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教学,构建和谐课堂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历史科起着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共识。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不重视,甚至出现根本不想学的状况,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第三,从教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学而无乐”,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良好的情境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相反,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几条史实,缺乏必要的情境,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烘托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情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使学生在“情境效应”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讲南京大屠杀,日本屠杀中国人民达30万,仅凭书本上短短一句话显得苍白无力,若让学生观看影片《屠城血证》,将会使学生更加仇恨侵略者,增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黄海大战”的动态历史情境,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形象新颖,充分吸引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视、听互动,在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根据这一规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历史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三、以理育情
  
  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历史科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中国近代史教材中汇集了大量近代英杰的素材,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感;孙中山临终嘱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忘我精神;徐悲鸿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不趋炎附势的高风亮节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的体现,是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些丰富实例的教育,给学生的精神心理活动提供了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和帮助,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近代史上英雄人物为楷模,堂堂正正地做人。
  
  四、以情育情
  
  情感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寄情于史,寓情于教,极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产生感染作用和激励作用,导致师生情感同起同伏,有机交融。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当一名历史教师总是要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学生树立一个最可信的榜样,总是把学生看成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理解學生的感情,对学生真实感情的表露给予尊重,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的向师性,将使课堂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学生会因喜欢你发展到喜欢你所教的历史课。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正如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只要我们善于进行情感教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才可以提高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的变化,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    一、新课程的实施带来的新气象    1、学生更
期刊
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对高中生物教师的备课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结合新课程下的教学实践,就备课作一探究。    一、备好生物课程标准    1、把握模块各条“标准”要求。准确地把握模块对各条“标准”的要求,就能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内容一般有相应的活动设计,我们要认真分析“知识技能”与“学
期刊
内容摘要:英语课堂是综合性工具课,实践性很强,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有助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本文中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去用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关键词:英语教学 活动 兴趣    英語课堂是综合性工具课,实践性很
期刊
学生到了初中二年级学习上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生升到初中二年级后,增加了平面几何、物理等课,学习负担比初中一年级重,教材的内容也广泛、复杂得多,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二是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到了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极不稳定
期刊
内容摘要:有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头痛的事情,对于后进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关键词:激发 后进生 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从而为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    
期刊
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了解知识的来源或产生的背景,或者认识到知识在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或广泛应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根据知识的产生或应用,恰当地创设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知识情景,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情景创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    在学生掌握
期刊
我们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 
期刊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通过数学课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模式。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
期刊
所谓网络课程,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从网络课程的应用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课堂的教学,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方式;二是把网络课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    一、网络课程的特点    1、网络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它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广泛的传播面。网络信息通过
期刊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人的成功,仅靠个人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与他人的交往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在当今中国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越来越成为家庭的核心,使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执拗等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合作能力,不会协商,幼儿合作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对幼儿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