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热议“鼹鼠洞”,预言地球人有机会同地外人相会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a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俄天文学家代表大会上,每个代表都拿到了一张调查表,上面有这么一个问题:“您认为银河系现在住有我们的理性兄弟吗?”回答稍有不同,但意思都一个样:“当然会有。我们周围的星体成百上千万,而行星比这还要多,保不住什么地方就存在理性生命。”可另外一个问题——“您是否认为将来有一天可能同地外文明有直接接触?”——却引起了争论。一部分专家坚持正统的观点,认为地球人甚至连最近的星系也飞不到,因为宇宙星系间的距离太远,未必有人能飞几十万光年。然而在天文学家和天文物理学家中有不少人却持另一种观点,认为宇宙中有可能存在一种特别的隧道,即所谓的“鼹鼠洞”,人类借此最起码可以很快到附近的星系去看看,最多还可以到这些星系上去旅行,所用的时间不过也就地球上的几昼夜或几个月。
  “鼹鼠洞”亦称“虫洞”,爱因斯坦早在1935年就为可能存在这种通道提出了理论依据
  “鼹鼠洞”这一专有名词是美国物理学家约翰·维勒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如果按英文wormhole比较随意的译法,亦称“虫洞”。但爱因斯坦早在1935年就为可能存在这种通道提出了理论依据。
  如果大胆幻想,则完全可以认为,所有的星系都有可能由这些隧道连接。而且就在我们的太阳系里,也可能存在这种隧道,外星人可以通过它们飞来或观察地球。但是,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种“洞”不可能存在太长时间,它们突然打开之后又会在别的地方关上,所以靠通过其中旅行实在有些冒险,有可能找不到回来的路。可后来有科学家认为,科技发达的文明完全可能让需要的“洞——隧道”永远敞开着,这样旅游者就无后顾之忧了。这原则上可以做到,但地球人目前还办不到。除此之外,还不知道上哪里去找“鼹鼠洞”。
  
  去火星只需要两小时
  
  美国航空和航天研究所每年都要奖励那些在该领域有贡献的科学家,去年的“未来飞行奖”就给了一个项目,人们对该项目至今还在争论不休,但不少人坚信总有一天会到得了别的星球。
  有关这个项目的最简单解释是:我们的空间不只是有4个量度(长、高、宽和时间),而是有6个,或者甚至是8个。这样一来,让一定形状的磁场所包围的飞船便可以转入别的量度,进入所谓的“子空间隧道”,这样到邻近的行星,甚至到别的星体就“很近”了。
  提出这一理论的人是德国物理学家布·海姆。他假定电磁和重力为同一个我们尚未知晓的相互作用的变体,曾试图解决一些今天的物理学中也还存在的矛盾,结果得出一些非同寻常的结论。但是,物理理论学家海姆视力欠佳,他所有的文章都是靠口授写成。再说他不是说英语,甚至科学家界对他所知甚少。所以他2001年过世时,他的作品还几乎无人知晓。
  不过也总算后继有人。萨尔茨堡大学的德国人约希姆·霍伊泽尔和因斯布鲁克列奥尼德——弗朗茨大学的奥地利人瓦尔特·德列舍尔创建了由海姆推想的宇宙数学模式。原来这一数学模式还果真存在,尽管同我们有关宇宙构造的想法有些相左,而且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明白。不过一旦理论成立,那么几个小时便可以飞达太阳系的各个行星,要到附近的星系去旅行也花不了一个星期。主要的问题在于得造出功率无限大的电磁脉冲发生器,其功率估计得比俄罗斯和美国电站总和的功率还要大得多,因此一个国家完成不了这样的项目。然而,如果有朝一日建成热核反应堆(比如有俄罗斯参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并顺利投入使用,那么地球人就有可能建成工业用的热核电站,到时就可以对海姆博士的理论来一番验证了。
  
  借助“鼹鼠洞”可以进行时间旅行
  
  “鼹鼠洞”还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即借助它们去进行时间旅行。著名的英国天文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提出了这种飞行的概念。
  霍金教授说:“到未来去旅行现在从理论上已经得到论证。你们登上时间机器,它起飞之后达到接近光速的速度,就这样飞一段时间,得看你们想‘向前蹦’多远。然后返回地球,才发现地球上过去的时间比你们花在飞行的时间要多得多。尽管地球人的飞船现在还达不到接近光速的速度,但从理论上说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总有一天会在实践中得到解决。”
  可是又有谁愿意在无望回到现在的前提下“蹦”到未来呢?本来要回到过去的旅行是可以的,但其前提是飞船的速度得比光速还要快,可他认为当代科学还做不到这一点。于是“鼹鼠洞”就来帮忙。如果在普通空间里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离地球,而后再经过“洞”飞回来,那就可以把这种飞行当成飞船回到过去的飞行。
  霍金最后还说,这当然只是理论,不过如果已知的物理定律不排除时间旅行的可能,那又为什么不去期盼,科技的进步总有一天会使人类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这位天文物理学家同时也承认另一种奇论:如果说回到过去的旅行是可能的,那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不来找我们做客呢?这有3种回答:一是人们根本没时间去做这种旅行,因为人类因战争、传染病和其他原因已经死得差不多了;二是我们的后人可能忌讳同先祖交往;三是他们可能也飞来过,但不跟我们接触,不想向我们这些愚昧无知的人泄露时间旅行的秘密。他们在我们的四周,飞碟问题专家“看到”的所有UFO应该说都是“来自未来的客人”。
  
  科学家对20世纪发生在南极洲—反常现象的评论
  
  著名的美国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1985年便写了一本名叫《接触》的科幻小说(后来根据该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其主人公在外星人的提示下安装了一种机器,人们坐在里面便可顺着空间通道网抵达织女星的周围。原来是整个银河系的隧道网都已经“挖通”,其中的一个站便设在太阳系。
  从那时起飞碟问题专家便开始认为,地球周围的UFO正好是从“鼹鼠洞”出来,再从那里消失,因此谁也找不到他们的基地。
  应该说,“鼹鼠洞”应该在地球上人烟最稀少的地方,像南极和北极。
  下面就有一个出现在飞碟问题专家的书里和网站上的故事,由美国的物理学家马里安·麦克列因讲述:
  “南极洲。1995年1月27日。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发现天空中有一团打着圈子的灰色的雾,开始还以为是一般的龙卷风。但是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可龙卷风既没改变形状,也没挪动地方。这时科学家们决定来做个实验:把一个气象探测器绑在一根绳子上,让其升上高空,消失在那团灰雾中。一段时间之后,研究人员开始收绳子,让探测器降落地面,这时才发现安在上面的计时表指的是1965年1月27日,整整晚了30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俄罗斯北极和南极研究所科研副所长亚·达尼洛夫副博士对此评论说:“我们的科学家家从没碰到过类似的现象。我想,这个故事是一个从没去过南极的人杜撰出来的。首先,我从未听说过美国物理学家马里安·麦克列因;其次,我就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计算器安放在气象探测器上,因为里面摆满别的仪器,每增加1克重量的东西都得仔细掂量一番;第三,南极地区从来不刮龙卷风,那里的气象条件就是如此。
  (据2007年3月14日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
其他文献
天下名山峨眉山,往左30公里则是一个名叫龙池的小镇。这里,正在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高山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随着四川首届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在乐山成功举办,种植高山蔬菜的
众所周知,在尼罗河西岸的荒谷深处,除了阿蒙荷特普四世(即埃赫那顿王)迁都到中埃及的阿马尔纳外,从新王国第18王朝的图特摩斯一世到第20王朝的拉美西斯十一世为止,这里几乎是所有法老的石窟墓的营造之地。在北面筑王陵是为了躲避被盗掘,能很好地隐蔽埋葬的坟地。另外,其上部耸立着海拔450米的阿尔-克龙石山,外貌呈金字塔形,更象征性地显示这里是营造王陵的地方。加之这里是太阳没入尼罗河西岸之地,符合国王死后作
创客教育是近些年来我国甚至世界教育范围内的一种有效的创新教育方法,尤其在崇尚创新型人才教育的今天,创客思想与课程教育的相互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将创客思想与
<正>本刊讯(记者吴曼曹凯云)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坚持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近年来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且与传统文化课程不同,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不适于采用知识灌输和单纯地讲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非常重要。学生有了独立意识,就能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本文浅谈了几点学生独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以
京沪中间点、山东南大门,沿海与内陆的东西过渡带;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既有北方的豪放,又兼具江南的秀美,大运河穿境而过……这是一片与农相伴的土地.悠悠千载,重农崇农
期刊
近年来,浙江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1998年高校扩招后浙江省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现状相比较,高校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结构上,都不能充分满足现
新课程观念深入人心,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课外学习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平台,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志愿者人数、同样的捡烟头活动。2日,17名大学生志愿者用3个小时,在杭州西湖白堤1.5公里路程范围捡起了游客随意丢弃的3200个烟头,而去年这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