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悬之酒肆』说起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所有的艺术,要入门掌握它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只是在书法艺术中,临摹是终身的功课.书法是一门很强调技巧的艺术.古人在书法的用笔上显示出高潮的驾驭能力,点画之间能表现出极精微的变化,可谓『穷变态于豪端』,令学者常常感叹不已,同时又让我们觉得古人仿佛是一座座高山难以逾越,甚至有人将书法比作唐诗宋词,以为诗无过李杜,词无过苏柳,字无过二王,这些艺术都走过了它最辉煌的时代,后人永远无法超越.其实崇古之风,历来就是中国的传统,但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孙过庭就讲过『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不过他又讲『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实用性毛笔书写已经淡出了历史,书法在当代成为一门具有民族特色的书写艺术.当代人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上具有很多古人没有的优势.首先是看到的字帖多.现代出版业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印刷精美的历代碑帖,有很多为古人所鲜见,比如简牍书法、敦煌书法、书谱小草风格等等,一经出版便受到未曾有过的重视,乃至影响到当代书风的走向.要观摩研究古代书法家原迹,也可随时去博物馆,着极大地方便了学书者.
其他文献
傅山(一六○七—一六八四或一六八五)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私塾教育,书法作为基本的教育环节也受到了严格而系统的训练.傅山晚年曾回忆说,他八九岁开始
二○一一年第一期《书法》杂志辟『傅山专题』刊登六篇由《丹枫阁记》引出的讨论文章,其中林鹏、姚国瑾等前辈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山西本(『山西祁县藏本』简称,下同)的真实性及
继元代回归晋唐书风之后,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冲击下,晚明书坛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纵横豪迈酣畅淋漓地一扫前人的温文尔雅和甜美柔媚,以惊世骇俗的面目迥异于传统的审
自赵孟頫(一二五四 一三二二)以来,元、明书家们开始重拾对于隶书的兴趣.流行的多体千字文大都包含篆隶,而隶书也经常用于书画卷册的引首.至明中叶,在文徵明(一四七○ 一五
清入主文治曾有诗云:『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成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这是对米芾学书才能的褒扬,是对书法创作成功规律的总结,同时也是对米芾精研经典、
董其昌自觉地研习书法始自十七岁,习书原因并非其对书法本身发生了兴趣,而是为了举子业:『……吾家仲子伯长,以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袁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发愤临池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无疑是新时期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由《书法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研究》四家重要专业书法媒体联合举办的四届『中国书法批评年会』,在一
二○一○年十月至二○一一年九月,笔者获得东华财团的资助,应邀赴日本京都花园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期间与日本书法界同仁多有接触,同时于京都、奈良、大阪、名古屋、东京
『书以晋人为最工,盖姿制散逸,谈风要妙,风流相扇,其俗然也.』[1]马宗霍在其《书林藻鉴》中亦云:《书以晋人为王,亦以晋人为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
在当代中国书坛,真正了解中国书法史的人都不会轻言『个性』和『创新』,这些看似寻常而实则不易的词、反而会使我们更加珍重、更加敬畏先贤们对于书法艺术的巨大贡献!我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