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理念与策略的历史变迁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理生理过程复杂,从而导致治疗决策困难。SAP的治疗理念历经多次变迁,在保守治疗为主和外科治疗为主间徘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Werner Koerte等陆续报道外科治疗SAP成功案例,并使外科手术在未来的30年内占据了SAP治疗的主导地位。继而,陆续有保守治疗SAP成功的案例报道。Peter Walzel在1929年提出保守治疗SAP的疗效优于手术治疗,致使内科治疗开始占据主导。20世纪60年代,SAP治疗再次偏向外科,并且以早期手术为主。直至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保守治疗发生无菌性坏死的SAP效果优于手术治疗,且延迟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才使SAP治疗理念再次发生改变。在钟摆式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SAP现代治疗策略:SPA前期以器官支持治疗为主,后期探索最佳手术时机,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是最基本的原则。尽管如此,目前SAP病死率仍为5%~20%,从事胰腺外科的医师仍应以提高SAP的治疗效果为历史使命,进一步努力研究与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自体血回收的可靠性。方法选择术前超声和磁共振诊断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和/或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术患者15例,年龄20~35岁,体重55~75 kg,孕周≥36周,术中将术野出血和羊水一同收集到储血罐内,经过洗涤的回收血利用重力作用通过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采集胎儿娩出后的母体静脉血样、洗涤前血样、洗涤后血样和过滤后血样各20 ml,采用巴氏染色法检测胎儿鳞状上皮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椎旁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拟在椎旁神经阻滞下行单侧乳腺肿块区段切除术女性患者48例,年龄20~64岁,BMI<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4):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采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行术侧T4椎旁神经阻滞,分别局部注射罗哌卡因(R组)或罗哌卡因与20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患者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的准确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200例,孕周36~42周,年龄19~40岁,BMI 20.5~35.1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术中采用Masimo Radical-7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仪监测Hb(SpHb)。分别于切皮前(T0)、胎盘娩出后(T1)、子宫止血缝合后(T2)、手术结束(T3)时抽取桡动脉血样2 ml,测定全血Hb(tHb),并于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手术指征、时机及方式对改善坏死性胰腺炎外科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AP)患者5 538例,其中CT影像确诊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2 415例,筛选出首次外科干预即在该科进行的坏死性胰腺炎患者732例纳入研究。男性439例,女性293例;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45岁。732例患者中,行腹膜后微创清创引流2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