了良好的模式特性和传感特性.非对称银膜多孔硅-氟化钙混合等离子体波导结构简单,损耗小,易于实现表面等离子体传感,为无标记生物化学传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另外,波导的非对称结构也可用于模式偏振态变换.
其他文献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研究的深入与电力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采用性能更优越的深度学习算法不断优化电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浅层学习算法与传统深度学习混合网络存在的问题,将改进的深度学习混合网络与小波分析用于电机的故障诊断,对传统的深度学习混合网络进行了改进:一方面,为了提高其鲁棒性与抗噪能力,用降噪自动编码器代替传统自动编码器;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其准确率,用高斯伯努利受限玻尔兹曼机,代替传统的受限玻尔兹曼机层.并基于实例研究,在保证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选择了较为合理的隐藏层参数与训练样本集.结果表明:
针对双馈水电机组系统参数具有时变和强耦合的特点,为解决传统PI控制易受参数变化与外界扰动影响,以及削弱滑模控制存在的抖振问题,在指数趋近律的基础上改进控制规律,提出了双馈水轮发电机系统的变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的功率解耦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将转子电流误差作为状态变量,根据状态变量实时改变趋近律中的增益,具有响应快速、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界扰动不敏感的特点,能有效削弱传统滑模控制的抖振现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控制方法与传统PI控制、传统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相比,具有响应快速、超调量小、鲁棒性强和抖振不明显的
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炭作为吸附材料可用于水体中污染物的处理.本文制备了柑桔皮原生生物质炭和磷酸改性生物质炭,通过对比其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和Zeta电位、FTIR、BET、X RD等表征结果,研究了磷酸浸渍浓度和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炭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磷酸活化后,生物质炭吸附能力增加,350℃热解温度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双酚A的饱和吸附量可达244.61 mg·g-1;磷酸活化后生物质炭的表面负电性减小使其稳定性减小,同时表面共轭烯结构和羟基增强,表面微孔更多,这些可能是磷酸活化生物质炭具有更高吸附活性
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在进行早期故障诊断时通常会伴随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峭度准则的轴承故障信息分析方法.首先根据小波包变换(WPT)原理处理原始轴承信号,实现初步去噪;然后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 D)方法处理变换后的振动信号得到若干个IM F分量,并计算所得分量的峭度值,依据峭度准则筛选有效分量实现振动信号的重构;再通过自相关处理剔除重构信号中包含的混叠干扰信号,实现振动信号的多层降噪;最后对去噪后的重构信号解调处理,得到信号包络谱图并对它进行分析获取故障信息.滚动轴承故障信息分析实例表明: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光学频率梳啁啾脉冲干涉的绝对距离快速测量方法.借助于重复频率的线性扫描,可获取啁啾光谱干涉信号中最宽条纹的动态频率偏移,从而完成被测距离的高精度测量.动态重复频率能够延伸光谱仪探测极限,相应地减小测量盲区,并且基于合成波长也使得测量非模糊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本文测距系统无需重复频率的锁定,能够摆脱对锁相环等复杂应用模式的依赖,在简化系统的同时借助铷钟提供精准时钟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此外,电荷耦合器件成像帧速以及重复频率扫描速度的提升可实现干涉信号的快速采集,弥补传统光谱干涉测量
由大量耦合相振子组成的Kuramoto模型是研究各种自持续振荡系统同步相变和集体动力学的重要模型.近些年,高阶耦合Kuramoto模型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尤其高阶耦合结构在模拟编码和信息存储的动力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高阶耦合的影响,本文通过考虑频率与耦合之间的关联对高阶耦合的Kuramoto模型进行了推广,所得到的模型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动力学现象,包括多集团态(多团簇态)、双稳态、爆炸性同步以及振荡态.对无序态的线性稳定分析得到表征系统由无序向同步转变的临界耦合强度,利用自洽方法分析得到系统的多团
中子俘获反应截面数据在核天体物理研究、先进核能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由于缺乏合适的白光中子源和探测装置,国内在keV能区(1 eV—100 keV)中子俘获反应截面的实验数据几乎是空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建造了国内第一台γ全吸收型探测装置,由40块BaF2探测器单元组成厚度为15 cm,内半径为10 cm的BaF2晶体球壳,共覆盖了95.2%的立体角.利用升级后的装置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反角白光中子源上建立了中子俘获反应截面在线测量技术.在不规则的φ30 mm中子束斑的实验条件下,完成
自从Moriya和Kaplan在自旋轨道耦合的单带哈伯德模型中发现了对称的螺旋交换作用,Shekhtman,Entin和Aharony等用这种不可忽略的对称螺旋交换作用成功地解释了La2CuO4的弱铁磁性.本文应用非马尔科夫量子态扩散方法研究了具有Kaplan-Shekhtman-Entin-Wohlman-Aharony相互作用和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的自旋链系统中量子失协的非马尔科夫动力学演化问题,分析了Kaplan-Shekhtman-Entin-Wohlman-Ahar
针对透过随机散射介质成像中由于光源谱宽导致目标信息被淹没于背景噪声中,无法清晰复原隐藏目标信息的问题,提出基于散斑光场偏振共模抑制特性的宽谱散射成像方法.该方法深入分析散斑光场的偏振特性,利用散斑光场中目标与背景的偏振信息差异性与独立性,结合光场的偏振共模抑制特性,有效去除光源谱宽所带来的背景噪声影响,重建高对比度、高信噪比的隐藏目标图像,实现透过随机散射介质的宽谱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成像方法不仅能够在宽谱光源照明下实现目标与背景信息的分离,而且能够大幅提高重建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度和结构相似度,在散射成
开展强磁场环境下中子星物质性质的研究对约束中子星物态方程,揭示星体内部磁场分布形式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利用GL91参数组研究了处于β平衡条件下传统中子星物质在强磁场作用下的主要宏观性质.结果表明,强磁场的引入使传统中子星物态方程变硬,星体质量上限由2.111 M⊙增大到3.081 M⊙,相同质量星体对应的半径变大使星体变得不那么致密;强磁场对传统中子星表面引力红移有抑制作用,对转动惯量有促进作用.此外,给出了目前已观测到的四颗大质量脉冲星—PSRs J1614-2230,J03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