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这件事到底有多大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hui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中国的家长最纠结的一件事,这件事,提起来千斤重,放下来四两沉。
  
  五月份,《最家长》家教公益大讲堂在济宁市邮政发行局的热邀下,在好几个县市举办了几十场讲座,每次,家长都用递纸条的方式提出他们的问题。虽然这些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大家的困惑很多集中在“孩子不听话”这个千古难点上。比如: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给他看书他也不看,给他讲故事他也不听;
  我的孩子性格倔强得很,不依他他就发脾气;
  我的孩子老想着玩,一点不专心,连三分钟都坐不住;
  我的孩子比较任性,非要别人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我的孩子太胆小了,不敢和别人说话,有时候还会吓哭;
  我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不爱和小朋友玩;
  我的孩子做事磨蹭,干什么都拖拖拉拉的;
  我的孩子太软弱,别人抢他的东西,他也不会保护不会还手;
  我的孩子有点自私和霸道,不懂得跟别人分享……
  咨询师:孩子“不听话”,是很多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在用“不听话”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表面上听起来,“不爱学习”、“倔强”、“不专心”、“任性”、“胆小”、“不合群”、“磨蹭”、“软弱”、“自私霸道”等等,好像确实是孩子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在这样“定义”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贴上这些负面标签的时候,不知道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你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7你真懂你的孩子吗?
  孩子的发展在0—6岁时,是个特殊的敏感期,在敏感期的不同时段里,他们需要满足自己各种不同的对这个世界的体验,才会发展出相应的能力。
  如果孩子要吃饼,你把一张圆圆的大饼当着一个三岁孩子的面撕开,拿其中的一块给他吃,他可能会哭闹不止。因为这时候,他们正需要体验圆满和完整,而你却可能会这样教导他们:小孩子吃不了这么多,人不能太自私!如果孩子哭得更狠了,如果正碰到你心烦,来上两巴掌也说不定。这算是谁不听谁的话呢?
  孩子从两岁半之后,常常会对我们说“不”,还会说“我……如果听不懂,也许你会觉得孩子在有意和你作对,于是你气不打一处来,一下子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对立面,非要较量一下谁的权力大。结果你会发现,孩子更倾向于和你作对了。如果你听懂了,就知道这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觉醒,这是他们成为自己的开始,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自己的边界,维护自我的需要。
  慢慢地你还会发现,孩子开始把东西据为己有,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如果这样,你会斥责:怎么这么不讲道德,甚至有可能硬从他们手里夺下来,塞给别人。这时,他们会“畦”地一声大哭起来,甚至满嘴脏话,不依不饶。如果不懂他们的需要,你会气疯了。其实,一个人在没有“拥有”之前,是谈不上什么“分享”的,孩子首先要体会拥有的感觉,才能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会分享,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至于三岁多的孩子说脏话,也许是他们需要体会语言的力量,或者仅仅是为了吸引你的关注。此时,你的愤怒只会强化他们的行为,而最好的方式是忽略它们,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总之,要时时牢记,你面对的不是个已经历练了多年的成年人,而是个正在成长当中的、充满了奥秘的孩子,而那些很多惹你恼火的现象,只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一些标准行为,很正常噢!
  学步儿常见的行为包括四处游荡及说“不”:
  3—6岁的孩子是插嘴和呜咽、抱怨:
  9—10岁的孩子是欺负兄弟姐妹、不做家事和插嘴:
  11—12岁的小孩会回嘴:
  13岁孩子有早上懒床的问题,会忽视父母所说的话,会郁郁寡欢。
  知道这些,有助于我们确认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在正常范围。知道这些,我们不会在看到孩子表现出典型行为时,被吓到或者被激怒。而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就好像他们是古往今未第一批做出这么糟糕行为的孩子,往往会认为孩子是在故意让我们抓狂。我们的愤怒会让孩子接收到这样的信息,那就是,“好孩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但事实上好孩子也会这么做。
  知道这些,并不表示我们要对这些照单全收,而是提醒我们要平复心情,要试着去理解孩子,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可以先听听他们怎么说,并接纳他们的情绪,然后用平静而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你是爱他们的,告诉他们规矩是什么,比如:
  “到睡觉的时间就要准备就寝”:
  “水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泼小妹妹的”:
  “过了吃饭的点儿,就不能再吃饭了,要吃得等到下顿”:
  “已经说过这次不买,就不能买,说话要算数的”;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温和地坚持了。
  孩子挑战这些规矩,是正常的,没有哪一个孩子会像你理想得那么听话,也正因此,你的坚持才是更加必要的。只是态度上要温和,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感受到你的不动摇。如果孩子哭闹撒泼,你可以陪伴在旁边,不必为感到孩子让你丢人而恼火,更不要动摇。当孩子发现你不可改变之后,自然会停止哭闹。在这次的试探中,他知道了哭闹没有用,以后便不会用哭闹要挟你了。
  另外,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认真检讨,有多少“问题”是我们不恰当的养育方式造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不会说话”、“胆小”,就请问问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创造机会?有没有引导和鼓励孩子?
  如果孩子“不爱学习”“不专心”,请问问自己,有没有让孩子在家里感到安全,不必担心父母吵架、离婚?有没有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学得快乐吗?   如果你的孩子“磨蹭”,你有没有停止无效的催促,让孩子自己品尝磨蹭的后果,然后在心里生出做事情的愿望?   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形成的,检讨自己,改变和孩子互动的方式,是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关键。   还有一点,就是不能以偏概全,妄下结论。
  比如,孩子偶尔出现了一两次攻击行为,就变成了“爱打人”;
  比如,孩子希望妈妈听他的想法、买他喜欢的东西,就变成了“任性”:
  比如,孩子一时情绪不好耽误出门时间,就变成了“磨蹭”。
  当你为孩子贴上这些消极标签的时候,当你为孩子扣上这些不良帽子的时候,你的孩子就会如你所愿,真成为你嘴里所说的那样!因为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暗示的力量非常强大!孩子从妈妈那里接受到什么样的信息,就会把这个信息逐渐转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人生中,这个声音直会影响孩子,阻碍孩子成长。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家长说成笨孩子,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失去自信:如果个孩子总是被家长说成事无成,他还会觉得自己的前途光明吗?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家长说成胆小、软弱、内向,他怎么会有勇气去面对群体和社会呢?
  也许你会说,这样说是为了激励 孩子,用的“激将法”。可一个年仅几岁的儿童,是不能理解这些的,他更有可能的做法是,越来越贴近你所做的“暗示”。你越说他“叛逆”,他就越“叛逆”;你越说他“任性”,他就越“任性”:你越说他“磨蹭”,他就越“磨蹭”;你越说他“胆小”,他就越“胆小”。
  以下是几点具体的建议:
  第一,丢掉消极评价,给孩子积极的鼓励。
  当你想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不好的评价时,先想想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什么,再说出口。
  比如,觉得孩子依赖性强,不要说“你怎么啥事都不会做?”而是改成“你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小大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觉得孩子贪玩,不要说“你怎么就知道玩?一点不爱学习?”而是改成“游戏的时间结束啦,现在我们看一会儿书吧!”
  比如,觉得孩子任性、倔强,不要说“这孩子太任性了,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而是改成“宝贝,别着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比如,觉得孩子胆小,唯唯诺诺,不要说“你怎么这么胆小啊?”而是改成“勇敢一点,妈妈喜欢你勇敢的样子!”
  比如,觉得孩子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不要说“怎么三分钟都坐不住啊?太没耐心了!”而是改成“再坚持会,妈妈知道你肯定可以的!”
  经常使用这些积极的、鼓励的语言,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自信,会朝着正面的方向前进!
  第二,家长要相信孩子,给孩子留出自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成长,是一个过程;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待。千万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千万不要操之过急,步步紧控,这只会让孩子停止成长。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不也曾经“淘气”、曾经“任性”、曾经“胆小”吗?所以,别着急,别看到孩子样事情一时没做好就情绪崩溃,也不要因为怕孩子品尝挫折的滋味就事必恭亲、就时时紧逼。要学会用爱和信任等待孩子慢慢开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花。
  第三,如果不小心已经伤害了孩子,要道歉和沟通。
  有时候,虽然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往往做不到。可能你明白了应该多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孩子,不过偶尔情绪激动,那些消极的、负面的词语还是脱口而出。这时,一定要及时地和孩子沟通,必要的时候应该道歉,要放下家长的权威。比如,“宝贝,对不起,妈妈不应该说你胆小,妈妈知道你是 个很坚强、很勇敢的孩子。”这样可以迅速把刚才输送的负面信息抵消掉,同时又建立了通畅的亲子交流渠道。
  家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情感连接,父母和孩子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像看待种子样,对自己的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用颗好奇的心去观察他们,用爱、尊重和信任去引领他们,并给他们留出成长的空间,他们就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我们希望看到的那样。
其他文献
垃圾食品吃好了就很有营养,动画片并不只有“猫和老鼠”。  我在快餐厅吃汉堡时曾经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堡比馒头好吃多了,怎么没人说馒头是垃圾食品,而说汉堡是垃圾食品呢?后来琢磨明白了,人们吃馒头时知道这东西营养有限,所以还要搭配其它辅食,像蔬菜、肉类什么的。而汉堡基本上把主食、辅食的职能一肩挑了,这样,长期食用这种食品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更可能由于高脂、高热的原因令人发胖。  简单说,根本原因就出在过
期刊
我们常说人生的关键在选择,但是我们常常忘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那边??可能伙食不太好,不过,我会每周去看你,给你改善改善??”妈妈的话还没说完,老爸就吼:“嗦什么!男孩子,吃点苦算什么,这是去上学,又不是去打仗,你少在这里动摇军心!”  接着,我被父母一左一右拉上了车,我使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大声地喊了出来:“我不,我不去那儿上学——”  一身大汗。我又一次从同一个梦中醒来。十年了,关
期刊
择校不会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  好学校不如好老师  父母在为孩子择校这件事上都会有一丝不安,感觉选择学校就是在为孩子选择未来,所以不惜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可惜收到的大部分资料可能只是宣传广告,而不是学校的真实情况。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几乎都曾让父母经历痛苦、挣扎、努力和思考。学校之间存在差异,老师之间也存在差异,什么学校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的不公平直接导致就业的不公平。有没有完美的学校?每一个人
期刊
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应该更好接受的不只是学校的教育,还有家庭的教育、自我的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一个全面、综合的系统。  一所好的学校,自然会有一些博学的老师、优秀的学生、有效的管理,还有深厚的校园文化、求知向上的气氛。对于家长来说,能够把孩子送进这样的学校,肯定有益于孩子更好地成长。  我曾经陪同儿子到上海中学去参加一次考试。儿子考试的时候,我在偌大的皇家园林一样的校园里
期刊
不要跟12岁之前的孩子谈离婚的原因;12岁之后的孩子,男孩和女孩也有不同的说法??  34岁的小霞因离婚问题来找我求助。我挺诧异,忍不住打量面前这位女性,她穿着得体的职业装,五官算不上漂亮,但是面目、眉眼间的舒展让她显得非常自信。因为婚姻感情纠葛来找我咨询的求助者,一般都愁眉紧锁,表情凝重,像她这种状态可真不像一位跟离婚能挂上钩的女性。  “我已经决定跟我丈夫分开了,什么都谈妥了,协议也都签好了,
期刊
《功夫熊猫2》是两个孩子的故事。  熊猫阿宝在与恶狼交火时,一个符号令他意乱神迷,耳边响起了童年的声音,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功夫。那个符号意味着什么?是一个谜。  回到老爸开的面馆,阿宝终于得知自己不是鹅爸爸的亲生儿子——这话一说出口就是一个笑场,前后左右的孩子都笑了,一只鹅怎么能生出个熊猫呢!  阿宝的身份是没有悬念的,鹅爸爸说一个雪天的早晨,在装萝卜的大筐中发现了阿宝。说因为阿宝的到来,改变了鹅爸
期刊
育儿知识是一定要学地,具体问题需要智慧。主要自己别崩溃。  我对书呆子是深恶痛绝的。劝人惯用的招数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在前,理在后,对吧?可我那书呆子的孩儿爹,情无几分,全是“理”,而且是理论的理!悲了个催的,他博士读的是哲学??所以,每当我弄孩子时,一听他叨叨:你该??不该??末了,还加上一句“这可是书上写的啊”,我就气发丹田地想啐他一口。  我又是大爱书本的。娃儿吃完奶,貌似睡沉,屁股
期刊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知道如何放手,并尊重孩子。  我父母是非常非常爱我的,但是妈妈对我的控制非常严格,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好像我呼吸的方式都要听她的。我父亲则是非常以我为荣,不断地向我讨爱和讨我的成就,他好拿去炫耀。  我在上大学之前被严禁交男友,我也很乖,专心读书。大学时谈了一个朋友,由于他家里穷,我母亲看不起他,绝对禁止我和他来往。她像侦探一样,会突然出现在我和男友约会的地方,要我回家。同时打电
期刊
你会给揍了你孩子的人家送棉花糖么?  青春期?这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是如噩梦一般的词吧?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打架呢?不管是打人,还是被打,就更让父母们抓狂了。怎么办?  乔恩·阿维奈(Jon Avnet )执导的电影《The War》——国内将这部影片翻译为《树屋上的童真》,我觉得不如直译为《战争》,既有控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对人的生存的摧残,也有隐喻意义上的孩子们之间的打架和冲突——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期刊
在一个快餐流行的时代,智慧的父母应该安下心来慢慢地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烙印。  这样的场景我们一定不陌生:一个4岁的孩子正在家里玩玩具,这时门铃响了,邻居阿姨带着小弟弟来家里玩。妈妈赶紧让客人进门,还招呼孩子:“去把玩具拿来,和小弟弟一起玩吧。”  孩子不动弹,抱着玩具站在一旁,妈妈说:“宝宝最喜欢和别人分享了对吧,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依然不情愿,妈妈连拉带哄,孩子就是抱着玩具不说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