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根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绘画教学,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
【关键词】幼儿 绘画教学 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200
教师开展绘画指导,帮助幼儿从乱画向有目的的画画转变,将简单的线条组成图形。这一时期教学绘画,要顺应孩子“物我同一”的心理特征,组织有趣味、游戏化的规划活动,避免幼儿对绘画有厌烦情绪,同时也使其感受绘画带来的成功。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任何的艺术都切实来自于实际生活,然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较为有限,因此缺乏对艺术的直接敏感接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绘画教学的质量,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例如,针对线条的绘画学习时,可具体设计一个拆毛衣的活动,尽管毛线是歪曲的,但在缠起来过后就变成了直线,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升学习兴趣。在学习完直线的绘画后,可让幼儿继续将毛线弯曲,从而达到曲线绘画的教学引导目的,切实激发幼儿对绘画的认知价值,在更为轻松、有序、活泼的氛围下展开绘画。幼儿相比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更强,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对色彩、造型的热情,以求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对绘画的认同,达到玩中有学的深层次意义。此外,幼儿尽管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其注意力和集中精神都相对较为薄弱,所以教师要定期将不同的绘画工具、引导工具进行改变,以求更好地把控学生对绘画的学习热情,持续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二、培养习惯,提升能力
(一)活动开展
绘画是幼儿正式用笔的第一契机,在绘画的过程中要切实根据幼儿的特点,尽量选用相对较粗且短的画笔,由于幼儿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无法长时间紧握画笔,因此选择上述特征的画笔。教师还需要提出一定明确的要求,强调幼儿依据规范绘画。为了营造更好的氛围,教师还可以在作画的过程中适度播放轻音乐,使得幼儿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下创作。此外,在教师展开对幼儿的指导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耐心与端正的态度,以免打击到幼儿脆弱的心灵,造成幼儿的学习热情不断降低,教学效果也日益降低。
(二)培养习惯
除了对绘画技巧的教学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例如每一个绘画工具都需要摆放整齐,不能将画笔或颜料直接与嘴巴接触等,教师要通过儿歌等方式,在潜移默化间让幼儿牢记绘画规则。在每一次的绘画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自主收拾自己的工具。针对幼儿年龄较小的特点,可采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拟人化语言加以提醒,如每一个笔盖都是笔的帽子,必须给他们带好才能防止他们着凉感冒。而油画棒外面身穿不同的颜色衣服,幼儿不能撕掉他们的衣服,防止他们生病。而绘画的材料则需要以组为基本单位,让幼儿有针对性、有需求地去拿,以防幼儿产生浪费颜料、浪费材料的不好习惯,保证绘画教学的可持续化进行。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保护好自身的绘画作品,不能在绘画后直接将作品丢弃,而是要妥善保存起来,为日后的绘画夯实基础,提升幼儿对作品的信念感。为了培养幼儿尊重作品的习惯,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透明的绘画作品展示盒,悬挂在幼儿可以接触到的主体墙上,这样,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幼儿就会主动地将自己的作品放到主题墙上,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整理作品的习惯,同时也方便自己和同伴欣赏。
三、为幼儿探索学习提供机会
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天马行空的,永远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应当相信他们的无限潜能,把时间、空间留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尝试探索,并鼓励他们在探索中能够持之以恒。教师应关注好操作过程对幼儿的能力提高,千万不要在幼儿创作时提前介入,限制其想象。
例如,在《鞋底花纹》这个中班绘画活动中,活动的重难点就是掌握对称的画法。在活动中发现:有的幼儿是左边画好一个图案后马上在右边相同的地方也画一个相同的图案;有些幼儿则是先画好其中一只鞋底后再按照画好图案画另外一只鞋底。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去干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而是在所有幼儿都完成后请大家一起观察、比较。幼儿最终通过比较发现,其实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只不过第一种方法操作起来更简便,不容易漏掉其中的任何一个图案。可见幼儿在绘画中也能自己发现一些更加行之有效的技能技巧,教师不妨让他们自己来试一试。
四、充分展示和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在绘画教学中,孩子的作品一旦受到了教师的认可或者赞许,就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创作热情,由此增强绘画的自信,孩子今后的作品也會越来越好。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以范画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应当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作品,会导致孩子逐渐丧失创作兴趣,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绘画的信心。除了教师的评价外,孩子的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孩子的自我评价较为简单,但假如长期忽略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顺其自然鼓励孩子积极进行创作,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可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预留一块属于孩子的空间,让孩子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展示在小天地中。当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教师鼓励孩子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吸取一些优秀的绘画经验,使孩子今后的绘画作品能够充满生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师,应当采用趣味化的语言,选择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使孩子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认真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取得进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郑丽娟.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7(02):82-83.
[2]谢燕.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114+116.
[3]范玲燕.优化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3(13):81-83.
【关键词】幼儿 绘画教学 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200
教师开展绘画指导,帮助幼儿从乱画向有目的的画画转变,将简单的线条组成图形。这一时期教学绘画,要顺应孩子“物我同一”的心理特征,组织有趣味、游戏化的规划活动,避免幼儿对绘画有厌烦情绪,同时也使其感受绘画带来的成功。
一、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任何的艺术都切实来自于实际生活,然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对较为有限,因此缺乏对艺术的直接敏感接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绘画教学的质量,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例如,针对线条的绘画学习时,可具体设计一个拆毛衣的活动,尽管毛线是歪曲的,但在缠起来过后就变成了直线,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提升学习兴趣。在学习完直线的绘画后,可让幼儿继续将毛线弯曲,从而达到曲线绘画的教学引导目的,切实激发幼儿对绘画的认知价值,在更为轻松、有序、活泼的氛围下展开绘画。幼儿相比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更强,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对色彩、造型的热情,以求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对绘画的认同,达到玩中有学的深层次意义。此外,幼儿尽管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其注意力和集中精神都相对较为薄弱,所以教师要定期将不同的绘画工具、引导工具进行改变,以求更好地把控学生对绘画的学习热情,持续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二、培养习惯,提升能力
(一)活动开展
绘画是幼儿正式用笔的第一契机,在绘画的过程中要切实根据幼儿的特点,尽量选用相对较粗且短的画笔,由于幼儿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完全发育,无法长时间紧握画笔,因此选择上述特征的画笔。教师还需要提出一定明确的要求,强调幼儿依据规范绘画。为了营造更好的氛围,教师还可以在作画的过程中适度播放轻音乐,使得幼儿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下创作。此外,在教师展开对幼儿的指导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耐心与端正的态度,以免打击到幼儿脆弱的心灵,造成幼儿的学习热情不断降低,教学效果也日益降低。
(二)培养习惯
除了对绘画技巧的教学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例如每一个绘画工具都需要摆放整齐,不能将画笔或颜料直接与嘴巴接触等,教师要通过儿歌等方式,在潜移默化间让幼儿牢记绘画规则。在每一次的绘画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自主收拾自己的工具。针对幼儿年龄较小的特点,可采用更为生动形象的拟人化语言加以提醒,如每一个笔盖都是笔的帽子,必须给他们带好才能防止他们着凉感冒。而油画棒外面身穿不同的颜色衣服,幼儿不能撕掉他们的衣服,防止他们生病。而绘画的材料则需要以组为基本单位,让幼儿有针对性、有需求地去拿,以防幼儿产生浪费颜料、浪费材料的不好习惯,保证绘画教学的可持续化进行。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保护好自身的绘画作品,不能在绘画后直接将作品丢弃,而是要妥善保存起来,为日后的绘画夯实基础,提升幼儿对作品的信念感。为了培养幼儿尊重作品的习惯,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透明的绘画作品展示盒,悬挂在幼儿可以接触到的主体墙上,这样,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幼儿就会主动地将自己的作品放到主题墙上,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整理作品的习惯,同时也方便自己和同伴欣赏。
三、为幼儿探索学习提供机会
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天马行空的,永远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应当相信他们的无限潜能,把时间、空间留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尝试探索,并鼓励他们在探索中能够持之以恒。教师应关注好操作过程对幼儿的能力提高,千万不要在幼儿创作时提前介入,限制其想象。
例如,在《鞋底花纹》这个中班绘画活动中,活动的重难点就是掌握对称的画法。在活动中发现:有的幼儿是左边画好一个图案后马上在右边相同的地方也画一个相同的图案;有些幼儿则是先画好其中一只鞋底后再按照画好图案画另外一只鞋底。在幼儿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去干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而是在所有幼儿都完成后请大家一起观察、比较。幼儿最终通过比较发现,其实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只不过第一种方法操作起来更简便,不容易漏掉其中的任何一个图案。可见幼儿在绘画中也能自己发现一些更加行之有效的技能技巧,教师不妨让他们自己来试一试。
四、充分展示和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
在绘画教学中,孩子的作品一旦受到了教师的认可或者赞许,就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创作热情,由此增强绘画的自信,孩子今后的作品也會越来越好。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以范画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应当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作品,会导致孩子逐渐丧失创作兴趣,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树立绘画的信心。除了教师的评价外,孩子的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孩子的自我评价较为简单,但假如长期忽略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顺其自然鼓励孩子积极进行创作,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可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预留一块属于孩子的空间,让孩子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展示在小天地中。当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时,教师鼓励孩子相互欣赏,相互交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吸取一些优秀的绘画经验,使孩子今后的绘画作品能够充满生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师,应当采用趣味化的语言,选择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使孩子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认真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取得进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郑丽娟.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17(02):82-83.
[2]谢燕.小班幼儿绘画教学指导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2):114+116.
[3]范玲燕.优化幼儿园大班日常绘画教学中评价环节的组织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3(1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