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印象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的4月已是草长莺飞,而此时的俄罗斯还是风兼残雪、河带断冰的时节。那年就是这个季节到的圣彼得堡,并在那里生活了近一年。这一年的访学,让我对这座美丽的城市多年无法忘却。
  
  在我去圣彼得堡之前,对于它的印象,仅存于儿时对影片《列宁在十月》的模糊记忆中,古典式的建筑,高大宽敞的房间,列宁置身其中演讲的身影,还有工人武装队伍高举红旗冲向冬宫的壮观场面,但那已是距今百年的事情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圣彼得堡城会是怎样呢?它是否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充满着现代的场景,林立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穿梭不息的车流……
  当我踏上这座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游走于街巷,翘首于涅瓦河畔时,竟发现眼前的现实与自己来前的推断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这是一座沉静而典雅,古香古色的老城。在冬之将去的季节,它彰显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空中偶尔还飘着雪花,地上的积雪并没有退却的意思,依然全面覆盖着大地,也掩映着街旁欧式的古老建筑和高耸着的教堂尖塔;有轨电车行驶在被雪覆盖着的银白色街道上,时不时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在马路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轨迹;街上偶尔会有一两个人裹挟着身体在雪中行走,给人以孤寂旷辽的感觉。此刻在恍惚中我忘了身处何时,似乎又回到了《列宁在十月》的年代。这就是我对彼得堡最初的印象,古老而美丽,一个旧日遗梦的地方。
  圣彼得堡建城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与我国西安、北京相比并不算久远,但是它保持了原汁原味,给人以悠远古老的享受。当时彼得大帝为了实现帝国的宏图,打开俄罗斯与西方交流的门户,在波罗的海东岸、涅瓦河河口、岛屿绿洲之上,倾尽毕生精力和财力,建起了这座恢宏壮观的都城。后经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沙皇们的悉心打造,使其成为一座精美绝伦的世界名城。漫游于此,你会发现这不仅是一座古城,还是一座名不虚传的“水城”。宽阔的涅瓦河碧蓝清澈,蜿蜒流过老城中央,几十条支流纵横交错于古建筑群之中,宛如一条条闪光的锦带,装饰着历尽岁月而略显沧桑的古城。几百座形态各异的古桥把这些河溪和岛屿连接起来,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乘船荡漾其中,你会感到波罗的海一阵阵凉爽清新的海风在脸上掠过,晶莹如宝石蓝般的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烁烁,两岸的古建筑倒映在河水中丰姿婀娜。难怪圣彼得堡有着“北方威尼斯”的美誉。
  此次赴圣彼得堡访学,就落脚于涅瓦河畔西岸的列宾美术学院,这是一座建于叶卡捷琳娜时期具有古罗马式风格的建筑,典雅庄重,在建筑圆顶之上正襟危坐着呈沉思状的艺术女神雕像。由于临河而建,在宽阔的河面衬托下显得蔚为壮观。建筑门前就是古老的狮身人面像码头,两尊巨大的古埃及狮身人面像是一百七十年前由尼罗河运来的,它们面呈微笑威风凛凛地耸立在码头两侧,面对滔滔不绝的涅瓦河水,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人类文化的交融和历史的变迁。离码头不远处就是施米得特中尉大桥,这是涅瓦河上最为繁忙的桥,由于此桥紧邻入海口,每到夜晚大桥就会开启,让停泊等候一天的大型船舶在桥下驶过,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像这样能够开启的桥梁,在涅瓦河上还有21座。说来施米得特中尉桥对于人们并不陌生,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就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停靠此处打响的,从而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然而面对此景使我激动的不是它的历史故事,而是触动我视觉和情感的壮丽景观。凭栏望去,宽阔的河水从桥下缓缓流过,奔向水天一色的芬兰海湾。清晨霞光普照古城,一朵朵镶着金边的云彩挟着细碎的粉红色浮云飘动而过,此时躲在云后的太阳会探出头来,把河水映得金灿灿。不多时云彩散去,天空变成湛蓝色,阳光斜射到河对岸,把所有的船舶和建筑都涂成金黄色,那些造型各异,雕饰华美的景物,犹如一顶顶皇冠衬托在洁净湛蓝的天空下和水面上。若是遇上雨后的景色,更是绮丽壮观,层层彩云翻滚浮动,一会儿灰蓝簇拥着淡绿飘过,一会儿紫粉又裹挟着桔黄掠过,猛然间一道彩虹横跨在涅瓦河的上空,此时你会觉得来到了童话王国。而有时乌云覆盖整个天际,突然间一片乌云闪开,阳光透射过一层层云雾,把金色的光芒照耀到涅瓦河两岸的景物上,仿佛是上帝之手引导着光明,来到了尘世间。面对这奇幻的景色,我试图挥动画笔把它描绘下来,可是,总是觉得手中的画笔表现起来是那么的有限,那么的苍白。在慢慢品味欣赏这美妙的景色时,时常忘了自己是个画家,丢弃画笔,陶醉其中,融入了自然的怀抱。圣彼得堡人是幸福的,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那么富裕,物质享受也不那么丰富,然而在这壮美的大自然哺育之下,他们健康、洁净、平和、优雅,有时他们觉得自己是上帝偏爱的子民,自尊而又高傲。
  在圣彼得堡不仅享受着人文自然景观,还可尽情饱览艺术的盛餐。漫步街头随处可见的精巧典雅古建筑,风格多样的城市雕塑,形态各异的古桥,还有那比比皆是的歌剧院、博物馆、名人故居等,这不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吗,它们带给我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愉悦。然而,更让我心醉的是参观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
  从列宾美术学院出来沿着涅瓦河前行,不远处就是举世闻名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原称冬宫。它与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齐名,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这是一座粉绿与白色相间的巴洛克式庞大建筑 ,背靠涅瓦河,面向冬宫广场。走进艾尔米塔什就如同进入了艺术的迷宫,满目的金碧辉煌,数不清的奇珍佳作,如果没有向导引路肯定会迷失方向。宫内有三百五十个展厅,常年陈列着人类文化艺术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二百多万件,如果在每件作品前停留一分钟,则需要五年多时间才能浏览完。在这些珍品中最让我终身难忘的是那些大师们的经典之作,达·芬奇的著名作品《圣母子像》就放置在意大利展厅的显著位置,达·芬奇存世油画作品不过十来幅,而此处就展示着两幅,画中那纯洁无瑕的面容,流露着无限的爱意,她堪与蒙娜丽莎的微笑媲美。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著名作品《浪子回头》,与他的三十多幅代表作品共同悬挂在为伦勃朗开辟的独立展厅内,画中父亲抚摸着跪在身前的浪子,满怀慈爱接受浪子的忏悔,一束金色的光照在父亲的脸上和儿子的身上,使他们瞬间忘却了尘世的痛苦,领受着来自上苍的关怀。各个馆内还有那数不胜数的经典作品,威尼斯画家提香的《抹大拉》、比利时画家鲁本斯的《耶稣下十字架》、法国画家莫奈的《池塘》、马蒂斯的《舞蹈》、凡·高的《麦田》、毕加索的《爱侣》……这些都是在书上、画册上经常见到的作品啊,站在这些作品面前,我时而激情澎湃领略那美妙的永恒,时而也悲怆满怀眼噙泪花,我在折服于大师们高超技艺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和升华。
  在观览中让我更为惊讶的是在馆中东方艺术厅内还常年陈列着上万件中国艺术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精美的敦煌莫高窟与西夏黑河城的壁画雕塑,还有中国版画史的奠基之作《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宋代),她们惊艳绝美,但又残缺不全,画面遗留着被蹂躏的痕迹,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耻辱和辛酸。此时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又怎能理解我这个中国人的复杂心情呢。
  圣彼得堡人对待这些人类文化艺术遗产,就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 在馆内会经常看到一队队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驻足在作品前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他们要培养有文化艺术素养的下一代,来保护和传承这人文自然的艺术之都。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圣彼得堡看起来还是那么古韵十足,魅力四射,她让每个来访者流连忘返。
其他文献
尼采并不是仇恨女性才写出“回到你的女人身边,带上你的鞭子”这样看起来充满暴力和威胁的话。按照我的理解,人一旦进入所谓的“爱情状态”大都神魂颠倒。相爱的人什么疯狂的山盟海誓都可以随意抛出,只要能打动对方,什么煽情,什么有蛊惑力,就说什么。古代人如此,现代人亦如此,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  尼采追求露·莎乐美的失败,其实就是他情感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已,他这边烧火棍子一头滚烫,那边莎乐美小姐不屑地一
期刊
我是一个太不同的人,儿时一场残酷的意外,磨灭了我所有之于孩子对世界的幻想。意外带来的上肢萎缩、下肢瘫痪宣告了我将终生躺在墙里而不知墙外的世界。我最喜欢也最恐惧太阳的照射。那炙热的光,它那么切近地于我的肌肤上爬行,留下瘙痒的感觉,而我却离它如此遥远,永不可及。对于活着,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听时间滴答、滴答的回音。我一度感觉,我体内鲜活的细胞在一个一个如泡沫般破裂,我每天都会死去一点儿,一点一点直到世界
期刊
A片区    【中国国家馆】  1.参观中国馆排队少则45分钟,多则两个小时以上,要做好准备提前预约。  2.看点:  49米层:①钢化玻璃地板②陆川拍摄的电影《美的历程》。③100多米长的《清明上河图》。  41米层:可乘坐轨道游览车参观。  33米层:介绍未来中国低碳城市。    【外国国家馆(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  ◎巴基斯坦馆:有别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可品尝秘制烧烤、香浓奶茶等。  ◎尼
期刊
时装向来是个话题不断的舞台,好像这里有很多可资议论的题材。什么是流行,什么是风尚,各有各论,千奇百怪,人们在没完没了地品头论足,时尚中人也习惯了在口诛笔伐中前赴后继,不遗余力。时尚、潮流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或者说,它们根本就不是个东西。    国内的时装周都无一例外地打国际牌,好像不冠以“某某国际时装周”不足以表达规格,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基本不沾国际的边,不久前结束的“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也概莫能外
期刊
相亲,始于何时?恐无人讲得清,但其历史之悠远必是众人共识。  在中国,但凡传承悠久之事必有一定之规,即所谓礼仪,这也就是我们常言的传统。相亲,因其关乎家族、阶层等社会重要因素,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件规则明细、礼仪完备的大事。然而,时下,相亲已成为晾晒丑恶、张扬沉沦的娱乐方式!    新时代来临后,很多封建遗规均被摈弃,代之以浓重的时代气息和痕迹,相亲之事也莫能外,其形式与内容也发生很大变化,并往往
期刊
黑剑,一个疯狂行走世界的人,网名叫做“行走40国”,是为纪念他走完第40个国家,实际上,从2000年至今,世界上63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且这个纪录还在延续。  有梦想、有激情、敢于尝试是他的个性,旅行是他生活的主旋律,他不知疲倦地走着、看着、记录着、感悟着……既然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那就要掌握生命的宽度!    能有机会见到黑剑实在是件幸运的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个疯狂的人今天正在世界的
期刊
办公室的窗外不远处是围墙,围墙外不远处有一棵活了几十年的老树。可我要说的不是树,而是两只在树上栖息了多年的鸟。  算来,我在公司也有十年工龄了,那对鸟是我在这里工作的第二年春天发现的。尖尖小红嘴,长尾巴黑白杂羽的,一前一后在围墙上散步,即使在江南细雨里,它们也是时常边走边时不时抖落下翅膀,有一种不急不躁,万事从容的仪态。  那树是它们安乐的家园,遮风蔽雨的地方,它们时常欢跳在枝丫间,发出好听的叫声
期刊
慈善,古已有之。  自汶川地震以来,国内慈善事业成空前的汹涌之势,这本是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但与此相生的却是无休止的质疑声。从余秋雨到“国际章”,从“诈捐”到“作秀”,声讨声一片。质疑者愤怒,被质疑者委屈,无疑使刚起步的中国慈善事业开始扭曲、变形。  面对西南旱区千万同胞干裂的嘴唇,社会各界奉献出了各自的爱心,这爱心很多并不以慈善的名义。近日,网友自发组织了一场赈灾义演,为灾区募集了千万元善款,
期刊
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 陆游  无此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宋诗精华录》陈衍    那一天,当他凝望着身边这个温婉动人的女子,亲手将家传的凤钗插上她的发髻时,海誓山盟已成多余。  那一天,当她故地重游,瞥见沈园墙上那个深
期刊
百年盛会,举世瞩目,千载难逢,盛世辉煌……自从进入21世纪,这些在史册中尘封已久的词汇和口号突然铺天盖地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承载它们的,先有北京奥运会,后接上海世博会。“两会”的雄伟壮观无需我们再去描述,两座城市的发展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对于百姓而言,亲身的参与与热情的关注同样为之增添了浓厚的色彩。同样的高度与炫目,同样的热情和积极,历史会怎样去记录这两次盛会我们不得而知,眼下,我们且从“第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