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学现象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厌学直接导致学业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形成。如果我们没有给予正确的疏导,那么势必影响学习,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厌学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包括外部的原因又包括学生自身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学校的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有些孩子的厌学现象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
1.父母的期望过高及要求过严。“过高”的期望值,指的是超过孩子实际能力范围的期望。比如:孩子学习一直很努力很刻苦,但由于先天原因成绩就是很低,本来在班里处于中等的位置,可是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当上班级的“领头羊”。只要孩子没有满足他们的期望,他们就会不满意,对他严厉批评,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不当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陪读,就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陪在身边监督并管理。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得知每年都有大部分的家长新加入的陪读的队伍中。但陪读也是既有利又有弊的。
不当的陪读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大大降低其学习的自觉性。
3.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许多家长信奉所谓“树大自然直”的道理,以为既然减负了,那么课余时间就该由孩子自己孩子支配。但是这些家长忽略了小孩子的自制力差,禁不住游戏厅、网吧等外界事物的诱惑,长期的放松就会导致学生无心恋学,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度。认为对孩子的特长培养“多多益善”,与前一种家长的思想恰恰相反,许多家长盲目从众,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学舞蹈,也急忙送自己家的孩子学,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书法,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特长班报了一大堆,就想要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很多情况下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致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
二、学校教育偏差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果学校教育出现偏差,就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在大力推行,但一级级考试仍未取消, “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分数、追求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除了一门门课程外,还有与之相应的练习册、自测题等额外的负担,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惜剥夺学生的兴趣爱好。反复的训练、频繁的考试,学生极易形成焦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面对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必然会选择逃避学习。
2.教学内容难度大。65%的教师提出我国所使用的教材比国外同年级的教材要难出两个年级,若按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会有很多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大部分学生也反映教学内容难、有的地方听不懂,学起来没意思。
3.教学趣味性不高。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课堂讲解多引导少,死记硬背多形象教学少,作业考试多动手操作少。学校普遍存在着不分学习对象,学生特点和兴趣,上课满堂灌,学习好坏成绩看的倾向,枯燥乏味的课堂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索。
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厌学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外,学生自身的诸多因素也会引起厌学情绪。学生自身存在如下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是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是每一个人进行学习的内动力,是前进的航标。目标愈明确,学习劲头愈浓,前进愈快。因此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而厌学情绪突出的学生,普遍缺乏生存的危机感,根本不了解当今时代是只有知识才能在社会上有一条“生活出路”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学生认识不到学习与个人前途、个人命运的密切联系,由此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兴趣情绪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与乐是不分的。然而有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心情好了我就学,心情不好我就不学,视“兴趣”而学,视“教师”而学,这类学生在上喜欢的老师上课时就表现得积极主动;在他们不喜欢的老师给他们上课时,他们便怨天尤人,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情绪,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以随便应付的方式来做消极抵抗。
3.人际关系差。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现象,我们首先应该配合家长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从学校方面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常与家长沟通、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学生厌学。学生自身也要注意明确学习目的、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自信心等使他们仍对学习充满兴趣,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一、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有些孩子的厌学现象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
1.父母的期望过高及要求过严。“过高”的期望值,指的是超过孩子实际能力范围的期望。比如:孩子学习一直很努力很刻苦,但由于先天原因成绩就是很低,本来在班里处于中等的位置,可是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当上班级的“领头羊”。只要孩子没有满足他们的期望,他们就会不满意,对他严厉批评,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不当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陪读,就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陪在身边监督并管理。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得知每年都有大部分的家长新加入的陪读的队伍中。但陪读也是既有利又有弊的。
不当的陪读不但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大大降低其学习的自觉性。
3.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许多家长信奉所谓“树大自然直”的道理,以为既然减负了,那么课余时间就该由孩子自己孩子支配。但是这些家长忽略了小孩子的自制力差,禁不住游戏厅、网吧等外界事物的诱惑,长期的放松就会导致学生无心恋学,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度。认为对孩子的特长培养“多多益善”,与前一种家长的思想恰恰相反,许多家长盲目从众,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学舞蹈,也急忙送自己家的孩子学,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书法,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特长班报了一大堆,就想要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很多情况下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致使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
二、学校教育偏差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如果学校教育出现偏差,就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在大力推行,但一级级考试仍未取消, “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分数、追求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除了一门门课程外,还有与之相应的练习册、自测题等额外的负担,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惜剥夺学生的兴趣爱好。反复的训练、频繁的考试,学生极易形成焦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面对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必然会选择逃避学习。
2.教学内容难度大。65%的教师提出我国所使用的教材比国外同年级的教材要难出两个年级,若按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会有很多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大部分学生也反映教学内容难、有的地方听不懂,学起来没意思。
3.教学趣味性不高。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课堂讲解多引导少,死记硬背多形象教学少,作业考试多动手操作少。学校普遍存在着不分学习对象,学生特点和兴趣,上课满堂灌,学习好坏成绩看的倾向,枯燥乏味的课堂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索。
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厌学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
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之外,学生自身的诸多因素也会引起厌学情绪。学生自身存在如下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是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是每一个人进行学习的内动力,是前进的航标。目标愈明确,学习劲头愈浓,前进愈快。因此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而厌学情绪突出的学生,普遍缺乏生存的危机感,根本不了解当今时代是只有知识才能在社会上有一条“生活出路”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学生认识不到学习与个人前途、个人命运的密切联系,由此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兴趣情绪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与乐是不分的。然而有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心情好了我就学,心情不好我就不学,视“兴趣”而学,视“教师”而学,这类学生在上喜欢的老师上课时就表现得积极主动;在他们不喜欢的老师给他们上课时,他们便怨天尤人,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情绪,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以随便应付的方式来做消极抵抗。
3.人际关系差。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现象,我们首先应该配合家长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从学校方面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常与家长沟通、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学生厌学。学生自身也要注意明确学习目的、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自信心等使他们仍对学习充满兴趣,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