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罗大佑《追梦人》
众所周知,新学期伊始,陌生的老师便会让同学们轮流走上讲台,用一句话把自己“推销”给别人。整个仪式本应非常慎重。老师感觉不到的是彼此陌生的同学可以共同用一面小镜子或一把沾着油垢的梳子,做一系列上台之前的装扮。男男女女都无法免俗。在某些女生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地挤着额头“熟透”的青春痘,并把它涂抹于素白芳香的纸巾上时,某某男生便缩着脖子照着镜子,就着自产自销的口水偷偷抹于发间并搞出一个满意的发型,有条不紊,油光水滑,和脸上此起彼伏的痘痘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我木然,当我初来这个浮华的城市时,原本的激动和新奇都被人们不经意的行为举止所抹去,发达的经济似乎和人们的口是心非成了正比。我从简单的贫穷中走来,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城里人并自豪时,却发现那山村的山山水水赋予我骨子里的本质与这城市格格不入,并且一直如此。
同学们陆续上台,像征婚一样洋洋自得。而说得最多的一句便是“希望日后与同学们成为好朋友”。我支着下巴看着窗外潇洒的流云,自言自语:“朋友么?真好……”
“清水楼台”边,木棉落了一地,鲜红得像泛滥的血色,被不时路过的同学扬起脚,一下子一下子踢开……
“喂,轮到你了。”身后响起了一个女生的声音,伴随而来的是脊背间笔帽捅来的刺痛。我缓缓起身,走上讲台。讲台的踏板略显得陈旧,掉了很多漆,一片一片光秃得像狰狞的面孔。一脚踩上去,便是悠扬的“吱”一声呻吟。我觉得好笑,不是台下几十张貌似期待的脸,而是因为刚才自己的念头。
“我叫T,我有三种苦难:孤独,黑夜,生存。我有三种理想:流浪,朋友,太阳。”
然后我便在一片“叽叽喳喳”声中抬着头走回座位。我终于看清刚才用笔捅我的女生,睁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梳了一条马尾。那张清秀的脸令我觉得好熟悉。我还在想着是谁时,她低声地对我说:“T,你说得真好。”之后便也上了台。
“我叫x,梦想流浪。我家三代都是农民!”最后一句说得很响亮,教室里刹时一片寂静,似乎大家没反应过来,但很快便爆发一片杂乱无章的笑声,最靠近讲台的一个矮小的女生用最尖锐的声音叫道:“一个村姑!”然后接着笑。大家在第一次笑的力气即将耗尽时爆发出更为猛烈的潮水般的声响。我突然有种冲动,想看一下头顶惨白的天花板,因为它突然给我一种压迫感。
讲台上的那个女生脸也没红,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用力写道:村姑;城姑。然后用清脆的嗓音一字一顿地说了一句——“都是姑”。我看见前桌的一个男生椅子一倾整个人倒在地上,刚才整理的发型与此同时也乱了。同学们纷纷回过头寻找响声的源头,海涛般的笑声高涨,一股脑涌向我的面前。
那位搞笑的同学从地上狼狈爬起时顺便回头对我抛下一句:“太搞笑了!”我纳闷,他在说谁?
老师拍拍手说:“安静,安静。笑过后就完了,来下一个。还有多少同学没上台?”
我看着x走下来,心中突然有些感动,虽然那时看似毫无缘由。我露出入学以来第一个微笑并说了第一句单独与同学说的话。对着x说的。
“你也喜欢流浪?”
她也笑了,说: “你也喜欢海子?幸会。”
我看着刚上台的瘦小男生用力地擦掉x的手笔,并龙飞凤舞地写下他潇洒的大名。
“杨利伟。”
我想这名字真个性,但嘴里却说——
“嗯!”
以上是我刚到A城的某重点高中高一(11)班时的记忆。我怀疑自己,一个健忘的人为何会对这么件事念念不忘。
当桌上各种门类的课本、教辅资料越堆越高时,我也很少再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回想。过去已属过去,而明天呢?我也不去想象,只是偶尔抬头,看着写满黑板的板书,搞不明白,一怔便是好久。板书也会新生,擦了一片又有新的一片补上,不知疲倦,而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不禁怀疑,这是高二吗?
话说到了高二,得进行文理分科。在父母的一再提议下,我有违自己的初衷,在单子上填了理科,而且是理化。与此同时身边的好多同学都走了,换了很多新鲜的面孔。被叫成“村姑”的那个女生仍然和我同班,并担任班长,成绩很好,但人缘并不像人想象的那般。她一直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像常见的某些女生小团体,连上厕所也要手拉手。
我也依旧孤独地行走,低着头默默的。朝来暮去,看云卷云舒,作业、食堂、被窝共同构成了我整个学习的传统构架。然而,偶尔昏暗的台灯和枕畔厚薄有致的诗集、小说,则是属于我那主流中的叛逆,我在老师眼皮下开始所谓的“沉沦”,并乐此不疲。此刻,人在高二。
如果说从高一到高二的生活对我而言是一整片无垠的杂草丛生的荒野,那么我的手能意外抚摸到娇小的野花——那是突兀而且桀骜的花朵,则正是来自于那个女生x。大概是意外地从人流中找到个彼此相似的入,有相同的人生理想和兴趣爱好,有相似的特立独行或者可以被说成孤僻,使得彼此庆幸之余有了共同的话题。有时大课间空闲,x便会拿着零食坐到我对面,她以前给我的印象是不会主动与人说话,这也成了她很少有朋友的原因之一,我自认为这一点上和她如出一辙。
我们彼此面对,久而久之,孤僻的人话也渐渐多了,然而自始至终我们都显得那么严肃,一本正经,话题从不波及八卦、电玩等。我们谈诗歌,小说,文学,从国外的普希金歌德海涅雪莱到国内的徐志摩舒婷北岛食指。其间永远都会谈到海子——我们共同的精神偶像,他那种在绝望与希望中徘徊辗转的抒情诗,那种身处沼泽却执着注视太阳的眼神,对我和x有着绝对的诱惑,在这一点上我和x都觉得像极了宗教徒。
有些时候,也就是我前桌的屁股粘在椅子上时,x便将近日所写的诗歌或简短的小说散文拿给我看,我也将那些长久积压在桌肚里的写满字的A4纸给她。彼此之间已达成了一种默契,毫不掺杂做作的炫耀,我和x无比真诚地写下赞赏或批评的文字,互相依旧谦逊而诚实,似乎在对方的眼神和文字里看到了另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有一次,X眼神悲伤地向我倾诉,原来她写的一首诗被登到了校报上,公之于众了。用她的话说好像自己被扒光了衣服站在星期一早晨的主席台上。这首诗在班中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只有少数平日里以“闲书”为食的“文学青年”觉得诗不赖,更多的同学给予的则是那种大义凛然的厌恶。一时间,X几乎成了班中女生的公敌,她本来久居于班级榜首的成绩已让很多女生心理失衡。如此一来更像打开了巴尔干的火药桶、潘朵拉的美丽小盒子,某些长相甜美的女生依旧当着她的面对旁人讲话,言辞中含沙射影地指责x矫情做作虚伪,以前冷漠的眼神变得锋利,刻薄的言语则变得 更恶毒,我突然变得心情起伏。但令我为之钦佩的是,x依旧昂首挺胸走在教室,像无畏的斗士,“抹掉蛛丝一样”泰然对之。
于是x又升级了一个外号:不要脸。
我从课桌中找到了那张已有褶皱的校报。x的诗被登在了第三版的右下角,还附了一张插图:一支流泪的蜡烛。
诗是这样的:
我看见你在梦魇睁开的疲惫的脸,
期待午夜,
汹涌在深渊的宁静,
我静候在冰冷的床前,
看着那廉价的烛光,
熄灭。
那一次x破天荒地给我看她的日记。我望着眼前舒展的笔记本,一行也没看。只在最下面的空白处抄了一首我、喜爱的诗。
待至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成长,
勇敢的心灵像从前一样,
而在这之前,
我却常感到,
与其孤身独涉,
不如突然沉睡,
何苦如此等待,
沉默无语,
茫然失措,
在这贫困的年代,
诗人何为
可是
你却说
诗人是酒神神圣的祭司
他走遍大地
——赠给X
日记还给她后,没过多久,一团皱巴巴的纸团打在我脸上,我偏过脸,看见隔了两个过道的她。凌乱的刘海,湿润的红红的眼睛,似哭还笑的神情。我打开纸团,“谢谢”。再看到她时,我报之以一个真诚的笑。她也笑了,伴随着两行滑过脸庞的泪水。
我们很荣幸地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志愿者。高二眼看着将过去大半,这也意味着计划中的必修课学业水平测试越来越近,这是由我们这批志愿者打响的新高考的第一炮。同学们开始着手于返回原籍学校,而我的学籍,则在我那遥远的很少提及的故乡。
接到通知后不久,我便独自一人提着沉重的行李箱登上了回乡的火车。而命运的玩笑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可以接受,正因为它也给予我们意外、惊喜的刺激。
我怀揣着票找到我的座位时,意外地听到了一句“嗨”。我定睛一看,“怎么是你?”
“什么怎么是我?”x说完,撩了一下嘴边的发丝,马尾不再了,散落成一头瀑布般的头发。我才突然发觉,她的头发好长。
“看见我不高兴么?”
“当然……不是。”我把箱子搬上行李架,坐到她旁边,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瞬间消逝的景物,高低参差的房屋,大片大片绿色的原野、菜田,一闪而过的油菜花丛。轰隆隆,轰隆隆,车轮不断地摩擦铁轨。景物的变换像电影的蒙太奇,大胆而凌乱地剪辑,远处的天空则像画面未经处理的疏漏,变化缓慢却也忽明忽暗。我的脖子似乎锈了,一直保持这么个姿态,没有回头。
x说:“你返回原籍考试?”
我看着窗外,景物开始混乱,疯狂地舞动,天似乎坠了下来,而荒野则在上升。彼此交融,变幻,光怪陆离。我眼睛很痛,闭上,一片黑。口里吐出一个字:
“嗯。”
“那你原籍在哪?”
耳边的轰隆声渐渐消逝,我突然睁开眼,看到了x的脸。我像在梦游一般。
“嗯!”我答非所问。
旅途可真长啊!我发现到这个城市来时也没觉得有如此漫长的路,而对于当初我迫切想摆脱的那个贫穷的故乡,在回家的目光中想到它时,竟也有焦急的激动。
我等待,但很累,便睡着了。模糊中感到我的头似乎不断地撞着玻璃,后来不撞了,却依旧摇晃。我闻到一阵清淡的花香,在睡意犹浓的时候。
脸上很痒,越来越痒。我伸手挠了几下,立刻睁开了眼,擦了一下嘴角。说:
“我刚才在撞你的肩膀吗?真抱歉!”
“哦。”x平视前方,“没什么。”
“对了!”她眼睛一亮,“蛮无聊的。”随后拉开身后白色的背包,取出一只银白色的CD机,金属般的外壳显得有些年头了。这年头,mp3、mp4都有,居然有人偏爱CD机。这年头,还喜欢听CD的人似乎很少了。
“听歌吗?”x问,边说着边将耳机戴上。
“不了!你听吧。”
“噢!”x闭上眼睛,开始陶醉。我则看着她安静的侧脸,觉得有些陌生。
“听听!听听!”X兴奋地叫道,我吓了一跳。她二话没说将一个耳机戴在我耳朵上。我还没来得及阻止,朴树忧郁的声音响起了——
“快些仰起你那低垂的脸吧
快些展开你那紧皱的眉吧
……”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便大声地问x,你的原籍在哪,我有一种错觉,我们是一路的,因为各自嗅到彼此身上熟悉的味道了。而我甚至想我们彼此相似的孤独,或许是共同的家乡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X,你的家乡在哪?”我又大声说。
x睁着美丽的大眼睛,动了动嘴唇,但我没听清,因为耳机没有摘下。朴树接着唱:
“你的生命它不长不能用它来悲伤……”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罗大佑《追梦人》
众所周知,新学期伊始,陌生的老师便会让同学们轮流走上讲台,用一句话把自己“推销”给别人。整个仪式本应非常慎重。老师感觉不到的是彼此陌生的同学可以共同用一面小镜子或一把沾着油垢的梳子,做一系列上台之前的装扮。男男女女都无法免俗。在某些女生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地挤着额头“熟透”的青春痘,并把它涂抹于素白芳香的纸巾上时,某某男生便缩着脖子照着镜子,就着自产自销的口水偷偷抹于发间并搞出一个满意的发型,有条不紊,油光水滑,和脸上此起彼伏的痘痘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我木然,当我初来这个浮华的城市时,原本的激动和新奇都被人们不经意的行为举止所抹去,发达的经济似乎和人们的口是心非成了正比。我从简单的贫穷中走来,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城里人并自豪时,却发现那山村的山山水水赋予我骨子里的本质与这城市格格不入,并且一直如此。
同学们陆续上台,像征婚一样洋洋自得。而说得最多的一句便是“希望日后与同学们成为好朋友”。我支着下巴看着窗外潇洒的流云,自言自语:“朋友么?真好……”
“清水楼台”边,木棉落了一地,鲜红得像泛滥的血色,被不时路过的同学扬起脚,一下子一下子踢开……
“喂,轮到你了。”身后响起了一个女生的声音,伴随而来的是脊背间笔帽捅来的刺痛。我缓缓起身,走上讲台。讲台的踏板略显得陈旧,掉了很多漆,一片一片光秃得像狰狞的面孔。一脚踩上去,便是悠扬的“吱”一声呻吟。我觉得好笑,不是台下几十张貌似期待的脸,而是因为刚才自己的念头。
“我叫T,我有三种苦难:孤独,黑夜,生存。我有三种理想:流浪,朋友,太阳。”
然后我便在一片“叽叽喳喳”声中抬着头走回座位。我终于看清刚才用笔捅我的女生,睁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梳了一条马尾。那张清秀的脸令我觉得好熟悉。我还在想着是谁时,她低声地对我说:“T,你说得真好。”之后便也上了台。
“我叫x,梦想流浪。我家三代都是农民!”最后一句说得很响亮,教室里刹时一片寂静,似乎大家没反应过来,但很快便爆发一片杂乱无章的笑声,最靠近讲台的一个矮小的女生用最尖锐的声音叫道:“一个村姑!”然后接着笑。大家在第一次笑的力气即将耗尽时爆发出更为猛烈的潮水般的声响。我突然有种冲动,想看一下头顶惨白的天花板,因为它突然给我一种压迫感。
讲台上的那个女生脸也没红,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用力写道:村姑;城姑。然后用清脆的嗓音一字一顿地说了一句——“都是姑”。我看见前桌的一个男生椅子一倾整个人倒在地上,刚才整理的发型与此同时也乱了。同学们纷纷回过头寻找响声的源头,海涛般的笑声高涨,一股脑涌向我的面前。
那位搞笑的同学从地上狼狈爬起时顺便回头对我抛下一句:“太搞笑了!”我纳闷,他在说谁?
老师拍拍手说:“安静,安静。笑过后就完了,来下一个。还有多少同学没上台?”
我看着x走下来,心中突然有些感动,虽然那时看似毫无缘由。我露出入学以来第一个微笑并说了第一句单独与同学说的话。对着x说的。
“你也喜欢流浪?”
她也笑了,说: “你也喜欢海子?幸会。”
我看着刚上台的瘦小男生用力地擦掉x的手笔,并龙飞凤舞地写下他潇洒的大名。
“杨利伟。”
我想这名字真个性,但嘴里却说——
“嗯!”
以上是我刚到A城的某重点高中高一(11)班时的记忆。我怀疑自己,一个健忘的人为何会对这么件事念念不忘。
当桌上各种门类的课本、教辅资料越堆越高时,我也很少再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回想。过去已属过去,而明天呢?我也不去想象,只是偶尔抬头,看着写满黑板的板书,搞不明白,一怔便是好久。板书也会新生,擦了一片又有新的一片补上,不知疲倦,而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不禁怀疑,这是高二吗?
话说到了高二,得进行文理分科。在父母的一再提议下,我有违自己的初衷,在单子上填了理科,而且是理化。与此同时身边的好多同学都走了,换了很多新鲜的面孔。被叫成“村姑”的那个女生仍然和我同班,并担任班长,成绩很好,但人缘并不像人想象的那般。她一直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像常见的某些女生小团体,连上厕所也要手拉手。
我也依旧孤独地行走,低着头默默的。朝来暮去,看云卷云舒,作业、食堂、被窝共同构成了我整个学习的传统构架。然而,偶尔昏暗的台灯和枕畔厚薄有致的诗集、小说,则是属于我那主流中的叛逆,我在老师眼皮下开始所谓的“沉沦”,并乐此不疲。此刻,人在高二。
如果说从高一到高二的生活对我而言是一整片无垠的杂草丛生的荒野,那么我的手能意外抚摸到娇小的野花——那是突兀而且桀骜的花朵,则正是来自于那个女生x。大概是意外地从人流中找到个彼此相似的入,有相同的人生理想和兴趣爱好,有相似的特立独行或者可以被说成孤僻,使得彼此庆幸之余有了共同的话题。有时大课间空闲,x便会拿着零食坐到我对面,她以前给我的印象是不会主动与人说话,这也成了她很少有朋友的原因之一,我自认为这一点上和她如出一辙。
我们彼此面对,久而久之,孤僻的人话也渐渐多了,然而自始至终我们都显得那么严肃,一本正经,话题从不波及八卦、电玩等。我们谈诗歌,小说,文学,从国外的普希金歌德海涅雪莱到国内的徐志摩舒婷北岛食指。其间永远都会谈到海子——我们共同的精神偶像,他那种在绝望与希望中徘徊辗转的抒情诗,那种身处沼泽却执着注视太阳的眼神,对我和x有着绝对的诱惑,在这一点上我和x都觉得像极了宗教徒。
有些时候,也就是我前桌的屁股粘在椅子上时,x便将近日所写的诗歌或简短的小说散文拿给我看,我也将那些长久积压在桌肚里的写满字的A4纸给她。彼此之间已达成了一种默契,毫不掺杂做作的炫耀,我和x无比真诚地写下赞赏或批评的文字,互相依旧谦逊而诚实,似乎在对方的眼神和文字里看到了另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有一次,X眼神悲伤地向我倾诉,原来她写的一首诗被登到了校报上,公之于众了。用她的话说好像自己被扒光了衣服站在星期一早晨的主席台上。这首诗在班中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只有少数平日里以“闲书”为食的“文学青年”觉得诗不赖,更多的同学给予的则是那种大义凛然的厌恶。一时间,X几乎成了班中女生的公敌,她本来久居于班级榜首的成绩已让很多女生心理失衡。如此一来更像打开了巴尔干的火药桶、潘朵拉的美丽小盒子,某些长相甜美的女生依旧当着她的面对旁人讲话,言辞中含沙射影地指责x矫情做作虚伪,以前冷漠的眼神变得锋利,刻薄的言语则变得 更恶毒,我突然变得心情起伏。但令我为之钦佩的是,x依旧昂首挺胸走在教室,像无畏的斗士,“抹掉蛛丝一样”泰然对之。
于是x又升级了一个外号:不要脸。
我从课桌中找到了那张已有褶皱的校报。x的诗被登在了第三版的右下角,还附了一张插图:一支流泪的蜡烛。
诗是这样的:
我看见你在梦魇睁开的疲惫的脸,
期待午夜,
汹涌在深渊的宁静,
我静候在冰冷的床前,
看着那廉价的烛光,
熄灭。
那一次x破天荒地给我看她的日记。我望着眼前舒展的笔记本,一行也没看。只在最下面的空白处抄了一首我、喜爱的诗。
待至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成长,
勇敢的心灵像从前一样,
而在这之前,
我却常感到,
与其孤身独涉,
不如突然沉睡,
何苦如此等待,
沉默无语,
茫然失措,
在这贫困的年代,
诗人何为
可是
你却说
诗人是酒神神圣的祭司
他走遍大地
——赠给X
日记还给她后,没过多久,一团皱巴巴的纸团打在我脸上,我偏过脸,看见隔了两个过道的她。凌乱的刘海,湿润的红红的眼睛,似哭还笑的神情。我打开纸团,“谢谢”。再看到她时,我报之以一个真诚的笑。她也笑了,伴随着两行滑过脸庞的泪水。
我们很荣幸地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批志愿者。高二眼看着将过去大半,这也意味着计划中的必修课学业水平测试越来越近,这是由我们这批志愿者打响的新高考的第一炮。同学们开始着手于返回原籍学校,而我的学籍,则在我那遥远的很少提及的故乡。
接到通知后不久,我便独自一人提着沉重的行李箱登上了回乡的火车。而命运的玩笑之所以让我们觉得可以接受,正因为它也给予我们意外、惊喜的刺激。
我怀揣着票找到我的座位时,意外地听到了一句“嗨”。我定睛一看,“怎么是你?”
“什么怎么是我?”x说完,撩了一下嘴边的发丝,马尾不再了,散落成一头瀑布般的头发。我才突然发觉,她的头发好长。
“看见我不高兴么?”
“当然……不是。”我把箱子搬上行李架,坐到她旁边,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瞬间消逝的景物,高低参差的房屋,大片大片绿色的原野、菜田,一闪而过的油菜花丛。轰隆隆,轰隆隆,车轮不断地摩擦铁轨。景物的变换像电影的蒙太奇,大胆而凌乱地剪辑,远处的天空则像画面未经处理的疏漏,变化缓慢却也忽明忽暗。我的脖子似乎锈了,一直保持这么个姿态,没有回头。
x说:“你返回原籍考试?”
我看着窗外,景物开始混乱,疯狂地舞动,天似乎坠了下来,而荒野则在上升。彼此交融,变幻,光怪陆离。我眼睛很痛,闭上,一片黑。口里吐出一个字:
“嗯。”
“那你原籍在哪?”
耳边的轰隆声渐渐消逝,我突然睁开眼,看到了x的脸。我像在梦游一般。
“嗯!”我答非所问。
旅途可真长啊!我发现到这个城市来时也没觉得有如此漫长的路,而对于当初我迫切想摆脱的那个贫穷的故乡,在回家的目光中想到它时,竟也有焦急的激动。
我等待,但很累,便睡着了。模糊中感到我的头似乎不断地撞着玻璃,后来不撞了,却依旧摇晃。我闻到一阵清淡的花香,在睡意犹浓的时候。
脸上很痒,越来越痒。我伸手挠了几下,立刻睁开了眼,擦了一下嘴角。说:
“我刚才在撞你的肩膀吗?真抱歉!”
“哦。”x平视前方,“没什么。”
“对了!”她眼睛一亮,“蛮无聊的。”随后拉开身后白色的背包,取出一只银白色的CD机,金属般的外壳显得有些年头了。这年头,mp3、mp4都有,居然有人偏爱CD机。这年头,还喜欢听CD的人似乎很少了。
“听歌吗?”x问,边说着边将耳机戴上。
“不了!你听吧。”
“噢!”x闭上眼睛,开始陶醉。我则看着她安静的侧脸,觉得有些陌生。
“听听!听听!”X兴奋地叫道,我吓了一跳。她二话没说将一个耳机戴在我耳朵上。我还没来得及阻止,朴树忧郁的声音响起了——
“快些仰起你那低垂的脸吧
快些展开你那紧皱的眉吧
……”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便大声地问x,你的原籍在哪,我有一种错觉,我们是一路的,因为各自嗅到彼此身上熟悉的味道了。而我甚至想我们彼此相似的孤独,或许是共同的家乡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
“X,你的家乡在哪?”我又大声说。
x睁着美丽的大眼睛,动了动嘴唇,但我没听清,因为耳机没有摘下。朴树接着唱:
“你的生命它不长不能用它来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