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e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基础均来源于小学,同时又是对小学基础的深入和扩展,因此,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一至九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分成了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涉及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基础均来源于小学,因此,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工作至关重要。以下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农村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一、学习兴趣衔接的思考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有力地说明了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试想,如果你的学生对你所教的课毫无兴趣,没有任何求知欲,还谈得上什么提高教学质量呢?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的学习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初一数学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通过让学生亲自调查、实验、策划,开辟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入木三分,记忆更加牢固。
  二、学习内容衔接的思考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很多知识点都是互相衔接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研究,充分把握其内在的知识结构,教学上在注重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掌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意让学生联系、复习和区别旧知识,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特别注重那些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并加以重点分析和比较、辨别,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构建中小学数学知识结构网络。
  三、学习能力衔接的思考
  小学生与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从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依据。如:7×18 22×7=40×7;102×65=100×65 2×65。要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实际上就是逻辑推理的雏形。要使学生容易接受,长期坚持,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我们认为这些能力方面的渗透与训练,甚至比具体个别知识的渗透更为重要。
  四、学习方法衔接的思考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局限于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初中生的学习活动逐步过渡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则侧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而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出发,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如学生不会自主看书学习,教师可以知道学生阅读;学生不愿主动复习,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并加强复习过程督促检查;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由易到难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研讨,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还要逐步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力学习的能力,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是小学与初中的学习方法中最大的区别,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达到课标“四能”的要求。
  五、学习习惯衔接的思考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说的是教育的实质,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是根本的教育任务。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习惯对人一生的作用之大是无可代替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的习惯;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的习惯;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小学知识多属于感性认识,到了初中阶段,所学知识越来越抽象,教师要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逻辑推理和规范表达的能力。无论中小学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将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被动转变为一种学生自觉的、自主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须从点滴做起,让学生终身受益。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去思考,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它也是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提高教師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只要通过我们不断努力,初中生对中学数学学习不适应的现象就能得到改善,中小学衔接问题将会得到较好的解决,这将有更多的孩子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 刘昌钧:江西省上犹县高招办 赖书明:江西省上犹县教研室)
其他文献
以探讨江西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为目的。基于对江西省228名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专业学
大思政格局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主体提升协作水平,增强育人品质.研究生辅导员是大思政背景中最为重要的参与方,其学术引领力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效果,并影响到研究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以及面对返校大学生的心态和需求的变化,基于心理韧性理论对大学生返校适应性和幸福感进行了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树立新的目标,实施新的发展策略,要以高质量和现代化为重要标准,提高社会保障治理能力和对新经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地理课德育教育因素
很多老师都觉得在教学计算时,无规律可循,也没有相应的道理可讲。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背诵计算法则,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把计算法则熟练地背下来,那么计算也就能够到达熟
人类的认知结构想来应该是相通的,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看,很多词汇在使用中的词汇义,往往与其字面所体现出来的最初的词源义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这种词汇义与词源义之间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课程、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和体育课程内容等下的定义和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体育课程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际需求和场地器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在新课程不断改革变化下,体育教师的角色从课程的执行者到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转变,这种变化是教师的技能素质提高的关键,如何适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