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播音员主持人向百姓学说话,既是新闻工作者落实“走转改”,让节目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的具体步骤和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播音员主持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更应成为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一项长期必修的功课。播音员主持人要向百姓学说通俗的话,向百姓学说真话,向百姓学说富有哲理的话和富有时代气息的话。做到向百姓学说话,身心要深入到百姓中间;要认真研究群众心态;要找准定位,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要具备“去粗取精、筛选提炼”的真功夫。
关键词:通俗 广播电视节目 语言 播音员 主持人
作为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我们的声音距离老百姓是近了还是远了?自己的水平,是高于群众还是低于群众?之前,在我的心灵深处,曾经有过多样的满足,满足于自己的节目,满足于手中的专业证书,满足于受众眼中荣耀的岗位。但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说话”水平,还远远低于一些普通百姓。一个自恃“靠说话吃饭”的人,说出的很多话,不仅没有老百姓说的那样新鲜、那样真实,而且也没有那样深刻、那样生动。笔者认为,播音员主持人无论在这个岗位多久,都应拜人民为师,向老百姓学“说话”,因为艺术源于生活,百姓是资历最高的老师。播音员主持人向百姓学说话,既是新闻工作者落实“走转改”的具体要求,让节目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的具体步骤和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播音员主持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更应成为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一项长期必修的功课。
“百姓话”,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说的话,也可以说是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生活的群众语言。它的特点是生动、自然、简明、朴素、睿智、哲理、鲜活,并有强烈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实践中,播音员主持人应向百姓学说哪些语言呢?
一、向百姓学说通俗的话——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人们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总希望获得好听、好看、实用有趣的内容。而如今,一些新闻或专题节目却显得有些单调、乏味,公式化的沿袭使播出的节目缺乏生机,降低了收听、收视率。这跟节目的采编播水平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缺乏感染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细细品味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言我们会发现,部分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播音员主持人过分依赖于网络或纸媒体,大量的书面文字、文件语言、会议简报,使得节目不生动,不贴近生活,缺乏可听可视性,进而导致老百姓的“不领情”。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从业人员需高度重视并认真提高广播电视语言的专业性、通俗性和群众性。
中国古代通俗作家冯梦龙说:“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这里所说的“通俗”在内容上指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在语言上表达上应尽量贴近人们日常的生活语言,甚至是所谓“市井语言”。① 这对我们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行很有启发。
广播电视播出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能使无法到达现场的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最终达到“如临其境”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代表本行业的语言,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播音员主持人要多学说这些生活化的、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而在节目中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这样节目才会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受众才会接受和喜欢。
笔者曾经在河北省迁安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采访过当地农民。农民对于实施合作医疗之前的描述是“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在当地政府推广“出院就马上报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又有新感受:“对政府的感激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要是没有政府帮一把,我们跳着脚也够不着啊!”这样鲜活的百姓话语是民生甘苦、群众喜怒哀乐的直接表达,笔者将其引用到节目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二、向百姓学说真话——真实才能可信,真实才能感人
所谓“真话”,即真心的话、真实的话、实事求是的话。真话既包括报喜的话,也包括报忧的话。成绩、功劳,都是喜事,讲这样的真话谁听了都高兴,对人也有鼓舞和激励的作用。然而,问题、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正是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的。②因此,关于群众的苦与痛、基层的忧与愁的真话更应该在节目中体现。笔者以为,假话、大话、空话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真话、实话来自于百姓心灵深处,最能打动人,也最值得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并从中汲取营养。
一次招商会上,笔者问及一位长期在本地经营的外地客商希望政府如何服务时,他道出了这样的真话:“政府公务员应当站起来是把伞,为企业遮风挡雨;俯下身是头牛,为发展鞠躬尽瘁。”在唐山举办的中国评剧艺术节上,笔者请戏迷评价年轻演员的水平时,他们实话实说:“我们唐山观众还是对评剧挺懂行的,戏好,(戏迷)就把手拍得山响;戏不好,就毫不客气地让你(演员)脸发烧,演员就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将这些群众发自肺腑的真话实话学来后融入节目中,便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得到受众的高度认同。
三、向百姓学说富有哲理的话——让人在顷刻之间,就能恍然大悟
所谓哲理性的话,是指老百姓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人生或社会某一方面做出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闪耀着老百姓的真知灼见。它的特点是深刻、凝练,令人反思和顿悟。
一些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通常习惯于拔高,不管是劳模先进,还是基层群众,都要“拔”,这样做导致了报道的人物形象雷同,事迹呆板老套,缺乏个性,“高、大、全”的形象充斥着部分节目,群众自然嗤之以鼻。其实,百姓故事当中蕴涵的高度就是新闻的高度,百姓口中那些听来似乎土得掉渣的话,话粗但理不糙。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话,恰恰增添了节目的可听性。播音员主持人要善于学习百姓富有哲理的话。著名主持人倪萍善于学习百姓富有哲理的话,并丰富了她的主持语言。从她的《姥姥语录》可见一斑:“不用凡事都过秤,心到了,秤就准了,秤最公平”,“靠山山倒,靠人人老,最后你靠的还是你自己”。诸如此类出自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之口的充满智慧的话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倪萍,也提升着她的人格和主持水平。 四、向百姓学说富有时代气息的话——站在时代的前沿,创新时代的语言
新闻工作者应站在时代的前列,考虑受众的需要,使新闻语言在讲究准确、规范、得体的同时,富有时代特色,永远保持鲜活。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语言,新闻语言包括主持人语言,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努力学习,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节目满足受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比如,老百姓现在常说的给力、被现房、裸婚、闪婚、隐婚等各种时代流行词语,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不理解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语言、新词汇,就难以让群众在节目中感受到时代律动的节奏。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真正达到与时俱进,身心首先要深入到百姓中间。
“君自民间来,应知民间事。”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苦思冥想,语言就会干瘪枯燥,文章就会索然无味。播音员主持人要经常走进百姓中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群众交朋友,促膝谈心,真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基层一线最鲜活的语言。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九次全国文代会和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上指出:“要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着力歌颂人民生动实践、展示人民精神风貌,走到生活深处。”生活深处是汲取营养和挖掘素材的地方,也是激发灵感和提炼“百姓话”的地方,播音员主持人尤其应该走到生活深处,如果长期困在播音室里不下去,时间长了与节目的收听对象没有交流,就不知道听众需要什么,只有“接地气”之后,才能言之有物。
其次,要认真研究群众心态。住房、就业、医疗保障、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关系百姓冷暖,这些问题给百姓带来的影响和心态变化,都是播音员主持人需要认真体会并加以研究的。当前,由于受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日渐显现的发展差距的影响,我们仍面临着发展有差距、发展方式有些粗放、发展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从而也带来了地区、城乡差距大等实际困难。在此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心态是难免的,播音员主持人要正确看待发展中这些不同的社会心态。只有努力关注百姓生活,用心读懂百姓,在百姓的语言里汲取积极的元素,才会说出百姓爱听想听的话,进而为百姓排忧解难,使他们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再次,要找准定位,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播音员主持人应时时反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从老百姓的思维角度去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③播音员主持人为了谁?当然是一切为了听众观众、真心服务听众观众,同时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播音员主持人依靠谁?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汲取群众智慧营养,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有所突破。播音员主持人还应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把实践当成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成最好的老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锻炼品质、净化心灵、改进作风,不断增强做好节目的本领。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俯下身来和百姓坦诚交流,虚心学习,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礼、言之有情、言之有法,用真情向百姓学说话,说百姓明白的话,努力与受众实现良好沟通,同时,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和思考节目定位,为更多普通群众提供更优秀的节目。
最后,具备“去粗取精、筛选提炼”的真功夫。播音员主持人学说百姓话,运用百姓话,并不意味着原原本本地“拿来主义”,而是要在坚持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对百姓的语言加以提炼、筛选和升华。因为,有的百姓话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有的百姓话过于粗俗和冷僻,还有的是同音词很可能造成误听误解。
群众的话语永远是最生动的,百姓的心声永远是最动人的。
深入群众中间,也就深入到了语言的大课堂。总之,为了广播电视节目更加生动活泼,为了忠实的受众,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善于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驾驭语言的基本功,更要把虚心向百姓学说话当成长期坚持的必修课。播音员主持人应当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向群众学习,学习百姓话中真理般的朴素和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感悟真理。
(作者单位:唐山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
关键词:通俗 广播电视节目 语言 播音员 主持人
作为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我们的声音距离老百姓是近了还是远了?自己的水平,是高于群众还是低于群众?之前,在我的心灵深处,曾经有过多样的满足,满足于自己的节目,满足于手中的专业证书,满足于受众眼中荣耀的岗位。但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说话”水平,还远远低于一些普通百姓。一个自恃“靠说话吃饭”的人,说出的很多话,不仅没有老百姓说的那样新鲜、那样真实,而且也没有那样深刻、那样生动。笔者认为,播音员主持人无论在这个岗位多久,都应拜人民为师,向老百姓学“说话”,因为艺术源于生活,百姓是资历最高的老师。播音员主持人向百姓学说话,既是新闻工作者落实“走转改”的具体要求,让节目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的具体步骤和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播音员主持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更应成为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一项长期必修的功课。
“百姓话”,顾名思义,就是老百姓说的话,也可以说是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生活的群众语言。它的特点是生动、自然、简明、朴素、睿智、哲理、鲜活,并有强烈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实践中,播音员主持人应向百姓学说哪些语言呢?
一、向百姓学说通俗的话——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人们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总希望获得好听、好看、实用有趣的内容。而如今,一些新闻或专题节目却显得有些单调、乏味,公式化的沿袭使播出的节目缺乏生机,降低了收听、收视率。这跟节目的采编播水平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缺乏感染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细细品味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言我们会发现,部分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播音员主持人过分依赖于网络或纸媒体,大量的书面文字、文件语言、会议简报,使得节目不生动,不贴近生活,缺乏可听可视性,进而导致老百姓的“不领情”。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从业人员需高度重视并认真提高广播电视语言的专业性、通俗性和群众性。
中国古代通俗作家冯梦龙说:“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这里所说的“通俗”在内容上指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在语言上表达上应尽量贴近人们日常的生活语言,甚至是所谓“市井语言”。① 这对我们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同行很有启发。
广播电视播出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能使无法到达现场的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最终达到“如临其境”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代表本行业的语言,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播音员主持人要多学说这些生活化的、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而在节目中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这样节目才会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受众才会接受和喜欢。
笔者曾经在河北省迁安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采访过当地农民。农民对于实施合作医疗之前的描述是“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在当地政府推广“出院就马上报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又有新感受:“对政府的感激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要是没有政府帮一把,我们跳着脚也够不着啊!”这样鲜活的百姓话语是民生甘苦、群众喜怒哀乐的直接表达,笔者将其引用到节目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二、向百姓学说真话——真实才能可信,真实才能感人
所谓“真话”,即真心的话、真实的话、实事求是的话。真话既包括报喜的话,也包括报忧的话。成绩、功劳,都是喜事,讲这样的真话谁听了都高兴,对人也有鼓舞和激励的作用。然而,问题、困难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正是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的。②因此,关于群众的苦与痛、基层的忧与愁的真话更应该在节目中体现。笔者以为,假话、大话、空话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真话、实话来自于百姓心灵深处,最能打动人,也最值得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并从中汲取营养。
一次招商会上,笔者问及一位长期在本地经营的外地客商希望政府如何服务时,他道出了这样的真话:“政府公务员应当站起来是把伞,为企业遮风挡雨;俯下身是头牛,为发展鞠躬尽瘁。”在唐山举办的中国评剧艺术节上,笔者请戏迷评价年轻演员的水平时,他们实话实说:“我们唐山观众还是对评剧挺懂行的,戏好,(戏迷)就把手拍得山响;戏不好,就毫不客气地让你(演员)脸发烧,演员就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将这些群众发自肺腑的真话实话学来后融入节目中,便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得到受众的高度认同。
三、向百姓学说富有哲理的话——让人在顷刻之间,就能恍然大悟
所谓哲理性的话,是指老百姓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人生或社会某一方面做出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其中闪耀着老百姓的真知灼见。它的特点是深刻、凝练,令人反思和顿悟。
一些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通常习惯于拔高,不管是劳模先进,还是基层群众,都要“拔”,这样做导致了报道的人物形象雷同,事迹呆板老套,缺乏个性,“高、大、全”的形象充斥着部分节目,群众自然嗤之以鼻。其实,百姓故事当中蕴涵的高度就是新闻的高度,百姓口中那些听来似乎土得掉渣的话,话粗但理不糙。尤其是那些富有哲理的话,恰恰增添了节目的可听性。播音员主持人要善于学习百姓富有哲理的话。著名主持人倪萍善于学习百姓富有哲理的话,并丰富了她的主持语言。从她的《姥姥语录》可见一斑:“不用凡事都过秤,心到了,秤就准了,秤最公平”,“靠山山倒,靠人人老,最后你靠的还是你自己”。诸如此类出自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之口的充满智慧的话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倪萍,也提升着她的人格和主持水平。 四、向百姓学说富有时代气息的话——站在时代的前沿,创新时代的语言
新闻工作者应站在时代的前列,考虑受众的需要,使新闻语言在讲究准确、规范、得体的同时,富有时代特色,永远保持鲜活。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语言,新闻语言包括主持人语言,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努力学习,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节目满足受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比如,老百姓现在常说的给力、被现房、裸婚、闪婚、隐婚等各种时代流行词语,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不理解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语言、新词汇,就难以让群众在节目中感受到时代律动的节奏。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真正达到与时俱进,身心首先要深入到百姓中间。
“君自民间来,应知民间事。”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遣词造句、苦思冥想,语言就会干瘪枯燥,文章就会索然无味。播音员主持人要经常走进百姓中间,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群众交朋友,促膝谈心,真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基层一线最鲜活的语言。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九次全国文代会和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上指出:“要把人民作为文艺的表现主体,着力歌颂人民生动实践、展示人民精神风貌,走到生活深处。”生活深处是汲取营养和挖掘素材的地方,也是激发灵感和提炼“百姓话”的地方,播音员主持人尤其应该走到生活深处,如果长期困在播音室里不下去,时间长了与节目的收听对象没有交流,就不知道听众需要什么,只有“接地气”之后,才能言之有物。
其次,要认真研究群众心态。住房、就业、医疗保障、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关系百姓冷暖,这些问题给百姓带来的影响和心态变化,都是播音员主持人需要认真体会并加以研究的。当前,由于受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日渐显现的发展差距的影响,我们仍面临着发展有差距、发展方式有些粗放、发展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从而也带来了地区、城乡差距大等实际困难。在此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心态是难免的,播音员主持人要正确看待发展中这些不同的社会心态。只有努力关注百姓生活,用心读懂百姓,在百姓的语言里汲取积极的元素,才会说出百姓爱听想听的话,进而为百姓排忧解难,使他们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再次,要找准定位,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播音员主持人应时时反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从老百姓的思维角度去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③播音员主持人为了谁?当然是一切为了听众观众、真心服务听众观众,同时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播音员主持人依靠谁?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汲取群众智慧营养,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的元素,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有所突破。播音员主持人还应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把实践当成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成最好的老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锻炼品质、净化心灵、改进作风,不断增强做好节目的本领。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俯下身来和百姓坦诚交流,虚心学习,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礼、言之有情、言之有法,用真情向百姓学说话,说百姓明白的话,努力与受众实现良好沟通,同时,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和思考节目定位,为更多普通群众提供更优秀的节目。
最后,具备“去粗取精、筛选提炼”的真功夫。播音员主持人学说百姓话,运用百姓话,并不意味着原原本本地“拿来主义”,而是要在坚持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对百姓的语言加以提炼、筛选和升华。因为,有的百姓话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有的百姓话过于粗俗和冷僻,还有的是同音词很可能造成误听误解。
群众的话语永远是最生动的,百姓的心声永远是最动人的。
深入群众中间,也就深入到了语言的大课堂。总之,为了广播电视节目更加生动活泼,为了忠实的受众,播音员主持人一定要善于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驾驭语言的基本功,更要把虚心向百姓学说话当成长期坚持的必修课。播音员主持人应当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向群众学习,学习百姓话中真理般的朴素和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感悟真理。
(作者单位:唐山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