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析目前客车常用的平移式行李舱门机构、使用状况,重点介绍新型吊挂结构在客车行李舱门上的开发应用,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客车;侧舱门;平移机构 ;吊挂
【分类号】:U463.839.1
客车上现有的平移式行李舱门结构和装配工艺虽已比较成熟,也能满足基本使用要求,但机构本身存在着:调整点多、调整时间长、开关沉重、可靠性差、售后费用高等弊端。本文就常规成熟的客车平移式行李舱门结构进行简析,并重点介绍新型吊挂结构构在客车上的开发和应用。
1 常规机构在客车上的使用
常规平移式结构是利用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原理来实现舱门启闭的,如图1所示。
图1 常规平移式结构示意图
舱门在打开以后,舱门会上移到与车身平行的位置。使用这种结构,舱门开启度大,舱体接近性好,取放行李方便[1],舱门开启后占用外部空间小。并且该铰链机构中的舱门气弹簧撑杆是直接作用在上连杆(拐臂)上的,上、下连杆分别与舱门上的上、下骨架连接,舱门在启闭过程中整体受力均匀,舱门变形小。并且拐臂与洞口上沿有足够的空间密封,密封结构合理[2-3]。该铰链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机构固定在格栅上,调整平移机构长度时力度不可控,容易出现顶死现象,导致的磨擦力增加。
该机构广泛应用于高档大中型客车上,主要用在前轮、后轮中间宽大的行李舱门上。
2 吊挂式结构在客车上的应用
2.1吊挂式机构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吊挂式结构主要由1、车身固定座,2、密封型材,3、撑杆支座,4、上支座,5、拐臂连接件,6、行李舱门,7、调节螺杆,8、下支座,9、带杆球头,10、导向杆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吊挂式机构示意图
该客车行李舱门平移装置,包括焊接在车体上的车身固定座,车身固定座上有长条孔;螺栓穿过上支座的长条孔和车身固定座的长条孔,与螺母配合将二者紧固,上支座下端还有圆孔;拐臂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支座铰接,另一端通过螺纹与调节螺杆连接,调节螺杆与带杆球头的杆部连接;螺栓穿过行李舱门上的下支座的圆孔和带杆球头上的通孔,与螺母配合,将二者紧固。行李舱门开启时,拐臂连接件围绕上支座转动,同时气弹簧伸长,导向杆辅助行李舱门转动。当雨水涌向侧舱门上沿时,少部分雨水流入密封型材内,然后被导流出行李舱门外。
2.2吊挂式结构的优点
吊挂式结构基本上克服了常规结构的所有不足,具备以下优点:
1)各铰接点带有尼龙材质的轴套,能够减少摩擦力,降低能量损耗,使本装置运转平稳,轻便;进而解决了行李舱门开关沉重问题[7]。
2)腐蚀性:拐臂连接件通过尼龙套与上支座相连,且三个件均为模具成型件,外观质量好,摩擦力小。随着舱门使用年限的增加,机构失效的可能性很小,使用寿命长,减少售后工作;
3)密封性:采用了“上疏、下堵”的结构,当大量的雨水涌向舱门上沿的时候,密封型材设计有导水槽,水便通过型材导水槽流出舱外,很少流不出的雨水通过下密封胶条挡在了舱门外,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性[8];
4)安装工艺性:将机构与车身的固定点调整到顶面固定,机构不需要根据仓门宽度不断调整,可有效减少装置的物料种类,利于通用化。上支座和车身固定座上均有长条孔,确保行李舱门与车体连接时能够前后左右调动,保证装配精度。其安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机构安装示意图
平移机构改为吊挂式结构,并可上下左右调整,避免平移机构顶死导致的磨擦力增加,提高平移机构灵活性。
2.3关键结构的装配
1)调节螺杆的装配,如图4所示。其中5拐臂连接件,7调节螺杆,9带杆球头,16通孔,17螺母。调节螺杆7由套筒件加工而成,内外圈带有不同方向的螺纹(俗称正反丝),外圈通过外螺纹与拐臂连接件5的内螺纹联接,由螺母备紧;内圈通过内螺纹与带杆球头9的螺纹联接。
图4调节螺杆的装配
2)上支座的装配,如图5所示。其中1车身固定座,4上支座,18圆孔,19长条孔。车身固定座1上有长条孔19;螺栓11穿过上支座4的长条孔19与和身固定座1的长条孔19,与螺母17配合将二者紧固。
图5上支座的装配
3 结束语
合理的舱门铰链结构要根据客车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和选择[9-10]。随着客车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日益提高的使用需求,设计开发结构简单、装配工艺好、成本低廉、性能可靠、舱门开启方便、密封性能好的舱门铰链是我们舱门技术开发人员一贯的努力方向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文广南.客车行李舱门四连杆机构的探讨[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3.(3)
[2]付强,孙雪玲.上摆式客车行李舱门的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4.(2)
[3]陈永军.客车侧舱门铰链浅析[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4.(4)
[4]宋永立.大客车行李舱门密封不严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城市车辆,2002.(2)
[5]王铁钢.客车侧舱门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1)
[6]梁丙洁.侧舱门铰链设计简介[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0.(1)
[7]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8]郭建君.客车行李舱漏水问题的工艺改进[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1.(2)
[9]辛红兵,郑伟智.弹性铰链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11(1)
[10]国志刚,冯蕴雯.铰链磨损可靠性及计算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5)
关键词:客车;侧舱门;平移机构 ;吊挂
【分类号】:U463.839.1
客车上现有的平移式行李舱门结构和装配工艺虽已比较成熟,也能满足基本使用要求,但机构本身存在着:调整点多、调整时间长、开关沉重、可靠性差、售后费用高等弊端。本文就常规成熟的客车平移式行李舱门结构进行简析,并重点介绍新型吊挂结构构在客车上的开发和应用。
1 常规机构在客车上的使用
常规平移式结构是利用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原理来实现舱门启闭的,如图1所示。
图1 常规平移式结构示意图
舱门在打开以后,舱门会上移到与车身平行的位置。使用这种结构,舱门开启度大,舱体接近性好,取放行李方便[1],舱门开启后占用外部空间小。并且该铰链机构中的舱门气弹簧撑杆是直接作用在上连杆(拐臂)上的,上、下连杆分别与舱门上的上、下骨架连接,舱门在启闭过程中整体受力均匀,舱门变形小。并且拐臂与洞口上沿有足够的空间密封,密封结构合理[2-3]。该铰链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机构固定在格栅上,调整平移机构长度时力度不可控,容易出现顶死现象,导致的磨擦力增加。
该机构广泛应用于高档大中型客车上,主要用在前轮、后轮中间宽大的行李舱门上。
2 吊挂式结构在客车上的应用
2.1吊挂式机构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吊挂式结构主要由1、车身固定座,2、密封型材,3、撑杆支座,4、上支座,5、拐臂连接件,6、行李舱门,7、调节螺杆,8、下支座,9、带杆球头,10、导向杆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吊挂式机构示意图
该客车行李舱门平移装置,包括焊接在车体上的车身固定座,车身固定座上有长条孔;螺栓穿过上支座的长条孔和车身固定座的长条孔,与螺母配合将二者紧固,上支座下端还有圆孔;拐臂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上支座铰接,另一端通过螺纹与调节螺杆连接,调节螺杆与带杆球头的杆部连接;螺栓穿过行李舱门上的下支座的圆孔和带杆球头上的通孔,与螺母配合,将二者紧固。行李舱门开启时,拐臂连接件围绕上支座转动,同时气弹簧伸长,导向杆辅助行李舱门转动。当雨水涌向侧舱门上沿时,少部分雨水流入密封型材内,然后被导流出行李舱门外。
2.2吊挂式结构的优点
吊挂式结构基本上克服了常规结构的所有不足,具备以下优点:
1)各铰接点带有尼龙材质的轴套,能够减少摩擦力,降低能量损耗,使本装置运转平稳,轻便;进而解决了行李舱门开关沉重问题[7]。
2)腐蚀性:拐臂连接件通过尼龙套与上支座相连,且三个件均为模具成型件,外观质量好,摩擦力小。随着舱门使用年限的增加,机构失效的可能性很小,使用寿命长,减少售后工作;
3)密封性:采用了“上疏、下堵”的结构,当大量的雨水涌向舱门上沿的时候,密封型材设计有导水槽,水便通过型材导水槽流出舱外,很少流不出的雨水通过下密封胶条挡在了舱门外,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性[8];
4)安装工艺性:将机构与车身的固定点调整到顶面固定,机构不需要根据仓门宽度不断调整,可有效减少装置的物料种类,利于通用化。上支座和车身固定座上均有长条孔,确保行李舱门与车体连接时能够前后左右调动,保证装配精度。其安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机构安装示意图
平移机构改为吊挂式结构,并可上下左右调整,避免平移机构顶死导致的磨擦力增加,提高平移机构灵活性。
2.3关键结构的装配
1)调节螺杆的装配,如图4所示。其中5拐臂连接件,7调节螺杆,9带杆球头,16通孔,17螺母。调节螺杆7由套筒件加工而成,内外圈带有不同方向的螺纹(俗称正反丝),外圈通过外螺纹与拐臂连接件5的内螺纹联接,由螺母备紧;内圈通过内螺纹与带杆球头9的螺纹联接。
图4调节螺杆的装配
2)上支座的装配,如图5所示。其中1车身固定座,4上支座,18圆孔,19长条孔。车身固定座1上有长条孔19;螺栓11穿过上支座4的长条孔19与和身固定座1的长条孔19,与螺母17配合将二者紧固。
图5上支座的装配
3 结束语
合理的舱门铰链结构要根据客车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和选择[9-10]。随着客车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日益提高的使用需求,设计开发结构简单、装配工艺好、成本低廉、性能可靠、舱门开启方便、密封性能好的舱门铰链是我们舱门技术开发人员一贯的努力方向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文广南.客车行李舱门四连杆机构的探讨[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3.(3)
[2]付强,孙雪玲.上摆式客车行李舱门的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4.(2)
[3]陈永军.客车侧舱门铰链浅析[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4.(4)
[4]宋永立.大客车行李舱门密封不严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城市车辆,2002.(2)
[5]王铁钢.客车侧舱门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1)
[6]梁丙洁.侧舱门铰链设计简介[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0.(1)
[7]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8]郭建君.客车行李舱漏水问题的工艺改进[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1.(2)
[9]辛红兵,郑伟智.弹性铰链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11(1)
[10]国志刚,冯蕴雯.铰链磨损可靠性及计算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