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应力刺激仪的叩击力与下肢骨折断端压力的变化关系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l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骨应力刺激仪的叩击力作用于不同部位和不同固定方法的下肢骨折断端,研究体外施加的叩击力与下肢骨折断端所产生的压力的变化关系。方法5具完整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10例,按照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胫腓骨骨折顺序造模,并先后采用外固定架、钢板固定,不同骨折部位的两种固定方法下各组均对10例标本进行了观察。各组标本造模成骨干中段的横形骨折,骨折断端放置触力传感器。用骨应力刺激仪在标本的足跟处施加叩击力,分别记录不同骨折部位两种固定方法下施加的叩击力和骨折断端产生的压力,并分析其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骨应力刺激仪的叩击力(50~350N)与骨折断端所产生的压力均呈直线相关(均r=1.000,P=0.000)。在相同叩击力作用下,同一固定方法的骨折断端压力,胫腓骨组〉胫骨组〉股骨组(P〈0.05);同一部位的骨折断端压力,外固定架组,钢板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固定后,体外施加叩击力时骨折断端能够产生相应的压力,临床上可以根据骨折部位或固定方式的不同选取不同大小的叩击力促进固定后骨折的愈合。

其他文献
日本科学家5月27日宣布,他们已经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批可以复制人类疾病并且会发光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在一种基因的帮助下,他们让培育出的狨猴皮肤发出绿色荧光。这项研究刊登于英国《Nature》杂志上。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最初从水母体内离析出的物质,现在通常被用作生物科技产业的一种指示器。在紫外光照射下,体内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动物会发出绿光,证明一个关键性基因序列已经“接通”。
期刊
目的 研究心室辅助泵-罗叶血泵(L-Y泵)的流场,并与BerlinHeart血泵(B-H泵)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L—Y泵(80ml)和B—H泵(80ml)的流场,并从两种血泵的流线图和压力分布图中选择典型截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线图显示,舒张早期,L—Y泵内流体呈现切线,舒张中期以高度连续流线状顺序在泵体内旋转形成旋涡;B—H泵在舒张早期泵内流体也呈切线状,但
目的 研制一种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方法 采用AutoCAD计算机辅助结构绘图软件,设计出由外部成形硬壳与内部纤维过滤膜组成的呼吸过滤器,并制备其样品,检测其性能.结果 成功设计、绘制并生产出肺功能检查专用一次性呼吸过滤器.经检测,其细菌过滤效率(99.99%)、密闭性能(无漏气)、气流阻力[(0.82±0.08)cm H2O·L-1·S-1]、死腔容积[(63±1)ml]均符合美国胸科
2009年3月,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CAVI)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艾滋病疫苗论坛上正式成立。该联盟由国内从事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几十家研发单位自发组成,是我国第一个艾滋病疫苗研究组织。
期刊
20世纪90年代末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于临床,它采用多排探测器、多个数据采集通道.大大提高了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使心脏及大血管的血管成像成为可能.近年来16、64排MSCT的应用,使CT在心血管系统的成像水平进入了新阶段.目前256、320排MSCT的出现使CT在心血管系统的成像逐渐趋于完善[1,2].本文对MSCT在冠状动脉评价、心肌灌注、左室功
期刊
目的 评价“创面床准备”理论的实施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从而得出一个系统、规范、科学的慢性创面治疗原则.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万方,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和PubMed等电子数据库,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创面床准备”理论实施的研究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5个研究、3989例各种慢性创面疾病患者.干预措施包括不同时期选择合适新型敷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大约50%~90%的患者有高血压,仅少数患者能将血压控制在满意的范围.虽然短暂的高血压无明显并发症,但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血压超过2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在肾移植患者中40%的死亡与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有关[1].有关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机理、危害、干预措施等已有大量的研究资料。
期刊
科技日报讯,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在酸度出现变化的环境下,蛋白分子的结构将在原子水平上发生改变,引发病毒入侵并与宿主细胞发生融合。美国普渡大学和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分别研究了酸性环境和中性环境中的蛋白结构。结合两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能够说明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并准备与之融合时蛋白质结构所发生的变化,而这恰恰是病毒感染的关键步骤。
期刊
据科学时报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衔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肝癌研究领域又有重大科学发现。日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基因组学课题组的带领下,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人类染色体的一个特殊位置发现了一个容易导致肝癌的易感基因区域。
《Nature》报道,现在人们已经接受了成年脑有生长新细胞的弹性这样一个观点,但在脑中某些区域一生中维持神经生成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影响基因表达的一大因素是染色质(核苷酸与构成染色体的蛋白组成的复合物)的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