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思想的理论渊源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根据历史形势的变化,本着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和“一纲四目”的方针政策。“一纲四目”成为“一国两制”思想的理论渊源。
  [关键词]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一纲四目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的伟大杰作,为实现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作出了历史贡献,但它的理论渊源则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和平统一”思想。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根据历史形势的变化,本着国家利益至上原则,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及谈判解决港澳问题的方针政策,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一纲四目”政策成为“一国两制”思想的理论渊源。
  
  “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祖国统一大业虽然涉及港澳台三部分,但从始至终,台湾都是统一大业的核心和关键。因为解决港、澳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收回被占的国土,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但台湾问题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问题,其中还有美国的干涉和阻挠。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是内战及祖国统一的自然延续,所以实现统一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是围绕台湾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是通过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但在国家统一方式上,武力不是唯一选择,相反,并不排斥而且会极力争取政治解决即和平统一的可能。1945年国共双方的重庆和谈,1949年新的国共谈判,北京、绥远、湖南、新疆、西藏等地方的和平解放都说明,只要有和平统一的可能,共产党人都会尽力争取。台湾问题也是如此。
  1949年2月同米高扬会谈时,毛泽东就指出:“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指台湾)去”,“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说明毛泽东已开始考虑和平解放台湾。事实上他也开始了相应的准备工作。1950年3月11日,毛泽东致电张治中:“先生现正从事之工作(指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极为重要,尚希刻意经营,借收成效。”
  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日趋和平,海峡两岸关系也趋于缓和。所以毛泽东重新开始了探索,并于万隆“亚非会议”前后,由周恩来正式提出“和平解放台湾”方针。1955年4月23日在印尼总理的午餐会上,周恩来第一次向世界公开透露中国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意图:“中国有权用一切方法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的方法”,“中国人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并将后一段话打印发给记者,这标志着我党在台湾问题上正式出现了新转变。
  同年5月13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周恩来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方式”,我们“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引起全世界的强烈反响,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正式从“武力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1956年后,党和政府对台政策更加具体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原则、方针和具体政策。1956年1月25日的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指出:“那里(指台湾)还有一堆人,他们……如果愿意回来,……我们都要欢迎”;“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哒是我党第一次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构想。同年1月30日的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宣布了对台湾的方针和具体政策。十分遗憾的是,因1958年“炮击金门”,国共沟通的工作陷于停顿。
  
  “一纲四目”的提出
  
  “一纲四目”是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正式提出的。其实早在1956年党中央就通过非正式渠道提出了类似构想。1956年4月,章士钊到香港,交给许孝炎一封党中央专门写给蒋介石的信,许直接交到了蒋介石的手中。信中主要内容与后来的“一纲四目”相差无几。这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关于“一国两制”的最早设想。1956年10月7日,毛泽东、周恩来再次接见曹聚仁时初步提出了“和平解放”后的内外政策:“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照旧。”这是我党最早公开的“一国两制”设想。
  1957年党中央通过宋宜山,向国民党当局转达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意见,标志着我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深化。1958年10月13日接见第五次来京的曹聚仁时,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台湾可以保留军队:台湾如果回归祖国,可以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蒋介石可以搞他的一套;关于军队问题,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
  20世纪60年代初,党和政府根据变化的形势,正式提出了“一纲四目”,标志着对台政策正式从“和平解放”调整为“和平统一”。1960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毛泽东和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和海峡两岸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对台工作的总方针,内容与后来的“一纲四目”完全一致。1961年6月13日毛泽东第一次公开对外谈及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如果台湾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胚。”
  1963年,周恩来将我党对台湾的政策总结为“一纲四目”。“一纲”是处理台湾问题的最基本原则,即台湾与大陆必须统一,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四目”是台湾回归祖国的具体方案。并于1963年1月4日通过张治中写给陈诚的信转告了国民党当局,在岛内引起强烈反响,台湾国民党当局有所触动,多次秘密派人进行了试探接触,先后有李次白(商人,其妹是陈毅的大嫂)、曹聚仁(记者)、宋宜山(“立委”)等来大陆。毛泽东、周恩来也多次与台湾进行联系,商谈台湾回归祖国的条件。特别是章士钊,几度赴港沟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十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和平统一一直未能实现。
  “一纲四目”是当时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后来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和理论源头。它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党对台政策正式从“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其中已经包含后来“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一纲四目”的实质就是“一国两制”
  
  正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探索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邓小平才在新形势下提出“一国两制”概念,并创造性地实践于港澳问题上。“一纲四目”的实质就是“一国两制”。第一,目标和核心相同,即“一国”。二者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而根据不同的历史形势提出来的。第二,方式或手段基本相同,即和谈。二者都强调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又不放弃武力。前者以武力统一为主,和平谈判为辅;后者以和平谈判为主,武力为必要的后盾。第三,基本政策相似,即“两制”并存。二者都强调统一后维持现状,即港澳台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但前者最终以“一制”为目的,“两制”是暂时的;后者是“两制”并存,相互竞争和促进。第四,依靠的力量基本相同,主要靠执政当局谈判来实现。对于台湾问题,“既寄希望于当局,又寄希望于人民”,工作重点都是放在执政党和谈——第三次国共合作上;对港澳问题,通过两国谈判来解决。
  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不同,时代各异,两套方针政策各自的命运也不相同。第一代领导人虽然经过多次努力,做了大量工作,无奈阴差阳错,并没有来得及公开实践,还没有更多地细化和系统化,更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而,正是有了他们的探索,才为第二代领导人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本人就是“和平解放台湾”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了解、熟悉第一代领导人的良苦用心,抓住历史机遇,继承、发扬并不断完善了前人的“和平统一”思想,不仅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概念,还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系统阐述,而且用来成功地解决了港澳问题,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使“一国两制”成为有理论、有政策、有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其他文献
公元805年春,谪居阳山的韩愈遇赦北归,至郴州俟命。八月,授江陵府法曹参军。九月赴任途经衡山,谒衡岳庙,作诗题于门楼。衡山是雄伟奇险的五岳名山,衡岳庙是“秩比三公”的尊贵神庙,两者无疑是庄严肃穆的客观存在。韩愈两年前因论事切直得罪权要而被谪阳山,本年遇赦又受压制不得回京,此时的诗人无疑怀有悲愤难抑的内心情思。这两个互相矛盾的主题如何表现在一首诗中?刘学锴先生的解读是:“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可以用借
[摘要]孙中山的人口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对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孙中山人口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轨迹为线索,阐述其在辛亥革命前后关于人口思想的演变过程,并以翔实的史料对他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评价。  [关键词]孙中山 人口质量 人口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人口问题已引起思想家们的充分重视,出现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孙中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具有鲜明的特点,即辛亥革
[摘要]君子美德既是古老的理想模式,又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根本要求。审视古代君子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所迫切需要的。社会应创造君子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法律环境、民主政治、富裕的经济、良好的社会风尚等。  [关键词]君子人格 实现条件 客观环境    罗国杰先生指出:“我们需要新时代的君子和圣贤”。但是君子是在社会中才能得以成长起来的,离开了一定的社会环境谈论君子的成长
我跳进车,漫无目的地向前飞驰,接着轰的一声,车撞在了电线杆上。再接下来我进了监狱。我记得当时有一大堆胳膊、腿和拳头,我被他们按在最底下,拼命反抗,又是抠人眼睛又是掐人脖子。但是,当我到达监狱的时候却毫发无损,他们一定是轻轻松松就把我给制服了。星期一我受到了干扰治安和蓄意损毁财产的指控,也认了罪,本来他们可以指控我更重的罪:偷车和拒捕,但因为那天是1967年的感恩节,而且我只有十八岁,以前也没犯过什
日本的《诗品》研究,作为日本六朝文化和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聚焦点,有其特色。  去年,许昌大学的谢文学先生要我写点介绍日本研究《诗品》的文字,当时因为杂事缠身,加上身体不佳,拖宕至今。内心诚感不敬。而债还是要还,因此近日从手边所有的资料,根据自己读书所得,谈谈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有关《诗品》研究情况,或可给有关的朋友参考,也呈请方家斧正。  先介绍一下日本当代《诗品》研究的背景。  日本当代的
【摘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党建思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密切和干部职工的关系,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党建 挑战 创新 民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
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有一间“失恋博物馆”,创办人欧琳卡·维什蒂查和德拉仁·格鲁比西奇曾经是一对恋人,分手后,他们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把与恋情有关的东西全部扔掉,而是保留了下来,并就此开始向全世界收集“爱的遗物”。2006年至今,“失恋博物馆”走过了27个国家,并于今年来到了中国上海,展开它的第50场展览。  玩具、情书、撕碎的照片……一件件或大或小的物件,一段段关于失去的恋情的话语,爱情让人微笑,
他邦遇奇字  他邦遇奇字,宛如逢故人。  搔断发数茎,相亲不识名。  20世纪80年代末,我抵达福冈的第二天,就在街上看到一家餐馆的招牌,赫赫然写的是“悟空”两个字,顿时倍感亲切。想不到老孙一个筋斗云,竟然翻过了大海。汉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比起悟空的筋斗毫不逊色。于是,看到有汉字的地方,就不禁多看几眼。看得多了,问题就来了,就是那些招牌上的字,也有些竟然让我这个汉字的故乡人不认得。  一是木材店的
[摘要]大学生“村官”中途流失现象严重,主要是因中国传统文化“官本位”思想影响、人员选择不当、农村就业环境整体情况较差等八种因素造成。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选择恰当的人员,搭建有效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方面启动大学生新农村就业计划。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流失 原因 对策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
《神仙传》  何允中辑《广汉魏丛书》本《神仙传》收录神仙九十二人,其中有两个人与《列仙传》重复(彭祖和广成子,后者即《列仙传》里的容成公)。仅就两部书收录的人物身份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如前述在《列仙传》里,所录仙人基本是想象出来的;而《神仙传》里则基本是真实的或假托为真实的人物:如老子、墨子是诸子百家中的道、墨两家的创始人;刘安、孔安国、孙登、郭璞等是历史上著名人物,郭璞还是后至两晋之际的人;张道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