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开源何以可能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开源的定义、特性及效益,对当前开源实践做了简要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大学开源的概念框架与实施路线,以期推动大学开源,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和深入变革。
  关键词:大学 开放教育资源 开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3-0004-05
  
  一、前言
  
  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是大学应尽义务,但大学一直被认为是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级人才的学府。以前大学的服务对象都必须是以一定评价手段遴选的各类学生和研究人员。我们认为,在信息化社会中大学通过学习资源开放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享用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的社会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这对提升国民素质、构建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大学为主体、以核心课程为内容、以所有社会人员为客体的开放教育资源实践始于2001,MIT(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开放课程项目。2005年,由MIT牵头、全世界100多家领先的教育机构组成了OCW(Open Course Ware)联盟。此后,世界各国出现了数量可观、结构类似的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如日本的开放式课程同盟,及“巴黎高科”启动的ParisTech OCW项目等。在中国,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并在官方网站上提供精品课程的链接,任何人均可以浏览课程。其后,作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率先启动的一个重大项目,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旨在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在资源方面注重“共享优质资源”。成立于2003年10月的中国开放教育协会(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简称CORE)以促进国际教育资源共享为目标,致力于引进国外优质开放资源和促进本土精品开放资源的国际化。时至今日,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此外,受益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大学的学生基数更为庞大,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落后于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全面,对大学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转型对全社会的人力资源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国民的学习需求相应增加,而校际、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短期内难以克服,要求大学打破围墙的呼声日益壮大。
  本文借用“开源”一词,说明在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下,在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语境中,开放教育资源势必成为大学的关注热点。
  
  二、开源的定义
  
  “开源”广为人知的一种涵义是指软件散布的一种模式,即“源代码开放”,但在本文中,开源是指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概念的首次提出,要追溯到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OCW应用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论坛。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是:“向广大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免费、开放提供的,供他们在教学、学习和研究中使用、再应用的数字化材料”(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educational materials and resources offered freely and openly for anyone to use and under some licenses re-mix, improve and redistribute)。[1] 推而论之,大学的开源指的是大学通过对其他大学及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相关教学、学习、研究中使用的数字化资源,以促进各方共同发展。
  开放教育资源的核心在开放,而开放有时空开放、对象开放、精神开放三个内涵:学习的时空自由度得以拓展,淡化时间与地域的界限;教学的对象范畴突破校园围墙的局限,做到面向社会;教育精神不断吐故纳新、与时俱进,保持充盈的生命力。[2]
  
  三、开源的特性
  
  1.成本最低。开放教育资源对于资源使用者而言基本是免费的,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资源的建设者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库,通过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各自的建设成本。此外,为了最大可能地降低资源的使用成本,资源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到不同条件用户的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尽量全程考虑用户在网络、硬件、软件方面的不同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开放教育资源过程中其管理成本极可能在相当的程度上提高了,但是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开放教育资源的总体成本仍然是最低的。
  2.容易获取。开放教育资源以网络为传播媒体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时获取资源。
  3.共建共享。资源在使用上是开放的,同时资源建设过程也是开放的。各个资源建设实体共同协作、取长补短,建立优质资源库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同时,资源的提供者与享用者之间角色定位并不一定要界限分明——资源的享用者有时又能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层面上的开放。
  4.权限约束。开放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其中“开放”有“免费获取、几乎不限使用”的特征,但大多数情况下“免费”并非“无条件”。开放资源常常处于一定的“许可协议”基础之上,通过“许可协议”来保护资源提供者的权力和权益,从而避免损害各方参与开源的积极性。
  
  四、开源的效益
  
  1.学生层面
  受益于大学开源带来的教育资源数量和时空的放大效应,学生有机会更方便地接触到数量更多的、来源更宽泛(开源让获得他校的教育资源变得更为容易)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为开放的“Super Market”式的学习选择。
  2.教师层面
  面对学生基数的迅速扩张,大学教师数量显得短缺,导致大学教师工作量加大,从而影响大学的教学质量。开放教育资源能催生教师资源的优化与放大效应,从而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开源平台上,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能够督促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同侪互助,最终达成共同提高。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开源平台的展示效应,共享学术贡献、促进相关印刷品的销售,同步实现教师自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学校层面
  (1)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互补
  不同大学践行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并且形成某些学科领域的相对优势和独特的办学风格,这体现了它们的差异性,但同时也印证了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从而使得大学开源有了契合点: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与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2)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对大学提出的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当前,“各有所长”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我国大学的特点,因此,相较于仅依靠自身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大学间的开源更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在教师及学校层面,竞争都只是手段,多方共赢、共同提高才是最终目的。
  4.社会层面
  全球人口数量决定了潜在的教育需求,高等教育现有规模尚不能完全满足教育需求的增长。教育资源、教育理念、思考模式的共享能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开放,提高教育质量。在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大学担负起将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大国、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一历史使命。
  
  五、现状分析
  
  当前开放教育资源实践数不胜数,对其的研究视角也不一而足。限于篇幅,笔者仅从资源提供者、资源属性与管理三大角度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四个开放教育资源实践做了一系列比较(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07年),见表1。[3][4][5]
  通过研究表1,可以大致了解这四个开放教育资源实践各自的特点及国内外开放教育资源实践的显著差异所在。首先,每个项目均有自身的特点:MIT OCW项目是开放教育资源实践活动的开拓者,这个项目提供较多的视频课程资源,并有广泛的资金来源;赖斯大学 Connexions项目提供资源编辑及制作工具,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资源的提供者(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原则并让该项目拥有了资源数量优势),同时这个项目有很复杂且严谨的质量评估体系,从而保障了资源的质量;中国精品课程项目是中国影响力最大、开始时间最早的开放教育资源实践,它以官方网站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优质课程资源;中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范畴相对而言并不广泛,其提供的课程资源也集中于教师教育领域。其次,在资源来源、资源数量、版权保护及课程元数据等方面,国内项目与国外项目有明显的差异,国内项目在对资源及项目的管理方面亟待进一步提高。
  在比较上述四个开放教育资源实践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国内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些不足。
  
  (1)技术工具
  用于支持学习资源的开发、传播、使用、修改、再用等,包括学习内容管理、学习管理系统、内容编辑工具,以及在线交流工具等。
  内容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存储、传递等,整合相关资源,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构建丰富的学习支撑资源素材。内容管理系统的管理应用模块可以管理资源使用者的使用记录,如果涉及学习资源使用者的学习过程管理,这些使用记录将反馈到学习管理系统,促进对学习过程的支持。
  开发支持工具:开放的资源对学习者开放,学习者或其他的资源使用者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新的资源的创造和再利用,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开放资源环境。
  学习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使用动态管理工具来管理学习过程,涉及到对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各方位的支持,包括学习进度控制,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学习反馈等,为学习者合理使用资源提供有效支持。
  社会性软件:社会性软件使得知识和信息的采集变得可行和便捷,通过嵌入维基、blog等社会性软件,加大学习者在开源平台上交流互动的自由度与便捷性。
  授递支撑系统:是指能支持学习过程中信息传播功能的系统,是上述四个要素的通信基础,包括软硬件基础与通信协议等。
  (2)内容资源
  资源范畴:一般而言,开源中“资源”的范畴涵盖下述三个方面:用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资源,如课件、内容模块、学习支持和评价工具,以及在线学习共同体;用于支持教师教学、研究的教学资源,如帮助教师进行创造、改造、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支持性材料及其他教学工具;用于保证教育实践质量的其他支持性资源。[7]
  资源类型:大致涵盖以下几个类型:电子文稿类,如教师简介、课程说明、大纲、课程进度表、课堂讲义(PDF文件或PPT文件)、考试卷和测验卷、阅读材料(包括网络链接文献、思考题及补充阅读材料)、图库及其他补充材料等;视频类,如学术讲座、师生互动活动等;音频类;虚拟或仿真实验室。
  资源粒度:一般来说以课程为单位,但也有开源项目以模块为资源粒度,如赖斯大学Connexions项目,甚至以知识点为资源粒度。
  学习对象:戴维·威利(David Wiley)认为学习对象是一个教学技术概念,指的是可反复利用的支持学习的数字资源。[8]一般来说,为了提高资源的可感知度和可获取性,促进资源的传播与交流,在学习对象相关标准的规范下对资源进行元数据描述是必须的。
  资源的版权保护:学校对开放课程资源通常会制订相关的版权保护协议,一般都是基于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系列。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定制。
  资源来源:资源的来源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从人员的角度,资源的来源包括本校师生、他校师生、社会人员三种类型。
  同时,大学的资源可以由本校师生、他校师生及社会人员在不同程度上享用,表2对此情况做了简要的说明。
  每一类资源的开放范围、开放对象都不是绝对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譬如课程资源,某些课程资源仅限本校学生使用,而其他的课程资源可以向其他学校或社会开放——具体选择由该课程的所有方做出。
  
  人员队伍:在开放教育资源平台的规划、建设及运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提供相应的IT服务。
  2.体系框架
  大学开源平台的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首先,明确开源平台的体系架构,在需求调研后,调用人力、财力资源,利用一定的硬件及软件,以合理的框架搭建一个支撑开放教育资源的技术平台,能够支持教育资源的制作、存储、传播与再现,并组建专门的队伍为该平台提供相应的IT服务。
  随之,在资源制作工具的支持下,资源提供者可以在开源平台上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学习者可以借助学习过程支撑环境提高学习绩效。
  最后,创立评价体系,推动开源平台上教育资源的优胜劣汰,从而保障教育资源的质量。可以通过项目的支持、个人与机构的赞助、学校间的互助方式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还可以通过争取学校常规预算的支持、以盈利模式运营开源平台的某些部分或促进下游出版物的销售等实现资金来源可持续化。通过资源质量保障与资金来源保障使开源平台实现可持续运作,并在此基础上推广项目实践。
  
  七、结束语
  
  本文提到的开源项目中的开源主体或者是某一个大学(如MIT OCW项目),或者是权威机构(教育管理部门或协会)牵头的各类大学的集合体(如日本的开放式课程同盟、中国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实施的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应用示范项目的开源主体是单一领域(师范类)的大学集合体,首批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这个名单最终将涵盖更多的师范类大学。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它即将影响到所有大学,这就要求大学管理层考虑不作为的风险。面对开放教育资源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大学须在其信息技术战略中理清应对举措,并积极面对挑战,鼓励教师参与到开放教育资源的实践中来,努力构建开放的、丰富的优质资源库,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使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让无数弱势和教育体制外的人受益。
  
  参考文献:
  [1] Jan Hylén.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EB/01].
  [2]段雄春.学习型社会中大学开放内涵探微[J].经济师,2007(6).
  [3]蔡春燕.开放教育资源模式及运行情况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届硕士论文.
  [4]王爱华.赖斯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项目──Connexions[J].教育信息化研究简报,2008(6).
  [5]罗双兰,李文华.国家精品课程与理工学院开放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2).
  [6]罗方述.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http://202.118.224.138:8003/news/UploadFile/20081120153936628.ppt,2009-05-14
  [7] Giving knowledge for free-the emergenc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http://www.oecd.org/dataoecd/35/7/38654317.pdf,2009-5-14
  [8]David Wiley.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EB/01]. http://www.oecd.org/dataoecd/19/26/36224377.pdf,2009-03-30.
其他文献
研究了随机波浪栽荷作用下海洋平台的TMD振动控制,建立了TMD-海洋平台振动模型,从TMD能量分析的角度对TMD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将状态反馈引入系统,依据结构响应的反馈信息确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亚临界雷诺数Re=10000下强迫振动圆柱的涡街形成过程,应用k—ω,湍流模型进行计算,求出了其在锁定范围内不同振荡频率下的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
以渤海冰情和冰荷载现场观测数据为基础,建立JZ20-2NW海域锥体模型冰力谱。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对该平台进行冰激疲劳分析。并结合冰疲劳环境荷载及冰力谱函数,提出了相对于冰速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提出了面向海洋平台结构的地震设防水准和性能目标,并阐述了平台结构失效模式及量化判别依据。针对胜利油田CB32A导管架平台的特点,在端帽与平台甲板之
摘 要: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在数字化网络环境中把所有的教学资源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学习、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多网合一;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9-0021-02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入学后对专业学习感到迷茫、不适应的现象,虽然学校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配备学生辅导员、建立“导师制”等,但效果不佳。本文提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
医院药品周转金的核定方法及其评价邵海英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是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工作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目前.药品资金在医院流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如何正
对海底埋设管道在空间变化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一种谱表示方法,合成了与目标功率谱拟合的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时程。其次建立了海底埋设管道三维有限元模型,用
摘要:多媒体素材作为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基础,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但是由于激励政策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的主要建设者——课程教师不愿参与、不愿使用。笔者通过对课程建设环境的研究,发现该环境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文中阐述了课程建设环境下高校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素材资源库:课程建设: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