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初中生而言,由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很多学生感到学习高中数学很吃力,这就要我们广大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改进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环境。本文分析了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并对处理衔接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关键词】衔接;数学;教学;学生
在我国现行教育的体制下,从小学到初中,继而由初中到高中,始终存在一个衔接的问题,特别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在小学、初中阶段,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难度一再降低,而高中数学仍面临着选拔性的高考。所以,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高一数学学习是一个关键期,相当多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出现严重的数学学习障碍。本文作者就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发表初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1 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上的问题
1.1 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失调
如函数概念,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教材本身缺少铺垫的情况下,两个起点难度与要求极大;要求学生全盘接受是十分困难的。又如对二次函数的要求,初中只讨论了定义域R的情况.而高中陡然对定义域的各种情况进行发散讨论,学生感到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容易造成学生的薄弱之处。
1.2 初高中数学负荷量的悬殊
鉴于高中教材不论深度与难度都是初中教材难以比拟的,加之规定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比例加大,对于以满足于知识密度少,学习负担轻的初中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负荷量的悬殊分布,必然造成高一新生的不适应。如高一新生一开始就从具体的数扩展到集合,从特殊的角扩展到任意角,从平面扩展到空间,无论是知识的跨度与陡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要是缺乏有效的铺垫,必然增加衔接的困难。
1.3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阶段教学方法一般是:尽可能用直观的语言与教具来讲授内容,尽可能详尽地板书解题过程,尽可能详细地批改作业,然而高中阶段教学却更偏重于理论的抽象和逻辑的论证,这无疑于加大了学生的承受能力。
1.4 学习方法的落后
学生刚入高中,不免带着初中自认为是成功的做法和习惯来学习,上课不会做笔记,一章一节学完后不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他们停留在上课听老师讲,下课做作业,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中,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1.5 进入高中后,思维形式变化很大
由形象思维较多到抽象思维较多;由单向思维较多到多向思维较多;由静态思维较多到动态思维较多;由顺向思维较多到逆向思维较多;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也逐渐增多;这都产生了思维上的不适应。
1.6 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了知识的负迁移
许多学校把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点,往往提前结束新课,大搞“模拟”考试,目标放在高考试题的“对口”上,平时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消化、基本技法的熟练和基本思想的形成,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高分低能”,进入高中阶段往往难以适应,知识的负迁移必然造成思维模式的呆板,成为“衔接”的难点。
2 教师如何组织自己的教法
2.1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有计划安排初高中的“衔接”
初中教学的补充、拓宽.穿插在高一学期的每一章教学中,让学生第一节上新课,学生有兴趣,边学边补充。学生有迫切感,复习旧课也有新意;新旧交替,复习及时“衔接”自接。如函数初高中应有不同的要求,要使知识难度与梯度适合各自的要求:二次函数在初中匆匆而过,而高中又缺乏必要的重复。因而学生在今后的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困难重重,所以要加以补充。
2.2 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衔接”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不要一讲到底,每节课让出大约l0分钟左右让学生自己回忆知识,演算习题,参与讨论,整理笔记,学生在习题解证过程中,要鼓励他们,不要怕错,即使错了帮他们揭示失误的原因。让学生在“衔接”过程接受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意志,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多钻研教材,熟悉教材,要“承前启后”
如函数的定义,教师应先让学生回顾初中函数定义,指出不足,用现代的观点定义函数,阐明函数概念的本质。为学生解难释疑,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通过作业前對错误知识的预防性提示,作业后做到知错必改,知错能改。还要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个别辅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从一般到特殊,单一到综合,一维到多维,简单到复杂,顺向到逆向性的思维能力。
2.4 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目标意识,尽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再做作业,上课认真听课笔记,做题后进行反思、回顾,一章节学完后进行认真小结,还要适当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
只要教师认真研究自己的教法,时刻想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一定能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教学工作,从而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林.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我之管见[J].科技信息,2011(22).
[2]程晓杰.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过渡衔接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0(11).
[3]云峰.新课标下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
张细辉(1962-),男,湖南省长沙市人。现为长沙教育学院副教授,国家级中学数学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学法。
作者单位
长沙教育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6
【关键词】衔接;数学;教学;学生
在我国现行教育的体制下,从小学到初中,继而由初中到高中,始终存在一个衔接的问题,特别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在小学、初中阶段,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难度一再降低,而高中数学仍面临着选拔性的高考。所以,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高一数学学习是一个关键期,相当多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出现严重的数学学习障碍。本文作者就高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发表初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1 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上的问题
1.1 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失调
如函数概念,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教材本身缺少铺垫的情况下,两个起点难度与要求极大;要求学生全盘接受是十分困难的。又如对二次函数的要求,初中只讨论了定义域R的情况.而高中陡然对定义域的各种情况进行发散讨论,学生感到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容易造成学生的薄弱之处。
1.2 初高中数学负荷量的悬殊
鉴于高中教材不论深度与难度都是初中教材难以比拟的,加之规定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比例加大,对于以满足于知识密度少,学习负担轻的初中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负荷量的悬殊分布,必然造成高一新生的不适应。如高一新生一开始就从具体的数扩展到集合,从特殊的角扩展到任意角,从平面扩展到空间,无论是知识的跨度与陡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要是缺乏有效的铺垫,必然增加衔接的困难。
1.3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阶段教学方法一般是:尽可能用直观的语言与教具来讲授内容,尽可能详尽地板书解题过程,尽可能详细地批改作业,然而高中阶段教学却更偏重于理论的抽象和逻辑的论证,这无疑于加大了学生的承受能力。
1.4 学习方法的落后
学生刚入高中,不免带着初中自认为是成功的做法和习惯来学习,上课不会做笔记,一章一节学完后不知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他们停留在上课听老师讲,下课做作业,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中,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1.5 进入高中后,思维形式变化很大
由形象思维较多到抽象思维较多;由单向思维较多到多向思维较多;由静态思维较多到动态思维较多;由顺向思维较多到逆向思维较多;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也逐渐增多;这都产生了思维上的不适应。
1.6 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了知识的负迁移
许多学校把升学率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点,往往提前结束新课,大搞“模拟”考试,目标放在高考试题的“对口”上,平时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消化、基本技法的熟练和基本思想的形成,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高分低能”,进入高中阶段往往难以适应,知识的负迁移必然造成思维模式的呆板,成为“衔接”的难点。
2 教师如何组织自己的教法
2.1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有计划安排初高中的“衔接”
初中教学的补充、拓宽.穿插在高一学期的每一章教学中,让学生第一节上新课,学生有兴趣,边学边补充。学生有迫切感,复习旧课也有新意;新旧交替,复习及时“衔接”自接。如函数初高中应有不同的要求,要使知识难度与梯度适合各自的要求:二次函数在初中匆匆而过,而高中又缺乏必要的重复。因而学生在今后的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困难重重,所以要加以补充。
2.2 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衔接”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不要一讲到底,每节课让出大约l0分钟左右让学生自己回忆知识,演算习题,参与讨论,整理笔记,学生在习题解证过程中,要鼓励他们,不要怕错,即使错了帮他们揭示失误的原因。让学生在“衔接”过程接受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意志,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多钻研教材,熟悉教材,要“承前启后”
如函数的定义,教师应先让学生回顾初中函数定义,指出不足,用现代的观点定义函数,阐明函数概念的本质。为学生解难释疑,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通过作业前對错误知识的预防性提示,作业后做到知错必改,知错能改。还要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个别辅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从一般到特殊,单一到综合,一维到多维,简单到复杂,顺向到逆向性的思维能力。
2.4 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目标意识,尽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再做作业,上课认真听课笔记,做题后进行反思、回顾,一章节学完后进行认真小结,还要适当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
只要教师认真研究自己的教法,时刻想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一定能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教学工作,从而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林.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我之管见[J].科技信息,2011(22).
[2]程晓杰.初、高中数学教育的过渡衔接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0(11).
[3]云峰.新课标下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
张细辉(1962-),男,湖南省长沙市人。现为长沙教育学院副教授,国家级中学数学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学法。
作者单位
长沙教育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