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T MR导向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初探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5 T MR引导下对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3例44个经病理证实、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肝脏恶性肿瘤病灶,其中11例为原发性肝癌、12例为肝转移癌,肿瘤最大径平均(3.3±1.8)cm,均采用MR兼容多极射频针在1.5 T MR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MR扫描观察消融情况,消融灶完全覆盖原病灶、范围超出病灶边缘0.5~1.0 cm为消融完全.结果 所有消融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93±33)min,消融灶均完全覆盖病灶,无胆瘘、膈肌穿孔、黄疸、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射频电极针在MR图像上呈低信号.消融灶在T2WI序列上呈低信号,周围可见薄层高信号环绕;T1WI序列上消融灶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晰;DWI上消融灶呈等低信号,周围呈环状稍高信号.结论 1.5 T MR引导下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技术。

其他文献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肿瘤之一,是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神经鞘瘤常发生囊变,但完全囊变,呈"纯囊肿"样改变则较少见,易误诊为其他囊性肿瘤.笔者同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0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囊性神经鞘瘤的CT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期刊
患者男,55岁.胸痛胸闷、咳嗽、咯痰5个月余,2009年6月30日来院行CT检查发现右下肺肿块,诊断为肺癌,而后患者于外院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块紧贴大血管,纵隔、肺门有多数小淋巴结,右肺见多个结节灶,无法切除,取标本病理检查。
期刊
例1 患者,男,33岁.头外伤后偶然发现颅底占位性病变3个月,患者2009年8月因车祸外伤于外院急诊行头部CT检查,发现颅内占位病变.2009年11月9日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颅底占位病变收入院.体检无神经系统症状.
期刊
2010年的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主题是"个性化医疗:追求卓越(personalized medicine:in pursuit of excellence)".其内涵包括了个性化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应用和个性化扫描方案的应用.CT检查技术因为有辐射,应该进一步推广个性化扫描方案,从而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本届RSNA在CT设备和成像技术方面没有新的突破,以通用电气(GE)公司的"宝石C
期刊
目的 采用HRCT和MRI对耳鸣患者颞骨进行检查,探讨其异常发生率及最佳扫描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5例耳鸣患者的HRCT和MRI资料.搏动性耳鸣145例,142例行HRCT,7例行MRI,其中4例同时行HRCT和MRI,仅行平扫HRCT者67例,仅行增强HRCT者71例.非搏动性耳鸣870例,650例行HRCT,267例行MRI,其中47例同时行HRCT和MRI,仅行平扫HRCT者598例,
患者男,36岁.胸痛,左髋关节后侧抽搐性疼痛.无外伤史,无高热及午后乏力、低热.体检:左髋火节无红肿,病理反射未引出.  胸部CT示双侧锁骨,胸骨限局性低密度影;双侧多个肋骨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增厚,双侧胸膜多发不均匀结节样增厚。
期刊
目的 分析获得性骨肥大(SAPHO)综合征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APHO综合征的影像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28~68岁,平均51岁,X线平片检查9例、CT检查10例、MR检查3例、核索扫描检查3例.结果 9例胸前壁X线平片表现为胸骨上部、第一前肋及锁骨增生、硬化并肥大,相互之间骨桥形成或骨性融合;10例胸前壁CT检查,9例表现为胸、肋、锁骨区骨质增生硬化伴有骨质破坏,胸锁关节和胸
近年来,CTA技术日益成熟,在血管病变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颈椎及颅骨的影响,头部CTA去骨成像相当费时,难以显示颅底的血管全貌,以往采用2次扫描减影来解决,但笔者发现颅内动脉中仪颅底部分同颅骨关系密切,能否采用部分减影去骨即仪对颅底部分减影去骨进行颅内动脉成像?笔者应用部分减影去骨法进行颅内动脉CTA成像,对比部分减影去骨与减影及非减影去骨技术的优缺点,探讨部分减影去骨技术在颅内血管CTA
期刊
目的 应用CT图像,测量中国成人股骨颈α角的正常值范围,并对股骨头颈交界处形态的分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652例因非股骨近端病变、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而接受下腹或双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的CT体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双侧股骨近端均进行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459例;因为一侧股骨近端病变而仅测量健侧股骨颈α角者193例,其中仅进行左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93例,仅进行右侧股骨颈α角的被测量者100例.共
患者女,51岁.2006年6月无意中发现左侧头部隆起包块,无明显异常感觉,无红肿热痛,包块缓慢略增大,于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体检发现左额、顶、颞部多发隆起包块,无明显压痛,质中等,无波动感,表面未见血管异常改变,皮肤温度正常,无抽搐,无恶心呕吐,无手足麻木及四肢障碍.脑脊液检查正常,脑脊液培养+药敏实验阴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