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hongshe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当代小学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54
  小学语文阅读为以后的语文阅读奠定重要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教师也应做好,教授小学语文阅读的基础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与论述。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来说至关重要,而小学也正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在小学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也将终身受益。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记录习惯。比如在课堂阅读训练中,教师要督导学生做好笔记,而不是过目即忘,没有效果地读书,盲目地读书,读时有所印象,读后又全忘。比如要教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中,遇见优美的句子,背诵下来或者抄写下来;遇见描写较好的段落可以在下面做好评语,做好笔记,以备经常进行翻阅。另外,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养成读书时专心致志思考的好习惯,切忌不能在读书时三心二意,这样书没读进去反而浪费自己的时间。
  二、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体
  大部分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大都以知识为中心进行讲解。拿着教学参考资料对课文的内容,作者的履历,文章的背景,段落的大意和主题都进行深度的剖析,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殊不知,这样一来教师只是机械地肢解了文章,学生并没有经过思考探索的过程,后期复习也只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失去阅读本身的意义,教师也违背阅读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将阅读分析的任务交给学生,教师只要给予合理地指导并督导好学生就好。
  如何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向,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文章的大意与文章的主旨,通過阅读的探索过程,学生对阅读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以后的阅读中也能应用其中,这样的阅读才是“授之以渔”,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比如在《检阅》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会先向学生提问“检阅”二字的由来,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的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让学生把握课堂的阅读,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然后给学生指明大概的阅读方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把控阅读的度。
  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激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障碍,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其中的最大的障碍之一。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将读书看做一种乐事,让学生对于读书这件事乐此不疲。只有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读书破万卷,之后取得阅读上质的飞跃。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对阅读教学进行激趣引导呢?
  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对将要学习的阅读文本进行猜测或联想。或者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当学生带着猜测和问题阅读文章时,会因急切的想要知道答案而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激发阅读的潜能。同时,课堂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为学生提出一些课外阅读问题,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另外,要督导学生在课外完成阅读时做好笔记。随时记录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做到学有所获,读有所得。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切勿走马观花,而要做好阅读积累,不断沉淀,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要提醒学生要有选择性阅读,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选择能使自己有所收获的读物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而文字是了解语言的重要形式。反而思之,通过文字感受语言也是极其美妙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美妙,让学生知晓阅读的曼妙,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也能从侧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应用能力。
  同时,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理解语言,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文中的一些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情感,学生自身不能品味时,教师要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仔细研读,仔细感悟。比如在《荷花》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会带领学生仔细感悟品味荷花的美,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与文章的主旨,然后和学生一起感悟作者对荷花的赞叹,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在小学阶段,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最大效率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另外,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的视野发现学习的乐趣,将阅读与学习融会贯通,在学习中阅读在阅读中学习,从而实现阅读与学习的双赢。比如在《和时间赛跑》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会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致了解,然后让学生查阅课文阅读内容相关资料,由于文章的生僻字较多,我会让学生认识生僻字,然后自主掌握文章的主旨与要义。让学生在学与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六、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识字、认字和背诵句子以及学习写作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能帮助小学生拓展生活的视野,认识世界的与感受世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在完善中寻求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寻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方法,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各项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教学中要如何来引导学生们的反思以及积极思考,同时领悟知识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标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发展学生们的各项能力,不但要从外在的方面,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方面来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
【摘 要】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如同传统社会中要求人们具备“读、写、算”的能力一样,是每一个公民的必备素质。现代教育要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技术素质教育也是备不可少的。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学生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
巧用幽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之初运用幽默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开始新的学习;在概念理解、重难点处幽默点拔,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思维;课尾以幽默
我国传统的成人教育是“三中心”的教学形态,即“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只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学员的学法;只将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单向流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及其在数学解题领域中的重大意义,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妙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数形结合;不等式;函数;平面几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为了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确保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增强,需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写作手法,以便为小学作文教学指明方向,促使
【摘 要】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学生积累素材,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观察 习惯 积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64  在从事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曾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观察意识、观察习惯、观察方法给予了一定的培养和指导,收到了一些实
【摘要】抽象函数是指没有明确给出函数的具体解析式,只给出了函数所满足的一些条件或性质,或者只给出一些体现函数特征的式子,求解这类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抽象函数;解法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说明常见抽象函数的几种解法.
该文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索以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一体两翼"实践教学目标、"双轨"实践教学内容、全方位立体实践教学支撑、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巨大潜在力量.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比较差,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数学”转变成“我要学数学”.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悬念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并吸引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的、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悬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2~4乘法口诀”教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