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导入“新闻味”,让语文教学“导航”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其他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要想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农村的学校情况和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更何况我校的外地务工子女比较多,多数是四川山区的,家庭状况比较差,多数家里没电脑。本地学生即使家里有电脑,家
期刊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我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
期刊
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教师讲完学生练,教师出题学生做”,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儿快乐的涟漪。天天如此,月月如是,教师觉得教学无趣,学生也感到枯燥乏味,厌学、懒学的现象不胜枚举。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呢?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适时、适量、适度地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
期刊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予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
期刊
俗话说: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在数学的课堂上无不充斥着变化的因子,变化的艺术,可以说数学因为变化而精彩,因为变化而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教师角色定位的变化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赋给了教师各种角色,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根据发展观的精神,教师还应该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新课程给教师的角
期刊
【主题描述】  语文是中国最璀璨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是中国几千年来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科书所选课文文质兼美,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
期刊
有人说,数学教师只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就行,至于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则无关紧要,无需讲究。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非也。成功的数学课堂,老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良好的语言造诣。我们这里讲的语言,不仅仅是有声语言,还包括副语言和体态语。  教育是一门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数学教学课堂中我们教师拿什么来唤醒学生意识,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
期刊
一、激趣导入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嗎?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师: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歌谣,意境朦胧,幻
期刊
在开始论述我的观点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请问:你认为下方图中的同学是数学专业的还是英语专业的?或许你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有了答案,是啊!骨子里,我们都认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解题时,“CPU”需高速运转,为了快速散热以不至于烧坏脑袋,唯有不顾形象露出大大的脑门!  虽略有“调侃”之嫌,但却道出了多少走在数学教学这条“不归路”上的教师的心声。  大学毕业,我有幸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
期刊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学生的素质培养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课堂效益,使我们的課堂教学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与终身发展服务,课堂活动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浓郁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杜绝“满堂问”的差课现象,创造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结构,从而达到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接受语文知识,在课堂活动中享受生命快乐。那么,怎样的课堂活动才能让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