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与基质细胞共培养后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变化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s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OP9能否影响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up-B15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以及作用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Sup-B15细胞组及基质细胞OP9与Sup-B15共培养组(即Sup-B15/OP9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7-AAD标记的细胞凋亡率、CD34+CD38-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ALDH1、CD144、β-catenin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D133、CD144、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结合于CD144的β-catenin水平。

结果

10~45 μmol/L伊马替尼对Sup-B15、Sup-B15/OP9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26.3和35.8 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μmol/L伊马替尼作用于Sup-B15、Sup-B15/OP9细胞24 h,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14.24±2.11)%和(3.45±0.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up-B15组相比,Sup-B15/OP9组CD34+CD38-细胞比例增高[(3.42±0.28)%对(2.16±0.15)%,P<0.05],ALDH1 mRNA水平增高(0.097±0.012对0.046±0.010,P<0.05),CD13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D144 mRNA水平增高(0.103±0.015对0.010±0.003,P<0.05),CD144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高;β-catenin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其蛋白总量明显上升,转位到细胞核的β-catenin蛋白明显增加,结合于CD144的β-catenin蛋白增加。

结论

与OP9细胞共培养后,Sup-B15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下降,该作用可能与上调CD144表达、稳定CD144 /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加β-catenin核转位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为全脑全脊髓放疗建立新的TomoDirect技术(TD)布野方案,并评价剂量学参数。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例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Tomo计划系统分别设计5野TD、3野TD和螺旋断层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 HT)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结果除3野TD计划外其余两者均能获得较好的靶区
目的统计血管造影受检者每次检查所受辐射剂量值及影响辐射剂量的相关因素,为分析、评估放射诊疗风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107例受检者检查时在线记录的全部辐射剂量值及其与剂量相关的技术参数值,按照检查区域头部、腹部和心脏进行分类,统计每例受检者的总透视时间、透视累积剂量面积乘积(DAP)、透视累积皮肤入射剂量(ESD),计算透视剂量率;统计每例受检者的造影曝光次数、造影曝光时间、采集帧频率,以及造影累
期刊
目的探索非IgM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患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并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进行比较,探索两者的异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非IgM型LP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其中7例患者标本进行检查。结果13例患者中,男7例,女6例,中位发病年龄63(43~74)岁。2例分泌单克隆IgA, 6例分泌单克隆IgG,5例不分泌
期刊
目的探讨FLT3-ITD突变数量、重排碱基长度和比例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总体生存(OS)时间及持续完全缓解时间(CR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130例AML(除外M3)患者的FLT3-ITD突变。根据电泳峰型数量分为单或多个(片段)突变;FLT3-ITD突变比例为突变型峰面积/野生型和突变型峰面积之和;分析FLT3-ITD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并随访患者预后。结果FLT3-
期刊
目的通过对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状况的分析,探讨影响EBV-HL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诊治的61例EBV-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COX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同期诊治的HLH患者共246例,伴EBV感染者102例,其中EBV-HLH 61例,淋巴瘤相关HL
目的通过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造血细胞自噬水平,探索自噬调控对HEL细胞及PV患者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和12例PV患者造血细胞中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雷帕霉素和3-甲基腺嘌呤(3-MA)分别诱导和抑制HEL细胞及3例PV患者骨髓细胞自噬水平,应用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