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行的教育改革中,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准则。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主战场,课堂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对纸屑有什么作用?②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对纸屑有什么作用?④毛皮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⑤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在相互接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实验,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由于物理学科“实验”这一特点的吸引力,所以物理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把物理课上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大胆教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初中物理教材虽然涉及的物理实验较多,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革:把部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分组实验,把课本中的“想想做做”、“探究活动”等小实验也融入到课堂之中,学生在自己做实验中获得知识和真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变成课堂的主人。
2.理智的师生易位,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分别承担每节课涉及到的每个实验,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让课堂、讲台真正成为学生的主战场,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外组织小实验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这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3.放心的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成为“实验员”。每节课后布置下节课的实验作业,即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摆放仪器,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课本内容进行实验探索。每次试验之后小组长要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说明。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而且也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三、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首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素质;既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识技能,又要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既要学习、总结、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敢说、敢创新。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中,要做到能文能武,要善于总结,为推动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教师须有新的学习科学观念和新的文化知识面。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是靠传授知识去教育学生,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他们心中的楷模和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在选题、分析题、画图、列式、运算和结果等各方面,都做到书写工整、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计算准确、过程全面。切忌在教学中语言不当,逻辑推理不严密,列式运算马虎,书写混乱,甚至在讲课时,语言表达模棱两可,表情显得疑神疑鬼和呆板。
1.教学内容要新颖别致。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发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出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讲相对运动,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子弹的真实故事;讲实深与视深,引用了毛主席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传递轻松愉快。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正确的教学目标确定后,下一步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授课类型、知识内容、学生基础的不同,善于设计相应的最优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电压的概念抽象、难懂,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就不能一下子正面接触课题,而要类比水压的产生和作用,才可能化难为易,过渡自然;再比如欧姆定律,应用广泛,条件严格,使用时得格外小心,如果采取设疑置障、边讲边练边议的方法,引起学生下深海入迷宫,参与教学,一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收效较大。
3.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的发生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对纸屑有什么作用?②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对纸屑有什么作用?④毛皮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⑤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在相互接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实验,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由于物理学科“实验”这一特点的吸引力,所以物理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把物理课上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大胆教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初中物理教材虽然涉及的物理实验较多,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革:把部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分组实验,把课本中的“想想做做”、“探究活动”等小实验也融入到课堂之中,学生在自己做实验中获得知识和真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变成课堂的主人。
2.理智的师生易位,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分别承担每节课涉及到的每个实验,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让课堂、讲台真正成为学生的主战场,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外组织小实验设计、小制作、小发明等比赛,这不仅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3.放心的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成为“实验员”。每节课后布置下节课的实验作业,即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摆放仪器,让学生自己通过预习课本内容进行实验探索。每次试验之后小组长要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说明。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而且也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三、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首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素质;既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识技能,又要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既要学习、总结、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敢说、敢创新。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中,要做到能文能武,要善于总结,为推动素质教育奠定基础。教师须有新的学习科学观念和新的文化知识面。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不仅是靠传授知识去教育学生,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他们心中的楷模和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在选题、分析题、画图、列式、运算和结果等各方面,都做到书写工整、分析透彻、推理严密、计算准确、过程全面。切忌在教学中语言不当,逻辑推理不严密,列式运算马虎,书写混乱,甚至在讲课时,语言表达模棱两可,表情显得疑神疑鬼和呆板。
1.教学内容要新颖别致。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发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主地动脑探索知识奥妙,愉快地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出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讲相对运动,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子弹的真实故事;讲实深与视深,引用了毛主席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传递轻松愉快。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正确的教学目标确定后,下一步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授课类型、知识内容、学生基础的不同,善于设计相应的最优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电压的概念抽象、难懂,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就不能一下子正面接触课题,而要类比水压的产生和作用,才可能化难为易,过渡自然;再比如欧姆定律,应用广泛,条件严格,使用时得格外小心,如果采取设疑置障、边讲边练边议的方法,引起学生下深海入迷宫,参与教学,一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收效较大。
3.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