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原理内容,交代知识重点、难点,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和记,很少有自己思考的空间,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导致的结果是高中政治课堂枯燥和沉闷。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这不但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高中政治的热情,使学生能主动自主参与到高中政治学习中来,掌握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设计一主题,分组交流讨论
还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具了小孩与成年人的双重心理。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但缺乏全面、理性的思考,渴望表现自我,却又缺少表现自我的勇气,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讨论的时间尽情地让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在课堂中最常见的方式。例如在学习《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课时,首先向同学们精心设计一个实际经常面临问题:怎样解决放学时我校校门口接送车辆拥堵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上,采用分组交流的形式,分成三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阐释该组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甲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写信和打电话的形式向交通管理局反映问题并要求解决,乙组同学则认为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因为人大代表好比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国家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丙组同学则认为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平台解决问题,因为新闻媒体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时效快、影响广的特点。这样交流讨论下来,学生不仅结合了自己的实际还运用到了课本知识,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几种合法渠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笔者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在讲到生活与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时,为了让学生感觉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学文科?在学习生活中你有什么烦恼?遇到烦恼你会怎样去解决……由于贴近自己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还不时有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角色扮演,互动交流
这种形式指由不同主体充当不同角色来完成的问题。在文化生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教学中,笔者让一名学生扮演中华文化的使者,让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外来文化的使者,这两位“使者”怎样来传播各自国家的文化呢?教师和其他的学生都来扮演观众的角色。这两位使者经过交流沟通,最后都达成了共识: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基础上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其他同学都纷纷鼓掌赞同他们的观点。在这次角色模拟和互动交流中,较轻松地就把以前课堂上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怎样促进文化交流”问题解决了,而且学生印象深刻。又如,在讲政治生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设计主题:我有问题问总理,由一人扮演总理,其他同学扮演记者,对有关权力监督方面的问题向总理提问。
记者:如何有效地遏制一些行政领域权钱交易的现象?
总理:(内容略)
最后,我们来看一段现场直播的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片段。(片段内容略)
这种角色模拟教学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获得认可,体现自身的价值,更使课堂交流和谐融洽、充满活力。
三、小品表演,设问交流
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激发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笔者用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请两名学生表演小品:顾客:我要买水果。老板:那你要买什么水果?是梨吗?顾客:我要买的水果不是梨。老板:那你到底要买什么水果?是苹果还是香蕉?顾客:我就是要买的水果不是苹果也不是香蕉。老板怒了:我看你不是来买水果的而是来找麻烦的!看完他们两人的表演,同学们忍俊不禁,笔者立即抛出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名称叫‘水果’的水果?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
又如,在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各大组选派一名选手表演小品《竞聘导游》,竞聘程序:1.自我推介(30秒——阐述招聘单位为什么要选择录用你的理由);2.专业挑战(1分钟——介绍抚州的一处景点:①麻姑山②大觉山③流坑④广昌白莲乡);3.机智问答:①某游客迟到,不以为然,其他游客不满、抱怨其耽搁了大家的时间。②受天气影响,游客滞留危险地带,如何安抚游客情绪并联系救援。③游程中途,部分游客要求临时改变旅游线路,但按照旅行社规定导游无权擅自改变线路。④因游客违反景区严禁吸烟的规定与景区管理人员发生争执。在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经过充分的问答交流,同学们的认知更全面、更准确了。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开展辩论,交流观点
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去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更加熟悉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笔者在上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设置的辩题是: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同学们就开始辩论之前收集了相关资料分为两方进行了唇枪舌剑的辩论,通过双方辩论,同学们自主学习到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这样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既能让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更能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
又如,在讲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一课时内容时,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网络语言,如“不明觉厉”“十动然拒”“人艰不拆”“喜大普笨”“细思恐极”……这些新词虽然令不少人一头水雾,却流行于网络,为此笔者在一个班上展开辩论,论题是“正方:应限制网络语言;反方:应宽容网络语言”。由于是同学们熟知的和生活中使用到的语言,所以同学们对此辩题热情较高,课后纷纷查阅各种资料和书中原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支持正方的列出网络语言的流行不利于汉语使用的规范化的论据,而支持反方的则列出网络语言适应了人们交流空间的多样化需求的论据,双方辩论激烈、不分上下。在这场辩论赛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该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是像以往老师灌输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自己主动想去学习,真正地想去获得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阅读筛选、深刻思考、自主求证等方面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一中学)
一、设计一主题,分组交流讨论
还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具了小孩与成年人的双重心理。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但缺乏全面、理性的思考,渴望表现自我,却又缺少表现自我的勇气,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讨论的时间尽情地让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在课堂中最常见的方式。例如在学习《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课时,首先向同学们精心设计一个实际经常面临问题:怎样解决放学时我校校门口接送车辆拥堵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上,采用分组交流的形式,分成三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阐释该组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甲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写信和打电话的形式向交通管理局反映问题并要求解决,乙组同学则认为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因为人大代表好比一条纽带,一头连着国家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丙组同学则认为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平台解决问题,因为新闻媒体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时效快、影响广的特点。这样交流讨论下来,学生不仅结合了自己的实际还运用到了课本知识,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几种合法渠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笔者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在讲到生活与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时,为了让学生感觉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学文科?在学习生活中你有什么烦恼?遇到烦恼你会怎样去解决……由于贴近自己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还不时有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角色扮演,互动交流
这种形式指由不同主体充当不同角色来完成的问题。在文化生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教学中,笔者让一名学生扮演中华文化的使者,让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外来文化的使者,这两位“使者”怎样来传播各自国家的文化呢?教师和其他的学生都来扮演观众的角色。这两位使者经过交流沟通,最后都达成了共识: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基础上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其他同学都纷纷鼓掌赞同他们的观点。在这次角色模拟和互动交流中,较轻松地就把以前课堂上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怎样促进文化交流”问题解决了,而且学生印象深刻。又如,在讲政治生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设计主题:我有问题问总理,由一人扮演总理,其他同学扮演记者,对有关权力监督方面的问题向总理提问。
记者:如何有效地遏制一些行政领域权钱交易的现象?
总理:(内容略)
最后,我们来看一段现场直播的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片段。(片段内容略)
这种角色模拟教学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获得认可,体现自身的价值,更使课堂交流和谐融洽、充满活力。
三、小品表演,设问交流
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激发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笔者用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请两名学生表演小品:顾客:我要买水果。老板:那你要买什么水果?是梨吗?顾客:我要买的水果不是梨。老板:那你到底要买什么水果?是苹果还是香蕉?顾客:我就是要买的水果不是苹果也不是香蕉。老板怒了:我看你不是来买水果的而是来找麻烦的!看完他们两人的表演,同学们忍俊不禁,笔者立即抛出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名称叫‘水果’的水果?为什么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
又如,在讲《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各大组选派一名选手表演小品《竞聘导游》,竞聘程序:1.自我推介(30秒——阐述招聘单位为什么要选择录用你的理由);2.专业挑战(1分钟——介绍抚州的一处景点:①麻姑山②大觉山③流坑④广昌白莲乡);3.机智问答:①某游客迟到,不以为然,其他游客不满、抱怨其耽搁了大家的时间。②受天气影响,游客滞留危险地带,如何安抚游客情绪并联系救援。③游程中途,部分游客要求临时改变旅游线路,但按照旅行社规定导游无权擅自改变线路。④因游客违反景区严禁吸烟的规定与景区管理人员发生争执。在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经过充分的问答交流,同学们的认知更全面、更准确了。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开展辩论,交流观点
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去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更加熟悉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笔者在上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设置的辩题是: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生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同学们就开始辩论之前收集了相关资料分为两方进行了唇枪舌剑的辩论,通过双方辩论,同学们自主学习到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这样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既能让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更能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
又如,在讲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一课时内容时,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网络语言,如“不明觉厉”“十动然拒”“人艰不拆”“喜大普笨”“细思恐极”……这些新词虽然令不少人一头水雾,却流行于网络,为此笔者在一个班上展开辩论,论题是“正方:应限制网络语言;反方:应宽容网络语言”。由于是同学们熟知的和生活中使用到的语言,所以同学们对此辩题热情较高,课后纷纷查阅各种资料和书中原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支持正方的列出网络语言的流行不利于汉语使用的规范化的论据,而支持反方的则列出网络语言适应了人们交流空间的多样化需求的论据,双方辩论激烈、不分上下。在这场辩论赛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该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是像以往老师灌输学生学习,而是学生自己主动想去学习,真正地想去获得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阅读筛选、深刻思考、自主求证等方面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