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油田改善水驱效果研究与实践 海南油田改善水驱效果研究与实践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esp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南油田是目前辽河滩海唯一实现面积注水的区块,为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海南油田地理位置特殊,位于省级环保缓冲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腹地内,采用了砂石人工平台模式进行开发,由于井场面积较小,开发初期采用丛式井位部署开发,造成了该油田油井具有井斜大、全角变化率大、井眼螺旋弯曲等特点,不利于井下工艺技术的实施。经过系统的分析该油田的存在问题,通过实施完善井网及对应关系、修复问题井、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排液量等措施,区块的水驱效果大幅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由74.2% 提高至75.5%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71.9提高到73.8%。

关键词:注采井网;不稳定注水;多层流入动态

1、油田基本概况

海南油田位于辽东湾北部辽河滩海地带,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中央低凸起南端,海南-月东披覆构造带,海南构造的北端,是目前辽河滩海唯一实现面积注水的区块。为复杂断块油藏,共发育了两条主干断层以及16条次级断层, 由底部潜山起伏控制形成背斜或半背斜圈闭,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岩性构造油气藏 。其地质特征与辽河陆上基本相近,是陆上向海域的自然延伸,“三凸两凹”的构造格局与辽河陆上一一对应,具有构造相似性、储层连续性的特点。海南3断块地理位置特殊,位于省级环保缓冲区、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腹地,采油砂石人工平台模式进行开发,由于井场面积较小,开发初期采用丛式井位部署开发,造成了该油田油井具有井斜大、全角变化率大、井眼螺旋弯曲等特点,不利于井下工艺技术的实施。

海南油田98年试采,99年正式开发,2000年9月7口油井试注,2001年6月开始按照返七点法实施注水开发,截止目前已经注水开发24年,已经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高含水采油阶段。目前共有油井100口,日产油105吨,综合含水89.5%,共有注水井37口,日注水1260方,月度注采比为1.16,累计地下亏空37万方。

2、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注采井网不完善。经过多年开发井下技术状况逐渐变差,故障井逐年增多,造成局部缺失注采井,以及断块西南部扩边油井,由于投产初期产量较高,未能及时转注,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

二是注采对应关系不完善,一方面由于生产层位调整,使层位对应变差或不对应,另一方面由于油、水井无法正常生产,导致层位对应变差,目前不对应井有25口。

三是纵向上层间矛盾突出,动用情况差异。由于储层物性在纵向上差异较大,各层吸水情况也有较大差异,使注入水沿高渗层快速推进,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快。

四是平面上油井受效不均。主要表现为处于主流河道上的油井见效快,高含水,而河道边部的油井受效慢,或不受效,低液低含水生产。

3、改善水驱效果具体做法

一是完善区块的注采井网及注采对应,在未受水驱控制区域实施油井转注,在含水89.5%的情况下,按照开井数,合理注采井数比应为1:1.64,目前注采井数比提高至1:191,同比明显提高。

二是通过大修、侧钻、回采等措施恢复问题井。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及注采对应,通过治理不对应井减少至11口,为下步实施区块注水综合调整奠定基础。

三是实施不稳定注水。通过改变注水方式,周期性的改变注入量和采出量,达到了改善层间矛盾状况的目的。通过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地重新分布,從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从而启动未受效的小薄层,限制水淹层,较好解决层间矛盾。选取了海南13-27井区实施周期注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区块产油量稳中有升,综合含水由95%下降至90%,自然递减率控制在5%以内。

四是改变液流方向。它的原理是改变注入水在油层中原来稳定注水时形成的固定的水流方向,把高含油饱和度区的原油驱出。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方法一是实施注水井交替注水,当一口井注水时,临近水井停注,用这种方法改变原来的水流方向;方法二是通过关停高含水井来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水驱面积。

五提高排液量。定性研究多层流入动态,通过实施换大泵、下电泵、捞封合采等措施增大生产压差,提高排液量,以引导水流方向,以强化水驱效果。同时增加生产井数,通过增加排液点,以改善水驱方向单一的状况。

六是各种方法结合,实施综合治理。根据各区块不同的水驱特点,在相应的井区分别实施低部位周期条带注水、点对点脉冲注水、周期性层对层注水、油套轮替注水等方式,同时在几个大的区块,以周期注水为主并结合其他引效措施实施综合治理。如在13-27井区实施周期轮替注水,同时对一线井实施抑排,二线井实施增排,引导水流方向,强化水驱效果。

在9-9井区实施“两注一停”周期轮替注水方式,同时恢复长停井,增加排液井点,扩大水驱面积。 在23-17井区实施两组注水井周期轮替注水,并周期性的关闭水驱受效的高含水井,扩大水驱面积,改善水驱效果。

4、结论与认识

经过对海南油田实施的一系列调整措施,有效的解决了部分井组在水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区块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由74.2% 提高至75.5%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71.9提高到73.8%,注采井网基本完善,含水上升率控制在3%以内,自然递减率保持低位运行,在9%以内。共取得以下两点认识:

一、不稳定注水能够有效的解决非均质性强的注水油藏的矛盾状况,从而达到改善区块水驱效果级开发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目的。

二、注水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在不同注采井区针对不同地质特点,采取适宜引效措施,提高采油速度及采出程度,能够有效的将强化程度较低的注水系统转为强化程度较高的注水系统。

作者简介:

景越,男,1980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满族,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目前任职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月海项目部地质技术骨干。

其他文献
心肺联合重症超声预测早产儿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
期刊
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心电图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期刊
甲状腺癌通过高频彩超检查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分
期刊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
期刊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
期刊
超声联合多普勒血流显像在急性附睾炎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
期刊
摘要:低渗透油气资源是我国石油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产能建设规模占总产能建设70%以上,目前低渗透油气田已成为油气开发主战场。本文重点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包括水质标准要求高、注入压力高、注水工艺配套难度大、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油井产量递减速度快、地层伤害严重以及分注管柱工艺水平要求高等等,多方位剖析问题原因,所取得的认识可为同行提供借鉴经验。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解堵;技术研究1.前言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分布具有油气藏类型多、含油气层系多、分布区域广等特点,每年新发现油气藏储量中,低
期刊
摘要:对于注水开发油藏,能够“注上水、注好水”是确保注水开发效果基础,但受储层物性差、注入水质不合格等因素影响,H区块注水开发中存在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量问题,且常规酸液体系酸化效果差,措施有效期短,无法满足效益注水要求,为此开展注水井解堵技术研究,优选多氢酸酸液体系,现场应用12个注水井组,平均注水压力下降8.3MPa,日增注水量210方,阶段累增注水量6.8万方,新增注水见效油井12口,日增油26吨,阶段累增油0.62万吨,低油价下实现提质增效目的。主题词: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解堵;技术研究1.概况H区
期刊
摘要:在油气田开采准备过程中,固井施工的技术应用非常常见。也是保证油气田能够在后期安全开采的关键环节。固井施工的技术应用,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效率。本文对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固井施工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的应对措施。关键词:固井施工;问题;对策前言:在油气田的开采之前,固井施工的工程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固井施工的工厂量涉及的范围很广,体量很大,施工的周期较长,并且施工过程中的程序很多、很复杂,对于专业要求更高,因此保障固井施工的质量
期刊
摘要:随着海上油田的不断开采,利用过滤海水作为注水水源已经无法满足海上油田的开采需求。并且过滤海水会对油田管柱的腐蚀效果较为明显,与地层之间的配伍性较差。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馆陶组水源与地层的配伍性较好,是最为优越的注水水源。在海上油田开采期间,为了能够有效满足油田的开发需求,需要布置水源井,并且应当用砾石充填防砂完井方式。由于水源井普遍射孔段较长,且需要采取防砂措施,射孔和防砂风险较高,需要采取合理的完井方式,才能够确保完井作业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提高水源井的生命周期,确保注水水质满足海上油田的开采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