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园的月亮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长沙城往东,沿长韶娄高速走一个多小时,便到了娄底。娄底是湖南最年轻的地级市,很多人知道娄底,多半因为娄底人曾国藩,而今天的娄底以矿产资源丰富闻名,著名的冷水江锡矿山产的不是锡,而是锑,储藏量全球第一。娄底还是湖南最重要的煤炭基地,有一段时期,国道、省道上运煤的卡车日夜川流不息,给娄底留下了财富,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成为一个两难的大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中间定有许多艰难和曲折。不过,有人很早就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预感到环境污染不止是问题,而且是危害,但有些时候,人们也可以变废为宝的。
  这个人不是专家学者,而是娄底当地普通农人吴治凡,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园艺师。
  早在20年前,煤矿致富风盛行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领着妻子,卖掉住房,孤注一掷,在古塘镇一个叫牛山的地方,租下千亩山地,开垦种梨。当遍地因开矿而遭之严重污染时,唯有牛山顶上的月光最明亮。
  明亮的月光是当不了饭吃的,而吴治凡真把它当饭吃了,当事业做了,做得一心一意,如醉如痴。当时,吴治凡的行为在所有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就是异想天开,他居然要在这个煤矿林立,空气灰蒙蒙的地方,造出一个花果山来。
  他妻子李爱兰说,那时也是年轻,不晓得天高地厚,放着脚板底下的金子不挖,跑到荒无人烟的大山上挖树洞,硬是凭力气,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根树苗一根树苗地种,日后到底会怎么样呢,当时真的是想都不想——要真是仔细想想,反复想想,事情根本就会做不下来,二十年间,变化其实是很慢的,如果不是一门心思埋头苦干,如果还为自己留得有任何一条退路,梦想可能随时都会改变,也就不会有牛山园的今天了。是的,他们梦寐以求的果园就叫牛山园。
  如今,站在牛山园海拔800多米高的果园极目四望,每座山峦都开出了层层梯田,无数梨树伸枝展臂,春天梨花似雪,入夏漫野碧绿,到了金秋,枝丫们都弯下腰来,黄澄澄的牛山园梨在阳光下绽开千万张笑脸,吃起来像蜜一样甜,口感细腻,入口即化。牛山园的梨从开始结果起,就不愁销路,名声远播,品牌日盛。很多经销商不惧路遥山高,常常还不到摘果季节,就赶往牛山园,手一划,几座山的梨就包下来,唯恐拿不到货。
  其实,老吴的经营之道很简单,只要是好东西,以品质取胜,这是不败的法宝。老吴种梨成功后,附近也有人开始承包山地,跟着老吴种梨。尤其是随着环境的治理,大批煤矿关闭,跟老吴学种梨的人越来越多,老吴也乐意教,百问不厌,连种苗带方法和盘托出。老吴亦有远见卓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老吴更有个大野心,他要把他的牛山園梨,遍及娄底的山山岭岭!因为他的影响和带动,近年来,牛山园以外的山上,古塘镇以外的山上,梨树也长得像模像样,结的果看上去成色也还不错,酷似牛山园里的梨,但客人只要吃一口,通常都会说,不对,这不是牛山园的梨。
  老吴说,不一样并不是他保守,有什么种植的诀窍没有透露,而是别人吃不得他那样的苦。办法其实大家都知道,主要是用的肥料不同,别人用化肥,成本低,见效快,还轻松。老吴只用有机肥料,不但成本高,更要花费大量劳动力,要多吃好多苦。还有不断改良品种,不重产量,只重质量。老吴早已是远近知名的园艺家,有办法控制每一棵梨树的产量、数量及质量。比如,一棵树产一百五十斤梨,可以是150个,也可以是200个,都由老吴说了算。大家都说老吴种梨是通了神。
  老吴两夫妻的意思是,地种三年似母亲,你花多大的力气,土地就会有多大的回馈。你勤勤恳恳,诚实劳动,老天爷就会厚待你。他们还做起了水果深加工,出产自制的牛山园梨膏,刚出品就被市场热捧,因为是手工制作,产量有限,所以不容易买到。除了梨,牛山园现在还有了葡萄、枣、猕猴桃、水蜜桃等水果。丰富的水果品种,也带动了果园旅游,春天,有远道而来的游客到牛山园赏花,夏秋,有驴友在梨树下搭起帐篷,听虫鸣四起,头顶满天星光……
  吴治凡夫妻现在是远近闻名了,他们在山上一住就是20多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说可能还不对,其实有好多的时候,日落他们也还是不息的。李爱兰说,当初,一心要建牛山园,从早到晚卖力气,只想多挖一个洞,多种一棵梨树,山上没有电,但遇到好月亮,两个人就如同得了上苍的眷顾,忘记吃饭,忘记休息,在月光下拼命把锄头挥起来。锄头挖进土里响动很大,群山起伏有回音,月亮出来亮汪汪呀。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吕海洋
其他文献
一位同事名叫春晓,每次他向人自我介绍就说:“春眠不觉晓——春晓”。春眠不觉晓啊!我在甘孜州两年的时光很快就匆匆而逝,难道不正恍若一场美好的春梦?  准备离开康定的时候,正值雨季,道路时有塌方,不太安全。廖大哥让中宝给我建议:坐飞机走吧,你的行李由师傅们开车给你送到成都,这样又快又安全。我说:不。两年前我进来的时候是坐着大巴车慢慢进来的,花了八个半小时。现在要回去了,我也要慢慢地走。  是的,我要慢
期刊
浮在海上的水城  一艘艘贡多拉,停靠在岸边,随着海水起伏,好像是这座城市鲜活的标志。  我沿着海边的道路,走向圣马可广场。这是怎样的一座城吆——水,贯穿着每一座桥孔。桥,衔接着每一片土地。城,怀抱着每一条河流……水城,就是这样没有止境地循环往复。  我不知道,威尼斯是城依恋着水的滋养,还是水期盼着城的相拥,也许,威尼斯的水与土本来就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妹。水是威尼斯的天地,城是威尼斯的灵魂。  
期刊
在微信,认识了一群爱绘画的人,于是,零基础的我开始接触并学习素描。  我沒有按部就班地去学习素描,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画自己喜欢的物体。虽然笔触还很幼稚,但每一笔,每一次反复的擦拭都是快乐的。仿佛此时,我就是王,让它们在我的打造下渐次成型。又仿佛,我是卖苦力的劳工,每个点、线、面,都要按样板去完成。排线、亮部、暗面,就这样在这些并不复杂的程序里来回画着,渐渐地,物体便有了形状,有了亲切感,仿佛那些
期刊
石羊塘镇。  那是我到攸县以来最漫不经心的一个下午。我的脑子被油桐花塞得满满的,并时不时要跳出来在眼前晃一下。油桐花是攸县给我的第一件礼物,那浪漫清雅的白,让我钟情且一见难忘。  这个下午,是去高桥文化活动中心。放眼,满眼老人,孩子。第一道大门进去,一支队伍在练气功;再进一个书屋,一些孩子在看书。这样的景致并不鲜见,想来无非是一种刻意安排。最后,客人们又集中在院外一个屋子里。该镇党委书记过石基跑前
期刊
我是1988年4月26日走进陕西省作协大院的。在此之前,我在岐山县北郭乡政府廣播站搞通讯报道,因为是农民身份,我们这些人被称为“八大员”。当时,《延河》杂志社的徐岳老师正在筹办《中外纪实文学》杂志,我是被他叫来帮忙的。按照他当时的想法,除了我,还有其他两个编辑。可是,当工作开展以后,其他两位并没有参与,杂志社实际上只有我和徐岳老师两个人。  因为《中外纪实文学》杂志是一份内刊,没有编制,没有经费,
期刊
全长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需要将近两天两夜的时间通过,吃早餐时听说昨晚的风浪到了15米高,我一夜好觉,也没感觉,没有亲历见证总有些遗憾。有人说过,没有遭遇过西风带的德雷克海峡,根本就不算来过南极。的确是因为现在日渐高涨的南极旅游热,沉寂已久的德雷克海峡重新开始出现了船只穿梭不绝的景象。  可能一夜的狂风巨浪有些累了,今天的风浪小了许多,不少人和我一样在甲板上透透气、拍拍照,晕船也是一个身体平衡感的
期刊
阵阵哭声从门外传来,轻轻一声叹息,如同静静吹灭一盏烛光。喧嚣的世界归于沉寂,黑暗中,一颗星点亮天宇。  生与死的距离,不过是,一面透明的玻璃窗,一口或呼或吸不愿吐出的气。  二十年前,小妹生病住院,至后来母亲住院,医院成为不受欢迎,又离不开的旅馆。年年复复,来来往往,我们早已是这里常客。更换的,是不同科室,不同房间,不同医生和护士。唯一不变的,身边都是我的亲人。当年的见习医生,现已是主任医师。当年
期刊
你不是在鲜花里,就是在追赶鲜花的路上,事业是甜蜜的,人是辛苦的,为他人酿蜜,也为自己养家糊口,你也是一只蜜蜂。  每当看见花儿飘落,你總会说:“人啊,还不如朵花,花落了,明年还会再开!”  责任编辑:黄艳秋
期刊
没有非办不可的紧要事,周末我一般都会带上老婆孩子,开车外出“一游”。周六上午去,周日下午回。去同一个地方,老家。攸县酒埠江镇的小山沟,草田村。走平汝,长浏转入,钟佳桥口子拐出。平汝的口碑不太好,开业之初,常走这根线的车友,每台车蒙受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的罚款损失。它自北而南,一旦穿过沪昆,限速由一百二降至一百,沿途的摄像头藏于暗处,巡逻车随时蹲点抓拍,防不胜防,令车友怨声载道。但我還是要对它说声谢谢。
期刊
我家在一个小山村,村子里只有零零星星几户人家,离我家最近的就是一直独居的彭老太,她很喜欢我。  彭老太最拿手的就是种苦瓜。  到了苦瓜下种季节,每一个泥巴球她都会认真地做,种子长成了秧苗,她用小篓子轻轻地运送到菜园里,生怕挤坏了它们。彭老太每天大部分时间待在菜园里,看着她的苦瓜秧一天天长高,给它们搭竹藤架子。终于,苦瓜开花了,竹藤架子上挤满了小黄花,小黄花下面躲着一根根小苦瓜。望呀,盼呀,小苦瓜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