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长久以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值得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思考和探究的命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习惯;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再学习的保障,没有理解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文章理解,那些没有深入思考的理解无法达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身从事语文教学的多年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授教、落后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严重,在教学时仍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位置,无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教学时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而教学没有针对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过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等技术的使用缺乏认知,不管适合不适合都要运用,从而导致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流于形式,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盲目开展阅读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但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盲目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导致学生没有正确的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只是利用阅读来打发时间,导致阅读拓展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教师的指导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而学生配合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再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善于质疑,勤思好问
教师的提问能够极大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而学生自身的提问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集中体现。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质疑、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中碰到过这样的同学,老师讲的内容明明没有听懂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装着自己很懂,不敢提问怕丢人。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要悉心讲解,不应该以问题过于简单而取笑或者不回答学生,否则下次再碰到问题时学生就会变得不敢提问。
(二)注重反馈,学会反思
语文课堂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反馈的过程,反思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找出自己理解上的不足,而知识的反馈能够让学生知道阅读方法是否正确,通过判断,自我调节阅读方法,强化或改正阅读的习惯,保证阅读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说学会反思和反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障。而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积极引导,碰到问题时教师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然后再公布正确答案,在答案公布之后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不断去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养成爱反思、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阅读常见的技巧有逻辑推理法、综合分析法、分类和类比法等,下面笔者从这几种常见的阅读技巧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着手进行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與综合法又称部分与整体法,是语文常见的阅读方法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理解方法,首先就要让学生对常见文章类型的整体和部分都有熟悉的把握,能够对文章进行合理分层,进而进行正确的阅读展开。
(二)归纳推理法
归纳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根据一些常见事物的特征推出同类事物普遍的共性,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一些文章阅读理解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推敲的情况,这时可以将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然后根据熟悉事物的普遍共性来推理探讨问题应有的属性。这种阅读技巧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发散学生对同类事物的思考。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法是在分析和综合法上的进一步深化,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的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分类是在归纳演绎法的基础,在归纳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进行类比,然后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类比则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比较局限于同类文章,在语文阅读中很多文章都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些阅读方法,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点滴渗透。如在进行新文章阅读时,教师可以事先对不同文章的理解思路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将新文章和以前遇到的同类文章做对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会有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总之,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学习来说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然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并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冰,刘丽丽.提升艺体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探讨:以多模态理论为视角[J].文教资料,2019(3):216-217,224.
[2]李向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村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84-85.
[3]盛清清.紧扣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人物描写一组》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18(10):10-11.
[4]林宝华.整合城乡数字化资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之语文教学[J].华夏教师,2017(3):57.
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习惯;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再学习的保障,没有理解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文章理解,那些没有深入思考的理解无法达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那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身从事语文教学的多年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当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授教、落后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严重,在教学时仍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位置,无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没有深入的了解,教学时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而教学没有针对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过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等技术的使用缺乏认知,不管适合不适合都要运用,从而导致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流于形式,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盲目开展阅读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但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盲目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导致学生没有正确的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只是利用阅读来打发时间,导致阅读拓展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教师的指导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而学生配合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再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善于质疑,勤思好问
教师的提问能够极大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而学生自身的提问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集中体现。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质疑、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笔者在教学中碰到过这样的同学,老师讲的内容明明没有听懂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装着自己很懂,不敢提问怕丢人。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坚决杜绝这种现象,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要悉心讲解,不应该以问题过于简单而取笑或者不回答学生,否则下次再碰到问题时学生就会变得不敢提问。
(二)注重反馈,学会反思
语文课堂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反馈的过程,反思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把握,找出自己理解上的不足,而知识的反馈能够让学生知道阅读方法是否正确,通过判断,自我调节阅读方法,强化或改正阅读的习惯,保证阅读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说学会反思和反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障。而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积极引导,碰到问题时教师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然后再公布正确答案,在答案公布之后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问题的最佳答案,然后不断去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养成爱反思、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阅读常见的技巧有逻辑推理法、综合分析法、分类和类比法等,下面笔者从这几种常见的阅读技巧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着手进行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與综合法又称部分与整体法,是语文常见的阅读方法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理解方法,首先就要让学生对常见文章类型的整体和部分都有熟悉的把握,能够对文章进行合理分层,进而进行正确的阅读展开。
(二)归纳推理法
归纳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根据一些常见事物的特征推出同类事物普遍的共性,这也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一些文章阅读理解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推敲的情况,这时可以将这些问题与实际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然后根据熟悉事物的普遍共性来推理探讨问题应有的属性。这种阅读技巧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发散学生对同类事物的思考。
(三)比较分析法
比较法是在分析和综合法上的进一步深化,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阅读的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分类是在归纳演绎法的基础,在归纳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进行类比,然后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类比则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比较局限于同类文章,在语文阅读中很多文章都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些阅读方法,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点滴渗透。如在进行新文章阅读时,教师可以事先对不同文章的理解思路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将新文章和以前遇到的同类文章做对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会有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总之,阅读能力对小学语文学习来说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然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并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向,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冰,刘丽丽.提升艺体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探讨:以多模态理论为视角[J].文教资料,2019(3):216-217,224.
[2]李向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乡村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84-85.
[3]盛清清.紧扣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人物描写一组》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18(10):10-11.
[4]林宝华.整合城乡数字化资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之语文教学[J].华夏教师,2017(3):57.
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