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游戏与快乐时光等

来源 :cookie worl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mb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16年4月23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秘鲁的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相继辞世。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2007年4月, 《cookie world》杂志提议:带孩子体验来自生活的奇妙经历,学习知识、感受生活。80年代,流行一套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几乎是每个孩子必须的读本,上面什么奇怪的东西都有。小时候看得十分认真,那些定义可谓耳熟能详。
  可惜过了好久之后,我才明白其中玄妙。
  高中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新建好的科技馆。才发现原来很多定义都可以用一种模拟的形式来表现,真实的电流其实很美丽。
  除了书本,还可以从很多地方学到知识。比如博物馆,又比如动物园。
  成年之后,我们常常发现,很多知识都来自童年,那纯真的眼眸中,世界似乎更美丽,更神奇。
  
  图书馆
  孩子需要“有意思”的阅读与成长
  TEXT / 于芷未
  
  在我们现在这个充斥着视频、图像、声音的时代,孩子似乎并不缺少“玩伴”,一台电脑,一部动画,足以让他们打发掉一个晚上的时间。
  年轻的父母也有更多的空闲来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孩子们却好象并不满足。
  于是,我们开始重新在一页页寂静的图画和文字之间寻找幸福的心灵密码。
  然而在繁华的儿童出版背后,也有不少争议,看似有益的知识宣讲解固虽然获得了家长的期盼青睐,
  但是为什么不能留驻孩子的目光呢?
  在世界阅读日到来之际,我们该为孩子准备什么样的阅读呢?
  
  His voice 听他说……
  “一个好故事可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采访对象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一方
  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个已经有55年历史的出版社,面对新一代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不断变化的阅读口味,您认为出版界应该为他们准备什么样的图书呢?
  我们主要在倡导一种“有意思的阅读”。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很茫然,因为适合孩子作为成长的养料来阅读的很少。这些年,儿童读物很繁荣,但传统的儿童文学是基于教育的文学,不过这个教育的概念有些偏狭,限于道德教育,趣味性和观赏性不够,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乃至丢掉教化的追求,最近几年时间里,我们的出版物一味迎合所谓儿童需要。比如孩子被应试教育的压迫很厉害,渴望减压,所以儿童文学一味追求轻松、搞笑。却忽视了对儿童成长密码的解码和抚摩。
  少年儿童出版社倡导的“有意思的阅读”就是要“倡导天性、率真的成长”我们的出版理念是“一任天真”,落实到出书上,比较得到读者认同的主题有二,一方面是指洋溢着生命乐趣,蕴涵生命教育主题的绘本,一方面是指浸透着“天性率真”生活趣味的儿童文学。同时引导家长参与儿童文学的吸纳中去,透过亲子阅读去聆听、感受儿童成长的真实的脚步声。我们社最近推出了几套绘本,像《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等,就是这样设计和调度家庭阅读生活的。
  
  您是怎么开始关注儿童文学的内在品质?
  我原来做学术出版,一直研究人文主义。我觉得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人文主义的价值趋向不仅存在于学术演绎之中,儿童文学领域有更鲜活的标本,后来,因为职务的调离,来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觉得倡导、发掘童年文学中的人性,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一份质朴与温暖,是不容易的,不亚于学术层面的人道主义倡导,这片园地也同样需要人文精神,需要人文主义的滋润。
  
  具体有什么细节的乐趣呢?
  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一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兔子妈妈哄小兔子睡觉,小兔子不肯睡,要妈妈讲故事。并嚷着要兔子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兔子就用手和脚比画着:“有这么大,这么高。”“爱到脚尖上了”、“从这里到远处的大树那么长”、“爱到小河的那边去了”……完全用孩子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故事的最后,兔子妈妈感动了,与小兔子一起诉说心中的爱,小兔子在爱的倾诉中进入梦乡,看着睡熟的小兔子,兔子妈妈深情地说起了小兔子的语言,“孩子,我对你的爱远到月亮上,再从月亮上返回来”。多有趣呀!
  两代人之间表达爱与被爱,这种表达的训练我们的家庭情境里以前是不多的。亲情的教育应该在家庭中是很自然的事。但我们往往会觉得直接的表达很幼稚,也容易肉麻。但长大之后,需要表达爱意的时候,要么木纳,要么肉麻。
  这是一种温暖的、亲情的生命教育,和道德教化是完全不同的。孩子成长需要的是生命的搀扶,这种搀扶就是教育。让他体会到生命发育的过程,就像竹子拔节一样。
  
  现在的孩子都很喜欢图文书,这种绘本跟时下流行的图文书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好故事可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讲小孩子的爷爷是个裁缝。用一块布做了个小棉被,小了做毯子,小了又做外套,然后又做上衣,小了妈妈说扔掉吧,结果爷爷做了背心,后来又变成手套、手帕,纽扣,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碰到困难要去想办法。一切东西都是有用的。
  这个绘本画的也漂亮,画面下面有一个老鼠洞,孩子那里的蓝布头越来越小,但是老鼠洞里的蓝布头越来越多。到最后,老鼠洞里窗帘、床单、桌布都是蓝布。画家用一块蓝布给孩子展示了对生活的丰富理解和把握。
  还有一本叫《母鸡萝丝去散步》,一条狐狸跟踪一只外出散步的母鸡,无时不想抓它。但狐狸在路上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不是被钉耙扎伤,就是被蜜蜂蛰伤,最后母鸡安全抵达鸡窝,狐狸没有得逞。这个故事讲的是对生命莫测的一种把握。一个人一生中总会有个狐狸跟在你后面,但是你要大步往前走,总会平安抵达。危险是永远存在的,不要害怕。
  面对孩子的作品一定要流淌着天性,一定要写孩子真实的生活。通过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孩子、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关注孩子的渴望。即不能像过去那样直白地道德说教,也不能一味地趣味迎合,追求无聊的搞笑,只教给孩子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
  
  儿童出版和文学给您的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做这个工作非常有乐趣,因为都是对内心的追求。这也是一种求真。孩子对世界有一种很特别的、真实的感受,这种真实让成年人感到自愧的。
  就像一个故事里讲的,妈妈要外出买老鼠药,本意是要杀灭老鼠的,但孩子不像成人那样天然地敌视鼠类,天真地问妈妈:“买药?我们家的老鼠生什么病了呀?”这里隐藏着两个世界的价值指向,成人世界总认为老鼠是有害的,而且人对动物有制裁的权利,但孩子就不这么认为。买药一定是因为谁病了,应该表达同情和悲悯,谁对谁错?孩子对弱者的关爱才是一种生命的真实,是很美好的直觉。
  做出版人其实是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也在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孩子的生活也是成人的一面镜子。现在生活压力很大,成人世界太多的尔谀我诈、人情世故,太多的消耗,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停下来,慢慢的品位内心当中的率真是多么可爱。
  我们常抱怨世界越来越荒唐,但实际上我们能够在孩子身上重拾快乐和童年的率真,只有像孩子那样率真才能保有真正的生活。   
  那如果给孩子们选择适合的图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呢?
  最重要的是不要知识导向,最好是情感导向,非功利导向,是儿童生活导向。让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活。
  知识性的内容到了他该接触到的时候自然会学到。但是在童年应该更多的感受生命、感受周围的世界,聆听自己的内心,用文学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孩子喜爱的就多接触一些,不要过分的阻碍他。
  
  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
  孩子需要的是另一种教育,一种生命的,天性的教育。什么是天性?天性就是一种没有被污染的人性。其实我们就是在守护人性当中那一点温暖的源泉,不让它过早干涸,不让它过早的被污染。
  孩子是天性率真的,这才有希望。大人已经没有希望了,因为我们过度的商业化。当然这些是必要的,但是内心当中应当保持一种张力不能完全拒绝成长,但内心当中应当保持率真。
  
  所以家长应该多从这个角度来给孩子选择图书是吗?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妈妈我有多爱你》。不要总以为陪伴孩子的时间是付出,其实这也是种享受。从孩子身上可以得到很多享受,孩子是这么的可爱。
  
  那如果给孩子们选择适合的图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呢?
  最重要的是不要知识导向,最好是情感导向,非功利导向,是儿童生活导向。让孩子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活。
  
  那国外的儿童出版是否能给国人提供一些借鉴呢?
  国外的出版物,在教育理念上跟我们不同。国外的教育看重人的能力,依据的是孩子成长的规律。我们太强调和别人比,孩子学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而国外讲究要学和他年龄相称的东西。
  成年人经常用“未来”的期许压迫“当下”的孩子,比如现在不好好学习,不学钢琴,以后没有工作、没有好的前程。其实20 年以后的世界是什么样我们是完全没有办法把握的。现在急急忙忙灌输的知识上学后是一定会学到的。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早年生活太贫乏,没有儿童文学的陪伴,几乎走过一片荒漠。所以,自己觉得对孩子有一种亏欠,要让孩子多读、早读。但是不是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不是孩子需要的。孩子需要的是交流、甚至是皮肤的触摸,撒娇……这是小动物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家长却忽略了。
  总之,国外的教育其实没有太高深的,就是掌握孩子身心发育的规律。像老子教导我们的那样,“顺其自然、无为而教”,这个“为”是指的不要太功利的教育。生命的教育是最大的教育。
  
  天文馆
  梦开始的地方
  
  如今的夜空中的繁星,在城市中充斥着的人造灯光下,显得黯然失色了。那种璀璨的星空似乎只有在电影屏幕中看到。
  每次走到动物园附近,都会不自觉地看一眼对面的天文馆,那球顶的建筑已经快埋没在一片高大建筑中了,但每每我都不会错过。依然记得第一次看到天象仪虚拟出的星空时的惊喜,好像被繁星所包围般的奇妙。
  现在人类的脚步已经跨出了地球,或许太空时代就要来临,但不要着急,我们还是从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开始,慢慢地了解这浩瀚的宇宙空间吧。
  
  His voice 听他说……
  “我的天文情结来源于童年的星空。”
  采访对象《天文爱好者》杂志社长 齐锐
  认识齐锐是一年多前去天文馆参观新馆的时候,当时聊了不少关于《天文爱好者》杂志的事情。他自己说自己小时侯就是铁杆的“天文爱好者”,这简直就是一个“梦想成真”的典型。带着一定程度的好奇,我再次拜访了他。
  
  先自我介绍一下可以吗?
  我现在在《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工作,这是一本有将近50年历史的杂志了,能够成为她的一名编辑,我感到很自豪。我的天文情结就来源于这本曾给我启蒙的杂志。
  
  是什么契机让你成为一名天文爱好者的呢?
  记得30 年前,我童年时的家乡小城,没有耀眼灯光的干扰,也没有电视的喧闹,每到晴天的夜晚,头顶就是那璀璨的星空。美丽的月亮、闪闪的群星,都深深吸引着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使我心驰神往。不知有多少次我梦中又回到那片星空下,尽情地欣赏着波澜壮阔的星河。
  
  从事现在这份工作,和童年时候的兴趣有关吗?
  从小学开始我就对星空产生了兴趣,一发不可收,至今从未间断过。那时周围没有人给我天文指导。偶然在邮局的杂志征订单中看到了《天文爱好者》杂志,便在家长的支持下,开始每年的订阅。杂志里介绍的星空知识,我总是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张漂亮的星空图片,我总是爱不释手。我最早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是1979 年的。现在我还经常拿出来翻看,儿时的情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提到天文学,给我的感觉是很专业的。小时侯你父母对你的这个爱好支持吗?
  那时,父母对我的这个爱好特别支持,不但订阅杂志,还购买了星图和其他一切与天文有关的书籍。上了中学,我开始自制小望远镜,因为那年代的在市场上基本见不到望远镜,有的话也很贵。我就用硬纸卷成筒,一端按上爸爸弄来的大镜片,又拆下一些旧的放大镜片,安在纸筒的另一端,小望远镜就初步做成了。接下来一两个月的功夫就是制作支架、手动调整装置等等配件。记得随后的几年中,每天晚上只要是晴天,这个小望远镜就会陪伴我在星空下度过。我对照杂志中介绍的星星位置,逐个开始观察它们,颜色、亮度甚至形状都有不同,多么神奇!一有机会,我就拉着父母,给他们讲天上的星星,这个叫啥名,那个是啥星。简直成了个“小专家”。
  
  你是一开始就选择了现在的这份工作吗?
  到了上大学以后,我虽然学习的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不过对天文的爱好却一直情有独钟。直到前几年,终于有机会,我便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来到了我的启蒙老师——《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工作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我所钟爱的星空,还能够接触到年轻的读者朋友们,仿佛他们就是当年的自己,正渴望着天文知识的启蒙。我想我真的了解他们的需求。为天文而工作,我感到很安心。
  
  海洋馆
  看那深深的All blue
  
  曾经多年在幼儿园担任老师的陈微,一提到孩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面露微笑。
  当问到她是什么原因来到海洋馆工作时,她淡淡地回答只是一种偶然。
  “带孩子参加夏令营活动,虽然辛苦,但每每看到孩子看着神奇的海洋生物发出“哇”地惊叹声时,又感到由衷地开心。”对于自己的工作,让我不能仅仅用“热爱”两个字去帮她概括。
  
  His voice 听他说……
  “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
  采访对象 北京海洋馆科普部科普教师 陈微
  因为中国是个以内陆城市为主的国家,似乎大家对海洋还是感到很神秘,对它很好奇?
  对,孩子们来参观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兴奋。但是,我觉得因为是内陆为主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海洋意识很单薄。孩子们的教科书上都写着我国国土面积是960 万平方公里,而实际上,我国还有将近300 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面积,这样算起来我国包括126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地。每次做讲解的时候, 我都会对孩子们说明这一点,也希望能够增加他们对这片“蓝色国土”的重视。
  
  原来我们对海洋的关注还是太少了。那么针对这方面,海洋馆方面都做了那些工作呢?
  最主要的就是针对中小学生进行关于海洋的讲座、组织科普夏令营等活动。现在,还会一些中小学的课外兴趣小组系统介绍海洋知识。另外,我们和向东小学共同编写出版了素质教育校本,已经在海淀区的中小学中进行了推广,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在全北京市进行推广。
  
  那可以介绍一下最近海洋馆有什么活动吗?
  现在我们正在组织两个专场活动。一是“中华鲟回家海洋知识大赛”,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更多地关注海洋,关注海洋生物。另外一个是“我和海洋动物做朋友”的活动,主要是征集孩子们关于海洋的绘画和手工作品,我们也会在馆里设专门的展区来展示这些作品。我们还设想能在馆内的一面墙上做一个“快乐涂鸦”,让孩子们自由地在上面绘画,用图画来表示出他们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认识和喜爱。
  
  除了告诉孩子们海洋知识和海洋动物知识,你还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告诉孩子什么?
  环保的意识。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孩子们增加环保意识,保护这些珍贵的海洋生物。
  
  你刚才提到了好多活动,那你觉得你在做那项工作的时候最感兴趣?
  应该说是夏令营活动吧。虽然这是最辛苦的工作,但却是最有意思的。要陪着孩子们一起吃住,还要做很多活动,但是得到的满足确实最大的。而且,通过夏令营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等,也比较有实际意义。
  
  就你看来,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应该说海豚和海狮表演最吸引他们,但鲨鱼是他们最喜欢的动物。表演很有趣味,而海中的霸王则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最后可以告诉我,你最想对孩子们说的是什么吗?
  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
  
  植物园
  城市里的浪漫花园
  TEXT/王雪、帆袁
  
  城市里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和公路所包围,在金属色的包围下,我们几乎忘记了绿色的存在。
  但还深刻地记着小学时学习种花的经历,当那幼小的种子渐渐发芽,然后开出美丽的花朵的一刹那,是如何地开心雀跃。
  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的观感,还有守护它的那份美好心情。
  
  Her voice 听她说……
  “植物园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之园。”
  采访对象 北京植物园科普部 朱老师
  北京某报社编辑 远方
  采访远方实在是个巧合,因为对工作人员的采访不足,所以就拉住了一个正在用数码相机拍摄草坪的游人,幸好她欣然接受了采访。
  
  经常来植物园吗?
  休息的时候,要是天气很好,就会过来。尤其是春天和秋天的时候,比较频繁。北京城内里,比较“些山滴水”,大片绿色比较少见。
  
  那你第一次来植物园是什么时候呢?
  大概是上小学,学校组织春游。之后很多年,春游的时候都会来植物园。记得初中时候,三五同行的朋友伪装伤春悲秋,哼哼着自己也不太懂的“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然后便很没公德地簇拥到盛开的桃花树下摇花枝,弄得落红如雪,还双手举起大把花瓣,想学黛玉葬花。
  
  喜欢哪个季节的植物园?
  秋天。尤其是在看红叶的季节,与其去香山当人肉罐头,不如在植物园中远眺山色,还可以看看近处的秋菊。
  
  你经常一个人来,还是和家人朋友一起来?
  有时候也会和老公一起来。少年时生活在乡村的他不喜欢城市中的烦躁,也不太喜欢故宫北海颐和园承载太多历史的重压,更懒得去春节庙会摩肩接踵尘土飞扬。植物园游人虽然如织,但花遮柳隐之中,脚步可以不紧不慢,心灵可以优游自在,享受山水之乐,也成为我们共同的梦想之园。不过,他最喜欢那些植物的名称和功用,顺便告诉我他家乡的山上也有哪些植物,我呢,就把关于这些花花草草的风花雪月人物掌故告诉他,一文一理,倒也互补天成,让我们从共同的烂漫共同走向平实的婚姻。每年与植物园的约会中,就这样多了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身影。
  
  植物园似乎是很多中小学春游必来之地,在针对这样的情况,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活动?
  我们举办的讲座都是以植物为主体的讲座,一般都会请专家来讲,内容上会比较新颖,比较有趣,来参与过的孩子会觉得比较满意。我们现在所举办的活动都是面向所有人了,不单单是儿童,而且讲座由于比较刻板,已经很少了,还是和实践相关的活动多一点。比如说我们在春节或者是暑假里面推出的一日游,有重点的带领他们参观科普馆、温室等地方,在各个馆内会有些实践的小活动。
  
  动物园
  电影院旁边的动物园
  
  记得有一部韩国电影,叫《电影院旁边的动物园》,看似风马牛不相干,却是极为喜欢。
  工作2年多之后的某一天,突然迷恋上的动物园,有空且天气良好的周末,就喜欢带上数码相机去动物园。
  有时候可以看到刨花生的猴子,有时候看到爱吃甜食、还会自己开饮料瓶的棕熊,运气最好的一次是用手机拍到了不睡觉、活力十足的大熊猫。
  于是动物园之于我,开始和电影院同等重要。
  在我的想象中,写这个剧本的女导演一定很成熟感性、又充满童心。
  对于孩子来说,动物园是这样一种存在:可爱的、凶猛的、美丽的或者灵动的生物,他们的一个不经意到举动,就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它们在提醒孩子们,这个地球上绝对不是只有人类的存在。
  它们需要和人类一起,分享这片美丽的大地。
  
  His voice 听他说……
  “喜欢动物,喜欢画画,这是孩子们的共性。”
  采访对象 动物园副馆长 张金国
  动物园里面的动物本身就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在众多的动物中,孩子们一般对哪个动物最喜欢呢?
  猴子吧,我感觉好像候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景点,毕竟猴子很可爱,很活泼,动作也很多,有的孩子到了猴山就不肯离开。除此之外,熊猫也是比较受欢迎的,除了熊猫本身的憨态可掬,我想也有一点情感在里面,毕竟那是中国的国宝。
  
  那您喜欢什么动物呢?
  熊猫。
  
  有了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像孩子们介绍动物的知识好像会有一定的优势?
  
  这个是肯定的。孩子们的天性就是喜欢动物,喜欢画画,这是孩子们的共性,应该把他们这些天性激发出来,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够亲近动物,亲近自然。
  
  去年在网上有虐猫的视频遭到很多网友的抨击,同时也会有很多流浪猫、流浪狗,感觉好像人们的爱心少了,对于孩子们应该如何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呢?
  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实孩子小时候都会不自觉地会喜欢小动物,心地很善良,像天使似的,大人应该在这个时候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这对孩子们的未来有好处。动物园会不会举办一些活动呢?
  这个当然,今年的暑期可能会举办一个适合于孩子们的夏令营的活动,主要是让孩子能够自己参加一些照顾动物的机会,比如说可以给动物打扫卫生、喂食,并且会在 科普馆里面系统地了解到很多动物的知识,可以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动物的知识、趣闻的讲解。在这个活动中,晚上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住在动物园,感受一下晚上动物园的不同,动物的夜间习性。
  
  让他们与动物零距离的接触?
  是的,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他们知道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和人一样,也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好和坏,并且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您是怎样选择动物园的工作呢?因为喜欢动物么?
  应该是吧,当时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动物园已经建设到一定规模了,听工作人员会给我将很多动物的趣闻轶事,就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选择了这个工作。
  
  那您觉得在动物园工作的人最应该具备的是什么?
  爱心和责任感,把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孩子一样的照顾,动物也是有感情和脾气的。
  
  美术馆
  孩子,需要自己发现乐趣
  TEXT / 王雪ILLUSTRATION / 中国美术馆提供
  
  “博物馆不是一个摆设,它还应当承担着公众教育的功能。”何琳说这是她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
  “我希望大家都能来美术馆,只要来参观,就能够感受到艺术的氛围。
  美术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合,它的飞檐挑角是中国建筑特征,而廊柱又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典型。
  在展示大厅中,从展品的陈列、到小物件的摆设都显示出设计的力量,可以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当然要完美的做到这一点,正是给我们的工作课题。”
  
  Her voice 听她说……
  “艺术教育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采访对象 中国美术观公共教育部副主任 何琳
  您能讲一下最近您正做的主要工作吗?
  最近美术馆正在举办“美国艺术三百年”的展览,我在针对这一展览做一些推广活动。和少年宫等机构合作,让父母带孩子来美术馆参观。同时我们还设计名为“色彩盒子”的实验课程,让孩子们在参观过后,根据对原作的印象,在我们特别设计的作业纸上进行颜色填充。孩子们的作品都非常漂亮,有很多都超出了我的预想,非常有想象力,用色极为大胆。另外,我们在大学生中也在进行积极的推广。
  
  您刚才好像着重提到色彩?
  对,儿童对色彩非常的敏感。他们敢于使用成人不敢使的颜色,比如大片的黑。因为中国古代绘画对颜色的认识和西方差距比较大,总的来说就是不够丰富和鲜明。儿童的思维还没有受到限制,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也敢于将其表现出来。作为家长,应该引导鼓励孩子,让他们对艺术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孩子判断和感受。
  
  那您能说一下,您最喜欢的颜色吗?
  我喜欢中国汉代的颜色,黑和红的搭配非常大胆,饱和度很高,西方却很少使用这两个颜色的搭配。你可以看一下古代出土的那些汉锦,非常的美。
  
  好像在我的印象里,美术馆似乎就是艺术家的殿堂,但您现在正在做的似乎是类似于教育的工作。
  对。我觉得我现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育工作。博物馆不仅仅具有收藏、研究的功能,还有教育的功能。但我们在教育方面做的还不够,就连我们这个公共教育部也才成立了两年多,有很多工作还没有做。在这一点和国外的博物馆还有差距。我也到国外的博物馆和教育学院去进行参观和交流,希望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那您能介绍一下国外的博物馆教育是什么样吗?
  我在美国的时候,到一家博物馆去看他们的教育课程。在课上,老师先让孩子看一幅画,然后让孩子用5 个形容词来形容这幅画。在孩子们回答之后,老师问孩子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我记得当时一个孩子回答说,这一定是宫廷中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表情是忧郁的。我当时很吃惊,没有想到孩子能够想到这样的事情。当时的感觉就是,我们实际上太小看孩子们的思考能力了。接下来老师又讲了关于这副画的历史故事,然后让孩子们随意发挥写一首小诗。但从头到尾,老师都没有讲到美术技巧等问题,仅仅是在引导孩子们在欣赏艺术,感受它所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和思考能力。
  
  在引导孩子思考这一点上,似乎我们的家长也做得不够好?
  的确是有一定误区,很多家长都认为必须要今后从事艺术方面的专业工作才学习艺术,另外一点就是一定要画像了。但实际上,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情商、情绪、感情等方面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您在儿童时期曾经学习过绘画吗?
  没有,但是学了声乐和琵琶。在我看来艺术是富有感染力的,我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对我的人格性情、处世方式、思考方式也都产生影响。
  
  博物馆
  好奇心是获得知识的动力
  TEXT / 王雪
  
  要想知道某种东西的全部,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博物馆。
  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几千年进化,小到女孩子窗边的芭比娃娃,都会拥有有一座专属的博物馆,让想要了解她们的孩子去一探究竟。
  
  His voice 听他说……
  “孩子们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
  采访对象 自然博物馆副馆长杨景成、首都博物馆说教部 吴明
  很多人都在谈论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但是自然环境给人的感觉过于抽象,在这方面知识的推广上您有什么看法?
  现在是计算机时代,也是多媒体时代,我们会用多媒体设备将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做成图像类的游戏,这样能够让孩子们能够明白的方式向他们介绍生态方面的知识。
  
  除此之外还会用什么形式来介绍科普知识呢?
  展览和讲座,很多人一提到讲座可能就会觉得很刻板,其实不是,我们的讲座一般都会先把对象定位在青少年,所以讲座的主讲人也会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变换很多种形式。比如说去年做了一个关于“神奇的南北极”的讲座,做讲座的专家会有针对性地做些幻灯片,会找一些神奇的动植物的图片,并且孩子们本身对南北极就充满了好奇,好奇就能够吸引到他们。
  
  好奇在知识传播的过程里面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孩子们对他们不了解的东西就会充满好奇,就会有求知欲望,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向孩子们介绍动植物的知识,能够培养他们关爱动物、关爱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最近你的工作主要是什么呢?
  四月份的时候会举办两个大型的展览,一个是“动物之美”,是有美国轮椅基金会主席贝林向博物馆里无偿捐献了价值一千万的动物标本,有来自非洲的,有来自美洲的,我们会根据这些标本举办一个大型展览。另外一个是植物展览,是原来一个植物展厅的改造,名字暂时为“植物改变世界”,设计的思路更多的重视生态环境的不同,里面会有更多的孩子们能够参与的活动。
  并且博物馆内部设立一个书吧,一些出版社捐赠的科普书我们会免费地向孩子、家长们开放。并且设立了一个叫做“探索角”的教室,主要做一些由我们管理的业务人员针对学生们做的讲座,每个周末都会开讲,很多科普知识都会在这个讲座理想学生里面介绍。
  最后扬景成说,其实孩子们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 淀,除了这种定期的活动之外,应该是融进孩子们的生活里。
  
  您一直强调孩子的参与性,这些活动怎样吸引孩子们参与呢?
  我们专门针对儿童举办的活动,一般都是馆内参观、馆内亲自动手实践活动,或者是馆外的探索活动,单纯由工作人员或者是专家讲讲解的活动比较少。这样的话就能够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乐趣,比如说年画的印制活动、风筝制作、编中国结这些既有讲解又和动手相结合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开心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这些民间工艺的由来等知识。
  
  他们参与活动和普通的讲座之间有什么区别?
  这种动手参与的活动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能够让孩子们亲自参与,不仅仅是看和听,让他们亲自制作,这样的话他通过亲身体验达到教育的目的。还有一种是户外参观的活动,主要也是注重孩子们的亲自参与,先让他们在馆内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他们到馆外亲自去感受。
  
  感觉上家长在引导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面好像也不是很到位?
  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处境很尴尬,有一些大人们也不是很了解。我们希望在吸引孩子们参与的同时,也能够借此机会向和孩子们一起来的家长们做一些文化普及工作。我们也是希望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到历史或者文物的价值,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他们接受,然后再发展成兴趣,他们会自发地去学习。
  
  科技馆
  “罗勃特会说话吗?”
  
  科技馆的全称是科学技术博物馆,非要把它从博物馆篇拉出来单独成篇决不是我的偏好。
  在国外,科技馆被昵称为“按扭博物馆”,与其说是博物馆,还不如说是孩子们另类的“游乐场”。
  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科学的趣味。
  想想看,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才让我们彻底拥有了光明;贝尔发明的电话,让生活实现了远距离通话;就连小小的婴儿用品纸尿裤,都得益于美国当年的登月计划,科技的进步正不断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要培养小小发明家,就从带他去科技馆做“游戏”开始吧。
  
  His voice 听他说……
  “保持一颗好奇心。”
  采访对象 中国科学技术馆辅导员 赵洋
  因为最近赵洋的工作比较忙,对他的采访不得不采取电话和MSN 两种“高科技”的手段来实现。一边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他还一边在自己的移动硬盘里寻找朋友在科技馆拍摄的照片。不知道拍照是不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虽然没有见到面,但通过他在接受采访时的生动表述,他的形象也渐渐在我眼前成型。不知道下次去科技馆参观时,能不能听声寻人呢?
  
  先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好吗?
  负责回答观众的问题,从展品的科学原理的讲解到指给观众去餐厅的路都是我的工作。不过最主要的职责还是向观众解释展品蕴含的科学原理,以及解答观众在动手做实验时发生的问题。在国外,科技馆也称为“按纽博物馆”,在这里通过观众操作,来了解科学原理。是有很强互动性的博物馆,这一点和其他博物馆有一定的区别,不仅仅是简单的陈列藏品,还邀请观众参与其中,在游戏的同时了解了科学知识。
  
  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罗勃特会说话吗?”有一个在科技馆里拍的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展品机器人罗勃特,在电视里它是会说话的,但实际上它不能交谈,只会指挥动作。
  
  还记得第一次做讲解的情形吗?
  第一次讲解是在观众面前做一个关于液氮的实验。第一次讲解本来就有些紧张,不巧的是,刚开始讲解时麦克又出现了问题。我不得不开玩笑说可能是液氮太冷以致电池罢工来调节气氛。接下来的讲解就顺畅了,但是这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要特别小心才行。液氮是氮气在极低的温度下形成的液体,它的温度大约在零下196 摄氏度,我要十分小心不要让它冻伤观众,但是又要让观众能亲身体验到它的温度。尤其是小朋友们活泼好动,我得时刻注意他们的动作,提醒他们不要直接触碰容器,以免发生危险。在让观众感受完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演示,就是用液氮吹气球,分量必须要合适,否则不是气球变脆,就是气球爆炸。第一次因为不熟练而倒少了液氮,气球没有反应,好在我一面讲解关于液氮的周边知识,一面抓起另一个气球来做演示。第二个气球很争气,一下子就成功了。
  
  记忆最深的是做什么讲解?
  是在科技馆四层中国古代科技展厅的一次关于拓片的讲解。我必须西装革履地做一件“艰苦”的体力活儿,用毛刷不断在覆盖着湿宣纸的石碑上拍打,在汗流浃背的同时耐心地回答观众热情的提问。
  
  最想对孩子们说的话是什么?
  保持一颗好奇心, 如果想当一个科学家,勤奋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文献
二千万美元开幕庆典,举行十年来最盛大的派对。    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被誉为全球最豪华酒店的“棕榈岛亚特兰蒂斯”(Atlantis The Palm)11月20日在迪拜正式开幕,并逆市斥资二千万美元举行盛大的开幕庆典。当地的传媒称之为“十年来最盛大的派对”,请来二千多个名人嘉宾,酒店更扬言派对的烟花汇演较北京奥运还盛大七倍。  酒店以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的古国亚特兰蒂斯为主题,占地113亩,耗
期刊
央行宣布,从今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其中降息幅度相当于今年前三次(每次0.27个百分点)的四倍,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   央行还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期刊
这次金融危机是从购房的次贷引发的。在中国房地产界也有人不断地创新,如:“保租销售”、“无理由退房”、“零首付”都有可能演变成为没有监管的金融产品。万幸的是在中国远远没有美国人搞的这样大。    “旧营销”涅槃,  “新品牌”初生  建业 2008.11  宏观调控以后,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房地产市场的生态被破坏了,房地产品牌形象也遭到了破坏,我们现在来重建它,需要有更多的智慧、更具战略性的眼光,更
期刊
陶冬: 中国经济三年起不来  在需求突然软化之下,中国经济进一步大幅放缓难以避免,银行可能在今后两年面临2%-4%的新增不良贷款,中小企业、材料工业、房地产业均面临倒闭潮,消失多年的三角债问题也可能死灰复燃。中国经济明显失速大局已定。如果统计数字不受人为干扰,中国经济增长可能面对的不是“保八”,甚至“保七”的战斗。    茅于轼:中等收入家庭应该租房子住  11月25日在中山大学岭南创业与投资协会
期刊
关键还是要有虔诚和善良的心,这样神明必会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保佑你。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信仰佛教,一直到现代社会。为趋吉避凶,或出于一种个人信仰。  信仰佛教的善男信女,有些人定期到庙里烧香,有些人则除了去庙里烧香外,为了表示对神明的虔诚,还会在自己家里或办公室设置神位,早晚供奉,以保佑自己和家人健康、顺利、平安。  可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神位应该怎样设置才是正确的。  神位如果设置得当
期刊
从北京、南京、深圳到上海,为数众多的房地产企业均已进入一个人力资源的收缩期。    年中以来,房地产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瘦身”行动。  早在8月初,在重庆市江北区某房地产企业上班的近10名员工收到了公司下发的停止续约书和提前解约书。据称,公司员工总数为60多名,裁掉了10人,裁员幅度达17%。  而重庆市目前像该公司一样裁员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至少有10家,企业闪电裁员后,许多原来十几、二十几
期刊
在地产“黄金十年”中,最好的设计蜕变为“卖点”最多的设计。    眼下,次贷危机触发的金融危机正逐步影响全球的实体经济,建筑设计公司的最大客户——房地产业在经历了1998—2008年的“黄金十年”后,正从“夏天”步入“冬天”,业内交流的热门话题之一是:如何过冬?什么时候能再迎来“夏天”?   这种市场变化必将对建筑设计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技术上说,就是“销售导向型”技术转变为“终端消费者导向型”
期刊
中国农村有建设用地24800万亩,其中80%是农民的宅基地。如果2亿亩宅基地商品化或者流转,将给人带来无限遐想。    当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让“土地”成为热门话题之时,天津早已在城郊不少乡镇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土地变革,政府强力主导下的农民宅基地换房,释放出农村土地改革破局的强劲信号。  宅基地换房农民愿意吗?换成楼房之后,宅基地如何处置?从农民变成小区居民,他们靠什么生存?这场土地革命对目前的房
期刊
他是把花旗拉出这场危机的合适人选吗?是的。    2005年3月,在意识到自己已经输掉摩根士丹利“二把手”位置后不久,克拉姆·潘迪特(Vikram Pandit)穿上了外套,走进了纽约的黑夜,从此告别这家他待了20多年的银行。   他以前的同事回忆道,他没有向同事含泪告别,也没有扔下气话,就悄悄离开了,几乎没有人察觉。自上世纪70年代初,潘迪特离开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家乡,来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上学起
期刊
市场会越来越公平,绝对是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    “1.5万元拥有自己的房子,超低首付,超低月供,每月642元,比房租还少的还款额,成就您郡主的梦想!”这是北方某市时下的楼盘广告语。  作为房地产营销的重要手段,房地产广告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不过,与以往那些“不只是世界级豪宅,更是典范豪宅”、“还原西班牙,再造新城邦”等“炫富”广告相比,可以发现,今年的地产广告更直白务实。    看来,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