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著阅读是中学生拓展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教学中名著阅读常常被忽视,名著阅读往往被记忆所代替,没有落到“实”处。本文分析了名著阅读的意义与重要性,提出了让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的一些活动途径,对于做好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名著阅读;人文素养;推荐书目;名著阅读活动
注重“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而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出广阔的精神天地。而要达到此种境界,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一、名著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名著阅读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尤其重大。因为人文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学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当稳定的内在品质。所以,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文学名著,与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展开对话,促进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的发谐发展。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过原著,但在许多名著阅读考查中也答得头头是道。说明这类评价机制也是存在弊端的,自然也就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让名著阅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提上日程,这就是我们教师思考并亟待解决的事情了。
二、名著阅读中的推荐书目与重要性强调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
例如,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稚趣,可以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选择语言相对活泼的著作,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到了初二、初三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推荐更多的书目,让他们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领域。散文、诗歌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泰戈尔《飞鸟集》;长、中篇文学名著,如: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戏剧: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等。
接着,就是师生互动方面的工作了,为了不让名著活动“放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鼓励学生坚持名著阅读,养成积累名著知识的好习惯。
在接手每一届学生时,语文教师都应在首次家长会上告知家长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以争取到家长的广泛支持,以督促学生在假日、假期里有定时读名著。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把名著纳入中学生的课外必读篇目。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平时的阅读要多向课外延伸。中学教材中也有从名著中节选出来供学习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千万不要让名著教学“走过场”,要指导学生多了解这些名著,激发他们主动去读原著。
三、名著阅读的具体活动
教师要制订一些有利于检查的评价机制,具体活动操作如下:
1.开展名著介绍或推荐活动
名著介绍或推荐前,可提示学生从作者、内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来解读。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只言片语,来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介绍其主体或写作目的。如:《西游记》这是一个奇幻的神话故事;《格列夫游记》中奇异的幻想,辛辣的讽刺;《名人传》中痛苦与磨难造就伟人等。
一句话推荐名著让学生兴趣浓浓,不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在评价时,也要落到实处。要考查必须要掌握有用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是个人文学素养的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底子,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记忆,还是那句话“厚积而薄发”,只有做到如此,它才能在交流中自然流淌。
2.开展讲名著故事活动
教师可提示学生选取名著中一两个精彩、生动的故事,要求叙述时尽量生动,情节完整,语文连贯。这样的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名著中,读者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了。如果没有认真阅读原著,即使知道一些人物,也很容易张冠李戴。例如《三国演义》,学生熟悉诸葛亮,知道刘备、关羽、张飞、 其中人物的传奇故事就不一定很清楚了。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到底是写关羽还是张飞?不能准确判断;即使能判定,再写出他的一两个故事,还可以吗?只有学生亲身读过几本名著,才能有自己的真切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介绍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才不会觉得费劲。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信息混乱甚至错误的毛病。
3.开展人物评点活动
教师在检查名著阅读的效果时,不妨将诸多方面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以体现考查的广度和效果,真正让名著阅读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在进行人物评点时,要求学生叙述人物重要经历或主要事迹,最好能就自己喜爱的人物写一个小传,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别强调叙述要简明,情节要概括,人物性格要突出,或者要求学生自己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要概述其主要事迹,以能反应人物的性格。后者可让文笔较好的同学训练,这样的活动不会单调乏味,学生也乐于参与,名著阅读活动也容易落到“实”处。
4.谈读名著后的感受
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个人感受、情感体验,他的表达方式与他人的完全不一样,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识强加于学生身上,他不是标签式的回答,而是用真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这里面有的只是自己真切的体会,不含任何杂质。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学习生活时,就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莎莉文小姐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冲,并不断在她手上写:“water”、“water”,终于海伦明白了这凉凉的、滑滑的就是“water”。可见“体验”的重要性。同样对于名著阅读来说“体验”就是打开通向文学殿堂的一把钥匙。这一活动可安排在周末的兴趣活动课上,让学生广泛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要求语句通顺,表意清晰。例如,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雄的风采;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我们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从一个大家庭的衰落透视出封建社会灭亡的必然性;读《童年》,我们能够体会到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这样的指导,能让学生把握要点,自由畅谈个人的体验。
此类活动,还有“散文、诗歌朗诵会”,角色课本剧……这些只是我们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点尝试。我们相信,只有把名著阅读活动落到“实”处,那么“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这里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也是不容忽视,它本身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努力用自己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当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于语文教育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上述做法只是一个开端,希望以此为起点,让我们的学生阅读名著、理解名著、感受优秀文学名著的魅力。我想,它的长远利益不会是三言两语可以言尽的,就让我们徜徉在名著阅读中去吧!
参考文献:
[1]罗晓洪.让课外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浅谈新课标下农村中学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2(01):12-16;
[2]白娟.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5、01;
[3]钱卫华.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03、01.
【关键词】:名著阅读;人文素养;推荐书目;名著阅读活动
注重“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而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出广阔的精神天地。而要达到此种境界,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一、名著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名著阅读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尤其重大。因为人文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人文素质教学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当稳定的内在品质。所以,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文学名著,与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展开对话,促进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身心的发谐发展。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过原著,但在许多名著阅读考查中也答得头头是道。说明这类评价机制也是存在弊端的,自然也就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让名著阅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提上日程,这就是我们教师思考并亟待解决的事情了。
二、名著阅读中的推荐书目与重要性强调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标,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
例如,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稚趣,可以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选择语言相对活泼的著作,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到了初二、初三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推荐更多的书目,让他们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领域。散文、诗歌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泰戈尔《飞鸟集》;长、中篇文学名著,如: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戏剧:莎士比亚的悲喜剧等。
接着,就是师生互动方面的工作了,为了不让名著活动“放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鼓励学生坚持名著阅读,养成积累名著知识的好习惯。
在接手每一届学生时,语文教师都应在首次家长会上告知家长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以争取到家长的广泛支持,以督促学生在假日、假期里有定时读名著。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把名著纳入中学生的课外必读篇目。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平时的阅读要多向课外延伸。中学教材中也有从名著中节选出来供学习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千万不要让名著教学“走过场”,要指导学生多了解这些名著,激发他们主动去读原著。
三、名著阅读的具体活动
教师要制订一些有利于检查的评价机制,具体活动操作如下:
1.开展名著介绍或推荐活动
名著介绍或推荐前,可提示学生从作者、内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来解读。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只言片语,来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介绍其主体或写作目的。如:《西游记》这是一个奇幻的神话故事;《格列夫游记》中奇异的幻想,辛辣的讽刺;《名人传》中痛苦与磨难造就伟人等。
一句话推荐名著让学生兴趣浓浓,不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在评价时,也要落到实处。要考查必须要掌握有用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是个人文学素养的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底子,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记忆,还是那句话“厚积而薄发”,只有做到如此,它才能在交流中自然流淌。
2.开展讲名著故事活动
教师可提示学生选取名著中一两个精彩、生动的故事,要求叙述时尽量生动,情节完整,语文连贯。这样的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名著中,读者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了。如果没有认真阅读原著,即使知道一些人物,也很容易张冠李戴。例如《三国演义》,学生熟悉诸葛亮,知道刘备、关羽、张飞、 其中人物的传奇故事就不一定很清楚了。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到底是写关羽还是张飞?不能准确判断;即使能判定,再写出他的一两个故事,还可以吗?只有学生亲身读过几本名著,才能有自己的真切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介绍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才不会觉得费劲。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信息混乱甚至错误的毛病。
3.开展人物评点活动
教师在检查名著阅读的效果时,不妨将诸多方面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以体现考查的广度和效果,真正让名著阅读活动落到“实”处。例如,在进行人物评点时,要求学生叙述人物重要经历或主要事迹,最好能就自己喜爱的人物写一个小传,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别强调叙述要简明,情节要概括,人物性格要突出,或者要求学生自己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要概述其主要事迹,以能反应人物的性格。后者可让文笔较好的同学训练,这样的活动不会单调乏味,学生也乐于参与,名著阅读活动也容易落到“实”处。
4.谈读名著后的感受
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个人感受、情感体验,他的表达方式与他人的完全不一样,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识强加于学生身上,他不是标签式的回答,而是用真实的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这里面有的只是自己真切的体会,不含任何杂质。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学习生活时,就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莎莉文小姐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冲,并不断在她手上写:“water”、“water”,终于海伦明白了这凉凉的、滑滑的就是“water”。可见“体验”的重要性。同样对于名著阅读来说“体验”就是打开通向文学殿堂的一把钥匙。这一活动可安排在周末的兴趣活动课上,让学生广泛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要求语句通顺,表意清晰。例如,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雄的风采;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我们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从一个大家庭的衰落透视出封建社会灭亡的必然性;读《童年》,我们能够体会到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这样的指导,能让学生把握要点,自由畅谈个人的体验。
此类活动,还有“散文、诗歌朗诵会”,角色课本剧……这些只是我们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点尝试。我们相信,只有把名著阅读活动落到“实”处,那么“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这里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也是不容忽视,它本身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努力用自己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当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于语文教育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上述做法只是一个开端,希望以此为起点,让我们的学生阅读名著、理解名著、感受优秀文学名著的魅力。我想,它的长远利益不会是三言两语可以言尽的,就让我们徜徉在名著阅读中去吧!
参考文献:
[1]罗晓洪.让课外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浅谈新课标下农村中学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2(01):12-16;
[2]白娟.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5、01;
[3]钱卫华.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