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成为这场改革的一个亮点。如何让“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创新能力发展的摇篮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作一些探讨。
  一、营造探究的氛围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在探究过程中,肯定有错误产生,特别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出现错误会频频发生,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学生就容易有所创新。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一种试误、一种发现。既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发生便是正常的情理中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要善待学生,弄清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矫治,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否定,甚至予以嘲笑、呵斥;久之,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终,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不敢去探究。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探索数学知识的劲头更足,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二、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
  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原则是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的过程。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符合儿童的这种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有效实施“研究”的策略
  1.唤醒“研究”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要能唤起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诱人深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研究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例如,“圆的面积”一课,课始用动画显示一只羊用绳子牵住,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木桩上,羊绕着运动形成一个圆。这个动画的问题情境很吸引学生很想知道:羊能够吃多大范围的草?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公式?这个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带着这种需要,围绕研究的问题一步一步展开。
  2.营造“研究”的氛围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小学生研究学习的价值取向需要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民主宽松的研究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自主探索,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并能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四、问题的解决
  研究性教学本身注定在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问题,“问题解决”自然而治地就成为研究性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策略,正如弗兰登塔尔所说:“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唯一正确的方法”。“问题解决”就是根据教材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各种情形的能力。例如《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教学中“可以用多少种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探究性,而正是由于这种探究才使学生产生了六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这正是传授式课堂教学中所无法比拟的,这正是研究性教学的成功,也是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成功。
  五、讨论与思考
  1、无须讳言,探究性学习费时、学习进度缓慢;探究过程富有随机性,结果难以控制,常常偏离预期效果。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持久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当着眼于潜在的、长期的学习效果,并兼顾当前的学习目标。其次,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既要考虑探究过程的展开,又要考虑学习的效益,注意提高探究的成效。再次,注意训练学生养成有助手保证探究顺利进行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良好学习习惯。最后,还应注意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探究学习过程的适时调控。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简单地讲,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获得的数学知识结构,那是一种经过学生主观改造后的数学知识结构,它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内容包括数学知识和这些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与特征。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在后天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之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1.优化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教师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走出误区,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顺应时代的呼唤,历史创新教育迫在眉睫,我们要更新观念更新方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业已凸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崇尚创新已成为奔腾全球的滚滚潮流。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对如何才能培养出应用型、能力型具
期刊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以这一理念审视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实施应突出教学的情感性、自主性,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突出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营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
期刊
摘要:母语是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之根,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是文化之根是它唤起的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学好语文,发扬语文,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你要所在。  “母语”是语言学范畴使用率不多的一个术语,它有特指的语言现象,倘若偶尔把它相对地作为泛指,说说而已,是没有必要当真的;倘若把它作为语文教育的方针大政,那就不得不认真作一番揣摩与推敲了。“母语”是人生的第一语言,这种语言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在不少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   我也是经过老教材熏陶过来的学生,记得以前的课堂中无非就是老师讲解,学生的练习模仿为主,很少在课堂上有探索、讨论,甚至于数学游戏的介入等等,而现在我在备课时花得时间最多的就是:考虑以怎样地方法传授知识,既要知识点到位,又要学生喜欢以这样方式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化的转化,初中英语教法也在日益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主的听说训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普遍关注,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的高低成为检验英语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尺。下面仅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回话能力作一些粗浅的探讨,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从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来看,人类从来都是先会说话再会认字的。学英语也应该先学说话,即学习英语口语,而中国的英语学习
期刊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学好英语是现在较为重要的一门功课。那么,怎么才能最有效的学好英语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技巧。  (一)观察  语言的功能体现在言语的行为上,学生应善于通过观察使用英语的人的行为模仿习得。在中国由于英语语言环境有限,学生普遍能观察到的榜样就是英语教师。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语言流利,语音语调标准,?教态美,讲解深入线出,方法生动活泼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就是说,榜样所显
期刊
摘要:目前,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那么该如何让同学们在活动课中学到知识?笔者做了一些有关研究。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
期刊
摘要:根据课表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  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