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数学问题结论的分析与探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521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中的某些问题,如果用辩证的思维方式,透过问题的现象去看问题的实质,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加以概括、抽象就会引起思维的火花,使我们产生崭新的认识.下面通过求空间中的最短距离,来说明这一几何问题的代数化.
  【关键词】 最短距离;代数化
  在初中数学的多面体与旋转体的习题中和高中数学必修2的立体几何的习题教学中都设计了类似如下的问题:
  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的长、宽、高分别为5,4,3,则从A点沿表面到C1点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这一问题许多人都是用分类的方法,利用旋转的方法或把长方体沿某一条棱展开,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由于长方体有三条不同的棱,于是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解法如下:
  解 将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有下列三种情况:
  (1) (2)
  (3)
  (1)如图(1),把侧面BCC1B1绕BB1旋转至与侧面ABB1A1共面,此时AC1= (5 4)2 32 =3 10 .
  (2)如图(2),把侧面DCC1D1绕DC旋转至与面ABCD共面,此时AC1= 52 (3 4)2 = 74 .
  (3)如图(3),把侧面BCC1B1绕BC旋转至于面ABCD共面,此时AC1= (5 3)2 42 =4 5
  因为 74 <4 5 <3 10 ,故点A沿表面到C1的最短距离是 74 .
  从上面的解法可以看出,用分类的方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自然非常清晰,但每次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麻烦.有没有简洁的方法呢?我们只需对上面的解法稍微加以分析、推理,用代数的方法去解答就可以得到一个一般的结论,轻松解决我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如果把长方体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设为a、b、c,那么利用上面的解法可以得到以下三种情况:
  ①AC1= a b 2 c2 = a2 b2 c2 2ab ;
  ②AC1= b c 2 a2 = a2 b2 c2 2bc ;
  ③AC1= a c 2 b2 = a2 b2 c2 2ac .
  比较上面的①、②、③这三个式子,可以发现影响AC1大小的仅取决于a与b,b与c,a与c乘积的大小,要使从A点沿表面到C1点的距离最短,只需AC1最小,即只需让ab或bc或ac的乘积最小,也即a、b、c中取两个较小者再作积即可.若a、b、c中不妨设a>b>c,则AC1的最小值为 a2 b2 c2 2bc .这样一来,只要知道长方体的三条棱长,不用画图,就可以用代数方法直接求出AC1的最小值.如在开始提出的问题中,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为5,4,3,而5>4>3,于是从A点沿表面到C1点的最短距离AC1= 52 42 32 2×4×3 = 74 .
  从上面探讨问题的过程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结果的得出并不是问题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对结果进行分析,反思解题过程,看看是否能得出更一般性的结论,如在上面求长方体表面两个相对顶点的最短距离问题可以直接用代数方法去解决.这样就可以从一道题出发,归纳出一类题的解法,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否则就好比自己把饭做好了而弃之一旁,失去了做饭的目的,是非常可惜的.
其他文献
【摘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指出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设计多变的课堂导入方式,以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根据教学实践归纳了几种导入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入方法;设计;注意力;兴趣  如何拉开一堂成功的课的序幕?课堂导入的巧妙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小学生而言,鲜艳的色彩、声音、动画等有极大的吸引力,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生动有趣,好奇心会驱
【摘要】 数学不仅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而且也是小学教育阶段中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掌握思想方法、开拓发展途径,具体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现实性;发展途径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他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
【摘要】以一元二次方程章节复习的设计为例,介绍“点线式”复习课教学.“点线式”教学即抓住某个知识要点,设计出典型的问题线,把分散在各处的点状知识,按某一知识线,将其整合成一个关联的有机面,让知识“内熔”化、结构化、系统化.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重在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做到在教学中“提供情境,提出问题,提取方法,提炼思想,从而达到提升能力”这一要求.  【关键词】点线教学;体系重构  近期,与几位专家参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中小学普及推广已超十年.作为经济和文化都位于全国前列的江苏省,这种整合已经呈现出较高的水平.然而,笔者发现,身边很多数学老师,却很排斥使用信息技术.为何?  一、信息技术不能帮助数学老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不少数学老师认为传统教学手段已经能够让数学老师完成目标,如板书、教具等,信息技术并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我们举例来看是否如此.  立体几何在传统教学中,常使用几何图形教具.
【摘要】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有效目标,应将学习对象当做整个活动进程的“根本”,凸显主体地位,培养学习能力,使课堂成为学习对象发展和进步的有效“载体”.本文作者从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认识;思考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热词”.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努力实践,不断探求的教研课题.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情感激发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教学“重智轻情”,导致很多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也不好.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我通过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到:高中教育教学的激发点是情感教
【摘要】 触类旁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技能,培养学生技能是目前教师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教育改革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使数学教学的实效能够落到实处.  【关键词】 触类旁通;实效;数学  在我国很多初中学校,不少学生因为初中数学难度的加大而对数学开始望而生畏,很多学生总是觉得很纳闷,为什么明明教材上的知识都已经学会了,可是在真正做题的时候却会发现不会做的题目有很多,而真正
“只要行囊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们就永远不会孤独. ”一位立志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的年轻教育家这么说——每一个教育者,只要心中有对孩子的爱,就会像神话中的大力神安泰一样,力大无穷.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之处. 利用几天假期,我重读了他的书,他的“教育的技巧”在我看来没有技巧,只有一个职业教育者对学生坚定的爱.  一、孩子们的欢乐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每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我们都会感觉到,他只是怀着
【摘要】 与初中数学知识相比,高中数学知识深度加深了,同时逻辑性也更强,部分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因素,造成了数学成绩的落后,成为了学困生.本文从出现学困生的因素入手,探讨了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目的是为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数学;影响因素;学困生转化  高中数学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因为它是高考科目之一,更重要的是高中数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
【摘要】条件概率是数学选修2—3第二章2.2节内容,课本在给出两个定义的过程中,由于未对条件概率的两种情形进行说明,致使学生难于理解.本文尝试给出条件概率的另一种定义,帮助大家分清条件概率的两种情形,加深对条件概率内涵的理解.  【关键词】条件概率;概率;随机试验;事件;抽签  一、课本上思考问题的另一种解法  思考问题(见数学选修2—3第二章2.2节):3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