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利用音乐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音乐教育通过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感知、音乐兴趣、音乐情感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欣赏音乐时,通过感受音乐语言,体验音乐情感而产生联想与想象,由描绘性音乐或情节性的音乐而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可以引导学生想像大自然的风光,捕捉田园生活的清新,自然,淳朴的气息,如欣赏《命运》交响曲时,激昂有力的音乐,使人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意志坚强者,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其坚韧心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二、利用音乐教育培养中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由于父母长期的包办式教育,部分中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不高,他们常常会出现意志消沉,过于悲观等心理,导致他们对社会、对现实失去信心,对学习和生活失去积极性。正确认识社会并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能使中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从而正确地对待生活。音乐教育的开展,既能使他们在音乐课上感受音乐的美,又能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中学生能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待社会,端正生活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很多的音乐作品是描写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的,比如《妈妈的红头巾》、《妈妈的生日》等描写母亲;《每当我从老师窗前起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描写教师;《咱当兵的人》、《为了谁》等描写军人。学生通过对这些描写不同角色的作品的学习,可能进一步的认识这些承担不同社会分工的社会角色,理解他们的责任、劳动与情感,从而培养了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音乐教育特别有益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人们很早就知道音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如:母亲们懂得用“摇篮曲”使孩子安静入睡,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情感的变化,使人精神愉悦,机体放松,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内分泌,在全身舒适的情况下进入梦乡。
  现在,音乐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与心理治疗。意大利的一位外科医生扎泊洛通过研究认为:巴赫的音乐能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的音乐能减少风湿关节痛;舒伯特的音乐能帮助失眠者入睡;亨德尔的音乐则能解除失恋以及感情上的痛苦。音乐研究家尼斯斯特编制了一段奇特的音乐,运动员听过这段音乐,有助于他们进入最佳竞技状态。一位被测试过的运动员说:“音乐使你自省,使你变得又能意识自我,更能意识到你在做什么,其结果使你更乐观。”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播放一曲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能够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引导其听一曲激昂奋进的乐曲,有利于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失败和挫折。
  当学生处于情绪低落、伤心苦闷而不能自拔的时候,一曲忧伤的音乐,亦有利于情绪的宣泄,使青少年尽快摆脱痛苦的心境,回到乐观积极的状态中来。
  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青少年与他人交流,与社会融合的良性积极的心理趋向。在这方面,大合唱和乐队合作的形式为最佳,全体队员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放弃个人表现,一切为了整体,精诚合作,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在优美的歌声,动听的音乐中,使学生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对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情趣的培养,有利于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而且还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地和音乐教育的同仁们一道,努力探索、努力实践,使音乐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区域是位于地球表层的具有——定范围:界线的地域空间,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体。在区域地理中,地理位置是首先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了解一个地方的前提,更是学好该地方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等知识的切入口。笔者认为主要可从四个方面去了解各地的地理位置。一、经纬度位置  经纬度位置就是通过地图上的经纬网来确定一个地方的准确位置,进而判定位于哪个半球及有什么样的气候与之对应等。  比如学习非洲时,教师通
期刊
关爱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分析和研究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及其心理特征,进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脱困”是极其重要的。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自身原因:主动性、自制力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步丧失了学习信心,开始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还有部分学生缺乏恒
期刊
历史课的意义不能只是教给学生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以历史文本为载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这也是历史教学的最终归宿。  一、将歌曲与历史教学结合,渗透人文教育  歌曲是一种表现艺术,很多歌曲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声,而且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主题,更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挖掘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因
期刊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分钟增效益,提质量?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数学课堂的尝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近,即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不要凭空设想,更不要胡编乱造
期刊
有效地落实课改,很好的实施课程,提高课堂效率,就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目标的准确设定是新课程成功教学的灵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它由以往比较强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系统性,转而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的“三维”目标,它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
期刊
张养浩的怀古之作—《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题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8—169页的阅读提示是: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而2009年的版本没有任何提示其实,只是在《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2版)中解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其实,只要从散曲内容的实际出发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纯属牵强附会之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始终是检验语文课堂质量的根本标准之一。没有实效,语文教学就没有地位,实效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落脚点。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就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堂课的开端往往影响着一堂课的效果,因此,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
期刊
苏轼曾这样评论自己的散文,有一段话很能代表他文字创作Bg特色。“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只有84字,就像一篇信手记下的日记,但它绝不是如同在本地“滔滔汩汨”,只有几十字,如果“在平地”直流,一泻无余,还有什么韵味?细读此文,虽自然
期刊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  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的孩子由隔代的老人抚养,许多老人对留守儿童过分溺爱、迁就、放任,造成他们一些心理问题。还有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长
期刊
听说能力教学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标准提出的需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摆正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恰当地位。听说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以及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非常密切。在当代社会里,工作节奏的高效率化,生活内容的高社会化,科技发展的高信息化,都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  听说能力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促进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