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三阶段防控机制研究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所面对的安全稳定工作的新形势的分析,建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防控机制建设的指导原则,并从预防、处置和评估三个不同阶段来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防控机制,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45-03
  
  近年来,安全稳定工作日益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高校的安全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2010年7月,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高校发展也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建立科学高效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政治因素
  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突破口。高校人力资源高度集中,不管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大都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嗅觉敏感,普遍关心国际国内政治热点问题。部分在校大学生往往也会因人生阅历尚浅而缺乏辨别力和抵制力,易受蒙蔽和侵害。另一方面,大学生热情高涨、民族认同感强烈,在一些如涉日、台独、藏独等事件上,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的决心和勇气。如果对这些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问题引导不当,就会极大地影响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乃至发生有损国家形象和两国关系的事件。
  2.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思想文化因素
  随着高校海外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近年来,宗教向大学校园的渗透不仅表现为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还表现为大学生对宗教认识和态度的变化,以及个别大学生的入教、信教。其实,宗教向大学校园的渗透,背后不乏政治因素。如何防范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对大学生的渗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由此,对高校来说,如何在和谐校园创建过程中提高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发挥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3.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的双重影响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束,网络带给人类各种便利的同时,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也不乏低级庸俗信息的泛滥,对高校青年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其次,网络违法犯罪急速增长,网络监管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也尚显不足;此外,手机报、微博、QQ、BBS等网络新媒介的传播,对一些突发事件的负面报道会造成事态蔓延,促使网络声音成为单一渠道,对主流传媒的公信力表示质疑和失望。
  4.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学校因素
  第一,大学生面临较为沉重的就业压力。据中国青年报调查,2012届全国毕业生人数将突破700万,超过2011届的660万,上海高校毕业生达到18万左右。招聘市场整体仍然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另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部分企业招聘的停滞,这对整体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作用下,这种心理上的担忧和落差也可能发展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第二,校园人口密度大、公共场所众多,这就使得校园安全防范难免出现空白和盲点,而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其中也隐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导致校园暴力、食品中毒、疾病流行、校舍倒塌、校园火灾、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这都敲响了高校安全的警钟。
  二、建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防控机制的指导原则
  根据《辞海》的解释,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或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机制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防控机制就是促使高校安全稳定的各种工作方式、方法。它包括教育方面、服务方面、管理方面、信息反馈及协调等方面的机制。它的外延就是高等院校安全稳定工作防控机制的范围及类型。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套符合客观实际和自身特点的工作原则,只有工作过程中明确了相应的准则并按照要求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执政思想和价值理念,也是我国构建高等院校安全稳定机制,保持高等院校长期稳定的指导原则。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维护好师生员工切身利益,解决好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定秩序。
  2.“科学发展”的原则
  “科学发展”原则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安全稳定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与发展;同时,它又是一个长期需要坚持不懈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探索规律,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住新时期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不断提高安全稳定工作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预防为主,领导负责”原则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能够通过对师生进行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政治敏感性。另一方面,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职责范围内均承担明确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
  4.“及时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或突发性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处理,这是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必须要重视预案管理,把各种事件发生后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都包含在预案之内,使得处理过程做到及时、有序、到位。
  5.“全员参与”原则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重大性、复杂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此项工作是学校上下全员参与的工作,不是某个职能部门和某些人的工作。学校的各个部门、基层组织机构要全员参与、积极配合,运用方方面面的资源在各自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共同做好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三、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三阶段防控机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前文的论述,机制是指一整套做事的方法、程序。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防控机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新形势,围绕“预防为主,快速处理,妥善安排善后”的工作目标,把安全稳定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预防阶段、处置阶段和评估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工作机制。
  1.预防阶段
  预防阶段主要从队伍机制建设、教育机制建设以及管理机制建设三个方面来展开研究。其中,预防阶段队伍机制建设是保障,教育机制建设是关键,管理机制建设是基础。
  (1)队伍机制建设。队伍机制建设的重点是长期、稳定、专业。长期是指要有负责安全稳定工作的专门性组织机构。各个高校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于学校的主体人员是学生,因此,应以学生工作队伍为主体,以保卫队伍为骨干,以后勤服务人员为依托,注重学生工作队伍与保卫队伍的联动机制建设。专业是指定期邀请应急管理专家、知名学者、律师、公关专家、心理专家、消防专家等专业人士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其他文献
【摘 要】山东舞蹈文化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是深厚的齐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林花鼓风格独特,粗狂豪放,气势磅礴,它典型的风格特征也是在山东传统文化的浸润、鲁西北自然环境的陶冶下形成的。  【关键词】柳林花鼓 特征 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56-02  一、柳林花鼓的历史起源  
期刊
【摘要】《数学分析》是师范数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教师要通过拓宽知识面,抓住《数学分析》的中心,强调各部分内容的联系,灵活处理教学内容,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灵活使用学习方式,改变以往的考核形式等方式,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分析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12-02  地方师范院校要为
期刊
【摘要】地方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许多地方高等院校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科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不仅可以将社会责任心、追求科学的实践精神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内化在学生的素质中,而且有利于促进地方本科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对推动地方高等教育新发展具有重大举措。  【关键词】地方院校经
期刊
【摘 要】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生身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深入研究学生特点,研究方法,抓住规律,管理班集体的经验。  【关键词】中职生 特殊群体 管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44-02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爱母爱;有些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聊城市82名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性别、入职学历、年龄等因素在优秀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学科因素对优秀教师的成长影响较小。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省优秀教师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优秀教师成长规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5-0020-03     一、优秀教师的界
期刊
【摘要】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青年性格问卷》,对西藏农牧学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性格特点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场依存型,并呈现出向场独立型稳步发展趋势;绝大部分藏族大学生性格整体上处于稳定发展状态,热情开朗,积极进取,能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了解他们的这些特点对教学组织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认知风格性格特点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中英文化有其悠久的發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种文化决定了中英两种语言必然存在差异性。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做好翻译工作的根本。本文从《红楼梦》两种译本的比喻翻译谈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指出将翻译研究置于文化比较语境之下,实现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转化、阐释和构建。  【关键词】文化比较 文化建构 跨文化研究 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设置要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为目标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要有利于调动教、学、管三方的积极性,强调语言实践。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英语教师要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统筹发挥多方的积极因素共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一、教学课型(阅读课45分钟)  阅读课教学是中等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快速阅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用在阅读课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版BookⅡ Unit1 Travel Reading The Great Wall.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
期刊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目前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团体心理作为一种新的、更灵活的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本文引入团体心理活动作为大学精神传承与弘扬的一种途径和方式,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分析,以期窥一斑而见全豹,期冀团体心理能发挥自身优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