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编制数据的土壤重金属PMF源解析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yd83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对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拟合优劣性作出评价,利用自行编制设计的数据作为PMF模型的原始输入,在已知源成分谱及贡献率的条件下验证了PMF模型的源解析结果.通过设置3种编制情景,发现PMF模型源数量的设定最优值可近似按照模型拟合度和Q值变化曲线的拐点确定.PMF拟合所得的源成分谱实际为编制源贡献矩阵列向量均值与编制源成分谱矩阵行向量的乘积,其物理含义即为某个源对某种重金属的平均贡献含量,因此源成分谱的百分比占比的物理含义即为源贡献率.在不带观测误差和带有观测误差2种条件下,PMF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原始数据,拟合r2值大于0.87.且拟合所得的源贡献率与原始编制数据所表征的源贡献率一致性较好,表明PMF用于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其他文献
为探究油莎豆在北方沙区高效种植的合理施肥量和肥料配施效果,采用“3414”最优设计开展小区试验,建立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肥效方程,确定油莎豆氮磷钾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合理配施能不同程度促进油莎豆的生长并能显著提高产量,其中N3P2K2(N:P2O5:K2O=153:80:90)的油莎豆株高和分蘖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产量相关指标的每丛块茎数、丛粒重和千粒重的最高值出现在N2P2K2(N:P2O5:K2O=102:80:90),且氮、磷、钾均对油莎豆产量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通过三元二次拟合方程计算,油莎
利用2015—2018年的植物调查结果,对安南坝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南坝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科的多样性较高,而种多样性较低;双子叶植物占绝对优势;单子叶植物中科内的种数最多,种的分化剧烈;平均每1万hm2约有维管植物或被子植物1科3属6种,约有双子叶植物1科2属5种,故双子叶植物的丰富度水平较高.地面芽植物占有较大的比重,反映出保护区植物群落对环境冬季持续时间较长、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的适应.维管植物的区系成分丰富,形成以广布科为背景、北温带广布及其亚型科为骨干、泛热带及其亚型科有明显的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间作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南疆枣棉间作条件下棉花适宜的种植密度.本研究以枣园间作的棉花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12万株?hm-2、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24万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间作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开度、平均叶簇倾角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叶面积指数、平均叶簇倾角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棉花窄行>宽行>枣棉行,冠层下部>中部>上部;花铃期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叶簇倾角高于吐絮期.棉花冠层开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枣棉行>
本实验选取12份形态性状差异较大的茄子品种于设施大棚内种植,比较了植株高度、主茎长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等5个数量性状在2个生长周期中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消除了边际效用因素后,所有性状的品种内变异系数均<13%;数量性状的变异性及显著性分析显示2a间变异系数的变化顺序一致,设施大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对数量性状的影响;通过计算平均值与差异程度发现大部分性状的变化不明显;进行显著性分析,12个品种的部分性状有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寻找标准品种,对不同年份的数据进行校正.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一种常用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根据双溪河9个采样点(4个参照点和5个受损点),通过对候选生物参数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相关分析,确定构成B-IBI的参数共5个,利用比值法建立了评价水体健康的5级标准.结果表明:双溪河上中下游9个样点中,仅下游S1、S2、S3、S4、S5健康状态较好,S6健康状态一般,S7、S8、S9较差,靠近上游污水处理厂处的S9健康状态极差;双溪河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等级为差,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干扰严重,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基本丧失,全流域底栖动
昭通半夏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较广阔的开发前景.随着半夏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野生半夏产量急剧减少.为有效保护昭通半夏野生资源及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就昭通半夏的繁育技术进行概述,为半夏的扩繁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按照行业标准对不同褐化程度的“温185”核桃内种皮进行分级,分析其与土壤养分(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的关系,为种植基地合理施肥、减轻“温185”核桃内种皮褐化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温185”核桃内种皮不同褐化程度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存在相关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褐化程度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53??、0.9042??,与土壤碱解氮有显著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7065?.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地处中原地带,利用物流业带动农业发展,形成产业融合是提升河南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本文选取2011—2019年河南省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变化原因并提出提升物流效率的建议.结果表明,从静态角度看,河南省需要从多角度调整资源的分配现状,改善资源处置能力;从动态角度看,单看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生产率在9a内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与中部其余5省对比Malmquist指数来看,得出安徽>河南>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对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9年我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并结合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经第3阶段对调整后的数据进行测算与分析,发现一些省市的农业生产效率与第1阶段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此,将31个省市区划分为4种类型,各地区应考虑自身效率的特点,采用提高管理水平或者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