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两种消毒方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及在降低院内交叉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2%戊二醛消毒和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后胃镜表面和镜腔内细菌数进行了检测,然后用SPSS15.0做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查胃镜90条,清洗前细菌总数均超标;两种方法清洗后检测均合格,并且两种消毒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是2013年应用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后院内感染例数明显比2012年用2%戊二醛消毒法低。结论 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效率高于2%戊二醛,其在内镜消毒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
【关键词】 内窥镜 消毒 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39-02
内窥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医疗设备,在接触黏膜的过程中,极易因黏膜破损而使之沾染致病微生物,从而造成医源性感染[1]。随着各种内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内镜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彰显出来,内镜消毒不彻底所引发的医院内交叉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为了解我院内镜污染状况和清洗消毒质量,作者于2012年01月- 2013年12月一年间进行了院内专题调查,观察了两种经典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及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现将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选择胃镜为监测对象。
1.2 消毒处理方法
胃镜消毒所用消毒剂分为两组: 2%戊二醛消毒液组和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组。
1.2.1 2%戊二醛浸泡消毒处理及采样方法: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6规定进行操作: ( 1)消化内镜清洗要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刷洗后酶洗; ( 2)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10min。10分钟后,倒出残余消毒剂,用无菌水注入镜内反复冲洗,最后注入无菌水20ml取2ml送检。镜外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涂抹胃镜外全管段表面,剪断该棉签头放回5ml无菌盐水试管中送检。
1.2.2 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消毒处理及采样方法:应用氧酸化电位水生成机生成的酸化水浸泡消毒胃镜3分钟。3分钟后注入20ml无菌盐水,取2ml送检。再用无菌盐水棉签涂抹内镜外全管段表面,剪断该棉签头放回5ml无菌盐水试管送检。
1.3 消毒合格标准
按照国标《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微生物检验的要求和方法,接种进行培养,计数菌落数,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每条内镜在使用后清洗前、清洗后分别采样,以观察内镜用后的初始污染情况、清洗效果和消毒效果。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6规定,消毒合格判断标准:细菌菌落数<20CFU/镜,无致病菌生长为合格。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1可见,2种消毒液对内窥镜的消毒合格率均较高,计数资料卡方分析显示镜外表面和镜内腔的效果无差异。表2显示,2组消毒后的镜外表面菌落数和内腔菌落数没有差异。从绝对值上看,2种消毒液均为管腔内的细菌菌落数稍多于外表面,可能与胃镜的结构复杂、镜腔内机械清洁困难有关。但是,从图1中2012年和2013年由内镜造成的院内感染例数来看,2013年院内感染明显下降。这可能是与2013年我院的改用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对内镜消毒有关。
结果显示,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消毒3min的杀菌效率明显比2%戊二醛浸泡10min的效率高。从表结果可见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戊二醛消毒胃镜杀菌率均达90%以上,且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消毒3min的效果比用2%戊二醛浸泡10min的效果还好。进行计数资料卡方分析显示这种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分别将两组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强氧化高电位消毒组比2%戊二醛消毒组镜内外细菌菌落数菌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这两种消毒效果相当。
将2012年和2013年内镜所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改用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对内镜进行消毒后,由内镜所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明显降低。而表1和表2的统计分析结果却证实2%戊二醛浸泡消毒和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之间的消毒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这可能是因为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所需时间短,消毒效率明显高于2%戊二醛的消毒效率。内窥镜和一些医疗器具的及时消毒对降低院内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3 讨论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广泛应用,内镜在医疗机构使用频度逐年增加,内镜消毒不彻底所造成的院内感染已经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极大关注。在调查中发现,医院存在患者多,内镜配置的少,导致内镜清洗消毒时间短,无法达到内镜清洗消毒规定时间,这可能是造成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的另1个原因。因此,管理好内镜清洗消毒,有效控制由内镜引发的医院感染,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不仅要落实法规规定的消毒程序,也要加强硬件设备投入,方可确保内镜消毒质量。
内窥镜使用后的减菌除菌,最重要的步骤是物理清洗和消毒。若能严格清洗和消毒内窥镜,则存留的细菌大大减少,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甚少。规范的内镜清洗是保证内镜消毒合格的前提,合格的内镜灭菌设备是保证内镜手术感染率降低的关键。
由于医院病人多,而资源有限,因此一种高效的消毒方法是保证高质量消毒的关键。现将戊二醛消毒和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这两种方法进行优劣比较如下:
3.1 戊二醛消毒内窥镜的临床局限性
我院从成立内窥镜中心以来,采用国内外一致认同的消毒剂浸泡法,对内窥镜及其附件进行清洗消毒、保养等规范处理。戊二醛曾被认为是化学消毒灭菌剂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它不但对细菌、繁殖体、芽孢有杀灭的作用,同时对分枝杆菌、真菌及病毒均有杀灭作用。戊二醛使用10-14d更换。虽然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快速、低毒、稳定性强等优点,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内窥镜消毒剂。但在长期使用中其缺点也日益表现出来: ①醛味浓烈,对呼吸道刺激作用,对眼睛的刺激性较大;②可引起过敏性皮炎;③费用高且繁琐,每天必须监测浓度。 3.2 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的优缺点
从我们的观察结果和统计分析可知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具有以下优点:①消毒时间短、效率高,可提高内镜的使用率。周小萍等研究证明,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消化内镜,作用≤10min或1次浸泡2条以上内镜均不能保证每次消毒质量都达到合格,存在明显失败机会[4]。②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肺炎链球菌、梅毒、淋球菌、真菌、细菌芽孢、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5]。③酸化水容易获得、成本不高,应用广泛。
缺点: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有效氯、残留氯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方面有其不稳定的特性,遇光、空气、有机物等易还原成水。所以必须选用完全符合卫生部对酸性氧化电位水四项标准的规定,带有可控、可视功能的酸化水生成器,并在使用时做到对各项指标的有效监测,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对内镜进行消毒[6-7]。
综上所述,一种理想的内镜消毒剂应该具有广谱杀菌的功效,同时与内镜、附件及内镜再处理设备完好相容,对操作者及病人无刺激;并且在使用后易于处理,对环境无污染。我们认为强氧化酸性电位水用于内镜的消毒是一种高效、速效、安全、方便的消毒方法。由于其消毒的高效性、安全性,很好的解决了医院内镜资源有限与受检患者数量渐增之间的矛盾,从而明显降低了由内镜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廖如燕,林锦炎,张贤昌,等 广东省 所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2):164.
[2]徐显干.高电位水的特性及其在室内空气消毒中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3]钟捷,孙波,许斌.酸化电解水消毒法对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的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4):364
[4]周小萍,毛卫华,洪霞,王莉.不同消毒方法对胃肠镜的消毒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4):458-459.
[5]张玉强, 张颖, 何多多. 强氧化离子水及其临床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13( 8) :758.
[6]张军. 电子胃镜消毒与保养体会[J]. 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 2005, 10(5): 448.
[7]夏秀慧, 麻月红, 陶晖.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18(9): 58.
【关键词】 内窥镜 消毒 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39-02
内窥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医疗设备,在接触黏膜的过程中,极易因黏膜破损而使之沾染致病微生物,从而造成医源性感染[1]。随着各种内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内镜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彰显出来,内镜消毒不彻底所引发的医院内交叉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为了解我院内镜污染状况和清洗消毒质量,作者于2012年01月- 2013年12月一年间进行了院内专题调查,观察了两种经典清洗消毒方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及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现将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选择胃镜为监测对象。
1.2 消毒处理方法
胃镜消毒所用消毒剂分为两组: 2%戊二醛消毒液组和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组。
1.2.1 2%戊二醛浸泡消毒处理及采样方法: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6规定进行操作: ( 1)消化内镜清洗要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刷洗后酶洗; ( 2)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10min。10分钟后,倒出残余消毒剂,用无菌水注入镜内反复冲洗,最后注入无菌水20ml取2ml送检。镜外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涂抹胃镜外全管段表面,剪断该棉签头放回5ml无菌盐水试管中送检。
1.2.2 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消毒处理及采样方法:应用氧酸化电位水生成机生成的酸化水浸泡消毒胃镜3分钟。3分钟后注入20ml无菌盐水,取2ml送检。再用无菌盐水棉签涂抹内镜外全管段表面,剪断该棉签头放回5ml无菌盐水试管送检。
1.3 消毒合格标准
按照国标《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微生物检验的要求和方法,接种进行培养,计数菌落数,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每条内镜在使用后清洗前、清洗后分别采样,以观察内镜用后的初始污染情况、清洗效果和消毒效果。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6规定,消毒合格判断标准:细菌菌落数<20CFU/镜,无致病菌生长为合格。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1可见,2种消毒液对内窥镜的消毒合格率均较高,计数资料卡方分析显示镜外表面和镜内腔的效果无差异。表2显示,2组消毒后的镜外表面菌落数和内腔菌落数没有差异。从绝对值上看,2种消毒液均为管腔内的细菌菌落数稍多于外表面,可能与胃镜的结构复杂、镜腔内机械清洁困难有关。但是,从图1中2012年和2013年由内镜造成的院内感染例数来看,2013年院内感染明显下降。这可能是与2013年我院的改用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对内镜消毒有关。
结果显示,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消毒3min的杀菌效率明显比2%戊二醛浸泡10min的效率高。从表结果可见酸性氧化电位水和戊二醛消毒胃镜杀菌率均达90%以上,且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消毒3min的效果比用2%戊二醛浸泡10min的效果还好。进行计数资料卡方分析显示这种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分别将两组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强氧化高电位消毒组比2%戊二醛消毒组镜内外细菌菌落数菌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这两种消毒效果相当。
将2012年和2013年内镜所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改用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对内镜进行消毒后,由内镜所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明显降低。而表1和表2的统计分析结果却证实2%戊二醛浸泡消毒和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之间的消毒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这可能是因为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所需时间短,消毒效率明显高于2%戊二醛的消毒效率。内窥镜和一些医疗器具的及时消毒对降低院内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3 讨论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广泛应用,内镜在医疗机构使用频度逐年增加,内镜消毒不彻底所造成的院内感染已经受到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极大关注。在调查中发现,医院存在患者多,内镜配置的少,导致内镜清洗消毒时间短,无法达到内镜清洗消毒规定时间,这可能是造成内镜清洗消毒不合格的另1个原因。因此,管理好内镜清洗消毒,有效控制由内镜引发的医院感染,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不仅要落实法规规定的消毒程序,也要加强硬件设备投入,方可确保内镜消毒质量。
内窥镜使用后的减菌除菌,最重要的步骤是物理清洗和消毒。若能严格清洗和消毒内窥镜,则存留的细菌大大减少,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甚少。规范的内镜清洗是保证内镜消毒合格的前提,合格的内镜灭菌设备是保证内镜手术感染率降低的关键。
由于医院病人多,而资源有限,因此一种高效的消毒方法是保证高质量消毒的关键。现将戊二醛消毒和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这两种方法进行优劣比较如下:
3.1 戊二醛消毒内窥镜的临床局限性
我院从成立内窥镜中心以来,采用国内外一致认同的消毒剂浸泡法,对内窥镜及其附件进行清洗消毒、保养等规范处理。戊二醛曾被认为是化学消毒灭菌剂发展史上的第3个里程碑,它不但对细菌、繁殖体、芽孢有杀灭的作用,同时对分枝杆菌、真菌及病毒均有杀灭作用。戊二醛使用10-14d更换。虽然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快速、低毒、稳定性强等优点,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内窥镜消毒剂。但在长期使用中其缺点也日益表现出来: ①醛味浓烈,对呼吸道刺激作用,对眼睛的刺激性较大;②可引起过敏性皮炎;③费用高且繁琐,每天必须监测浓度。 3.2 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的优缺点
从我们的观察结果和统计分析可知强氧化高电位酸化水消毒具有以下优点:①消毒时间短、效率高,可提高内镜的使用率。周小萍等研究证明,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消化内镜,作用≤10min或1次浸泡2条以上内镜均不能保证每次消毒质量都达到合格,存在明显失败机会[4]。②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肺炎链球菌、梅毒、淋球菌、真菌、细菌芽孢、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5]。③酸化水容易获得、成本不高,应用广泛。
缺点: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有效氯、残留氯和氧化还原电位等方面有其不稳定的特性,遇光、空气、有机物等易还原成水。所以必须选用完全符合卫生部对酸性氧化电位水四项标准的规定,带有可控、可视功能的酸化水生成器,并在使用时做到对各项指标的有效监测,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对内镜进行消毒[6-7]。
综上所述,一种理想的内镜消毒剂应该具有广谱杀菌的功效,同时与内镜、附件及内镜再处理设备完好相容,对操作者及病人无刺激;并且在使用后易于处理,对环境无污染。我们认为强氧化酸性电位水用于内镜的消毒是一种高效、速效、安全、方便的消毒方法。由于其消毒的高效性、安全性,很好的解决了医院内镜资源有限与受检患者数量渐增之间的矛盾,从而明显降低了由内镜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廖如燕,林锦炎,张贤昌,等 广东省 所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2):164.
[2]徐显干.高电位水的特性及其在室内空气消毒中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3]钟捷,孙波,许斌.酸化电解水消毒法对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的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4):364
[4]周小萍,毛卫华,洪霞,王莉.不同消毒方法对胃肠镜的消毒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4):458-459.
[5]张玉强, 张颖, 何多多. 强氧化离子水及其临床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13( 8) :758.
[6]张军. 电子胃镜消毒与保养体会[J]. 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 2005, 10(5): 448.
[7]夏秀慧, 麻月红, 陶晖. 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18(9):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