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提取出的契合小学生理解的阅读精华,但小学生的认知浅薄,在阅读中往往只能对字面含义进行初步的理解,阅读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由于文章的内容较为繁杂,篇幅较长,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造成阅读能力的停滞不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可帮助学生逐渐累积文学素材,搭建文学的层次认知,是学生语文进步的基石。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模式,在课堂上予以学生自由的阅读时间,自我阐述阅读观点,不断获得思维的启发与心灵的指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培养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阶段学生的特征,对症下药导入阅读的新鲜元素。单从教材的阅读素材出发是不够的,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拓展课外阅读元素,以宏观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种类中,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姿,享受阅读过程,并逐渐打消对阅读的逆反情绪,教师应在阅读中从旁辅助学生,由浅入深感受文本的内涵,领会阅读中的意境美,从阅读中掌握语文基础、强化情感领悟、充实写作素材,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
一、激发阅读好奇心理
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对于一些新奇有趣的阅读材料,往往无需教师做过多的说明监督,学生就能不由自主的被阅读内容吸引,反之一些较为枯燥的阅读内容或者学生不感兴趣的文本,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的积极性较为滞后,教师应首当其冲了解学生喜欢哪一类阅读内容,以此创建妙趣横生的阅读活动,避免教师单方面你的主观臆测,造成学生的阅读倦怠。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可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为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数同学会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如我给学生讲沈石溪的《骆驼王子》的故事,当讲到骆驼王子受伤时,故意卖个关子让学生猜,并告诉他们可以自己去看,效果果然不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许多学生把沈石溪的全套书都买了,一下课都在看,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又看了《王妃黑叶猴》、《红飘带狮王》、《斑羚飞渡》、《一只猎雕的遭遇》……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校园竟现读书郎”,激起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和阅读的渴望。
二、搜集层次阅读材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同,太过深奥的文章直截了当的铺陈,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产生认知误区,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搜集契合学生理解范畴的阅读元素,促使学生饱含热情参与阅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罗琳的《哈利波特》和郑渊洁的《皮皮魯和鲁西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预设阅读争论可能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正为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了可能。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文时,课前预习时放手让学生提出与教师、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质疑。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同学们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也体会到了作者呼吁人们增强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而且谈起环境保护,同学们都有亲身感受。那么,你们在读课文时有没有与作者不同的想法?有没有你想到而作者没有想到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既然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就会越来越少。那么,有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不是照样会越来越少吗?我认为课文对这句话阐述得不够清楚明白。”还有的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我的家乡环境的破坏就是因为过度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的。我觉得,课文应从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会造成森林、生物、大气等再生资源破坏来说明环境保护的意义……”在展开争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会受教材的限制,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预设争论,悄然点燃阅读之火。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是产生阅读兴趣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原动力,其兴趣才有持久性。
四、融入阅读情感体验
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
五、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肖玲,杨阳.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6:36-42.
[2]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 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6:116-121.
[3]陈于虹.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5).
[4]陈雅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 学苑教育,2014(3):33-3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培养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阶段学生的特征,对症下药导入阅读的新鲜元素。单从教材的阅读素材出发是不够的,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拓展课外阅读元素,以宏观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种类中,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姿,享受阅读过程,并逐渐打消对阅读的逆反情绪,教师应在阅读中从旁辅助学生,由浅入深感受文本的内涵,领会阅读中的意境美,从阅读中掌握语文基础、强化情感领悟、充实写作素材,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
一、激发阅读好奇心理
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对于一些新奇有趣的阅读材料,往往无需教师做过多的说明监督,学生就能不由自主的被阅读内容吸引,反之一些较为枯燥的阅读内容或者学生不感兴趣的文本,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的积极性较为滞后,教师应首当其冲了解学生喜欢哪一类阅读内容,以此创建妙趣横生的阅读活动,避免教师单方面你的主观臆测,造成学生的阅读倦怠。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可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为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数同学会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如我给学生讲沈石溪的《骆驼王子》的故事,当讲到骆驼王子受伤时,故意卖个关子让学生猜,并告诉他们可以自己去看,效果果然不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许多学生把沈石溪的全套书都买了,一下课都在看,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又看了《王妃黑叶猴》、《红飘带狮王》、《斑羚飞渡》、《一只猎雕的遭遇》……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校园竟现读书郎”,激起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和阅读的渴望。
二、搜集层次阅读材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同,太过深奥的文章直截了当的铺陈,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产生认知误区,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搜集契合学生理解范畴的阅读元素,促使学生饱含热情参与阅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罗琳的《哈利波特》和郑渊洁的《皮皮魯和鲁西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预设阅读争论可能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正为预设争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了可能。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文时,课前预习时放手让学生提出与教师、与教材不同的观点质疑。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同学们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也体会到了作者呼吁人们增强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而且谈起环境保护,同学们都有亲身感受。那么,你们在读课文时有没有与作者不同的想法?有没有你想到而作者没有想到的地方?”一个学生回答:“既然矿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就会越来越少。那么,有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不是照样会越来越少吗?我认为课文对这句话阐述得不够清楚明白。”还有的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我的家乡环境的破坏就是因为过度开发矿产资源造成的。我觉得,课文应从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会造成森林、生物、大气等再生资源破坏来说明环境保护的意义……”在展开争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会受教材的限制,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预设争论,悄然点燃阅读之火。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是产生阅读兴趣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原动力,其兴趣才有持久性。
四、融入阅读情感体验
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
五、结束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肖玲,杨阳.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06:36-42.
[2]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 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6:116-121.
[3]陈于虹.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5).
[4]陈雅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 学苑教育,2014(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