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生育力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肠道疾病。IBD的发病高峰年龄与生育年龄重合,因此大多数IBD患者需面对生育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综合现有的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显示,IBD患者生育力与疾病活动性、治疗药物、手术治疗、心理社会因素以及营养状态和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本文将分析以上因素对IBD患者生育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负荷的影响因素,并评价血栓负荷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住于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神经内科的88例AIS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根据血栓负荷评分(CBS)将患者分为高血栓负荷组(0~6分)和低血栓负荷组(7~10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BS的影响因素,记录患者的区域软脑膜侧支评分(r LMC)、影像学特征、临床结局,通过χ2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栓负荷和临床转归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本文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溃疡性结肠炎使用美沙拉嗪诱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并就美沙拉嗪诱发的药源性急性胰腺炎展开讨论。
中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数量急剧增加,要加强患者的疾病管理,必须让患者获得正确精准的疾病知识。本文述评了正确的IBD疾病知识对疾病诊治、慢病管理和医患共同决策都有重要价值,强调为IBD患者提供准确的IBD诊治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接受TLIF手术治疗33例伴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TFCC损伤行保守治疗的患者168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纳入患者,依据患者有无电针治疗分成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常规物理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物理治疗。对照组物理治疗每日3次,每次15 min。治疗组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每日行电针治疗1次,每次20 min,7 d为1个疗程,每隔3~4日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分别为治疗前(T0)、治疗1周后电针第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年龄多处于生育期,面临疾病活动、药物、手术、心理等对生育力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关注如何降低IBD对生育力的负面影响及探讨可行的生育力保护措施,以期使患者获益更多。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尤其是涉及黏膜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而细胞因子靶点的出现极大推动IBD治疗进展。根据作用不同,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可以分为抗炎细胞因子衍生的生物制剂和促炎细胞因子衍生的生物制剂,目前正处于不同的研究阶段。本文综述细胞因子衍生的生物制剂在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方面的应用及前景,为IBD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克罗恩病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具有进展性、终身性及致残性的特点,部分患者可伴发肛周病变,尤其以复杂性肛瘘为多见,手术风险及致残率也较一般人群更高。肠道慢性炎症及肛周病变等诸多因素可能损伤患者的肛门功能,使得肛门失禁情况频繁出现。本文将结合临床经验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克罗恩病、肛门失禁及与肛门失禁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肠内营养(EN)是治疗克罗恩病(CD)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CD的发病机制不明,但CD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会出现一些显著的病理特征,如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过度炎症反应、肠黏膜损伤、肠系膜脂肪异常等。本综述探讨EN治疗CD的作用机制,以期能更好地理解EN在改变CD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从而促进CD的临床管理。
炎症性肠病(IBD)为免疫介导的特发炎症性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逐年呈上升趋势。IBD的详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研究IBD的环境因素不仅为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而且还可能通过改变某种环境危险因素,对改善IBD的自然病程发挥潜在作用。本文对影响IBD发生发展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