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指胃黏膜上皮及腺上皮在病理情况下被类似肠黏膜上皮及腺上皮所替代,这是慢性胃炎到胃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胃镜结合病理检查仍是诊断胃黏膜IM的金标准,但普通内镜下常无特异表现,多呈灶性分布,随机活检易漏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普通内镜诊断的技术有色素染色、放大、窄带成像(NBI)等。本研究对比观察了醋酸染色联合NBI模式下以及普通NBI模式下胃黏膜IM的形态特征,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旨在探讨醋酸染色联合NBI在胃镜诊断胃黏膜IM中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奇有趣、符合大众的审美是现代艺术必备的条件。“媚俗”艺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欢乐,使现代社会的艺术市场生机勃勃,那些绝对的、高级的艺术是掀不起这样的文化浪潮的。尽管一些学者批判媚俗,认为艺术应是高贵的、独一无二的,但各式各样的艺术品依然通过机械化批量生产进入了千家万户。作为生活中的点缀,它们通俗新奇,让人欢喜,没有人能拒绝媚俗艺术。人们在日常的喧嚣中通过媚俗艺术得到短暂的停歇,作为大众喜
期刊
患者女,67岁,因“间断呕血伴便血24d”于2013年1月23日入院,患者2012年12月30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呕鲜血,量约700ml,无腹痛。
患者男,51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伴腹胀半年,加重20余天”入院。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E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以往内镜下治疗EA的方法主要有球囊扩张治疗、肉毒杆菌注射治疗、食管支架治疗、微波治疗、硬化剂治疗等,但上述方法都不能最终解除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梗阻,复发率较高。
超声内镜是目前内镜发展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它与其他内镜技术如ESD、ERCP、NOTES相结合,在纵隔疾病、消化道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和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推动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将于2014年11月7—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举办“第17届中国EUS学术大会”。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超声内镜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超声内镜发展的
食管淋巴管瘤是罕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其特点是瘤组织由大小不等扩张的淋巴管组成,其内充以淋巴液,周围可见淋巴细胞聚集。Watson—Williams于1934年首次报道并命名,Brady等第一次由内镜检查中发现该病。至今英文文献报告仅20余例。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缺乏综合临床资料,检索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
目前Ⅲ、Ⅳ度脱垂性环状痔的手术方式主要分由Milla—gan—Morgan等提出的外剥内扎术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两大类。相对传统的外剥内扎术,PPH术的优点是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我院自2009年3月到2013年5月间共收治12例因行PPH手术后并发直肠黏膜下脓肿的患者,此12例患者我们行肠镜下脓肿切排
患者男,35岁,因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巨大多发新,卜物来我院就诊。胸部CT平扫见食管管腔扩张,内见一长条状}昆杂街度肿块影,范围约T1至1、8水平,病灶上半部分以脂肪密度为主,下半部分以实质成分为主,内见斑点状钙化影,病灶边缘光滑,与食管后鼙隐约町她蒂状相连,食管管壁未见叫显异常增厚;诊断:食管管腔内占位,考虑良性肿瘤町能性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颜真卿早期、中期、晚期的书法风格并简析其风格形成的渊源,通过当代书家学习颜真卿书法的现状分析其利弊,阐述书法创作主体从颜体书法嬗变中应得的启示。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风格;当代书法创作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
期刊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于2013年7月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我国首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以下简称指南),希望为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内镜诊疗相关的肠道准备提供临床指导,也为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肠道准备方法提供思路。同时,针对指南中所涉及的循证依据,以“共识意见”的形式供参考。我们尝试就指南出台的背景,指南的重点、创新点和争议点,以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等做逐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