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作用。方法:以182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91例,A组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B组输液时采用一次性无菌输液针,观察应用效果。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但A组针头脱出、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妇产科应用静脉留置针并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后,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疾病尽早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妇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近年来,临床开展输液治疗时,越来越多的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的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还需要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以降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妇产科住院患者数量比较多,且绝大部分患者需开展输液治疗,因此,妇产科护理患者过程中,可充分应用静脉留置针,并开展相应的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以本院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无菌输液针,观察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182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7年1月~2017年12月,年龄20~72岁,平均(42.8±3.4)岁;妇科患者119例,产科患者63例。纳入标准:①均为住院患者;②静脉输液治疗需大量、长时间进行;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91例,两组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A组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由资深护理人员进行,选择德国贝朗留置针,根据患者情况确定针头型号。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均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①静脉要合理的使用,同一静脉穿刺避免多次进行,以能保护穿刺静脉,选择的穿刺静脉要避开受伤、感染、与关节硬化靠近的,患者静脉输液量大且长时间持续时,置管静脉尽量采用深静脉,但下肢静脉静脉尽量不使用,甘露醇利用静脉留置针输注时,导管应选择硅胶材料或聚氨酯材料的;②静脉留置针的相关护理操作均要严格保证无菌性,定期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并保持皮肤干燥,消毒每天1次,预防细菌感染发生在穿刺点;③严密监测导管位置,导管移位一旦发生,导管位置要及时调整,且固定要重新开展,同时,留置针通畅情况要密切注意;④患者饮食要在营养充足补充前提下保证科学、合理,以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利于疾病康复;⑤封管液浓度准确掌握,严格控制封管时间、封管量,每次封管后记录及时、准确进行,巡视次数适当增加,交接班在患者床头进行;⑥对患者穿刺部位情况密切观察,如果异常反应出现,如红肿症状,考虑发生静脉炎,及时拔管,穿刺部位持续的湿敷50%硫酸镁;⑦合理控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可过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B组输液时应用一次性无菌输液针,穿刺操作由资深护理人员进行,选择北京格洛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材,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护理,包含及时拔针、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一次穿刺成功、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情况;记录穿刺部位发生红肿、静脉炎的患者例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但A组针头脱出、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红肿、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1。
  3讨论
  以往,妇产科以静脉输液方式治疗患者时,多采用一次性无菌输液针,由于每次输液都需要开展穿刺操作,导致穿刺频繁的进行,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而且静脉输液量较大且时间较长时,频繁穿刺会损伤患者血管,增加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康复。近年来,妇产科患者输液治疗时,开始广泛的应用靜脉留置针,应用后,不仅穿刺次数可明显减少,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也可以一定程度的保护血管,降低血管损伤程度,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可减少,让其有更多的精力开展其他护理操作[2]。不过,较多学者认为,对于血管来说,静脉留置针属于异物,某些不良反应仍然会发生。静脉留置针的大量临床实践也表明,留置期间,较易发生穿刺部位红肿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为避免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妇产科应用时还需要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护理人员要对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密切观察,及时的发现红肿等异常现象,从而给予患者积极的处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在留置前及留置过程中,护理人员还注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的系统开展,尤其是将留置后相关的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患者,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留置针的能力,预防针头脱出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安全性[3]。此外,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均比较强,会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降低留置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输液时应用静脉留置针且给予护理干预后,除一次穿刺成功率外,其余观察指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妇产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后,能够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且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后,可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患者尽早痊愈出院,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徐青青,叶丽,蒋阳珍.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妇产科病区的应用及护理要点[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6):178-179.
  [2]谢满香.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03):577-578.
  [3]危文利.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09):77-7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骨髓移植后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的护理及体会。方法以60例骨髓抑制合并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骨髓抑制皮肤移植物抗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1--01  胆囊结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会有发烧、疼痛与上腹部饱胀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胆结石手术。胆结石手术在目前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医疗技能下已经没有没有太大的危险,只会对患者造成很小的切口,但是毕竟是对患者机体有所损伤,还是有一定几率引起应激反应,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胆结石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以及日常注
患者女,40岁,因面部红斑、肿痛、瘙痒5年、加重10个月就诊。5年前因面部散在丘疹自用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商品名皮炎平)、醋酸泼尼松软膏(商品名肤轻松)外擦,丘疹短时间消退,停用后皮疹复发,再起丘疹时又用皮炎平、肤轻松,间断使用长达5年。就诊前10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面颊红斑、肿痛伴有瘙痒,于当地医院给予口服黄柏胶囊、中药、输注抗组胺药等效果不佳,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的HAMA与HAMD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HAMA与HAMD评分比干预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近年来,乳腺癌的发展已经逐步变成了对妇女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都有着重大危险的恶性癌症,它在现代临床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高发生率。大部分病人在诊断为乳腺癌病人之后,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悲观失望、消沉懈怠、焦躁沮丧等负性心情,再加上术后患者的心理创伤、放化疗治疗的毒副作用等因素,低落的心情也会日益严重化[1]。人文关怀护理和心灵干预方法对于改变乳腺癌病人的不良心态,提高生存品质,有着在临床中借鉴的重
摘要:处方是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藥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创新药物的陆续上市,药物种类、新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层出不穷,,对处方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分析了我中心近几年来处方审核及点评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临床合理
摘要:目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价值。方法: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中医临床路径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中医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89%,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且中医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较优。结论:在临床护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过程
摘要:目的: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收集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8例资料,随机分组,给予无痛胃镜检查一般护理的3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34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测评结果、护理满意情况观察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测评结果观察组评分较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测评结果对比无明显
巨大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BCC中较特殊的亚类型,在临床中较少见.现将近3年来我科诊治的4例BCC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无缺血肝移植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肝酶学指标较传统技术下降76%,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发生率从5.6%降至0缺血性胆道疾病从9%降至0.[1],有中心研究示ERAS在肝移植术中,使患者一年生存率从72%~79%提高到85%~90%,10年生存率从53%提高到66%[2],无缺血肝移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ERAS的应用更加的对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有重大意义。202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