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支边生活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顿饭是我吃的近两三天最饱也最满足的一顿饭,近五十年过去了,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1959年夏季,我9岁,对世事还似懂非懂。由于家中少粮,我饿得四处捉蜻蜓、抓蜘蛛、逮蚂蚱用火烤熟了吃。大人们则大谈什么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等我们小孩子不明白的东西。
  突然有一天,一个小伙伴飞快地跑来告诉我:“张森奉,你家院子里堆满人了,说你爹给你们寄来一大笔钱,叫你们去新疆开荒支边!”
  打我记事时起,就知道父亲离家出走到新疆的石河子市去了,但他每年都给我们寄回很多钱。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新疆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会饿肚子。
  很快,我们办好了举家迁移手续,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终于到了甘肃与新疆交界的尾娅终点车站。当时,兰新铁路只修到这里。火车停在铁轨上,从车厢里吐出黑压压的上千人,大多是奔新疆支边的。大家望着荒凉的车站,茫茫的戈壁,一阵风刮来,沙尘漫天飞舞,弄得人灰头土脸。到尾娅城里还有一公里多,我们扛着笨重的行李步行。到了城里一看,到处都是破旧的土坯房,在空地上搭了一排排长长的帆布帐篷。管事的人安排人们住进帐篷。我家住的帐篷挤进60多号人。中间是过道,帐篷两边一家挨一家席地而卧。谁也不认识谁,男女老少挤在一起,大家不争不吵,相安无事,同是天涯沦落人,都能体谅理解。
  由于买汽车票的钱不够,我们发电报等父亲汇钱来,在尾娅大概耽搁了半个多月。姐姐每天躺在地铺上养病,哥哥则无聊地到处转着看新鲜。母亲出去捡西瓜皮,回来削表皮、洗净,然后装罐头瓶里腌咸菜。我家每天的伙食就是啃干馍,吃西瓜皮咸菜,喝白开水。我不愿跟大人一块呆,总是东溜西窜,但大部分时间都朝饭馆跑。那里的有钱人吃面条,一般都买两三碗,总有剩一碗半碗的。等人走了,我就毫不客气的端起来,只管往肚子里装,每天都能混个肚儿圆。
  父亲汇的钱到手后,我们一行30多,共坐一辆没有遮盖的大卡车,日夜兼程赶到乌鲁木齐,又马不停蹄地直冲石河子而去。我们坐车上啃干馍,人挤人坐着打瞌睡,而患心脏病的姐姐病情却在一天天加重,我们只能干瞪眼,毫无办法地忍耐。记得从尾娅出发,经过3天3夜的长途跋涉,才到达石河子农八师所在地。汽车将我们卸在了师部大礼堂,算完成了全程任务。
  师部给我们的临时住处是师部礼堂,将开会坐的长条靠椅对在一起,就搭成了睡觉的床。在这里休息一天后,第二天,我们搭乘一辆农用拖拉机,颠簸了近80多公里坑坑洼洼的泥土路,终于到了莫三场三队。放眼望去,灰暗的夜空,无边的旷野死寂阴冷,遍地的红柳和老死的枯树干立在地上。根本看不到房屋和有人的迹象。母亲叫哥哥按师傅指的方向,去寻找父亲。不一会儿,哥哥踏着月光回来了。他说前面有一个晒粮的晒场,睡着守夜的一家三口人。他家老头同意带我们去找父亲。在三队的饲养场,我们敲开了父亲的房门。屋里桌上点着明亮的马灯,灯光下,一个身材高大、身板强壮的中年男人,结结实实地立在我们面前,他就是我的父亲了。只是,我实在不明白,被父亲称作天堂的地方,原来竟是他在这儿养猪。
  当夜,父亲嘱咐母亲带领姐姐、哥哥打开行李铺床,他到食堂去打饭。不一会儿,父亲跟饮事员一起端来两大面盆饭菜——一盆炒洋芋丝,一盆雪白的大馒头。父亲叫大家坐过来吃饭,我迫不急待地从盆里抓起两个馒头。左手一个咬一口,右手一个也咬一口,包在嘴里鼓得腮帮子两个包。父亲看我像饿狼一样,笑嘻嘻地说:“小东西,慢点,别噎住!”我不管那么多,只埋头狠吃。这顿饭是我吃的近两三天最饱也最满足的一顿饭,近五十年过去了,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饭后,父亲带我们去见领导,来到队部指导员办公室。只见办公桌旁坐着一个戴眼镜的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父亲称他秦指导员。他见我们一下来了4个人,十分高兴地说:“你们来得好啊!欢迎你们来建设边疆。这里有大片土地等待开发,就是缺人。老张,你一个人给我队带来了4个人。能不能写信回去,再动员一些人来。我们包分工作,包吃包住,按月发工资。多来些人开发边疆,这可是给国家做贡献呀!”
  想不到在老家差点饿死的我们,在这儿却成了极受欢迎的对象。从此后,我们一家全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片荒漠戈壁上。
  当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保持着部队的供给制,即每个人所用的一切,都是单位配给。特别是吃饭,每顿拿上饭本,打饭时由食堂炊事员按早中晚划道,表明你打过饭了。吃多少不限量,根据饭量大小自己决定。因此,对于我们这些长期遭受饥饿折磨的人,享受到了这条规定,简直似过上了天堂生活!吃不愁,穿不愁,每天有工作干,月底还有工资领,谁还会不满足呢?即便再苦再累,晚上回来,人们挑灯吃饭,饭后还要开会学习,几乎每晚都在十一二点钟才上床睡觉。一觉醒来,人们又迎着新的朝阳,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地开始了与天斗、与地斗的改天换地的战斗。人们永远不知疲倦,永远精神亢奋。那种激情燃烧的情怀和年代,使人终生难忘。
其他文献
在地震中,当个体遭遇重大灾难后,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紧张不断积蓄,进入失衡的危机状态。身体伤害容易恢复,而心理创伤却是长久的、隐性的、反复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修复。  一、自我心理修复技巧:  ◆寻求理解和关注,适度对别人讲解内心痛苦。  ◆和别人沟通。和经历过地震的人沟通,会增加被理解的成分。和一个未经历地震的人沟通,会减轻你的内心伤害。  ◆用爱来战胜创伤。尤其对于地震难友,要彼此关心、
期刊
一块小小的黑板,把我们全家紧密地连接到一起,分享成功,相互激励,为我们平淡的生活添了光加了彩,绽放了幸福和欢欣。  老妈足智多谋,时常冒出些治家的新点子。老爸虽满腹学问,但生活上缺少情趣。随着小女雯雯一天天地长大,家里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家老小相互逗趣,其乐融融。  有一次,雯雯得了区里英语演讲大赛的二等奖。捧回奖状,老爸嘿嘿直乐,告诉她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高兴过后,老妈自言自语地说,对,就这
期刊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我所在的成都军区某高炮旅接到了赶赴灾区抢险救灾的任务。在灾区,我和我的战友们经历了一个个注定终生难忘的场景。截至发稿时,我们的任务还在继续,以下将告诉读者的,是我经历的几个难忘片段。    那个女孩的身影    从废墟走过,从残垣断壁走过,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小心地避开两旁的砖块和混凝土块,她的目的地是北川县城的一个救济物资发放站。  从“家”里到这里是两公里,翻山越岭的两公里
期刊
老伴晚上10点下班回家,见我没有看电视,而是在如痴如醉地读书,一半是嗔一半是疼地说:“在位时,你加班加点地看文件,写材料,我不说你,而今你已退了,该好好休息了,这么晚了你还看什么?又是在写作吧?”  我回头笑了笑,说:“退休只是办公地点的转移,就是由在单位的办公桌办公转移到家里的办公桌办公,我现在同发达国家的公司经理一样在自己的家里办公,用电脑与公司联网,指导公司的工作,嘿嘿……”  “你臭美吧,
期刊
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老人,长期以来养成了俭朴的习惯,在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牢不可破的观念:“奢侈浪费可耻,奢侈浪费危险。”这是一种特定生存环境下的特定观念。所以,一些老人在节日期间,即使是变质的剩饭剩菜也不愿扔;子女带他们到饭馆吃饭,老人们即使去了,也总是会说:“这个菜在家里做要不了几块钱,这儿却卖几十块,真是浪费。”搞得自己“心事重重”,子女们也不能尽兴。  其实,老人对子女花费大把钞票过节、过生
期刊
6月16日,“贵州省创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示范企业”活动正式启动,省消费者协会会长向书鹏在会上发表讲话。  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督促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从2008年6月16日起至2009年3月31日止,分阶段分步骤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100家“贵州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示范企业”,凡参加评选的企业即日起可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报名,领取《申请表》,或登陆贵州省消费者协
期刊
李先生说起自己的老岳母,那是一脸的无奈。他岳母以前是个既节俭又勤快的老太太。自从迷上了一种合资企业的保健品,家务事也懒得做了,频繁地从开阳农村老家坐车到贵阳听什么产品讲座。“她现在有点让人不理解,甚至是有点疯狂,以前连鸡蛋都不舍得吃,现在却毫不吝啬去买那些所谓的能治疗百病的保健品。几年了,家里亲戚朋友不算,她本人估计也花了近8000元。”李先生如是说。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上次,他岳母去说服一个
期刊
股海风高浪接天,小舟稳驾避深渊。  潮头起处循踪上,笑做高歌北斗边。    炒股自警之一  历劫方知股海深,掀天浪起百舟倾。  从今识得风波恶,慎向风波险处行。    炒股自警之二  探仄寻幽谙路径,临深履薄练身心。  好凭风力乘时上,莫忤潮流逆浪行。    炒股心得之一  战情未晓休行令,趋势难明莫下筹。  浅水滩头闲放棹,待他潮起泛中流。    炒股心得之二  股民心尚孙吴略,股海风连世纪云。
期刊
汶川地震发生后,贵州人民心系灾区,以多种方式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    抢险救援    从5月13日凌晨到28日,我省公安机关共派遣6批424人的抗震救援队伍和两批后勤支援保障队伍及救援车辆34台,以及价值25万元的药品和物资参与抢险救灾。武警贵州省总队先后派出378台次车辆及时将灾区急需的438吨救灾物资运送到四川灾区。  5月14日,共青团贵州省委招募的首批120名志愿者奔赴灾区。  5月1
期刊
我炒股是为了消磨时间,也是为了防止长期不用脑而脑衰。盈亏不计,乐在其中,如此而已。    我是从1997年中风以后开始炒股的,那时我的左边手脚都已瘫痪,不能出门行走。整天呆在家闷得慌。无事找事我学会了电脑打字,学会了上网。就在网上看行情,用电话操作,用少量资金参加了炒股。严格地说,我应该说是玩股,纯属消磨时间,不论盈亏。  我的炒股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九十年代末,当时买了就可赚,我盈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