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节外生枝”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堂是一个互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一一过程一一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设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如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使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迭到有效生成,自然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急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科学课堂; 不断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9(2010)3-069-001
  
  一、课前预设,不疏忽
  
  虽然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对“预设”我们仍不能疏忽,更不能完全摒弃。教师课前有必要对课堂作好充分预设,对结果了然于心,对过程要多作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又该如何引导?”不妨多模拟一些情境,多估计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教师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进行对话,也才能收获许多预约的精彩。
  例如有一次,我在教学《空气的性质》这节课时,预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们“捉”些空气,并运用感官初步认识空气。我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有的用塑料袋兜空气,有的往塑料袋里吹气,有的用玻璃杯扣空气,有的还在商量办法。就在我执教的这个班里,有个特别顽劣的孩子,当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捉空气”的时候,他开始捣乱了,拿出了课问喝汽水的吸管,对着桌上水槽里的水开始吹泡泡。我看到他手里的吸管,我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了。于是我挥手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并把他请到了讲台前。
  “来,让我们看看,你是怎么找到空气的?看看老师能不能帮你把你找到的空气捉住呢?”
  听到我这么一说,他兴致勃勃地吸足一口气,拿起吸管,插入讲台上水槽里的水中,使劲一吹,只见,从水中咕咚咕咚的冒出了好些泡泡。
  “这些泡泡就是空气,但是我没办法捉住!”我微笑着看着他:“是哦,你的观察视角和别的孩子都不同,你能借助水让我们看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真的很厉害!”他站在讲台上,得意洋洋,好像一个得胜了的将军。然后我又故意疑惑地说:“这些泡泡是空气呀,可是怎么才能捉住?来,我们一起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吧?”我把目光投向了学生们。
  孩子们开始议论纷纷,“老师,我可以用杯子把空气捉住!”“老师,我有办法………‘老师,我……”。
  终于。孩子们用杯子在水里“捉”到了空气。
  
  二、正确面对,不回避
  
  课前充分的预设只是基础,现实的课堂活动不是封闭的,预设的,而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当课堂上生发一些“节外生枝”的话题时,教师就不能固守预设,避而不见,而应该尊重学情,积极利用。正确面对这些资源,它才会变得更有利用价值。
  我在教学“研究磁铁”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当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了条形磁铁两个磁极的磁力最大后,正准备下一个环节拓展的教学,而这时有一位同学却不小心把一块条形磁铁摔成了两段。我及时抓住了这一机会,没有去批评这位不小心的同学,而是举起这块中间断开的条形磁铁反问学生一句:这块摔断的磁铁还有两极吗?生1:还是两个。生2:我认为只有一个,因为一个已经摔掉了。我追问:那到底有几个,如何去研究呢?生: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么实验?
  生:用断磁铁吸回形针。于是我请一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断磁铁吸回形针。
  (其他学生观察,结果发现断磁铁也是两头吸回形针多。)
  师:现在知道它们各有几个磁极了?
  生:知道,断磁铁仍然有两个磁极。
  本案例中,学生摔断磁铁就是一个“失误动态资源”,我巧妙地为学生“点拨导航”,使教学沿着更佳的轨迹运行,使学生的个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得到尊重和张扬。
  
  三、机智应对,不怯场
  
  面对突如其来“意外”,老师不能惊慌失措,应及时作“温处理”,即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案,或疏或堵,或导或截,灵活有创意地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
  如教学《热的传递》,教学中我让学生猜测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壶底的水怕热,火一烤,它受不了,跑到上面呆着就不热了。”这个想法很有些天真。并且跟要猜测的问题有些偏离。班上的同学都笑了起来:“水又不是人,它会怕热吗?”让这个孩子很有些难为情,不知如何是好。但我却从这个孩子的猜测中捕捉到了智慧的火花——他的说法虽然不科学,但却很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水受热上升的过程。于是我表扬他善于开动脑筋,想象力很丰富。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开心地笑了。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我们来做个实验研究研究水是不是怕热,好不好?”学生们立马来了兴趣。通过实验观察。孩子们发现,水果然是“怕热”的,受热之后就会上升。我接着又问:“底部的水上升之后,烧杯里的水并没有增多,那原来上面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上面的水觉得很冷,它跑到下面烤火取暖去了。”多么可爱的回答!这堂课的难点就在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中轻松得到了解决,大大出乎我课前的预料。
  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善待学生的“奇谈怪论”,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应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启迪智慧,使学生在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科学真谛,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四、反思积累。不停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尤其面对学生这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主体,教师更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水平上。而应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更新教法,从而不断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每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生发的应对“节外生枝”的疑惑、灵感和不足都值得去反思品味,那样才可以积累成宝贵的可再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水平,使课堂变得绚丽多姿。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阶段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每当习作时,学生总是哀声一片。“我应该怎么去写呀!”学生这样惧怕作文,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材料可写。作者在论文中结合自己教学的一些做法谈了怎样积累作文素材。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素材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9(2010)3-067-001一、从生活中寻找材料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热爱、最留恋、最感到
摘要: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课堂是师生之间展示生命活力的平台。生命的复杂性和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机械地按照教师课前的预设一成不变地展开,而是充满了生成和变化,充满了未知。如何面对这样的变化,这不仅考量一个教师的智慧,更关系到课堂的和谐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与尊重。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成和变化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9(2010)
小学科学课教学应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摘 要: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人的两种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教学的过程是情感与认知过程中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及其应用的过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认知活动担负着对信息加工的任务,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往往要以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同时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关键词:数学教学; 认知与情感; 审美情趣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摘要:互动学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英语教学;互动学习;运用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9-001据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学习语
阅读能提升学生理解,阅读能提高语言表达,阅读能提高兴趣;阅读方法可以在介绍作者中,可以在赏析片断时,可以在情感课堂里等。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上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改变学生单纯地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关键词:低年级;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92-001探究式学习正是符合课改的精神实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式。面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缺
笔者从事数年启蒙教育,深感传统文化影响于教育中的淡薄,当代启蒙教育承继使命、开创未来,任重道远。
摘 要: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尴尬的场面:学生要么启而不发,要么提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要避免此种现象发生,就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关键词:引导; 发现问题; 演绎; 精彩课堂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101-001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探究活动前竭力启发着学生,并期待预设中的问题能从学生的口
摘 要: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一生都要面临的工作。每位教师都应该力争上好课。此文主要与同仁们探讨三个问题:一是好课的标准有哪些;二是好课的艺术是什么;三是怎样才能上出好课?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精益求精地追求教学艺术,每一位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而成为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关键词:好课; 标准; 艺术; 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