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温柔乡时,她在南极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j17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蛟龙”号的回忆
  2017年11月8日,在一声响亮悠长的汽笛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从上海驶出,向着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再次出征。“雪龙”号载有约130名中国科学家,只有5名女性,唐立梅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唐立梅对于科学考察早已轻车熟路,但此次的南极之旅,对她来说仍然是一个考验。因为除了风浪和酷寒,唐立梅还要抑制自己对于女儿的思念——她的女儿刚刚一周岁,而南极之行要耗时数月,这意味着她与女儿第一次经历长时间的离别。望着茫茫海面,唐立梅还是想办法平息了内心的波动,毕竟她太热爱科学探索了,尤其是4年前随“蛟龙”号潜入深海的美好经历,让她怀念至今。
  那是2013年,当时唐立梅还在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读博士后,导师告诉她,得益于一个科研项目,她有机会可以跟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到深海看一看。得到这个消息后,唐立梅高兴坏了,她不仅制定了详尽的科学计划,还玩性大发,用塑料做了许多热带鱼、小熊、桃形心的模型,涂上鲜艳的颜色,打算带到海底“放生”。
  2013年9月7日,唐立梅和“蛟龙”号来到太平洋的一处海域,缓缓潜入水下。她做梦也没想到,大洋深处的景象是如此美丽。下潜过程中,她看到星星点点的发光生物,有的像流星,一闪而过;有的像萤火虫,一直萦绕在身边。在海底,她被大块分布的地壳、岩石,以及大片的沉积物所震撼,也为像透明丝袜一样的玻璃海绵,以及能像虾一样爬、长着五个触手的海葵惊叹不已。当然,唐立梅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她需要做生物多样性的取样,还要调查地质成分。于是,唐立梅像一个购物狂闯进商场一样,对潜航员提出了各种采样要求,她带回了海水、岩石和沉积物,以及冷水珊瑚、海葵、海胆、海绵、海星、海蛇尾、寄居蟹等生物样品,这些东西让中国国家海洋局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好一阵子。
  从海底凯旋归来,唐立梅一时成为了海洋科学界的明星——她已经是中国首位随“蛟龙”号潜入深海的女科学家了,随后又入选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新中国百位女性第一与中国梦”展览,位列第58位。
  “雪龙”号的征程
  “那真是梦幻般的记忆啊……”唐立梅这样感叹着。离开“蛟龙”号之后,收获了无数荣誉的唐立梅始终期待着能有机会参与南极的科考。如今,唐立梅又一次如愿以偿了,“雪龙”号一路向南,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航程,终于来到了神秘的南极大陆。
  南极科考队科学家众多,各有各的任务,唐立梅的任务是考察恩克斯堡岛,调查地质成分。南极科考任务虽然耗时5个多月,但真正留给唐立梅在野外考察的时间只有两天,必须争分夺秒。当唐立梅从直升机上降落,踏上恩克斯堡岛的那一刻,她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那些在岛上沉睡千年的石块,在她眼里统统变成了珍宝,恨不得每块都带回去研究。
  与美丽的深海不同,冰雪覆盖的恩克斯堡岛景色单调了许多,当时南极虽然正值夏季,但日间气温仍在零度徘徊,岛上一脚踏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雪窝。积雪下面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坚硬而且湿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尽管如此,唐立梅还是把恩克斯堡岛跑了个遍,最后采集的岩石样品实在太多,背不动,索性堆成一堆,插上一面小红旗做标记,接着她又往山上攀爬继续采集。直至夜晚来临,她才恋恋不舍地乘直升机离开。
  如此的工作节奏让唐立梅腰酸背痛,她的皮肤也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不过唐立梅很兴奋,带回来的每块岩石都被她仔细擦了一遍,她幸运地采到了一些成分特异的花岗岩、辉长岩、辉绿岩,可以借此了解南极的地质构造以及演化史。
  南极的天气条件复杂,科学考察活动随时都有变数,所以只要条件许可,科学家们就会抓住时机进行24小时的不间断作业。不同的科学家之间彼此需要有合作,比如安装设备、采集样品等等。这些工作辛苦而危险,但身为女性的唐立梅都参与其中,从不推脱。甚至,在一次科学考察任务中,唐立梅居然连续值了五个夜班,她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其他科学家队员的广泛肯定。
  志存高远的科学家
  2018年4月21日,唐立梅随着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而归,她成为中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两项经历的女科学家。5月18日,唐立梅接受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敬一丹的采访,回忆了自己的奋斗经历。
  与许多人一样,唐立梅儿时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她与地质科学结缘,其实也是偶然。上中学的时候,唐立梅希望能够考进浙江大学,但高考失利,一向优秀的她与浙大无缘。唐立梅并不甘心,继续锁定浙大,希望成为浙大的研究生。然而阴差阳错,考研时再次错失浙大,最终她被调剂到昆明理工大学地质专业。
  地质科学是冷门,尤其对女生来说,野外考察、风餐露宿实在算不上是理想的专业。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唐立梅发现,地球迄今已有40多亿年的历史,而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最多不过七八千年,她觉得,目前人类所知的地球奥秘,其实只有冰山一角。因此,這个女生居然渐渐爱上了地质科学专业。硕士毕业,唐立梅再次将目光投向浙大。这次她终于如愿成为浙江大学地质专业的博士生。有一次,在学校听取海洋地质学家作学术报告时,地质学家精彩的讲述,让唐立梅对幽深的海底产生了重重幻想。所以,她决定微调一下研究方向,专攻海洋地质学。毕业后,她成功申请到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博士后,进入海底科学实验室做研究。
  志存高远,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即使路途曲折,唐立梅还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科学家。谈到未来,唐立梅依然信心满满。如今,中国正立志成为海洋强国,作为海洋地质科学家,唐立梅觉得生逢其时。南极归来,唐立梅和家人短暂团聚,便开始着手研究考察资料。但她心里清楚,也许不久,自己又将背起行囊,再次踏上海洋科考的征途。那么,下一站会是哪里呢?
其他文献
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马的驯化彻底改变了人们旅行、耕作甚至发动战争的方式。  但是,马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人类驯化的,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一种主要的假说认为,位于高加索山脉的游牧民族颜那亚人是第一个骑上马鞍的,距今5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早期,他们就骑着马四处迁徙,并将他们的文化以及他们的基因广泛传播。  但一项对古代DNA的新研究表明,第一个驯化马的民族并不是颜那亚人,而是同处于中亚哈萨克
期刊
让城市封锁的渺小生命  2020年春节,本该热闹的中国大地上一片寂静,各个城市的街道上冷冷清清,绝大部分百姓屯好食物待在家中,因为中国有一种新型病毒正在传播,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肺部,使病人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甚至因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而且没有特效药可以进行医治。它能在人体里潜伏十几天,而患者发病、被隔离治疗之前,可能已经不知不觉地把病毒传染给很多人。随着病毒的传染
期刊
剥夺他人生命,是一种极端的惩罚手段,上千年来成为统治者展示威慑力的一种方式,也成为公众凑热闹的一台戏。  为极尽威慑之力,杀人手法层出不穷,有的把人装进口袋扔河里淹死,有的把人绑起来然后从背部掏出肺……古波斯把两条小船底朝底摞起来,然后把人塞在中间,接着使胳膊和腿伸出船体,在上面涂牛奶和蜂蜜,吸引虫子过来把人活活吃掉。还有记录显示,14世纪印度德里训练大象杀人,在象牙绑上大刀把死囚切成碎块。  这
期刊
婴儿的哭声  艾尔斯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整体岩石,高348米、长3000米,也是澳大利亚最完美、最壮观的自然和文化遗迹。由于它的颜色能够随着日光的强弱、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有人把这块巨石比喻为“地球的肚脐”或澳大利亚的“红色心脏”,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  1980年8月17日,林迪·张伯伦与丈夫带着三个孩子来到这里游玩,小女儿阿扎利娅出生才9周半,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游行成了他们
期刊
烈性酒、烟草、大麻甚至毒品,总有人对这些东西产生非同寻常的喜好甚至是依赖,在清醒知道它们坏处的前提下,仍然肆意挥霍着自己的健康。我们为什么主动做一些明知道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是什么让人们陷在自毁的机制中难以自拔?  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第三种黑猩猩》中讨论了这个问题,他发现人类这种荒谬和不合理的消费文化,在自然界中也存在。  例如,雌性的天堂鸟喜欢拖着大尾巴的雄性天
期刊
什么是诱导性提问?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人,他在提出问题时有意加入了诱导的成分,使得对方只能按着他的意思来回答。这种做法被称为诱导性提问,是常见的逻辑谬误之一。  比如,“你是否听到那个人说,‘我刚刚杀死了他?’”这是典型的诱导性提问,就是预设一个说话内容要你来回答是或否。而正常的询问方式则是“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的话?”那么回答者可能会说:“那个人在那大声喊叫,我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
期刊
与霍金合著过《时间简史》的伦纳德·蒙洛迪诺,在他的《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里,聊到一个核心命题,我们与其他物种有什么不同?地球上亿万年的演化史中,无数物种曾荣极一时,却又悄然陨灭。和它们相比,人类何以能够在残酷竞争中胜出?  蒙洛迪诺认为,是好奇心和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本领。好奇心是人类从其它动物中脱颖而出的第一步,学会问“为什么”使人类走上了独一无二的进化道路。这种与直接生存本能无关的思维追
期刊
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是暴君?物理学家牛顿性情古怪?但是你知道吗,有可能是我们错怪他们了!这也许都是“汞”惹的祸。  汞,又叫水銀。自然界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固态形式存在的,但是偏偏“汞”这个调皮的金属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水银体温计就是根据这一特性制成),而且呈现出易流动的球形,还很容易挥发,再加上它的储量很少,古人又觉得十分奇特,就把它当作是有“法力”的神物。  从记载来看,秦始皇就特别喜欢“汞”,相传秦
期刊
有一条远古时代的“晨晓弥曼鱼”,以她的名字命名;有一本纪念她的古生物论文集,在德国出版;瑞典皇家科學院将她聘为外籍院士,鲜有中国科学家能够获此殊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她“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这是世界古生物学界第一次染指该奖;作为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为数不多的中国科学家,她的名字在国内鲜有人知;参加了一次《朗读者》节目,却瞬间名满天下,被国人捧为“网红”;她年过八旬,依然神采奕奕,魅力十足……她就是
期刊
在美国,有些电视剧播放时间超长,一集又一集,一季又一季,能够播出几十年,像美国老牌长寿剧《只此一生》总共200集,持续播出了25年;《老友记》共播出了10季236集,持续了10年;《摩登家庭》从2009年开播,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这类播出时间较长、情节虚构的电视剧节目往往被称为“肥皂剧”。电视台会固定每周播出几集,直至播完,和我们的“系列电视连续剧”有些类似。而之所以冠名“肥皂”,是因为老一代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