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博物馆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f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身无分文,别人却称他“千万富翁”,因为他一个人收藏着一座城的历史。他说:“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一生最后的奔波。”
  一个人,对一座城似乎微不足道;一座城,有些事却离不开一个人。
  
  ■ “诗城”在这里重生
  
  “旧城的文物都搬过来了吗?”奉节县宝塔坪一处坡地旁,阳光下的赵贵林额头汗珠密布,他正指挥一帮工人砌墙打井。
  他脚边垒放着一溜有着凹坑的石头,这就是著名的“三峡纤夫石”。那一个个凹坑,是纤夫们赤脚在石头上磨下的印迹。这是他从一些居民手里“淘”来的宝,“以旧整旧,要的就是旧材料”。
  老赵扩建的,是他的“梦工厂”——诗城博物馆。
  就在他身后20米处,一栋三楼一底的土家建筑,与著名的白帝城遥遥相对。淡黄色的外墙是上世纪初典型奉节民居的古朴风貌,屋里陈列着奉节这座三峡库区历史文化名城从史前到现代的大量文化遗存。
  诗城博物馆虽然“相貌”普通,展示条件落后,但却堪称“世界级”。
  这里有科克伦、阿迪力横渡夔门的钢丝,有“巫山人”发现者黄万波教授提供的奉节古人类化石资料,有英法探险者勘测奉节天坑地缝的所有典籍,有守护甘夫人墓的千年黄连树树根……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奉节的历史人文风貌。”说起这些遗存,老赵总是兴致盎然,“现在有15个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包括三峡诗歌精彩华章、古城奉节大爆破、百年老家什、水下的三峡风景等。”
  这里还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展厅,展示的全是生活在奉节的普通人。其中一个展柜,有几百本奉节老百姓的日记,游客能在这里触摸到静静流淌的岁月。
  搬到新城的奉节人,很乐意坐上20多公里的公交车,来博物馆“怀旧”,摸摸曾经睡过的木床,拍拍曾经泡菜的坛子,他们告诉老赵:“这让我们想起了以前的生活。”
  74岁的老婆婆周文玉指着老城照片上的一个点,泪洒衣襟:“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啊,现在,已经成为奉节最终淹没线的坐标指示点——175米。”
  “这辈子,我还会来。”日本《朝日新闻》中国总局局长五十川伦义看过诗城博物馆后,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一个人来保存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我真感动,我觉得他是现代的愚公。”
  
  ■ 从大东门民居开始
  
  一个人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时,往往从某个细节开始。老赵要建博物馆,这还要从奉节拆迁时的一座民居说起。
  2002年1月20日,“三峡库区第一爆”在奉节炸响,古城沉入江底的命运已不可更改。看着江水上升,刚从县旅游局退休的老赵,心里隐隐作痛。
  当时奉节老城拆迁包括了大东门民居。大东门民居是清末民初的商肆群落,构图简练,厚重朴实,细微处精细有致。作为商肆,它是研究三峡古代商贸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东门民居,原本列入了库区文物搬迁保护名单,预算为590万元,2000年底因“文物经费紧张”,这个项目被砍掉了。
  “像大东门民居这样三楼一底的商肆,在清末民初非常罕见,这在那时完全就是高楼大厦。”北京的两位文物专家到奉节调研,看到即将消失的大东门民居时,不停地摇头惋惜,“这可是奉节曾经辉煌的见证啊!”
  老赵因而萌生出私人筹钱保留的念头。理由很简单:我是奉节人,总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把这个民居从旧城搬走,再找别处建起来。”老赵的想法得到了支持。“大东门民居风貌保护研究”被作为一个科研课题,由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拨了20万元。其余的,就得老赵自己想办法——据预算,这项搬迁至少需要200万元。
  听说老赵要把一辈子攒的10多万元投进去,老伴一下子急了:“70多岁的妈妈身体也不好,一家人每月吃饭还要1000多元,有个三病两痛的要用钱怎么办?”
  为此,她和老赵磕绊了一段时间,但老赵很聪明地带她去了一趟县城——“看到不少居民把雕花的门窗拆下来当柴烧,老伴心疼得眼泪直掉。她娘家原来也是那种挑檐的阁楼,她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少女时光。”
  回到家,不等老赵开口,老伴就把积蓄全拿了出来。但这还是远远不够啊,于是老赵又打起了妹妹的主意。一番软泡硬磨,妹妹终于答应借出20万元。还差,老赵一咬牙,向银行贷了60万元。
  2002年10月,“大东门民居搬迁”蹒跚起步。
  
  ■ “我是一个破烂王”
  
  在“大东门民居”搬迁过程中,随着对奉节古城了解的深入,老赵的想法“膨胀”了——要收藏这座城的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建博物馆。
  老赵一头扎进古城大街小巷收文物,恨不能网尽精华。半年时间,老赵就收了8车“破烂”,成为奉节有名的“破烂王”。
  有一次,老赵走进一户人家,看到家里有一个老式梳妆台,虽有些破烂,但一看就是19世纪初的产物,老赵想把它买下来。户主是个80多岁的老人,从交谈中老赵得知:在他来之前已有人出价8000元钱买下了这个宝贝。老赵非常失望。
  但老人听说老赵买这个是为了建博物馆,被感动了,当即决定以低价转让给老赵:“你干的这事是好事,虽然别人出的价高,但我还是把梳妆台让给你,就算2000元。”
  赵贵林大喜过望,连连说:“行,行,我给2000元。”老赵正准备给钱,老人又“反悔”了:“不,我不收你的钱,我不能把祖业卖给你,你要办博物馆,我支持你,你只给我开个条子,说我这些东西值2000元,存在你博物馆里就行。”
  “破烂”越来越多,老赵家的生活却越来越拮据。为了尽可能把钱省下来收“破烂”,老赵开始为每一元钱精打细算:“在城里理个发要花七八元,我就去工地理发店,理一次只要两元。”
  凭着这股“憨劲”,老赵感动了很多奉节人。李诗龙老人送来一张民国初年的结婚证和上世纪30年代的纺车;县交通局副局长刘健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瞿塘峡石拉来了,这些“绝版”的石头,有人高价收购,他没卖;一名素不相识的老教师,送来几本清朝字典;一位老婆婆送来了奉节的第一台收音機……
  2004年5月12日,博物馆终于建好了,但老赵却瘦了10多斤。
  因为李白、杜甫、陆游等大诗人在奉节留下了诸多千古佳句,老赵就给博物馆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诗城博物馆。
  
  ■ 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比建造博物馆更麻烦的事,就是维护博物馆。
  “这是一个无底洞。”老赵眉宇紧皱,“最初只是纯粹地想做成此事,带着理想主义色彩,有些天真。”
  开始时,老赵只想着“节流”。他动员家人,省吃俭用,节约开支。但这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老赵明白了,一家私人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市场。2005年,老赵开始尝试收门票:15元/人。
  “每月门票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维护压力有所缓解,但处境依然艰难。
  博物馆有员工8人,为节约开支,除炊事员和讲解员,老赵找的全是亲友。即使这样,博物馆每月工资、水电、电话等开支仍在4000元以上。
  “有时工资都发不起。”2006年上半年,老赵再次找妹妹“化缘”,两月的工资补上了,但水电费和电话费却没着落,不得已,老赵狠心卖掉一套住房,那是他1999年在重庆主城渝北区购置的,原本打算和老伴养老用。
  “以后条件好了再买一套。”老赵这样“骗”老伴。
  自开馆以来,老赵的经济年年赤字。2005年,亏损5万元;2006年,亏损3万元;2007年,亏损3万元。
  老赵想借旅行社组织客源,他为此数次跑重庆、宜昌、万州,找了百余家旅行社,对方对博物馆感兴趣,但一听15元的门票,全都摇头:“你才收15元,旅游船要分成,我们有啥赚的?”
  一位房地产老板找到老赵:建博物馆干嘛,把土地转给我,房子建好后,底下4层归你。赵贵林以白眼示之:“尽管博物馆是我修的,但不是我个人的。”
  等经济好转了,老赵还打算以“诗城博物馆”为基地,团结一帮人,创建“夔州文化研究中心”,专门传播三峡历史。
  “想法是不是过于宏伟?”老赵自问。“但总得为古城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自己又作了回答。
  老赵说这话的时候,马路对面缆车码头修建工程的挖掘机正发出“隆隆”声响。他相信,游客由此登岸后,诗城博物馆的春天并不遥远。
  无数次黄昏里,老赵站在山岗上,俯瞰缆车码头,落日余晖洒在他身上,温暖而又惆怅。
其他文献
“将军,这一局我赢了!”2008年7月1日,在巴南区花溪镇王家坝社区的党员活动室里,一群退休老人正围在一起下象棋,赢棋的名叫蒋明生。老人们凑在一起下象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群老人都是共产党员,更怪的是他们的支部名称就叫“象棋党支部”!  “象棋党支部”只是王家坝社区众多“缘分”党支部中的一个。  “缘分”在词典中有两条注释,一是“迷信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由命中注定遇合的机会”,二是“泛指人与人之间或
我在一幅摄影作品前凝思,它拍摄于1996年3月22日,照片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这是一个21岁的母亲面临的痛苦选择。两年前,她从山区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菜,与一菜贩子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女。不久,那个男人锒铛入狱,这使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保障。此时,孩子醒了,哭声让她揪心;睡了,她又倍感生活的无奈。她迷惘地说:“我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下,然后把她给人……”  照片把这个不幸母亲的一个片断保留了下
她是日本“80后”当代艺术家,其有田烧彩绘作品《天地的守护神》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最近参与拍摄的VR作品《祈祷》入围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在虔诚的创作中,渺小的她甚至能够感受到神兽给予的热情。在众人瞩目之下现场作画,将看不见的存在通过具象的画传递给在场的人,成为能够治愈灵魂的灵药。  从《古事记》到《日本书纪》,从小泉八云的《怪谈》到梦枕貘的《阴阳师》,其中不少惊悚故事在坊间广为流传,甚至在
在我翻开吴亮的评论集《文学的选择》(浙江文艺出版社)时,不禁产生一种仿佛缀着露珠的蘑菇才有的强烈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则集中表现为批评家的创造力造成的快感、美感和诱惑力。一种不断涌现和创造性智慧,几乎延伸、穿透到文学批评的各个领域。从文学的基础理论建设到具体作品的阐释批评,从文学批评方法的构成到批评形式的组成,作者都发表了他的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见解。比如艺术发生方面,我们的文学理论习惯于从“生活—艺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教材是一个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文字系统是教材的主体,图像系统是教材的骨架,活动系统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教材中多数知识点图文结合,用以图释文或以文析图的形式呈现。  2012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下)教材汇聚298幅335张图像,其中上册138幅212张图像,下册160幅223张图像,每章平均为29~30
这是多年前的事了。  那年春天,我到一座大山里,帮一个小县开发新产品。小县贫穷,交通闭塞,信息闭塞。  县里为我接风洗尘,管经济开发的副县长作陪。副县长姓郑,刚过而立,眉清目秀,拘谨腼腆。几天前,还是本县一所中学的校长,在“选拔高学历青年干部”浪潮中,他这个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被破格提拔。  “我从头学起,正在熟悉工作。”他这样自我介绍。  正餐用完,女服务员拎来一篓苹果,在每人面前放了两个。桌上很
一份网上调查资料显示:“您认为哪类民间组织最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回答最多的是“社区民间组织”;“您认为民间组织应发挥什么积极作用?”回答最多的是“反映诉求”……   如今,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重庆火锅“石蜡事件”说起     2004年2月19日,重庆市火锅协会会长何永智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与她同行的,是此前中央电视台报道的重庆火锅石蜡底料的研制者、重庆家
2011年3月7日,南川区水江镇大燕社区。  “何科长,又来指导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呀,欢迎欢迎!”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克勇热情地说。  “是呀,来看看你们‘三项制度’落实得怎样了,党建工作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何科长”就是南川区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何建洪,从参加组织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常年活跃在基层。    “白天跑基层,晚上写总结”    2010年5月的一天,晚上11点,何建
“竞标追逃”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为了让“清网”行动12名逃犯尽快落网,县公安局以相应的奖励为筹码,对逃犯公开竞标。  ——“竞标追逃”看似合理,实则不合情。竞标抓逃犯,眼前看似能调动追逃积极性,但容易在今后滋生有案不破、看钱破案等不良倾向。即便招标抓逃,也应该面向异地警力,本地干警必须回避,否则,就有讲条件要挟破案的嫌疑。  (摘自《新民晚报》范子军/文)    “微博打擂”  网名为“御史在途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他经常要在“关系”和“原则”面前作出选择。多年以来,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一样。  他叫陈华东,开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2010年12月,正值开县干部换届。  为建立“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的培养链,开县实施“300人才工程”,大力选拔各类人才。根据素质考试、品行考察、业绩考核的综合得分,确定了68名挂职人选,并安排到乡镇挂职试用。  刚从大学毕业的刘姝就是这68人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