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条件的前提下,对精神的需求大增,网球这项被称为贵族运动的体育项目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球生活是体育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网球运动能缓解工作、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丰富居民的余暇生活,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追求。
关键词 网球生活 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方式 生力军
网球的由来和发展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酝酿于法国,产生在英国,普及、形成和高潮在美国,如今已风靡全球,被称为是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1]。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相同,网球运动的发展势必会形成网球生活极其文化的研究,而网球文化研究已经很多,而网球生活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女子网球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还有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广州网球公开赛的举办,使得这项运动逐渐成为我国普通百姓健身活动的首选。
一、生活方式和体育生活方式的认识
百度百科这样定义生活方式: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除这一规范表述外,亦有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使用生活方式概念的:1.限指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这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含义,相对来说前者则为广义概念;2.仅指个人由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独特表现形式。
我国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生活方式是个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模式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配置”方式[2]。
芬兰学者J.罗斯曾概括说:生活方式这个术语所规定的概念,是一个很难把他的实质表达出来的概念。由于对“生活”内涵理解的不同,对生活方式的概念肯定会有所不同。本研究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为: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部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念所制导的、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3]。
体育生活方式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下位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伴随着《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我过学者对体育生活的研究非常多,比如曹湘君的《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初探》、梁晓龙的《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徐瑞勋的《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顾晓鸣的《体育,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何敏学的《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等。这些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功能。并进行初步的理论知识研究,启发人们科学的认识大众体育。生活方式回答的是“人们怎样生活”的问题,而体育生活方式就应该是回答“人们怎样参与体育活动”。从对生活方式的定义就可以看出要定义体育生活方式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体育生活方式描述的是运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非竞技性行为特征,被翻译成英语是Physical Activity Lifestyle[4].它的定义就应该是:体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个人或群体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把体育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 ,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
二、网球生活的界定及时间地理学特征
(一)网球生活的定义
根据逻辑学“最邻近的属+种差=概念”的理论,要定义网球生活就必需从体育生活方式入手,找出种差,很显然它们的种差就在与网球运动。网球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指导下,个人或群体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把网球运动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网球运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
(二)网球生活的时间地理学特征
人们生活的模式,按其性质分,可分为日常生活模式、周末生活时间和节(长)假的生活时间三种形态。
1.日常生活:每天可支配时间为3-6小时,以余暇活动为主,保健活动为主,活动半径为500-2000米,一般以社区或学校为范围;2.周末生活:可支配时间为2天,以休闲、娱乐为主,活动半径为一小时车程,一般以本城市为范围;3.节(长)假生活:可支配时间为3-7天,以渡假为主,体育旅游为主,活动半径为1-5小时车程,以城市间为范围。
三、网球生活推广的可行性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求归纳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们的生活保障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缓解压力、增进健康,而网球运动的各种特点正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打网球的好处
1.健身健体;2.有氧健脑;3.时尚高雅;4.涵养上进;5.品味高尚;6.协作给力;7.自信自强;8.文明进步;9.个性显现。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网球装备提供了不同档次的选择
虽然说现在网球运动已从贵族运动走向平民运动,这种说法还是只符合于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对与大多数的人来说一套好的网球运动装备还是难以接受的,除此之外还有场地费、教练费。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此做了很大的贡献,所有装备都有好多档次,就连场地都有很多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进行挑选。
四、网球生活推广的局限性
(一)网球文化的缺失
根据王保金等人在《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一文中把网球文化分成网球制度文化、网球精神文化、网球物质文化[5]。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1.网球制度文化
我国网球运动近几年里竞技网球的发展要好与大众网球,这于我国在体育方面所实行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这些“小球”项目,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广州公开赛和即将在深圳以“3+N”模式开展的深圳公开赛都是国人所熟知的竞技网球赛事,而作为国内群众性的业余网球赛事却鲜为人知,所以开展业余网球赛事就显得很重要。 2.网球精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儒文化为主,它重伦理、好中庸、轻竞争,讲究的是“和为贵”,然而体育讲究的则是竞争,这种思想正好与中国传统的孔儒文化正好相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网球运动无法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所以大众化普及就受到阻碍。
3.网球物质文化
虽然近几年网球在我国发展的很迅速,但是相对与欧美网球运动普及较高的国家而言,我国的网球队伍和网球人口比例则十分薄弱。我国现有网球人口约500万,占全国人口的0.35%,而同样是亚洲国家的日本占3.87%。和世界网球强国“阶梯”“螺旋”形的发展规律不同,我国网球发展曾多次出现“马鞍”型的发展轨迹,一直存在着“断层”和“黄青不接”的现象。因此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将是发展必由之路。
(二)网球运动传播人才缺乏
网球教师是传播网球运动的使者,体育院系作为培养体育教室的高等学府,开设网球专业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且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网球运动的需求,作为网球运动知识的媒体以前也很少曝光网球运动,随着女子网球的崛起和我国网球竞技运动的发展,相信媒体对网球运动的普及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网球生活推广的对策
(一)网球文化的提高迫在眉睫;(二)网球业余赛事需要增加;(三)政府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加大推广;(四)提高媒体对网球运动的曝光度;(五)网球运动推广与学校体育结合。
网球运动从刚一开始就是民间流行的休闲锻炼的游戏手段,虽然中间演化成了贵族运动,还一定会回到大众生活中来,人们天生喜欢弧线,网球运动挥拍的每一个动作、球飞行的路线都是由一个个带着网球的厚重感的曲线所形成的,它以力与美的结合更贴近人性,更能表现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更能体现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和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球生活也势必成为体育生活方式里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孙鹏等.我国网球文化发展的方兴未艾和历史必然[J].科技创新导报.2009.NO.35.
[2] 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5(4).
[3]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09).
[4] 李文川等.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
[5] 王保金等.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5.
关键词 网球生活 生活方式 体育生活方式 生力军
网球的由来和发展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酝酿于法国,产生在英国,普及、形成和高潮在美国,如今已风靡全球,被称为是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1]。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相同,网球运动的发展势必会形成网球生活极其文化的研究,而网球文化研究已经很多,而网球生活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女子网球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还有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广州网球公开赛的举办,使得这项运动逐渐成为我国普通百姓健身活动的首选。
一、生活方式和体育生活方式的认识
百度百科这样定义生活方式: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除这一规范表述外,亦有在下述两种情况下使用生活方式概念的:1.限指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这是狭义的生活方式含义,相对来说前者则为广义概念;2.仅指个人由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独特表现形式。
我国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生活方式是个回答人们“怎样生活”的概念: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模式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配置”方式[2]。
芬兰学者J.罗斯曾概括说:生活方式这个术语所规定的概念,是一个很难把他的实质表达出来的概念。由于对“生活”内涵理解的不同,对生活方式的概念肯定会有所不同。本研究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为: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部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念所制导的、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3]。
体育生活方式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下位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伴随着《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我过学者对体育生活的研究非常多,比如曹湘君的《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初探》、梁晓龙的《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徐瑞勋的《现代生活方式与体育》、顾晓鸣的《体育,已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何敏学的《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等。这些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功能。并进行初步的理论知识研究,启发人们科学的认识大众体育。生活方式回答的是“人们怎样生活”的问题,而体育生活方式就应该是回答“人们怎样参与体育活动”。从对生活方式的定义就可以看出要定义体育生活方式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体育生活方式描述的是运用体育锻炼的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非竞技性行为特征,被翻译成英语是Physical Activity Lifestyle[4].它的定义就应该是:体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个人或群体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把体育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 ,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
二、网球生活的界定及时间地理学特征
(一)网球生活的定义
根据逻辑学“最邻近的属+种差=概念”的理论,要定义网球生活就必需从体育生活方式入手,找出种差,很显然它们的种差就在与网球运动。网球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指导下,个人或群体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把网球运动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网球运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
(二)网球生活的时间地理学特征
人们生活的模式,按其性质分,可分为日常生活模式、周末生活时间和节(长)假的生活时间三种形态。
1.日常生活:每天可支配时间为3-6小时,以余暇活动为主,保健活动为主,活动半径为500-2000米,一般以社区或学校为范围;2.周末生活:可支配时间为2天,以休闲、娱乐为主,活动半径为一小时车程,一般以本城市为范围;3.节(长)假生活:可支配时间为3-7天,以渡假为主,体育旅游为主,活动半径为1-5小时车程,以城市间为范围。
三、网球生活推广的可行性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求归纳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们的生活保障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缓解压力、增进健康,而网球运动的各种特点正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打网球的好处
1.健身健体;2.有氧健脑;3.时尚高雅;4.涵养上进;5.品味高尚;6.协作给力;7.自信自强;8.文明进步;9.个性显现。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网球装备提供了不同档次的选择
虽然说现在网球运动已从贵族运动走向平民运动,这种说法还是只符合于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对与大多数的人来说一套好的网球运动装备还是难以接受的,除此之外还有场地费、教练费。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此做了很大的贡献,所有装备都有好多档次,就连场地都有很多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进行挑选。
四、网球生活推广的局限性
(一)网球文化的缺失
根据王保金等人在《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一文中把网球文化分成网球制度文化、网球精神文化、网球物质文化[5]。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1.网球制度文化
我国网球运动近几年里竞技网球的发展要好与大众网球,这于我国在体育方面所实行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这些“小球”项目,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广州公开赛和即将在深圳以“3+N”模式开展的深圳公开赛都是国人所熟知的竞技网球赛事,而作为国内群众性的业余网球赛事却鲜为人知,所以开展业余网球赛事就显得很重要。 2.网球精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儒文化为主,它重伦理、好中庸、轻竞争,讲究的是“和为贵”,然而体育讲究的则是竞争,这种思想正好与中国传统的孔儒文化正好相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网球运动无法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所以大众化普及就受到阻碍。
3.网球物质文化
虽然近几年网球在我国发展的很迅速,但是相对与欧美网球运动普及较高的国家而言,我国的网球队伍和网球人口比例则十分薄弱。我国现有网球人口约500万,占全国人口的0.35%,而同样是亚洲国家的日本占3.87%。和世界网球强国“阶梯”“螺旋”形的发展规律不同,我国网球发展曾多次出现“马鞍”型的发展轨迹,一直存在着“断层”和“黄青不接”的现象。因此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将是发展必由之路。
(二)网球运动传播人才缺乏
网球教师是传播网球运动的使者,体育院系作为培养体育教室的高等学府,开设网球专业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且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网球运动的需求,作为网球运动知识的媒体以前也很少曝光网球运动,随着女子网球的崛起和我国网球竞技运动的发展,相信媒体对网球运动的普及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网球生活推广的对策
(一)网球文化的提高迫在眉睫;(二)网球业余赛事需要增加;(三)政府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加大推广;(四)提高媒体对网球运动的曝光度;(五)网球运动推广与学校体育结合。
网球运动从刚一开始就是民间流行的休闲锻炼的游戏手段,虽然中间演化成了贵族运动,还一定会回到大众生活中来,人们天生喜欢弧线,网球运动挥拍的每一个动作、球飞行的路线都是由一个个带着网球的厚重感的曲线所形成的,它以力与美的结合更贴近人性,更能表现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更能体现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文明和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球生活也势必成为体育生活方式里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孙鹏等.我国网球文化发展的方兴未艾和历史必然[J].科技创新导报.2009.NO.35.
[2] 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5(4).
[3]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09).
[4] 李文川等.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
[5] 王保金等.中国网球文化发展方向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