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素养初探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ange0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指出:数学是问题。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创新可言?要保护和发展中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从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入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数学问题素养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中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是培养中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中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中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中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将问题贯穿于数学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是培养中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及在这方面所作的尝试谈几点。
  一、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素养的措施
  1.营造自由氛围,使中学生敢问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数学问题素养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中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素养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中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中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要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中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中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中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学问题素养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使中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中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去探求,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数学教学方法,要善于打破教材条条框框的束缚,引入中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特别是联系一些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以及发生在中学生周围和身边的问题,使每堂课都有新异的信息,并通过图画、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数学教学手段来让中学生掌握,避免内容的枯燥和方式的呆板化。
  3.交给中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善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中学生无疑可问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求中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弄懂课本上的基本原理,这是中学生基本的理论武器,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其次,要求中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要他们多关注新闻事件,多读报刊杂志,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然后尝试用课本上学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社会现象,看看课本所讲与社会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会不一致。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导中学生针对教材的课题、重要原理等内容有意识的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进而来增强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提高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鼓励中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数学教学观。现代的数学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中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中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让中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中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二、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素养的体会
  1.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素养,有利于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是中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能使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中学生自己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发展。
  2.培养数学问题素养,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史上几乎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强调数学问题素养不但能促使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能促使中学生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会得以发展。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数学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中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更好地考虑怎样培养中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中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强烈数学问题素养的中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他们又在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才能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可以这样说,加强对中学生数学问题素养的培养,必然会使中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提高中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泉小学
其他文献
甘村是玉林市成均乡的一个山村。全村有11个生产队,198户,总人口1065,劳动力484人,有山地而积11050亩,水田1057亩,人均有田一亩,有山十亩。由于地处六万山脚,土地肥沃,雨量
汉江油田物探公司承担的一项石油物探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将于2009年发布出版。2008年3月石油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物探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汉江物探公司制定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具有生长快、干形直、抗性强等特点,被群众广泛栽培。但池杉种壳坚硬,育苗时出土慢且很不整齐,给培育优质壮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19
摘 要:通过有效备课、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场等策略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因此而形成“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的真正有效的生物教学课堂。  关键词:生物教学有效课堂 策略    “有效课堂”的提出,是对目前中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导致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教师对新教材和新课标解读不深刻、对学生把握不到位、对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甲酰四氢叶酸、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FOLFOX)联合化疗6周后,中断化疗或采用甲酰四氢叶酸和氟尿嘧啶维持治疗作为一线方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 Objec
班集体不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活动的基地,自我教育的课堂。作为一个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
外国军队撤出,外国石油人士入场。伊拉克人可能担心,他们的能源资源会遭到贱卖,但他们无需忧虑。巴格达拍卖的8个油气田的经营权条款是如此苛刻,以至于其中2个油气田竟然找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三个方面阐述怎样优化生物教学,培养
作为一门兼具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学科,地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式教学法运用在地理课堂上教学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28页教学目标:1.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