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数学成绩的好坏。计算教学往往是一项机械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可是,不打好计算基础就无法学好数学。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完成计算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是搞好计算教学的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计算教学充满兴趣,才能高效完成计算教学任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对某种食物感到可口的时候,他就会食欲大增,并且吃得过多也不会觉得难受,然而,当他特别厌恶某种食物时,一闻到它的气味就会感到恶心,更别说去吃了。学习也是这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去调理学生的“胃口”,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应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及时化解学生的心事和学生间的矛盾,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其次,教学方式多样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是厌烦。根据皮亚杰理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开发贴近生活的、充满童趣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计算平台,使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充满欢快的情趣。
二、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它要求计算教学达到三个层次:“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此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计算教学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认真教学,打好学生的计算基础。
怎样才算达到了计算的目标呢?首先要保证计算正确。计算的正确率是判断学生能否达到计算目标的重要依据。其次,还要看学生能否运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因为学生掌握了好的计算方法就能够提高计算效率,否则,就会影响计算的速度,进而影响数学学习。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的学生运用凑十法和看加算减法很快就算出了结果,而有的学生则用木棒、手指、脚趾等一个一个来数,虽然也能够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计算效率比前者要低很多,显然达不到计算目标。
三、算理是笔算教学的抓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习数学不像学语言那样死记硬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所谓的理解,就是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何这样计算。比如,在“用两位数乘”中,有这样一道题:每盒彩笔有24支,问13盒有多少支?在教学该题时,我是这样进行的:(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4×13与13个24的和,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结果是一样的。由此,学生就会理解24×13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先求出3盒装多少支,再让学生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通过这样的分部计算,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和一步加法运算。如此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每一步的运算意义,进而掌握算理和算法。(2)在用竖式计算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讲解数的位置,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被乘数时,就是求3个24的和是多少,所以其结果个位要和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被乘数时,就是求24×10=240,所以4要和十位对齐。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数位为什么要对齐。
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加强素质教育。”计算是数学学习内容中较简单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其算理和算法,但是,我在教学中经常发现,由于学生计算不认真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迎难而上的学习精神。
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无论是作业本上还是草稿纸上,教师都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切记不要一味地只要求学生,而不注意自己的习惯。我们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良好习惯去影响学生。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这是保证计算正确、提高计算效率的前提。做题之前,第一步要让学生审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并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第二步应要求学生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第三步要审清运算和数据的特点,分析能否运用运算定律,选择简便合理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3.培养学生认真校对的习惯。学生做作业时,一般都要抄算式或数据,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抄下来的东西要一一进行校对,努力做到不丢项,不错项。
4.培养学生善于验算的习惯。验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要求学生做到逢计算必验算。
总之,计算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计算教学是中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牢固掌握算理,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校对、检验和用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责编 张翼翔)
一、培养兴趣是搞好计算教学的基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计算教学充满兴趣,才能高效完成计算教学任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人对某种食物感到可口的时候,他就会食欲大增,并且吃得过多也不会觉得难受,然而,当他特别厌恶某种食物时,一闻到它的气味就会感到恶心,更别说去吃了。学习也是这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去调理学生的“胃口”,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应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及时化解学生的心事和学生间的矛盾,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其次,教学方式多样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是厌烦。根据皮亚杰理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多渠道开发贴近生活的、充满童趣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计算平台,使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充满欢快的情趣。
二、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它要求计算教学达到三个层次:“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此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计算教学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认真教学,打好学生的计算基础。
怎样才算达到了计算的目标呢?首先要保证计算正确。计算的正确率是判断学生能否达到计算目标的重要依据。其次,还要看学生能否运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因为学生掌握了好的计算方法就能够提高计算效率,否则,就会影响计算的速度,进而影响数学学习。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的学生运用凑十法和看加算减法很快就算出了结果,而有的学生则用木棒、手指、脚趾等一个一个来数,虽然也能够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计算效率比前者要低很多,显然达不到计算目标。
三、算理是笔算教学的抓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习数学不像学语言那样死记硬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所谓的理解,就是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何这样计算。比如,在“用两位数乘”中,有这样一道题:每盒彩笔有24支,问13盒有多少支?在教学该题时,我是这样进行的:(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4×13与13个24的和,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结果是一样的。由此,学生就会理解24×13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先求出3盒装多少支,再让学生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通过这样的分部计算,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和一步加法运算。如此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每一步的运算意义,进而掌握算理和算法。(2)在用竖式计算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讲解数的位置,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被乘数时,就是求3个24的和是多少,所以其结果个位要和被乘数和乘数的个位对齐。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被乘数时,就是求24×10=240,所以4要和十位对齐。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数位为什么要对齐。
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加强素质教育。”计算是数学学习内容中较简单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其算理和算法,但是,我在教学中经常发现,由于学生计算不认真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迎难而上的学习精神。
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无论是作业本上还是草稿纸上,教师都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切记不要一味地只要求学生,而不注意自己的习惯。我们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良好习惯去影响学生。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这是保证计算正确、提高计算效率的前提。做题之前,第一步要让学生审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并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第二步应要求学生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第三步要审清运算和数据的特点,分析能否运用运算定律,选择简便合理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3.培养学生认真校对的习惯。学生做作业时,一般都要抄算式或数据,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抄下来的东西要一一进行校对,努力做到不丢项,不错项。
4.培养学生善于验算的习惯。验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要求学生做到逢计算必验算。
总之,计算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计算教学是中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牢固掌握算理,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校对、检验和用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